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家有感相關作文20篇

讀家有感 篇1

讀後感 ,1089字

讀《家》一書對高覺新有了極深的同情,也產生了對他的欽佩之情。同時,家在不同人眼裡是不同的。

“家”在有些人眼裡是溫暖的依靠,是可以放鬆,休閒,解壓的小木屋,是幸福,是快樂的。

“家”在有些人眼裡是賴以生存的寄居地,是在風雨後能給予你安全感的安全屋,是安心的,是穩定的。

“家”在有些人眼裡是一個“窩”,雖不奢華卻能得到慰藉,是滿足,是圓滿的。

“家”是靈魂棲息的港口,是心靈停泊的港灣。

可在巴金眼裡,“家”是“一片無盡的沙漠,又是一個狹小的牢籠。”在他眼裡是不幸福,不快樂,不圓滿的,有的只是無情冷酷和束縛。

在這個家裡,有封建的祖父,諂媚的姨太,腐敗的兒子和懦弱的孫子。可也有兩個人,他們倡導和平自由的社會,他們就是覺民和覺慧。

他們曾迷茫,也曾痛苦,但他們勇於反抗,不肯接受這命運的束縛。覺民要和琴在一起,就不顧家的反對,最終他贏了;覺慧喜歡鳴鳳未表達鳴鳳就自殺了,他最終也選擇遠離這裡到別處深造,他也贏了。可有一個人,他徹頭徹尾的輸了。他不像覺民全盤皆贏,也不像覺慧失一得九,他,全盤皆輸。

他就是覺新,一個loser;也許,他在書中只是個次要的角色,也許,他只不過是作者就舊社會的一個例子,但是,他的存在就是鑄就覺民兩兄弟的新社會主義的人。

他作為家裡的長子年紀輕輕就被迫結婚,放棄了梅,好不容易適應了歪曲的生活又扛上了“社會棟樑”這個擔子,適應了工作又要管理雜事,好不容易將一切處理的井井有條遠嫁外地的梅回來又勾起了昔日回憶,可最終梅鬱鬱寡歡而死,而不久後,瑞鈺又因難產而死,只剩下他一個人“苟活於世”。他總是在痛苦時得到一絲安慰,又在最開心時跌入谷底。

有人說他懦弱,說他不反抗,自己弟弟也嘲笑他為“無抵抗主義者”,但我認為他是想反抗的,只是年少懵懂,不諳世事,所以才不會反抗,他是舊社會一位受害者,卻仍要受冷眼和嘲笑,我替他抱不平。

我認為覺新是一個默默付出者,為了大“家”不辭辛苦工作,又忍受著親人的譏諷,不容易,很少有人瞭解他。對比民國教育家陳布雷他更為悽慘,陳布雷還真正風光快樂過,可他卻從頭至尾一直苦痛著。而最後,他也替覺慧料理好一切,放手讓覺慧遠去,可留下的,只有“家”的重擔和數不清的孤寂歲月。

他是家的主人嗎?不,他只是一個服務者。

瑞鈺也是個可憐人,因為丈夫的懦弱而喪失生命,至死未見丈夫和兒子,令人悲嘆。

《家》這部作品讀起來十分費力,因情節的大起大落導致我的心七上八下,時而激情澎湃,時而憂鬱難過,時而痛心疾首,又時而悲痛欲絕。

《家》是一個時代的標籤;《家》是一個不滿的傾訴;《家》也是一個令我們撫今追昔、以史為鑑的珍寶。

《家》是本好書。

讀《家》有感 篇2

讀後感 ,434字

《家》這篇文章主要講了一位辛苦工作一天的爸爸,很疲憊了,可是剛回到家,兒子就向著他要錢,爸爸聽了兒子的話以為兒子要拿錢去買一個傻瓜玩具或其他一些亂七八糟的東西,非常失望,又想到自己工作一天這麼辛苦,不由得發火了。

