讀三國長見識相關作文20篇

讀三國長見識 篇1

國三作文 ,1064字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沒錯,我給大家分享的正是我讀過的我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

看過《三國演義》的人已經數不勝數,書中的一些經典故事,如桃園結義、草船借箭、火燒赤壁等想必家喻戶曉,書中的一些英雄人物,如劉備、關羽、諸葛亮、曹操、孫權等想必已是婦孺皆知,但我今天要說的是我從書中悟出的一些做人的道理。

話說東漢末年,黃巾起義如洪水一般洶湧澎湃,猛烈地衝垮了封建王朝的統治,亂世出英雄,劉備、曹操、孫權、呂布、關羽、張飛、諸葛亮等都是當時湧出的英雄豪傑。

劉備雖是皇族後裔,但兵荒馬亂,流離失所,編過草鞋,但他仗義疏財,廣結義士,靠他的兩個鐵哥們關羽、張飛兩肋插刀,出生入死,靠軍師諸葛亮神機妙算,替他打下了天下,建立了蜀國。

通過劉備成功的事例,我認識到一個人要想成功只靠自己是不行的,而要善於藉助外力,團結協作才能成功,因此我們要從小培養與人合作的能力和團隊精神。

不僅成功者可以給我們啟示,失敗者也同樣讓我們悟出一些道理。呂布和關羽,一個是三國裡的面戰神,一個是五虎上將之首,他們都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如關羽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溫酒斬華雄,水淹七軍,單刀赴會等,然而正是這些成就註定了他們的失敗—一個命喪白門樓,一個敗走麥城。

他們的失敗啟迪我們,當我們取得成就的時候,一定不要被勝利衝昏了頭腦,不要驕傲自滿,自高自大,而要謙虛謹慎,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才能作出正確的決策,避免失敗。

再說一個我們社會中的不公現象—以貌取人。三國裡有一個長得奇醜無比,面部黑如黑炭,讓人看了想嘔的人—龐統,此人雖然不好看,但他知識淵博,德才兼備。有一天,魯肅向孫權推薦了龐統,孫權雖然口頭上誇他本事比周瑜大,但心裡不想收留他,就把他推薦給劉備。劉備起初也看他長得醜,於是就只讓他當了個縣令。龐統覺得屈了才,整日飲酒作樂,不幹正事。有一天,張飛來此,看見龐統就把他大罵了一頓,然後交給他一些任務,不料,龐統用了不到十天的時間就把一般人要一百天才能幹的事給幹完了,劉備終於發現了龐統是一個難得的人才,於是就委以副軍師的重任,結果龐統立下的卓越的功勳。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選人用人不能以貌取人,人的內在的品德和才能才是最重要的,要任人為賢。

高爾基說過“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三國演義》這本書,我邊讀邊思考,它娛樂了我的身心,更重要的是使我懂得了歷史,懂得了很多哲理,讓我獲益匪淺。

讀書使人明智,熱愛讀書吧,它能讓我們為實現個人夢和中國夢插上騰飛的翅膀。

智勇傳千古——再讀《三國演義》有感 篇2

讀後感 ,584字

暑假裡第二遍讀《三國演義》,不求全都精通了解,但瞭解更深一層,還是百利而無一害的。曹操的詭計,劉備的謙遜,孔明的謹慎,周瑜的心胸狹窄,每一個人物都具有不同的性格,都被作者刻畫的淋漓盡致,細細品味,讓我彷彿身臨其境。

故事的主要內容是以智和勇來以此展開的,但是我認為智永遠是勝過勇的。比如:在西域,孔明用空城計嚇退了司馬懿率領的十五萬軍隊。此種例子舉不勝數。可是在故事中也有“智不劃謀、勇不當敵、文不拿筆、武不動槍”的。像漢室劉禪,整日飲酒作樂,不理朝政,心甘情願的把蜀國獻出,最後竟上演了讓天下人恥笑的事前,樂不思蜀。誰會想到一個國家的統治者能做出這樣的十一速億的事情來呢?

有勇有謀,大敵當前,只能死拼征戰。呂布:顏良都是典型的例子;如果呂布在白門樓聽從謀士的計策,何必被曹操吊死在城門上呢?如果顏良把劉備在河北的事情和關羽說清楚哪兒至於被義氣的關羽所砍呢?

古人云:大勇無謀,禍福佔其,禍居上,福臨下,入陣必中計,死無不目。

各國都有龍中鳳人,曹操用兵堪稱舉世無雙,司馬懿就更用兵如神了;但兩人都有致命弱點:曹操多疑、司馬懿過於陰險。蜀國,首當充其的心定是伏龍諸葛亮。還有姜維、徐蔗、孔明、周瑜,從這些人物的性格和國家不難看出來人性格的重要性,可見性格關係著成功。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目標,只要踏踏實實,仔仔細細地走好追求成功過程中的每一段路,相信成功一定會不遠的。

讀《三國演義》有感 篇3

國二作文 ,794字

總的來說,《三國演義》是一部情節曲折的章回體小說,是結合真實歷史和民間傳說編撰而成的,小說講述的是東漢末年魏、蜀、吳三國為統一天下而興起的戰爭,其中存在著形形色色的人物形象,有曹操亂世奸雄的形象,關公手持青龍偃月刀,長鬚飄飄的形象,張飛豪邁奔放、草莽英雄的形象。現實與想象結合,構造出一部文學史上的巔峰之作。

賞《三國》,翻閱此書,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頁畫,劉關張雙手各端一碗酒,共立“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的誓約,面前香爐直立立焚著三株清香,香霧繚繞,桃花滿園,此情此景無不令人感慨。是的,劉、關、張桃園結義如今成為人們廣為流傳的佳話,他們之間的深厚友誼也無不教人感動。

