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低音提琴後感相關作文20篇

讀低音提琴後感 篇1

讀後感 ,407字

最近,我讀了《低音提琴》真本書。這本書的故事裡有頑皮的爸爸拉梅,可愛的女兒夏洛特,還有認真的老師們。

爸爸拉梅的生活幾乎是完美的,除了那唯一的遺憾,他的低音提琴夢沒有實現。爸爸拉梅把他的低音提琴夢想,寄託給了他的女兒夏洛特。

女兒隨著春夏秋冬學了一年,但並不開心。可爸爸拉梅一直沉浸在對音樂的熱愛中。終於,女兒夏洛特在演出中,被老師嚇著了,因沒踩住腳下的書,把琴絃弄斷了,女兒夏洛特堅定說:“聽著,爸爸這是你的低音提琴,還給你!”

後來,女兒夏洛特又選擇了唱歌,過了好久,最終,女兒夏洛特放棄了音樂,開始實現他的跆拳道夢想。它的爸爸拉梅先生感到非常驕傲。

這個故事告訴爸爸媽媽們一個道理,孩子不是父母的夢想替代者,因為,孩子也是獨立的個體,有自己獨立的思想、有自己獨立的人生。還好頑皮的拉梅先生是一個有愛的爸爸,他很快領悟到自己的錯誤,支援起女兒的夢想。

頑皮的爸爸拉梅是個善解人意的好父親,我也希望有這樣的爸爸。

讀低音提琴有感 篇2

讀後感 ,291字

暑假裡我讀了低音提琴這本書。

這本書寫了這樣一個故事:

一個父親,父親的名字叫賀米拉梅先生,他童年的夢想是低音提琴夢,他一直想實現這個夢想,於是他就把他的夢想強加到他的女兒身上,讓他的女兒學提琴,但是她的女兒夏洛特不喜歡提琴,她也不敢反駁她的父親。經過漫長的內心掙扎她終於爆發了,把自己想法告訴了她的父親。

拉梅先生是一個慈愛的父親,他也很快領悟了自己的失誤,支援夏洛特做她自己想做的事情,追求自己的夢想。最終夏洛特拿了跆拳道的綠帶。拉梅先生為此還是感到很驕傲。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父母和孩子之間要經常溝通,提出的問題能夠虛心的接受,互相理解,許多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

低音提琴讀後感 篇3

讀後感 ,289字

暑假裡我讀了低音提琴這本書。

這本書寫了這樣一個故事:一個父親,父親的名字叫賀米拉梅先生,他童年的夢想是低音提琴夢,他一直想實現這個夢想,於是他就把他的夢想強加到他的女兒身上,讓他的女兒學提琴,但是她的女兒夏洛特不喜歡提琴,她也不敢反駁她的父親。經過漫長的內心掙扎她終於爆發了,把自己想法告訴了她的父親。拉梅先生是一個慈愛的父親,他也很快領悟了自己的失誤,支援夏洛特做她自己想做的事情,追求自己的夢想。最終夏洛特拿了跆拳道的綠帶。拉梅先生為此還是感到很驕傲。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父母和孩子之間要經常溝通,提出的問題能夠虛心的接受,互相理解,許多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

低音提琴讀後感 篇4

讀後感 ,226字

我寒假讀了好幾本書,《低音提琴》這本書是讓我印象最深的一本。

這本書主要講的內容是,拉梅先生讓自己的孩子夏洛特替自己實現小時候的夢想—他的低音提琴夢,但是他忘了“強扭的瓜不甜”,夏洛特並不“熱愛”低音提琴,她把低音提琴還給了爸爸。

夏洛特喜歡唱歌,她學了一段時間,但她最後去學了跆拳道,而且已經拿到了綠帶,她的爸爸拉梅先生感到十分自豪!

等我長大了,我一定會虛心接受我孩子的意見,尊重他的想法,給他愛和自由,因為小時候我的爸爸就是這麼做的!

低音提琴讀後感 篇5

讀後感 ,471字

寒假中,我讀了《低音提琴》這本書,我非常喜歡裡面的小主人公—拉梅先生的女兒夏洛特,因為我跟她有兩個特點非常像:一個是我也沒有音樂細胞,對音樂不感冒。第二個嘛,我跟夏洛特一樣,現在也是跆拳道綠帶選手,呵呵。

其實,我的媽媽一開始也像書中的拉梅先生一樣,想讓我學習一樣樂器。鋼琴?電子琴?小提琴?古箏?架子鼓?……媽媽不厭其煩地一一徵求我的意見,期待著我能從中選出一兩樣感興趣的出來練習。但是我明確地告訴媽媽:我是真的、真的對音樂沒有興趣!