爸爸冷靜下來以後,決定和自己的兒子好好溝通一下,不能這麼盲從。爸爸走進兒子的房間和兒子一番交流之後,爸爸才恍然大悟,原來自己的兒子向自己要錢是為了能夠攢足二十美元換來和兒子一個小時的時間。兒子的話真是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文章中,我印象最深的句子是這樣的:“因為錢不夠,但現在夠了。”孩子回答,“爸爸,我現在有二十美元了,我能買你一個小時的時間嗎?請明天早點回家,我喜歡和你一起吃晚飯。”這句話表達了孩子對自己父親的愛,同時也生動、形象地寫出了父親陪伴孩子的時間太少了,也寫出了孩子缺乏家長的陪伴。

讀了這篇文章,我的最終感受是:鮮花因陽光雨露而美麗,生命因關心呵護而燦爛。所以,孩子更需要心靈上的關愛。

讀《同桌冤家》有感 篇3

讀後感 ,737字

最近我讀過一本書—《同桌冤家》。我被裡面的內容深深的吸引了。在生活中同桌就是天生的冤家,“三八線”的鬥爭,“傳字條”的風波,每天都在上演。

書裡的一片文章—《與同桌的雙邊關係》讓我感觸良多。同桌擋在前面不讓“我”回到座位,“我”知道同桌不是省油的燈,就施展獨一無二的功夫“韓沂桓式拉耳功”揪住了他的耳朵提了起來。他便裝作一副可憐的樣子向“我”求饒:“韓大“蝦“饒命啊,小的知道錯了,下次再也不敢了!”“我心裡得意極了”

又一次,“我”在寫作業的時候同桌用手肘撞我,筆尖在本子上畫出一條傷痕,“我”趁他不留神的0。0000001秒時,狠狠地踩了一下他的那隻受過傷的腳,他立刻殺豬般的叫起來,“我”得意極了。

漸漸的韓沂桓覺得這種生活太讓人提心吊膽了,於是她就去請教坐在她前面的女同學,向前面的女同學一陣“取經”之後,韓沂桓終於明白了林老師常說的“同桌之間要以和為貴”。

有一次,韓沂桓和同桌在寫作業,突然同桌的橡皮掉在了地上,韓沂桓彎下腰去把橡皮撿起來,並輕輕的放在桌子上,他頓時愣了,紅紅的臉上寫滿了問號。在哪一瞬間,“我”的心頭如沐春風。頓時橫在“我”和同桌間的一層“堅冰”已融化了!

從那以後韓沂桓便和同桌成了形影不離的好朋友。

我想既然能成為同桌,那就證明我們有緣,所以更要學會珍惜和寬容。要做一對互相幫助的好同桌,不要做一對同桌冤家。讓我們從自己做起,好好珍惜身邊這來之不易的友誼吧!

讀了《同桌冤家》這本書,我覺得雖然同桌“風波’每天都在上演,但只要我們用心去呵護,去體味同桌之間發生的點滴,以一顆包容的心去對待,同桌失意時,多一句安慰的話語,有快樂的事情,跟同桌分享,在同一班級,坐在一起,就說明彼此有緣,讓我們珍惜身邊這來之不易的感情!

讀《同桌冤家》有感 篇4

讀後感 ,809字

不是冤家不聚頭,抬頭不見低頭見。”正如這句話所說,《同桌冤家》記錄了兩對冤家之間的古怪經歷,有趣的描述了兩對冤家與同學毛毛的考古探險歷程。

其實,《同桌冤家》這系列的書,我從小到大都沒怎麼看過,但剛接觸到這本書,開啟它的第一頁,我就深深的被它的見解所吸引了,它那生動,又有些誇張,帶著些恐怖與疑惑的語言很快引起了我的好奇與興趣,讓我漸漸地喜歡上它。

我大概總結了四大特點來描述這本書的內容,趣味性,想象力,科學性與人性化。

趣味性,“烏啦烏啦!”我爺爺只會說這一句話,意思是’你好’”“牙刷?哈哈!肯定是留給你考古時為古人刷牙的吧!”這些句子幽默又不失禮貌,讓人看了忍俊不禁,這是這系列書的一大亮點,使得小孩子大人都喜歡看。你想啊,面對一本枯燥無味和一本趣味無窮的書,你會樂意看哪一本呢?