讀《三國》,遙想赤壁之戰,是一幅波瀾壯闊的源遠流長的江山圖畫,魏蜀兩軍千萬精銳軍馬全副武裝,蓄勢待發,旌旗整列,軍容甚盛,黃風席捲戰場,是一場惡戰前的寂靜,戰旗搖擺,烽火連天,號角吹響,只見城門敞開,霎那間,吶喊聲,馬蹄聲響成一片,戰場上,刀光劍影,血肉橫飛,有詩云: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重遊,多情應笑我,早上煥發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品《三國》,會從中收穫了不少為人處事的經驗,它為我前方未知的道路燃起了一盞明燈,周公瑾正值英年,素有大志,功成名就,本應度過一段美好的人生,就因嫉妒諸葛亮比自己城府深,竟生出“既生瑜,何生亮”的怨言,設計欲將其陷害,最後自己反而“賠了夫人又折兵”,結果慪氣口含鮮血而終,生前所得盡失,死後不得其所,何其悲哀,它用事實警戒我要以寬厚的心懷來看待事物,接受事物,這一事例,給了我很大的啟示。

民國時期的教育家胡適曾說過:《三國演義》是一部絕好的通俗小說,在幾千年的通俗教育史上,沒有一部書比得上它的魔力。是的,這本書一直以獨特的創作方式和文化魅力吸引我去閱讀,讓我感受到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使我得到深刻的感悟。

我讀《三國演義》 篇4

國小五年級作文 ,440字

大家都說《三國演義》是一部好書,可我一直沒讀。這個寒假爸爸非讓我讀一讀這本書,讀完之後,的確是讓我受益匪淺。《三國演義》中刻畫了好幾百個人物形象,其中最為成功的有諸葛亮、曹操、關羽、劉備等人。

在這些人物中我最敬佩的要數諸葛亮了。他是一個忠臣,一個能夠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忠臣。不但如此,諸葛亮還熟知天文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謀,真是一個奇才!他借東風,草船借箭,三氣周瑜,巧擺八陣圖,七擒七放孟獲,唱空城計,以木偶退曹魏大軍,這些都是常人所想不到的。他的聰明是最值得我們學習的!

再說關羽吧。關羽一個紅臉的大將軍,也是五虎上將之首。他殺華雄,斬顏良,滅文丑,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後來又在華容道義放曹操。他忠於故主,降漢不降曹,一得知自己兄弟的訊息,便千里萬里地去尋找。在今天關羽成了忠義的化身。

另外,曹操的混帳為了達到目的,不擇手段,周瑜的目光短淺,氣量小,都描寫得非常好。

《三國演義》中的人物各有各的性格,故事情節也很有趣。《三國演義》真不愧是我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

讀《三國演義》有感 篇5

讀後感 ,631字

《三國演義》—中國四大名著之一,羅貫中所寫的歷史小說,這本小說的內容多為北宋以至明朝藝人所編,經羅貫中的整理和編輯後,就成了一本聞名中外的鉅著,原名《三國志通俗演義》。

書中的情節是以沒落王族劉備為主導,講述他在偶然的機會下,遇到了關羽、張飛兩位豪傑。因為志同道合,所以三人於桃園結義,故事就這樣開始,而已其後90年的晉渡江滅吳為終。其一些情節,如《借東風》、《捉放曹》都是家喻戶曉的故事,可見此書是何等的精彩,真的令人再生閱讀的念頭。

我認為書中的人物是這本小說的靈魂,主角劉、關、張三人在其漂盪中原到建立蜀國的過程中,充分表現出仁、忠、勇之典範的英雄氣概。

演義與正史的最大區別就是其真實性打了折扣。人人都說《三國演義》是七分史實、三分虛構,的確是這樣。但是虛構,是用藝術手段進行虛構,而不是隨便哪段事實就可以拿來虛構。比如:關羽單刀赴會魯肅,史書上寫的是魯肅單刀赴會關羽。類似的例子數不勝數。讀過之後,稍作分析,可知這些虛構的情節,大部分是為小說描繪的一個個任務做鋪墊的。因為像正史中所說的塑造真實人物,有些情節就和作者的政治思想觀相違背。而且,作者在虛構的同時,還注意到了情節的合理性、連貫性,會有身臨其境的感覺。總之,作者在這方面的寫作是相當成功、出色的。這些情節也表現了作者的一部分主觀願望。

人物的描寫也很精彩,如曹操的詭詐、劉備的謙遜、孔明的謹慎,周瑜的心胸狹窄……每一個人物都有不同的特點。

《三國演義》真不愧為中國的四大名著之一!

一片忠心,一片赤誠的情誼——讀《三國演義》有感 篇6

讀後感 ,827字

《三國演義》,再次捧起這本名著,我不再只是去看那些打鬥場面,也不只是為了自己喜歡的人物而熱血沸騰。

《三國演義》是一本歷史小說,這裡面有古板的歷史,但也有三結義的熱血;這裡有令人膽寒的戰爭,但也有關羽千里走單騎的勇猛;這裡有千軍萬馬的浩大場面,也有諸葛亮一人的運籌帷幄。這本《三國演義》不僅是在寫歷史,更有作者的一腔熱血。那一腔熱血凝成了字裡行間英雄們的一片赤誠護主心。

護主,一片忠心,在這些人物身上表現的淋漓盡致。像關羽,他與劉備失散,身陷曹營卻心在漢。他為什麼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為什麼不顧一切,不被曹操的厚待所說服?因為他和劉備是結義兄弟,他更是一位忠誠的臣子。為了劉備,他當然會不顧一切,他的一片赤誠之心,使他留下了千里走單騎的佳話。再比如趙雲救阿斗,他獨自一人與曹軍抗戰,這又在歷史上寫下了一段佳話。趙雲的勇猛確實令人佩服。但他的勇猛,是為了懷中的那個孩子。阿斗,劉備的人在,他拼盡全力去保護,為什麼?因為他對劉備的忠心。他對劉備的一片赤誠,所以他會一人穿梭於萬軍之中。還有一個軍師諸葛亮,他為了劉備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從三顧茅廬開始,臥龍諸葛亮就竭盡所能,為劉備處理一切事務,他是劉備身後最得力的幫手。劉備死後,他仍忠心於劉備的兒子阿斗,後主劉禪,最後操勞過度而亡。他本可不必如此,他本可輕鬆一些,可他忠心耿耿,令人佩服,到死他仍為蜀國操心,這樣的諸葛亮,全是因為一片忠心。

三國裡有名的臣子,哪一個不是為主君赴湯蹈火的忠臣呢?