幸運的是,我的媽媽並沒有像拉梅先生那樣逼著我學習樂器,而是尊重了我的想法,並選擇了喜歡並擅長的體能類專案—跆拳道讓我學習。媽媽說:“堅持自己的夢想其實是一件特別艱苦的事情,所以首先一定要有興趣,才能更好地走下去!”媽媽還說:作為家長,不能讓孩子代替自己去完成夢想,自己也不能代替孩子去完成夢想,她們能做的,就是給我們支援和鼓勵,給我們的夢想插上愛和自己的翅膀。

我很慶幸自己有這樣的好媽媽,我一定會像書上的夏洛特一樣,勇敢地追求自己的夢想,堅持不懈地努力,爭取早日練成跆拳道黑帶。

低音提琴讀後感 篇6

讀後感 ,513字

寒假中,我讀了《低音提琴》這本書,我非常喜歡裡面的小主人公——拉梅先生的女兒夏洛特,因為我跟她有兩個特點非常像:一個是我也沒有音樂細胞,對音樂不感冒。第二個嘛,我跟夏洛特一樣,現在也是跆拳道綠帶選手,呵呵。

其實,我的媽媽一開始也像書中的拉梅先生一樣,想讓我學習一樣樂器。鋼琴?電子琴?小提琴?古箏?架子鼓?……媽媽不厭其煩地一一徵求我的意見,期待著我能從中選出一兩樣感興趣的出來練習。但是我明確地告訴媽媽:我是真的、真的對音樂沒有興趣!

幸運的是,我的媽媽並沒有像拉梅先生那樣逼著我學習樂器,而是尊重了我的想法,並選擇了喜歡並擅長的體能類專案——跆拳道讓我學習。媽媽說:“堅持自己的夢想其實是一件特別艱苦的事情,所以首先一定要有興趣,才能更好地走下去!”媽媽還說:作為家長,不能讓孩子代替自己去完成夢想,自己也不能代替孩子去完成夢想,她們能做的,就是給我們支援和鼓勵,給我們的夢想插上愛和自己的翅膀。

我很慶幸自己有這樣的好媽媽,我一定會像書上的夏洛特一樣,勇敢地追求自己的夢想,堅持不懈地努力,爭取早日練成跆拳道黑帶。

低音提琴讀後感 篇7

讀後感 ,377字

寒假裡我讀了好幾本書,我最喜歡《低音提琴》這本書了。

裡面講的是賀米·拉梅先生有一個提琴夢,但是他已經無法完成了,所以他就把他的夢想給了他的女兒夏洛特。賀米·拉梅先生給他的女兒請了一個跟夏洛特一樣棒的老師。但夏洛特不喜歡,後來,夏洛特放棄了提琴,開始學音樂。最終夏洛特音樂也放棄了,學起了跆拳道,現在她已經是綠帶了。賀米·拉梅先生很為他的女兒驕傲!這本書的主要故事就是這個。

我覺得賀米·拉梅先生逼著女兒學特長是不好的。我媽媽說:“如果孩子有不想學的特長家長也不能逼他學”。我覺得媽媽說得對,我可以給你們說說我是怎麼學特長的,我想學的每一個特長,媽媽都會讓我試一試,等我覺得很好的時候,媽媽才讓我學。

我覺得賀米·拉梅先生也該找一個老師教訓一下了呢!嘻嘻!

讀《三隻蟲草》後感 篇8

讀後感 ,2119字

【篇一:夢與蟲草結伴成長—讀《三隻蟲草》後感】

只所以愛上了邊疆,不僅僅是因為那風吹草低現牛羊的大草原;澄澈蔚藍如鏡子般的藍天;熱情好客的少數民族……更是因為《三隻蟲草》的故事誕生於這個如水墨畫般的地方。文中通過三隻蟲草的命運,感嘆於主人公的勇敢善良;體會當今社會的善與惡,美與醜;喚醒人們去思考,去反省。

現在讓我帶領你們走進這個奇異而勵志的故事。

因為從未見過活生生的蟲草,所以有了繼續看下去的慾望。當我看到“肥胖的白色身子移動時,需要拱起身子一點點挪動時用以助力的一圈圈的節環”時,不禁感嘆於造物主的神奇。也因此愛上了這三隻可愛的蟲草。

而我們可愛的主人公桑吉為了給奶奶籌錢看醫生,要讓姐姐打扮得漂漂亮亮,要給關在獄中的表哥送一副手套,要給他最喜歡的兩位老師買剃鬚泡和洗髮水而與這三隻蟲草的命運緊密聯絡在一起。但因為調研員的到來,一下子改變了3只蟲草的命運。同時也打破了桑吉的計劃。一系列的變動後,那3只蟲草都有了新的去處:一隻被書記喝掉;一隻送給一位生命垂危的老人煲湯,功能被神化後也未能挽救老人的生命;還有一隻去了機場並飛向首都,兜兜轉轉中去實現成人世界中所謂的“價值”。

古人云: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桑吉如一面鏡子,讓我看清了自己,應該好好珍惜現在的美好生活;應該做一個無愧於自己的當代中學生。面對生活,面對學習,不輕言放棄,做一個有擔當,有膽識的的勇者。只有幫助別人,才能體現自己的人生價值。讓思想在閱讀中提升,讓人生在閱讀中充實。通過與故事中的主人公的對話,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認識到只有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們才能到達人生的高峰。