我們沒有戰爭,我們沒有君臣之分,我們忠心的是朋友,是信任我們的人。在現實中,我們做不到赴湯蹈火,做不到像《三國演義》中那般效忠。我們要做的,能做的,只有誠信待人,誠實的對待那些信任我們的人,就是忠心了。雖然並不是君臣之間的忠誠,但意義相同,他們信任我們,我們就要竭盡所能幫助他們,這便是忠。

一片忠心,一片赤誠,這是桃園三結義;一片忠心,一片赤誠,這是諸葛亮;一片忠心,一片赤誠,這不僅是君臣,還是朋友。

英雄本色——讀《三國演義》有感 篇7

讀後感 ,1046字

一個個驚心動魄的場面,一次次俠義之間的對決,一位位威武勇猛的武士,都在我合上書間紛紛浮現在我的腦海之中。趙雲的勇猛無敵,諸葛亮的足智多謀,關羽的忠誠重義這些英雄本色都是讓我們歎為觀止的。

《三國演義》主要是由陳壽的《三國志》而創作的中國古代首部長篇章回體小說,作者是元末明初的小說家羅貫中。此書以“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天下大勢記載了從東漢末年黃巾之亂至西晉初年三分歸晉之間110多年的歷史故事。小說不僅是“三分虛,七分實”的歷史鉅著,還是一部兵法韜略的兵書,真不愧是名著!

小說用生動有趣的語言描寫,深受讀者的喜愛和傳頌,特別是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更是獨樹一幟。譬如被稱奸絕的曹操。他雖然陰險狡詐,疑心重重,總以為“只許我負天下人,不許天下人負我”,但曹操的功績卻是不可抹殺的,也算是個梟雄。他先是率兵剿黃巾,誅袁術,後滅呂布,平袁紹,定劉表,一路豐功偉績。其實,大家對曹操褒貶不一,有的說他器重人才,有的說他凶惡狠毒。

章節裡,“過五關斬六將”這個故事確實讓人震驚。被譽義絕的關羽為了追隨劉備,不論曹操如何好言相勸,都不肯留下,最後隻身一人不告而別。當於曹操對決時,關羽基於他對自己的厚待,就放了曹操一馬。關羽是“五虎將”之首,他這樣一位義重如山的人卻也會驕橫跋扈,曾不聽旁人勸誡,自執己見,最後痛失荊州,敗走麥城,壯死於江東。

而“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頌的就是“智絕”諸葛亮。他心懷雄心壯志,自劉備三顧茅廬後出山,為其出謀劃策,忠心耿耿。劉備死後,諸葛亮也努力扶持後主,絕無二心。他真是神人一等,曉人心、知天文、識地理,每次設計都是如此高明諸葛亮的神機妙算,足智多謀恐怕是說不盡道不完。羅貫中可把他寫活了。

“三絕”的英雄特徵是描寫的栩栩如生,但羅貫中筆下更多的人物也是想附了神一般。如果歷史是一幅畫卷,那這三足鼎立的《三國演義》也許就是最為璀璨的一章,因為從這裡走出了太多的英雄人物。這些英雄都各有所長,都展現了不一樣的本色。有些雖輕筆帶過,但他們也論的上是英雄。三國並非打打殺殺,裡面其實有無窮智慧,同樣也有兒女情長。

《三國演義》乃奇書也!我們世人又怎能憑藉三言兩語而論述?每一章回,都在敘述著不同的故事,有豪情壯志,激動人心;有黯然離別,留有淡淡憂傷;有喜悅躁動,歡呼慶祝……讀三國,讓人燃起熊熊的鬥志之火;讀三國,讓人深刻體會到它透露出的“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思想;讀三國,鼓勵世人為實現生命的價值而拼搏、前進……因為它的魅力影響著世人,所以它用這獨特的意義來闡述獨特的道理。

讀《三國演義》有感 篇8

讀後感 ,720字

《三國演義》是四大名著之一。剛拿起這本書,我便被裡面的情節與人物所深深吸引。

《三國演義》主要寫了東漢末年,漢室衰弱,黃巾起義。以劉備、曹操、孫權為首的蜀、魏、吳這三個政治勢力開始了統一天下的戰爭。關羽過五關斬六將、劉備三顧茅廬、孫曹的赤壁之戰……每一次戰爭,都令人感到驚心動魄;每一次戰爭都是勇氣與智慧的考驗;每一次戰爭,都令我們變得亢奮起來了。

讀完這本書,我被這本書中的每一個情節所迷惑,曹操的心疑,劉備三顧茅廬的謙虛,孫權的聰明才智,周瑜的心胸狹窄,每一個人物都是刻畫的非常生動。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赤壁之戰,關羽的過五關斬六將和三顧茅廬。赤壁之戰中周瑜可真是神氣,在東吳的高層內部都懼怕著曹操,而曹操的來勢洶洶另東吳更是焦急,於是周瑜出來了,他不但不怕曹操,還要與曹操抗戰。結果與黃蓋演義了一場苦肉計,裡應外合,一把大火把曹操打的落花流水。關羽的過五關斬六將也是精彩,為了與兄長劉備會面,一路上怒斬曹操的六名大將。三顧茅廬》最令我記憶深刻。在這個故事中,我學會了一個道理:一個人只要想學做一件事,就不要怕遇到挫折,要三顧茅廬,只要用你的真誠打動對方,就一定能行。還有一個故事:在劉備起兵七十萬水陸並進攻吳為關羽報仇時,張飛衝動鞭打兩個部將,在晚上兩個懷恨在心的部將因一怒之下殺死了酒醉未醒的張飛,一代虎將死於非命。也告誡了我不要魯莽行事,意氣用事,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三國演義》裡還有義、奸、智。關羽見證了義,曹操見證了奸,諸葛亮見證了智。讀過這本《三國演義》我不僅瞭解到了歷史的流轉,還學到了很多知識,這本書真是使我受益匪淺。