這個故事的魅力還在於它讓我們看到了社會的一些不法行為,或許對此我們會忐忑,甚至於憤怒,但這是真正的社會,雖然不完美,但真實。這就是這個故事的另一個亮點。敢於在我們面前揭露當今社會的官商勾結,世風日下。將“毒膿”晒於陽光下,雖然短時間內不舒服,但比起遮遮掩掩最後成為致命的傷病,還是利大於弊的。

最後桑吉準備親自實踐去尋找“長成草的蟲草什麼樣”,我會心一笑。心中也有了自己的目標。

【篇二:想飛,就用心地飛—讀《三隻蟲草》有感作文】

百科全書的世界撫平了三隻蟲草帶來的傷口,雪蓮帶來了天山的祝福,她在我耳邊呢喃,想飛,就用心地飛。

—題記

油墨這樣渲染,作者阿來說道:

這是海拔3300米遲來的春天的味道。

是青藏高原復活的開始。

當太陽不捨地擁抱著冬天的最後一陣寒流,融化了雪層杜鵑的最後一層積雪時,春天便盛開了。融雪的水汽溼潤了高原上草芽,它們舒展開了身子,嫩嫩的,綠綠的。空氣中瀰漫著凍土甦醒的味道,生命的力量感染著青藏高原的春天。

這是一個帶著溫暖,帶著黑暗,帶著夢想的故事。性格憨厚可愛、聰明好學的藏族少年桑吉因為學校今年不放蟲草假,便偷跑出來。他把在回家路上採摘的蟲草分給了自己最愛的奶奶和姐姐,只剩了三隻留給自己。他想利用這三隻蟲草給親愛的老師買禮物,送給他們溫暖。但在蟲草期的時候,從城裡來的教研員以一個箱子換走了桑吉的三隻蟲草。教研員答應送給桑吉一套百科全書,校長卻把它扣在了學校。桑吉在尋找教研員要書的途中寄居在一個旅館裡,他通過電視節目接觸到了豐富多彩的世界。最後,他收到了來自省城重點中學的錄取通知,他原諒了校長,他要親自去看一眼這樣的世界。

在蟲草季的第一天,一個祭山喇嘛來到了桑吉的家裡,索要了三十隻蟲草的報酬,整整六百塊錢!不僅如此,喇嘛還在祭祀結束後又索要報酬。桑吉開始對這種山神迷信的說法產生懷疑,他沒有想到喇嘛廟這樣神聖的地方也有著黑暗。他們騙取天真淳樸的藏民們的信任。同時,桑吉也拒絕了喇嘛讓他修行的要求。因為他愛紅磚新砌的校舍,愛和藹可親的老師,愛校園裡春日的陽光,愛書中描繪的世界。

桑吉的三隻蟲草被不同的人帶到了不同的地方,有著不同的命運。一隻被省城裡負責生物保護專案的大官吃了,一隻功能被神化後高價賣給了重病的老人,最後一隻送往了大城市北京,繼續流浪。桑吉揭開了這個世界黑暗的一角,他看到了形形色色的人,經歷了很多,但他純潔的心靈卻並沒有被沾染,仍然選擇朝著有光的方向走去。

桑吉就像蓮花般,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積極入世,卻不沾染世俗塵埃,卻不迷茫自己的心。不要遇到黑夜就只懂得將自己的翅膀攏在角落裡,不要遇到困難就只想到逃避,不要偶然跌到就只能哭泣。想飛,就用心地飛。

我想在最後的最後,桑吉會這樣對自己說:我想去為受傷的心靈尋找一絲安慰,我想在汙濁的世界保持純潔的本性。我不做遺世獨立的山中高士,不願意獨居一隅,空對高原的晶瑩雪,安然享受世外桃園般的生活。我沒有找到三隻蟲草,但是我找到了自己的夢,我的夢說,別停留等待。我要去追逐那藍天,做那隻盤旋在蒼天的雄鷹,沿著蜿蜒無盡的鐵路,飛向那個我向往的世界。想飛,就用心地飛。

等到格桑花再次盛開,蟲草季依然到來。我彷彿看到冬日暖陽下,桑吉在登上向東的火車時,採下一隻褐色的蟲草芽。他把它夾在日記本中,上面寫著:百科全書的世界撫平了三隻蟲草帶來的傷口,雪蓮帶來了天山的祝福,她在我耳邊呢喃,想飛,就用心飛。

珍惜從一點一滴做起——讀《風舞九天》後感 篇9

讀後感 ,503字

我讀了《風舞九天》這本書,學會了很多我以前所不知道的東西,也認識了很多我想到未曾想過的知識。這本書主要介紹了湖北推進“兩圈一帶”的新發展戰略,實現了經濟發展戰略空間上全覆蓋,時間上管長遠,是一個較長時期內指導我省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藍圖。

長江孕育了中華文明的母親河,是我國唯一貫穿東、中、西部的水路交通大通道,幹線全長2800千米,“千帆亮發,貨暢其流”,是一條承載了中國人民富裕和國家富強的黃金水道。

我們要保護長江,不要讓水資源匱乏,節約用水是我們的職責,珍惜水源,就是珍愛生命。長江是我們的希望,不要讓長江干旱,不僅讓大自然失去美色,更重要的是人類的生命受到威脅。節約用水從身邊小事做起。日常生活中,我們只需輕輕一抬手,潔淨的水便會從水龍頭裡汩汩而出,這讓人思想上產生了誤區,以為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進而知道愛惜,肆意浪費。事實,世界上的水資源是極其有限的。在地球這個大水缺裡,可以用的水只有一湯勺。水資源日益緊缺,自來水來之不易,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從節約每一滴水開始。

每個人都應懷有一份對大自然的愛與感謝之心,懷有一份對水的敬畏之心,從點滴做起,節水,愛水,珍惜水資源,保護水資源吧!

讀《青銅葵花》後感:苦難與愛 篇10

讀《青銅葵花》後感: ,638字

假日裡,趁著暖暖的冬日,我讀了曹文軒的《青銅葵花》。讀罷,緩緩合上書本,心頭不由得泛起一絲漣漪。

一個叫葵花的城市女孩跟隨父親下放到了農村大麥地,她的父親落水身亡,葵花從此成了孤兒。大麥地上的青銅一家收養了她,葵花與青銅成了兄妹。在那個貧困與飢餓的年代,他們一家人相互扶持,一起生活,一起度過水災、蝗災等重大災難。在葵花十二歲那年,命運把葵花召回了城市。

苦難是對生命的歷練,苦難中的愛會更加彰顯人性的光輝,苦難中的真愛更讓人有深深的震撼。當青銅把上學的機會讓給葵花時,我體會到一種愛;當葵花為省錢放棄照相的機會時,我體會到一種愛;當奶奶為了茅草屋頂而當掉耳環時,我體會到一種愛;當青銅為了讓葵花看馬戲而讓她坐在自己的肩上時,我體會到一種愛……苦難中往往會露出真正的愛。

所以我們要正視苦難,不要一味去逃避。歡樂固然值得讓人去歌頌,但苦難也是人生中必須經歷的。正所謂亂世出英雄—英雄們之所以能夠名垂青史,萬古流芳,正因為他們經歷了許多苦難,在苦難中創造出了奇蹟。東漢光武帝劉秀,從一名莊稼漢到一位開過帝王,他所經歷的苦難自是不言而喻的。曾經,他和他的手下被叛軍追的無路可逃,連飯都吃不上,但他和他的手下們互相鼓勵,互相幫助,不拋棄,不放棄,最終,完成了統一大業。

我又想到了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在這場曠世災難中,許多同胞遇難。但是,受災的同胞沒有倒下,舉國同心。面對這場苦難,血水、淚水與汗水匯合成一種特殊的感情—愛。

在愛的支援下,苦難微不足道。

“朗讀蕭山”活動後感 篇11

國小二年級作文 ,311字

今天4月23日,是全球讀書日,我參加了“朗讀蕭山”誦讀活動。我站在蕭山圖書館的舞臺上,大聲誦讀我對蕭山的愛。

今天我朗讀的文章是任大霖寫的?蘆雞。蘆雞喜歡自由自在的生活,我希望我的童年也是自由自在,快快樂樂的,所以我選了這篇文章。我抽到的號碼是12號,快輪到我時,心裡怦怦直跳,有點緊張,站在臺上也很激動,一口氣讀完了,靜靜的臺下響起一陣掌聲,我的心情是非常開心的。

有二十多名參賽選手,大家都深情地朗讀對蕭山的熱愛,會場裡迴盪著響亮的讀書聲。等所有的選手朗讀完,三位評委老師做了精彩的點評,把我們的優點和缺點都做了點評,我學到了很多東西。

最後,評委老師宣佈我獲得“三等獎”,我非常開心,這是我第一次這麼勇敢的走上舞臺。

讀《孔子學琴》有感 篇12

讀後感 ,369字

孔子是一個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學家、儒家學派的創使人。孔子三歲的時候爸爸就去世了。孔子家境貧寒,但是他非常懂事,所以每天去幫媽媽砍柴。有一天,他被美妙的琴聲吸引住了,他堅持每天聽琴,後來,老者看見他誠懇,聰明好學,所以收孔子為徒。孔子很珍惜這樣的機會,他無論冬夏都堅持不懈,勤學苦練,所以他的琴藝出類拔萃。

長大後,孔子帶領弟子周遊列國,宣傳他的政治主張,整理了《詩》《書》等古典文獻,並辦起了私學。

讀了它,我深深地感到:我們現在生活富裕,養成了一些懶散的壞習慣,不會去想幫媽媽做家務,不會去體貼媽媽下班回家還要幫我做飯、教我作業的辛勞,不會去想當我每晚進入夢鄉時,媽媽還在為家庭忙碌的艱辛。以後,我一定要學幫父母做事,減輕他們的勞累,而且要學習孔子做什麼事情都能堅持,不半途而廢的精神。我長大以後也要像孔子一樣,做一個對社會有作為的人。