《三國演義》可以說是四大名著中的精品之一,雖然其中有些地方值得思考,但是它留給我們的意義是深遠的。

摒棄嫉妒——讀《三國演義》有感 篇9

讀後感 ,1039字

在上下五千年的漫漫歷史長河中,有過無數燦若星辰的歷史人物。他們或是力挽危局而名揚天下,或是馳騁疆場使婦孺皆知。有這樣一位歷史人物,他才華橫溢,叱吒風雲,卻成為後世笑罵的物件,長篇古典小說《三國演義》中的東吳水軍都督周瑜就是這樣的人物。

論本領,他曾“羽扇綸巾”,於“談笑間”使“檣櫓灰飛煙滅”,直殺得驕橫一世的曹家軍馬望風而逃;論地位,他年紀輕輕就身掛帥印,執掌六郡兵權,可謂炙手可熱;論功績,由他指揮的赤壁大戰,不但保全了江東土地不遭塗炭,更奠定了三國鼎立的局面。就是這樣一位功高爵顯的風流人物,卻因無法克服“嫉妒”這一自身的缺點,而遭世人唾罵。出於嫉妒,他曾數次謀害才能高過自己的諸葛亮,數次鬥智失敗後,他帶著“既生瑜,何生亮”的惱恨慘然奔赴黃泉,一生都沒有從嫉妒中走出。

也許有人會問,這段故事已流傳很多年了,你現在又舊事重提,意欲何為呢?其實,周瑜這個歷史人物留給我們的是一個深刻的啟示:嫉妒乃人之大敵。

不是嗎?曹操出於嫉妒殺害楊修而留千載罵名;李自成出於嫉妒處斬李巖而使事業半路夭折……歷史上無數慘劇都有力證實了這一觀點。

人的才能有高有低。所謂“山外青山樓外樓”,就說明了這一道理。對強者產生羨慕,這本無可厚非,但是,問題在於如何把握這種情緒,是讓它成為自己奮起直追的動力,還是惡性發展演變為嫉妒?如果是後者,那麼,無疑,它將成為你進步的障礙,甚至使你毀滅。

嫉妒,這一從封建社會就流傳至今的頑疾,侵蝕著不少人的思想,危害了我們的工作。據雜誌載,某科研單位的一位領導,深受“此病”毒害。他扣壓了一名下屬的研究成果報告,而使我國痛失獲得某項國際專利的機會,足見此症危害之大。

老師曾跟我們說過一件事,有一對好朋友,在小學時成績都很好。有一次在評選三好學生時,一個被評選上了,另一個沒被評上。於是,嫉妒使他們的友誼宣告終結。沒有評上的那位同學妒火中燒,不但不認真考慮自己落選的原因,反而整天挖空心思挑好朋友的毛病,處處設法阻止別人進步,結果,精力分散,成績日漸下降,最後考重點中學時而名落孫山。這都是嫉妒惹的禍!

目前,國家發展大業正蒸蒸日上,我們今天的努力也正是為了明天的發展,因此我們從小就要摒棄嫉妒。“前事不忘,後世之師”,我們要敞開胸懷,取他人之長,補自己之短,哪怕是自己的敵人。“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我們要充實自己,強大自己,讓祖國更為強大,我們要牢記歷史教訓,摒棄“周瑜”式的人物,只有這樣,我們的國家才會更強、更大!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讀《三國演義》有感 篇10

讀後感 ,1126字

三顧頻繁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摘記

當我看過《三國演義》後,我以為,孔明的一生只書寫了一個字—“忠”,而“忠”字,有是以“智”作筆,用“仁”“明”等作墨寫成的。諸葛亮的一生,是智慧的一生。

他在學識上“博”。孔明,上知天文,下通地理:未出茅廬,知天下三分;在東吳,舌戰群儒,與吳聯合而成鼎足之勢;白帝城外,八陣圖救主……而草船借箭,火燒赤壁,不是僥倖而得大霧東風,亦是他的學識幫了大忙。

他在戰略上“精”。他深懂“知己知彼,百戰百勝”。頗知用兵之法的他:華容道智伏曹操;大軍壓境而無兵之際,“空城計”嚇退曹兵;他還授計在自己過世後用自己的木雕像嚇走司馬懿,才有了“死諸葛亮嚇走仲達”的傳奇。他深深懂得對手的性格和作戰之法,由此,他一生用“將計就計”之法不知贏了多少勝仗。

他在用人上“明”。魏延是一個必然要提到的名字。魏延,勇猛,但不忠心。他曾事曹操,後降蜀國,諸葛亮深知其人,幾次欲殺,但憐其勇,故留之。臨終,他授計姜伯約、馬貸,在他去世之後魏延造反之時,終於殺了魏延。魏延勇猛,雖屢立戰功,但不忠於主,被殺實在情理之中。

他在做人上“仁”。歷史上有名的故事“七擒孟獲”,發生在孔明北伐之時,對於頑固不化的南蠻王孟獲,他七擒七縱,不僅是信義,更是他的一顆愛人之心,他最終用“仁”用“勇”服了頑固不化,屢次造反的北方少數民族。他的“仁”亦顯現在他“揮淚斬馬謖”中。“揮淚”中蘊含著他的千萬種情感:損一員大將;損失了統一天下的最好時機;想到先主的囑咐“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但不能因千般情感而不按軍法。馬謖被斬之後,他按日給其家人糧食,派人照應。他的“仁”“義”感動世人,以至於他去世時“多官無不哀慟,百姓無不涕泣,蜀軍皆撞跌而哭,至有哭死者。”這或許過於誇張,但他的“仁”確實是當時世人所共睹的。