讀《三國演義》後感 篇13

國小四年級作文 ,1199字

餘觀群書,獨愛四大名著。《三國》、《水滸》、《西遊》、《紅樓》中,餘又三思而慮,以《三國》為冠中之極品也。乃手不釋卷,雖未廢寢而忘食,又非懸樑而刺股耳,卻迷之甚。數日,復讀之,感如泉湧,遂記之。—序記

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東漢末年,桓、靈二帝無能,禁錮善類,崇信宦官;傳於靈帝,亦無能也,從而使中涓愈橫,天下不慣,遂引黃巾起義,群雄逐鹿至三國鼎立。一時多少豪傑!魏有孟德,吳有孫家父子,蜀則為劉、關、張及孔明,數不勝數。

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瞞。“瞞”,意為“小騙子”也,從而有“亂世出奸雄”之語也。“奸”,可為奸詐,亦為融會貫通之用計也。亂世之下,除硬戰外,還需運籌帷幄之中,如臥龍之道也。如現之有心計之人,豈非孟德之“奸”,又文武雙全乎?餘曾讀《狼》篇,一屠夫馳擔持刀之時,一狼徑去,其一犬蹲坐於前,目似暝,而一狼於薪後打洞,欲伏擊。前狼是謂引誘屠夫者也。餘思之,以狼為獸之奸雄者,而孟德為人中奸雄也,善用計,乃“奸”意哉乎?

蜀相諸葛亮,字孔明,號臥龍先生。其上知天文,下曉地理,有見機行事之應,會八卦而勝敵,怪以周公瑾之言:“此人有奪天地造化之法,鬼神不測之術!”其幾乎無不納他人話語而敗之,卻見他人不納其言而敗乎!此等神人,實屬難逢!“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現眾皆以武侯為樣,低調勤奮,餘亦學其態表,以學業為主,蓋為先生之智者,此小人能力所為也。觀三國之大局,亦見魏地廣,吳次,蜀末也。然蜀佔有地勢之險甚,上下一心,人文將才比比皆是,況臥龍能掌控天機。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則蜀三者俱備,可謂無敵乎。蓋以懼之!觀今日之中國,盛世中興,穩定繁榮,吾輩盡享快樂;G20峰會、“一帶一路”論壇,群賢畢至,大國外交,引領風騷。鄰國印度,心懷叵測,侵我疆土,我黨沉著應付,顯強國之外交,終以不戰而促其主動撤軍,實乃智者之上上策也,舉國為之歡欣。

吾又念雲長之重情重義,憶昔赤壁時,魏軍八十有三萬,船皆連鎖而防之,不想黃蓋苦肉計,八路大軍齊被燒,孟德兵敗走華容,三分則為此一舉。雲長義釋曹孟德,武侯遺恨失吞敵!需識公與了軍令狀,倘放之,願受軍法也!可觀關公之義也。“信義”二字重千金。昔曾子殺彘諾嬰,季布千金一諾,晏殊棄保而考,此舉,令人唏噓;今荊楚之地,孫氏兄弟,兄終弟及,二十載接力還薪,令人動容。

嘻!三國固有“忠奸義仁智”五人也:那五人—然忠有張任、典韋等將;奸則為曹操、蔡瑁等小人;義則有關羽、張飛等豪傑;仁然為劉備,劉表此等人仁慈之師;智為臥龍、鳳雛等人焉!其間,英雄豪傑數至於巔峰,無懷才不遇,無沒落四方。現為何眾人皆頹廢喪氣之貌?伯樂少矣!三國,真乃英雄豪業之有幸哉!

餘掩卷視之,思之,識之,鼓角錚鳴,干戈鐵馬,舌戰群雄,赤壁之快,連環巧施,神出鬼沒……幅幅映於耳目,栩栩如生,酣暢淋漓。透書而見三國,讀文如聞其聲,細嚼其味,醉了,醉了!

朗讀者故鄉觀後感 篇14

觀後感 ,697字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這首膾炙人口的詩出自我國唐代詩人李白之手。每每讀完這首詩,我都不禁浮想聯翩。

窗外月光明亮,猶如霜花一樣潔白。抬起頭看著月亮,低下頭卻又深深思念自己的故鄉,這樣的心境,也許每個在外漂泊的人都曾經歷過吧。今天老師和我們一起觀看了一期《朗讀者》節目,節目主題正是“故鄉”。

一提到故鄉,我的心立馬就變得開闊起來了,記憶中的人和事一下子變得鮮活起來。故鄉遠嗎?不,他不遠。故鄉近嗎?不,他也不近。故鄉,其實就在我們的心裡。正如節目開始時主持人董卿老師所說的那樣:“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那是一份想念。“停船暫借問,或恐是同鄉。”那是一份親近。“當有一天我們走得太久,走得太遠,故鄉,就像是媽媽綴釦子的針線,穿透了我的心胸。”本期節目出場的第一位嘉賓是白巖鬆,他來自於內蒙古呼倫貝爾大草原。他談起自己的故鄉時是這樣說的:“我在故鄉生活了17年才離開家上大學,後來我在北京生活了33年,可是即便是這樣,當有人問起,我是來自於哪裡的時候,我的回答還是,我來自內蒙。”

可能就是這樣吧,故鄉有一種魔力,於我也如此,我是從山上下來的,我的故鄉在青山,雖然我只在那裡生活了三年,但當有人問我來自於哪裡?我仍會回答:“我來自青山。”在我模糊的記憶裡,青山山清水秀,十分美麗。在我兩三歲的時候,我們一家才在上店蓋了房子搬過來居住,雖然我在鎮上生活的時間比在青山生活的時間多得多,但我知道,我永遠都是青山上下來的人,我的故鄉就在青山。

我默默告訴自己,以後無論我會到哪裡,在做什麼,我決不會忘記我的故鄉,我會一直記得那句話:“走得再遠,也別忘了當初從哪兒出發!”

讀再見鋼琴有感 篇15

讀後感 ,788字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讀書使人增長見識,讀書使人陶冶情操,讀書使人變得聰慧,讀書的樂趣有很多。今年暑假,我看了一本書——《再見,鋼琴》。看完這本書後,我感觸很深,不禁思緒萬千。

這本書講的是:皮卡從油麻地回到了北京,回到了爸爸媽媽的身邊生活。皮卡要學會單獨入睡;爸爸媽媽會開車帶著他和哥哥兜風;皮卡上幼兒園,和杜夏老師、小朋友們瘋玩;爸爸媽媽逼著他學鋼琴……

細讀了這本書後,我被皮卡骨子裡不服輸的勁兒感動著,他把這種勁兒從鄉下帶到了城市,用到了練習鋼琴上。皮卡身上的那股勁兒就是一種堅持到底,永不放棄的精神。堅持和放棄,本就是一對反義詞,前者常常促成成功,後者往往帶來失敗。被深埋地下的種子只有堅持衝破泥土,才能獲得重生;被失敗挫折屢屢打擊的人只有不放棄自己的信念,才能可能成功。

這讓我不禁想起了自己練琴的經歷。一年級暑假的時候,我被父母拉去學鋼琴,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我的興趣慢慢淡了,很多次吵著哭著說不練了。我因為練琴,玩的時間減半,睡覺的時間推遲。我無數次想放棄,特別是備考十級的時候,彷彿置身於人間地獄,那時候正是夏天,坐著不動都大汗淋漓,更何況一天要練六七個小時。但功夫不負有心人,六年下來,我還是有收穫的。現在,我能輕鬆愉悅地彈曲子了。現在想起來,真的很欣慰自己堅持下來了。

許許多多的體壇健將也用行動闡述了這個道理:因為有許海峰的堅持,才實現了中國奧運獎牌零的突破的夢想;因為有鄧亞萍的堅持,才使她成為兵乒球史上排名世界第一時間最長的女運動員;因為有女排姑娘的堅持,才使中國女排一次又一次為國爭光……

從皮卡身上,我明白了無論做任何事情,要想成功,一定要堅持下去,絕不可輕易放棄。有句話說得好:“堅持下去獲成功,半途而廢得失敗。”只有不言放棄,方能成功。

兩根弦的小提琴讀後感 篇16

讀後感 ,956字

“秋秋,你再為爺爺拉個曲子吧!我說好的,就為他拉了一曲。曲子結束的時候,我看見兩行眼淚慢慢地從爺爺的臉上淌下來……”這是吟秋和爺爺分別時的情景。每當我想到這句話時,我就想起了那本書,想起了吟秋,想起了吟秋的爺爺和他送給吟秋的二胡。

吟秋,一個從中國來法國學小提琴的留學生,在法國過著安逸平靜的日子,可從國內發來的一份電報卻打破了她平靜的生活——爺爺病危了。如果我知道了這個訊息,一定會第一時間回國,可吟秋竟然沒有回去,還心安理得地坐在劇院裡拉二胡?讀到這兒時,我便忍不住要說吟秋太不孝了。可後面的故事卻讓我打消了對吟秋的誤會,原來,吟秋之所以不及時回國探望爺爺是為了要完成爺爺的心願,替他把二胡傳承下去,讓更多的外國人認識二胡,瞭解中國傳統音樂,讓中華古樂走向世界。

讀到這兒,我不禁想起了我自己,我也在學我們中國的傳統樂器——古箏。以前,我一直不明白每天辛苦練習古箏到底是為什麼,難道只是像我媽媽說的“彈琴的女孩氣質好,更淑女”?或者只是為了在親戚朋友聚會時賣弄贏得表揚與掌聲?