當然,“人非聖賢,孰能無過?”他也有過失誤。赤壁之戰中,用關羽,曹操逃脫;六出祁山時,用馬謖,街亭失守;阿斗不才,硬扶其為成都之主……但我想,人人都不可能完美,我們不能因為這些而否定孔明,他有他的想法和苦衷,其中夾雜著對先帝劉備“三顧”之恩的無限感激,“白帝城託孤”的任重道遠。

我認為,孔明的一生是用大愛書寫的一生,他博、精、明、仁,而我們明明又看到這些全都不在,而幻化為一個字—“忠”。忠於主,忠於天下,忠於天下的黎民百姓!你看他那瘦弱的身影,你看他那凝神的專注,你看他那睿智的雙眼,他用一顆忠心寫就了《出師表》,用一份智慧擺就了八陣圖,用一個博大的胸懷書寫出仁義的篇章!歷史雖然遠去,但我們透過時空,依然可看見那忠義的化身。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他是一個真正的英雄。

讀《三國演義》有感 篇11

讀後感 ,619字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這個寒假,我懷著激動的心情,讀完了中國古典名著—《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以三國時期魏、蜀、吳三個統治集團相互鬥爭為主要內容。講述了從東漢末年時期到晉朝統一之間發生的一系列故事。

書中刻畫了近兩百個人物形象,每個人物都有不同的性格,被作者羅貫中刻畫得淋漓盡致。義重如山的關羽,陰險多疑的曹操,愛民如子的劉備,嫉賢妒能的周瑜等。而諸葛亮更是作者心中忠臣與智者的代表,他不僅足智多謀、神機妙算,還有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高風亮節,再造太平盛世的雄心壯志。他也是我最敬佩的人物。

諸葛亮至死效忠於劉備,一心為他統一三國,才想出這麼多成功的計謀。我們也應該有自己的目標,並努力去實現它,不能輕言放棄。火燒新野,草船借箭,三氣周瑜,巧擺八陣圖,七擒七放孟獲,空城計,七星燈……這些計謀都叫人意想不到的。在生活中,我們也需要諸葛亮這樣的精神。告訴人們在做事之前,要先把事情考慮好,謀遠慮足,不要魯莽,用智慧去解決問題,遇事謹慎小心。看到諸葛亮,我不由的想到了自己,我做到了嗎?在每次完成事情之前,我總是不計後果、魯莽行事,以為遇到困難時總會有辦法解決,等到真的有困難了,才發現沒那麼簡單,就變得手忙腳亂、不知所措,做事情就事半功倍了。有時我還沒認真去想辦法,就知難而退。回想起來,我這種做法是多麼慚愧呀!

《三國演義》中的人物各具其態,每位英雄都給我留下不同的感想。從這一個個故事中,我有了很大的收穫。

與名著同行——再讀《三國演義》 篇12

讀後感 ,681字

飄飛的煙火,滾滾的塵土,使我再次拿起手中的厚卷,一種歷史的積澱,一種滄桑的厚重感。翻開書看到的竟是打著響鼻的戰馬,拿著鋒利武器的士兵。似乎回到了從前,第一次看這本書的從前。

那時的我還是一個乳臭未乾的小孩,看書也只知道各個人物的武藝或智慧,叫著各個招式的名字,開心的我們還不知道它們的真正魅力所在呢。

現在上了初中,再讀《三國演義》,我從字裡行間竟能想象到滾滾長江上千帆鎖江,雄姿英發的周郎胸有成竹地站在江邊,銳利的眼眸觀察著破軍的時機。紫袍的孔明手持羽扇,站在七星臺,仰望星空,他的紫袍和黑夜融合在一起,露出自信的微笑。

這次讀了三國,竟有了對生活的感慨。一生為國,縱然有豪情蓋天之氣,百萬軍中奪上將人頭之勇,未出茅廬知三分天下之謀,結果也長使英雄淚滿襟啊!那樣的忠誠固然值得尊重,可是孔明離開茅廬時對童子說的話卻再也沒能實現。或許很多人會認為孔明出山做大事,不拘小節,很多人也都用這樣的話迷惑自己,就像“失敗是成功之母”一樣,迷惑自己不思進取,認為自己的失敗很正常,其實只不過是麻痺上進心的落腳點罷了。雖然孔明出山本來沒有什麼對錯之分,現在倒被認為是正確的,讓我很不解。很多人的眼光很開很大,在茫茫的人海中竟找不到自己的落腳點,其實有很多小事是被忽略了的,而往往那些小事便是你成大事的墊腳石。朋友,看清自己的腳步慢慢走。路很長,看得遠固然好,卻很累,不如一步一步靠近那個屬於自己的輝煌。

這次讀書的收穫在別人眼裡可能很小,但我認為有收穫就沒有白讀,在與名著同行的路上,它,成了我的老師,不會把知識一下子全給我,而是讓我挖掘著,找到裡面的真實,找到裡面的真理。

讀《三國演義》有感 篇13

讀後感 ,793字

“滾滾長江東似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這是對三國英雄的讚美!是啊,三國時期是一個軍閥混戰的年代,但也是一個英才輩出的時代。一代梟雄曹操、深謀遠慮的諸葛亮、情深義重的關羽……一個個叱吒風雲、個性鮮明的人物深深地印刻在我的腦海之中。

寒假期間,我認真讀完了羅貫中的名著《三國演義》。它是中國第一部長篇章回體歷史演義小說,以描寫戰爭為主,反映了魏、蜀、吳三個國家之間的激烈鬥爭。大致分為黃巾之亂、董卓造反、群雄逐鹿、三國鼎立、三國歸晉五大部分。在廣闊的歷史背景之下,上演了一幕幕波瀾起伏、氣勢磅礴的戰爭場面。其中曹操、孫權、劉備、諸葛亮、關羽、張飛、周瑜等人物形象膾炙人口,而令我印象最深的是曹操和諸葛亮。

曹操一直是世人眼中的“奸雄”,大家普遍認為曹操喜怒無常、陰險狡詐。但我卻認為曹操是一個難得的大英雄,他不僅有勇有謀,能打勝仗;而且才華橫溢,寫出了許多名留青史的壯美詩詞。雖然他曾說“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因此殺害了呂伯奢一家人,但他當時也是在逃亡的路上,因害怕被追殺而錯殺好人,並且事後也是愧疚難當。但我們不能因為他犯過錯就全盤否定了他的功績,他的聰明幹練、知人善用和雄才大略,尤其是在官渡之戰中,他以3萬人馬戰勝了袁紹的十萬雄獅,充分展示了曹操運籌帷幄的統帥才華,在歷史上留下了以少勝多的著名戰例。這些都證明曹操是一位真正的英雄!

除了曹操,諸葛亮也讓我欽佩不已。他在《三國演義》中被稱為“智絕”,足見他的深謀遠慮、足智多謀。他火燒赤壁、六出祁山、七擒孟獲……就連病逝五丈原還巧妙利用“借屍還魂”計騙走了魏國大軍,可以說為蜀國的建立嘔心瀝血、鞠躬盡瘁,立下了汗馬功勞。也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大英雄!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我不僅喜歡書中的歷史人物,也喜歡書中對戰爭的描寫……《三國演義》是一部百讀不厭的經典名著,我對它情有獨鍾。

我最愛讀《三國演義》 篇14

國一作文 ,823字

人人都知道,中國有四大名著:《紅樓夢》、《西遊記》、《水滸傳》、《三國演義》。而在這其中,我最愛讀羅貫中所著的《三國演義》。

記得初看《三國演義》時,我抱著一種“瞭解歷史”的心態翻開了第一頁,這一翻可不得了,我整整一夜沒在十一點前睡過覺,因為書的內容太精彩了,一環扣這一環,看完這章還想看下一章,好幾次都是看著看著,眼皮開始打架,最終熬不住,腦袋一歪,枕著書睡了一夜。為此,我還感冒了幾個星期呢。

讀《桃園三結義》那一章時,劉備、關羽、張飛三人共飲下烈酒,從此結拜為兄弟,我激動得流出眼淚來。因為我知道,這樣有情有義的三人在一起,必能打出一片天地!同時,我也想起了我自己的兄弟,他們總是在我最困難的時候幫助我,不計報酬。那時我才明白,朋友,不在乎數量,只在乎質量。

在魏、蜀、吳三國中,我最愛蜀國,而在蜀國的無數英雄中,我獨愛將忠義進行到底的關羽。記得有一次,我和幾個同學一起討論《三國演義》,談論到關羽時,不知誰說了句“關羽蠢死了,放走了曹操,不然蜀國早就稱霸了!”這可惹毛了我,我“蹭”地一下站起來,大吼道:“你才蠢呢!”要不是關羽,光憑劉備和張飛那些渣渣,蜀國早都‘胎死腹中’了!”我這一吼,其他人都不敢再有什麼異議了,都附和道:“就是就是!”

然而,天有不測風雲。那天晚上,我照例捧著《三國演義》如飢似渴地看著。但看著看著我就覺得不對勁。“嘶…關羽被包圍了?”再往後看,我已經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關羽居然…居然死了!我抓住書,使了全力一扔,用腳拼命的跺,恨不得關羽能馬上原地滿血復活。但是,看到最後,關羽也沒復活。

直到長大了,我重新看了一遍《三國演義》才明白:有些人活一年等於有些人活一輩子。重看《三國演義》時,我還像當初那樣如飢似渴地讀,儘管我已經知道後面的情節,但這也無妨,因為這本書百看不厭。《三國演義》這本書使我受益匪淺,它陪我度過了一段無比充實的時光。如果你現在問我最愛讀什麼書,我依然會斬釘截鐵地回答:“我最愛讀三國演義!”

品讀《三國》 篇15

高一作文 ,817字

花開花落,煙靄迷離,長袖搖曳著似水流年。世界萬物總是在變,只是那些令人憐惜的舊書,那些珍貴溫存的記憶,是否真的不再需要了呢?思念又把我拉回那段金戈鐵馬,英雄輩出的年代。

魏有五良將,蜀有五虎將,吳有長江天險,三家劃分中國大地,群雄逐鹿,看誰能問鼎中原?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莫過於蜀、魏之間的鬥爭,而諸葛亮無疑是王冠上的珍珠是最耀眼的一點。喜歡他,正因為,他未出茅廬已有三分天下,初來乍到的三把火,點燃了劉備集團的信心,更奠定了蜀國的位置和版圖。他是智慧的化身。

渴望擁有他的智慧,憑此暢遊書海,笑看五花八門的考試;渴望擁有他的鎮定,臨泰山之崩而面色不改,藉此坦然面對各種問題,無懼任何挑戰;渴望擁有他的文才,一封《誡子書》,啟悟了多少莘莘學子,由此寫一篇文章或一本書,魚躍龍門,成為韓寒一樣,炙手可熱的作家。他是我心中的偶像,伴隨著我渡過童年,一起成長。

揮淚斬馬謖,殺的卻是他的心;六出岐山而無功,苦的是蜀國百姓;病死五丈原,斷的是蜀國的希望。他活,蜀國興,他死,蜀國亡。

每一次讀到此,內心不禁有幾分掙扎。“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就算是聖人的他也不法不犯錯誤。就像魏延乃不多得的帥才,為什麼不讓他分兵伐魏,你可知將相和國家興;龐統乃不可或缺的謀士,為什麼不給他展示才華的機會,你可知得臥龍鳳雛者,得天下。關羽的死就是蜀國滅亡的前奏,劉備的去世更是斷送了統一中國的大好前景。

智慧的你終究跳不出儒家的圈子,可知明槍易躲,暗箭難防,博才的你終究容納他人的存在,可知眾人拾柴火焰高這個淺顯的道理。

“滾滾浪花東逝水,浪花濤盡英雄。”歲月蹉跎,流年易去,千古風流人物,最終都化作了一?y黃土。《三國演義》讓我們從歷史和文化中明白到世事無常,應學會珍惜現在的一切。