看了這本書,我終於知道我為的是什麼了——為了傳承我們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精髓,為了讓更多的外國人認識我們中國的傳統音樂。古箏被譽為“東方鋼琴”,宛若一個美女,悠揚婉轉的聲音如同天籟。如今她已經成為了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學習的過程中,我也像吟秋一樣,品嚐了酸甜苦辣,體會了堅持不懈,更收穫了成功的快樂!自幼兒園大班開始學起,一年50節課,到現在四年級,我已經上了200餘堂課了,春夏秋冬,颳風下雨,一堂一堂課漸漸過去,我也從一個古箏菜鳥蛻變成了能流利地彈上幾曲的人。雖然中間的過程經歷了許多挫折,被老師訓斥過,也打過退堂鼓,但是我挺過來了。不只是因為我喜愛古箏,更多的則是我不想半途而廢。辛苦的練習讓我收穫頗豐,收穫的喜悅更是給我帶來了學習動力!而如今,我又多了一項學習的動力,那就是——傳承。

想到這裡,我走進書房,掀開琴布,凝神靜氣地坐在琴凳上,輕撫琴絃。一曲《將軍令》古樂,在我的指尖流淌……

做個樂於奉獻社會的人——《阿凡提的故事》讀後感 篇17

讀後感 ,881字

“你瞧,人家小明真聰明,每次考試都挺棒!”、“你看看人家大明這次中考全市第一,將來大學不用愁。”“你看看,人家高考狀元,就是聰明。”……諸如此類的話,父母時常在我耳邊嘮叨。是啊,人人都羨慕學習好、乖巧懂事的孩子。我也不例外,羨慕他們有個聰明的腦瓜,羨慕他們每次考試都第一,羨慕他們……

晚上看電視也無聊,於是我不耐煩地在遙控器上按來按去,什麼好看的《快樂大本營》、《我是大明星》,就連我最最喜歡的《新還珠格格之風兒陣陣吹》都吸引不了我的眼球了。實在沒勁,我就隨意將以前媽媽給我買的《阿凡提的故事》翻了出來,有意無意地閱讀起來。

再次翻開厚厚的故事書,瀏覽其中的故事,對阿凡提有了重新的認識。其中讓我感覺印象特別深刻的是一個題目叫做《灑油掃院》的故事。大意是:阿凡提小時候給一位巴依打掃院子。到了年底,巴依想賴賬,便慢條斯理地對阿凡提說:“你給我聽好了,我讓你清理院子,地上必須非常溼潤,還不能用水。如果你做不到,就休想領今年的工錢!”說完,巴依就大搖大擺地上巴扎辦年貨去了。阿凡提不聲不響地掃完院子,然後把巴依家的油倒了個一乾二淨,灑滿了整個院子。事情辦完後,阿凡提像模像樣地坐在臺階上,等巴依回來領工錢。下午,巴依搖搖擺擺地回來了,一進門就滑了一跤。他一看整個院子裡都是油,頓時氣得臉色發青,大吼道:“賠油!賠油!”“慢著。”阿凡提說,“不能用水,地上還要非常溼潤,對麼?我做到了,給工錢!”巴依無話可說,只好把工錢付給阿凡提。

阿凡提聰明、樂於助人的故事把我深深地吸引住了,讀著每個故事,都是對我心靈的洗禮和震撼。媽媽幾次催促我睡覺,我仍津津有味地看著,一次次為阿凡提拍手叫好!

阿凡提絕頂聰明,阿凡提的故事感人至深、回味無窮,他帶給我們很多啟迪和思考。是啊,智慧才是最大的財富。當別人遇到困難時,用自己的智慧幫助他,自己也一定能得到快樂。贈人玫瑰,手有餘香。通過阿凡提的故事,我將把真、善、美繼續到底,用我的努力、用我的真誠、用我的智慧去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把愛的火種傳遞下去,讓真、善、美永存人間、讓假、醜、惡沒有市場,共建我們嚮往的和諧、美好的社會。

《勇氣是成功的前提》讀後感 篇18

讀後感 ,546字

時間飛逝而過,轉眼暑假即將結束。暑假的每一天都是那麼快樂而充實,上午大汗淋漓的運動,下午就是安靜地閱讀。在閱讀的幾十本書中,有一篇文章讓我印象深刻,它就像一盞明燈指引著我,給我勇氣,不斷克服一個又一個困難。這篇文章的題目是《勇氣是成功的前提》。

這個故事寫了一個年輕人,他不顧公司的“禁令”,獨自去了禁地。這時,他發現了在禁地的一張佈滿灰塵的桌上,意外地看見一張紙條,上面清晰地寫著:把此牌交給總經理。當年輕人把紙條交到總經理手中時,期待已久的總經理一臉笑意地將年輕人提拔為總經理助理。

讀了這個意味深長的故事後我懂得了一個人生哲理:其實,許多成功之門都是掩著的,只有勇敢地去叩開它,大膽地走進去,才能探出個究竟來。敢於破禁者,必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這個故事使我想到以前我非常害怕游泳,一到游泳池就怕得大哭,誰勸都沒有用,非常膽小。直到前年,爸爸為我報名參加游泳培訓班,在教練的引導下,我漸漸適應了在水中活動,逐漸學會了蛙泳和自由泳,現在的我可以在游泳池裡盡情暢遊了。

是呀,只要勇敢地邁出第一步,叩響成功之門,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我知道,在我成長的路上還會有更多的問題和困難等著我,但我相信“勇氣是成功的前提”,“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只要有勇氣,有毅力,大膽地去體驗,一定會成功的!