時間滴滴答答地走著,一秒一秒,不再倒流,生命的每一個渡口永遠沒有停頓,有的是光陰一刻不停的消逝。讓我們珍惜那些古人留下的瑰寶,因為那些常常被我們不經意間忽略的,恰是我們最需要的。

夜讀三國 篇16

國一作文 ,781字

書,就像一盞明燈,指引我們前進的方向;書,就像一位教師,給予我們豐富的知識;書,就像那船上的帆,引領我們駛向成功的彼岸;書,就像一支蠟燭,照亮那坎坷不平的路……

這不,我最近又被《三國演義》給迷住了,展開了一場驚心動魄的夜讀三國奇妙故事。

吃過晚飯,我不得不與心愛的書分離,到床上去做我的作家夢。但我眼睛瞪得像銅鈴,腦海裡全是書的內容,“諸葛亮到底能否因燈長明,再活十二年?”這問題迫使我想到去—“偷讀”。我躺下想了些什麼,又突然坐起來,剛又躺下,又坐起來,就這樣“翻烙餅”了好幾次,最後終於還是決定去“冒險”。

開始實施計劃。我慢慢開啟門,一點聲音都不敢出,邁出第一個步子,踮著腳尖,像小偷一樣躡手躡腳。但即使這樣,還是控制不住聲音。乾脆,我直接把鞋脫了,光著腳前進。

我走進書房,心裡緊張極了。忽然,窗簾動了一下,我害怕極了,眼睛不住地往四周看。仔細一看,唉,原來是風在搗鬼,我總算鬆了一口氣,順利拿到了書。拿起我那心肝寶貝,既激動又開心,連忙向我的房間跑去。在回去的途中,可就沒有那麼安寧了。

一出書房門,“嘩啦啦”一聲響,妹妹建的“城堡”被我一腳踢翻。我“嗖”一聲衝進離書房最近的雜物間裡,嘴裡大喘著氣,心裡緊張得就像一個小鼓在“咚咚咚咚”用力又快速地敲打,手心裡全是汗。過了好大一會兒,我把耳朵貼在門上,等“風平浪靜”後,我才敢把頭探出來,看了看什麼都沒有後,又開始往我房間裡移動了。

踏進房門,撥出一口長氣,終於回來了。我不顧一切地往被窩裡一鑽,拿起手電筒就進入《三國演義》那驚心動魄的故事情節中……

不知時間過去了多久,也不知我什麼時候睡著的。不過在那天晚上,我做了我最愛做的事情—看書。

書,可以豐富知識;書,可以陶冶情操;書,可以啟迪智慧;書,還可以教會我們做人的道理……我跟書在一起的時光,就是最幸福的時光,我愛閱讀。

讀《三國演義》有感 篇17

讀後感 ,848字

詞曰: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三國演義》是我國古代第一部長篇章回小說,是歷史演義小說的經典之作,也是四大名著之一。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終於,隨著時光的流逝,魏、蜀、吳三分天下,曹操、劉備、孫權各逞雄才佔一方。就這樣,一場刀光血影的戰爭開始了。三國開始招納人才,神機妙算的諸葛亮、“一身都是膽”的趙雲、神勇無比的張遼……一位位英雄好漢相繼登場。關羽過五關斬六將、劉備三顧茅廬、陸遜火燒連營七百里……隨著事情的發展,情節越來越波瀾起伏,跌宕跳躍,讀起來驚心動魄。最後,三分歸晉,天下太平。三國從此成了一段塵封的歷史。

在三國中,有無數舉世聞名的英雄:勇猛的張飛、機智的郭嘉、瀟灑的周郎……就像那天上的星星一樣,數都數不清。可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只有一個—關羽!他是劉備麾下的著名將領,五虎上將之首,人稱“美髯公”,以82斤重的青龍偃月刀作為武器。關羽又被尊崇為“武聖”,與“文聖”孔子齊名。他受曹操厚待卻不忘本,許以立功報曹操後離去追尋劉備。白馬之戰中,關羽策馬刺河北名將顏良於萬眾之中,可謂在百萬軍中取上將之頭,如囊中取物一般。他降於禁、斬龐德,名震華夏。關於關羽,還有“千里走單騎”、“單刀赴會”、“溫酒斬華雄”等佳話。難怪後人有詩嘆曰:“漢末才無敵,雲長獨出群。神威能奮武,儒雅更知文。天日心如鏡,《春秋》義薄雲。昭然垂萬古,不止冠三分。”他不僅文武雙全,還很講義氣,是三國之中的“義絕”。關羽在華容道放走曹操就是最好的證明。我也要學習他,好好學習,天天向上,長大後精忠報國,成為一個頂天立地的男子漢,讓關羽的精神永駐人間!

合上書,我恍惚間感悟到了桃園三結義的真摯、煮酒論英雄的豪邁、千里走單騎的英勇;似乎還看到了三顧茅廬的真誠、草船借箭的機智、火燒赤壁的瀟灑;也領悟到了單刀赴會的勇敢、刮骨療傷的堅忍、空城退敵的謹慎……三國呀,我為之讚歎的三國!

讀《三國演義》有感 篇18

讀後感 ,482字

《三國演義》—這本書大家都不陌生吧。沒錯,它就是四大名著之一,也是我最愛看的書之一。

說起《三國演義》,我情不自禁地回想起了許多人物或事情:“胸懷大志的劉皇叔;鞠躬盡瘁的孔明;英武非凡,忠心耿耿的關羽;藝高勇猛,正氣凜然的張飛……這一些人物讓我佩服不已,還有那“草船借箭”,“火燒赤壁”,出神入化,好像變成了電影,在我的腦海裡回放。”

諸葛亮—他便是我最佩服的人。他未出茅廬就先知“魏蜀吳分天下”,“博望坡”設計燒曹營;“新野”留空再敗曹營;有以“三寸不爛之舌”舌戰群儒,使東吳百官無言以對……

孔明雖然一生短暫,但他的精神已經牢刻在我的心頭。

再一次上學途中,我屋意間發現了一塊香蕉皮,正當要離開時,腦海裡浮現出一幅可怕的畫面:一個小朋友,因為不小心踩到香蕉皮而摔倒,膝蓋上皮破了許多,血也留了許多……於是,我不再猶豫,大步走過去撿起香蕉皮,將它繩之以法—丟進垃圾桶,發出“砰砰”的呻吟聲,我想這是香蕉皮發出對我的不滿,同時,我猜我阻止了一件不愉快的事情發生。

……

讀了《三國演義》這本名著,我明白:我要做一個樂於助人的人!

讀《三國演義》有感 篇19

讀後感 ,529字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當我讀完《三國演義》,耳邊還不斷迴響著這本恢弘鉅著的開篇詞。

《三國演義》裡面的人物在羅貫中老先生的筆下惟妙惟肖、栩栩如生。有憂國憂民、慈悲仁愛的劉備;有英明神武、義薄雲天的關羽;有陰險狡詐、居心叵測的曹操。而我最喜歡的要數足智多謀、鞠躬盡瘁的諸葛亮。

諸葛亮的足智多謀被世人所熟知並津津樂道。他獨自一人在城頭撫琴一曲,嚇退司馬懿十餘萬雄兵,何等的淡定和氣魄;他憑藉數十隻草船,向曹操借箭十萬餘支為已所用,何等的智謀和運籌;他巧借東風火燒赤壁,大敗曹軍數十萬,何等的神機與妙算。他東吳舌戰群儒、他火燒博望,他三氣周瑜……諸葛亮可以說是智慧的化身,後人稱之為“智絕”。

此外他“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奉獻精神更是令人唏噓不已。諸葛亮的一生都在為蜀國奔波,他殫盡竭慮,為劉備謀得一份天下,與東吳、北魏三足鼎立。他為報劉備知遇之恩,輔佐劉備不成材的兒子阿斗,為蜀漢基業的奠定一生無私奉獻,耗盡了畢生精力。諸葛亮一生都在奔波,為蜀漢日夜操勞,最後油盡燈枯,讓人惋惜不已。

讀完《三國演義》,我願做諸葛亮這樣的人,不僅因為他的足智多謀,更崇敬他鞠躬盡瘁的奉獻精神。我立志好好學習、掌握本領,長大後為祖國鞠躬盡瘁,奉獻我全部的力量。

讀《三國演義》有感 篇20

讀後感 ,1148字

讓三國精神飛翔吧!

東漢末年,漢帝昏庸不理朝政,奸臣當道魚肉百姓,諸侯割據一時間戰火不斷、民不聊生,許多英雄豪傑紛紛揭竿而起,因此湧現出了許許多多匡扶漢室、肝膽忠義的英雄好漢。他們有著忠義愛國、團結信任、刻苦勤奮的好品德、同時又傳承了知恩圖報、以禮待人、孝敬長輩的中華美德,抒寫了一段又一段流傳千古的佳話故事。《三國演義》中最忠義的當屬關羽關雲長,他雖無奈降曹,但卻身在曹營心在漢,當聽說劉備還在世時,掛印封金,過五關斬六將回到劉備身邊;最機智的當屬諸葛亮,他運籌帷幄,先草船借箭再巧借東風,火燒赤壁大敗曹操八十萬大軍,打得曹軍丟盔卸甲,落荒而逃;最有膽識的當屬趙雲,他將自己的生死置之身外,毅然衝入敵人百萬大軍單騎救主……

這些英雄都被世人所傳頌,他們的精神更是值得我們學習。如果人人都學習這種三國精神,人類文明還怕進步不了嗎?正是這些英雄氣概薰陶著中華兒女,才使我們的祖國不斷強大繁榮。回首中國近代史,虛弱的滿清政府被帝國主義的堅船利炮打開了國門,被幾百年地封建思想奴化了的人們,像個奄奄一息的病人一樣,思想狹隘、目光短淺。整個社會一片黑暗,人民受到了欺壓與虐待,暗無天日。但偉大的民族氣節沒有泯滅,千千萬萬的中華兒女拋頭顱、灑熱血,不甘當亡國奴,用生命捍衛了民族之魂,再次展現了三國之中的忠、孝、仁、義的中華民族之精神。如果當時沒人敢站出來維護正義,個個畏畏縮縮,貪生怕死,中國可能早已成為別人的附庸。一個社會可以沒有財富,但它不可以沒有正義。中國人要展現出中國的氣節,我們可以輸,但我們的精神不能輸,因為這是千千萬萬個英雄用鮮血換來的!這是我們的旗幟,我們的精神,更是我們的驕傲!所以,請讓三國精神飛翔吧!讓中華民族的英雄氣概飛翔吧!

正如魯迅先生所說“惟有民魂是值得寶貴的,惟有他發揚起來中國才有真進步”,這正是三國演義告訴我的:一個國家的強大體現在它的氣概、氣節上。神舟十一號的升空就說明了這一點,伴隨著“點火”的聲音,神舟十一號升空了,這一刻,既是中國人的驕傲,也是中國航空史上的一個里程碑。在這件事情的背後,不就是中華民族那不服輸、不氣餒的偉大民族精神嗎?不就是中國人民對祖國未來的殷切期盼嗎?不就是祖國未來蒸蒸日上的美好標誌嗎?

“三國精神”是偉大的,是不會被時間遺忘的,是不會被人們遺忘的。它如一盞明燈,為黑暗中迷失的人們指明方向;它如一棵迎風傲立的梅樹,不屈服,不言棄;它如一艘飛船,承載著中華人民的偉大夢想。

今天的我們,是世界的寵兒,在我們享受美好生活的時候,不要忘了祖國母親所承受的千災百難,也不要忘了那些烈士為民族強大而付出的寶貴生命,更不要忘了那永不屈服的“梅樹”精神—中華氣節!

讓三國精神飛翔吧!讓中國飛翔吧!讓中國人民遠大的理想和殷切期盼飛翔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