阿凡提經典智慧故事讀後感 篇19

讀後感 ,642字

寒假裡,媽媽陪我到圖書館借了許多書,而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阿凡提經典智慧故事》,十分有趣,裡面講的是足智多謀的阿凡提智鬥各種壞人,大快人心的故事。

阿凡提簡直是聰明無比,其中讓我感觸最深的是“落後的小村莊”這個小故事。故事講的是在一個異鄉的山寨,農戶種的麥子,上面的麥穗到收割時都被地主收走,下面沒用的麥稈留給了農戶們,因為這裡的地主有一個“上繳下留”的規定。這是要餓死人啊!地主也太狠心了,簡直比“半夜雞叫”裡的周扒皮還可恨!阿凡提知道了這件事,就教農戶們種番薯,給地主繳上面不能吃的番薯藤,下面的番薯留下來。氣急敗壞的地主又改成了“繳兩頭留中間”,聰明的阿凡提又教農夫們種玉米,中間的玉米棒農夫留下,繳給地主兩頭的玉米杆,地主再也無計可施,被打敗了。看到這裡我忍不住為阿凡提的聰明智慧拍手叫好。這真是“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啊!

縱觀大千世界,像阿凡提那樣用智慧解決困難,幫助大家的事例還有很多。比如:“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一位普普通通的農民,十幾年如一日頭頂烈日,腳踩爛泥,低頭彎腰,用自己的智慧和努力,終於在1973年培育成功“秈型雜交水稻”,解決了中國十幾億人的吃飯問題,為解決世界性飢餓問題奠定了基礎。

阿凡提絕頂聰明,用他的智慧打敗地主,幫助了善良的農戶們。袁隆平刻苦努力,用他的智慧解決了世界性難題。可見,智慧的力量是無窮的!我們要從小刻苦努力,學習豐富的文化知識,多讀書,多動腦,做一個有智慧的人,遇事多想辦法,不慌張蠻幹,用我們的智慧幫助他人,造福社會!

提醒幸福讀後感 篇20

讀後感 ,880字

最近,我有幸品讀了畢淑敏的《提醒幸福》。“幸福”兩個字,讓我心頭一陣溫暖,畢淑敏老師以散文的形式,以詩一般的語言告訴我們,幸福是需要提醒的。在輕鬆的閱讀中,我真切地感受到幸福,猶如沐浴在夏日涼爽的習習海風中。

生活中,人們渴望幸福,往往生活在幸福之中,卻感受不到幸福,發現不了幸福,更不會珍惜幸福,《提醒幸福》一書闡述了在生活上喜或者悲的時候,都要提醒自己,正確看待事情,尤其要記得關於幸福的提醒,它給了我很大的感觸。

文章開頭指出:“從小就習慣了在提醒中過日子。”書中畢淑敏老師列舉了許多生活中提醒災難的生活現象。比如:提醒注意新增衣服,提醒注意跌倒,提醒注意路滑,提醒受騙上當,提醒榮辱不驚……至於幸福,他們認為幸福不提醒也跑不掉,也許他們認為好的東西他們自會珍惜,不必諄諄教誨。也許他們覺得幸福無足掛齒。正如作者所說的,“人生總是有災難,其實大多數人早就練就了應對災難的從容,我們太多注重警覺災難,我們太容易忽視提醒幸福。此感受幸福需要不斷地提醒訓練,我們要提高對幸福的警覺當她到來時激情地享受每一分鐘。”

那麼,你認為什麼是幸福?“幸福常常是朦朧的,很有節制地向我們噴灑甘霖”“幸福絕大多數是樸素的。它不會像訊號彈似的,在很高的天際閃爍紅色的光芒。”“幸福不喜歡喧囂浮華,常常在暗淡中降臨”“幸福有時會同我們開一個玩笑,喬裝打扮而來。機遇、友情、成功、團圓……”是的,日常生活中的幸福是平淡無奇的,而不是轟轟烈烈的,她是你心靈的一種震顫,只要我們善於去發現她,她無時無刻不在我們的身邊。

幸福就是這樣,她通過各種各樣的形式隱藏在我們生活的每個角落,“看到自己優異的成績是幸福的”“能得到老師的表揚是幸福的”“每天能和父母在一起是幸福的,時常得到父母的關心和問候是幸福的”“在放假之餘能痛痛快快的玩一回是幸福的”……幸福就在我們微笑的時候,幸福就在我們歡呼雀躍的一刻,幸福就在那不經意的一瞬間,只是我們沒有發覺而已,善於抓住幸福的人才懂得什麼是真正的幸福,才懂得去享受。

從現在開始,讓我們抓住幸福的每一個瞬間,從現在開始,時刻提醒自己原來是那麼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