想象力,本書中小女孩毛毛喜歡木乃伊,五人開始考古之路,阿呆跌入時空隧道,祕密基地的何露絲之眼,古人的“假牙”,這些情節都具有極豐富的想象力,這些在日常生活中根本無法想象的事情,在這本書中卻被完善的淋漓盡致。可見閱讀這些書還可以提高我們的想象力。

科學性,當然光有趣味性和想象力是不夠說明這本書的重要優勢的,不論什麼書,科學性都是重要的前提與優勢。它裡面一個很重要的看點是裡面有專門記載關於木乃伊的做法,木乃伊的歷史,木乃伊的神話,最早的法老,考古的用具與利器這些都是有依據的。這些資料可以幫助我們開拓視野,吸取我們生活中接觸的文化知識。

人性化,讓我最為感動,最為動心的不是這本書的幽默,也不是豐富的想象力,而是這本書具有人性化,它可以站在讀者的角度考慮問題,例如,在大篇幅文字中插入一些圖片,在每一章後面加上科學知識介紹,每一章之前還會有內容簡介,使讀者不論如何都不會因為密密麻麻的文字而頭疼與無味。這難道不是人性化的一面嗎?

趣味性,想象力,科學性,人性化,一本書該有的,不該有的,這本書都有了,這就是我喜歡這本書的原因了。

讀《黑熊舞蹈家》有感 篇5

國小四年級作文 ,579字

我們都知道人的一生總是充滿變化,今天你還是萬人矚目的大明星,明天有可能就成了默默無聞的路人。可你有沒有想過在黑熊社會也存在這種事呢?還真有這回事。下面我就跟大家來說說我讀過的《黑熊舞蹈家》這本書吧。

陽光大馬戲團裡有一頭黑熊叫阿寶,它能在沒有音樂的情況下跳出任何舞蹈。它表演的時候不僅舞步優美、神情豐富,甚至還能完美地完成人熊共舞。可謂是熊中天才啊!如果阿寶就在我們身邊,應該早就成了大紅大紫的明星了。

一次,某國的元首夫人看了阿寶跳舞之後,心裡就躍躍欲試,想和它跳一支舞。可團長擔心阿寶萬一咬傷了元首夫人,那後果就不堪設想了,所以就讓圓球—團裡的另一隻黑熊,脾氣好,但舞步呆板,來頂替阿寶陪夫人跳舞。但後來“阿寶”成了明星,人們都記住了圓球的樣子,還說真阿寶是冒充的。導致馬戲團不得不互換了它們的名字。然後真阿寶一見假阿寶就怒火中燒,幾次想上去拼個你死我活。為了馬戲團的收入尹團長就把真阿寶關入牢籠,直到阿寶絕食後活活餓死。多麼殘忍的結局啊!而造成這結局的恰恰是我們人類!

讀完這本書後,我覺得人類應該尊重動物,因為他們也是有生命的,也是有思想的。動物還能給我們許多啟發。例如通過研究蛙眼人類發明了電子蛙眼;通過研究蛇眼發明了熱傳導;通過海豚發明了聲吶等。最後,我呼籲:讓我們行動起來,請給動物一份尊重,讓動物成為我們的朋友,人與動物和平共處!

讀《蕭伯納與資本家》有感 篇6

讀後感 ,625字

我們以後遇到事情的時候不要一味地抱怨,而應該用智慧去解決!今天,我讀了一個故事,內容大致是這樣的:資本家認為蕭伯納長得很瘦,別人會覺得在鬧饑荒。蕭伯納以資本家長得很胖說明鬧饑荒的與原因。資本家灰溜溜地走了……

我覺得蕭伯納十分聰明,他用智慧反駁資本家。他要是沒那麼聰明,也就不會有這樣巧妙的回答了,早就被資本家說得啞口無言,逃走了。他的才能令我佩服,資本家說完,他可以立刻答出來,可見他反應力十分快。他能用“長得胖是鬧饑荒的原因”諷刺資本家。

資本家最後灰溜溜地逃走也是罪有應得,誰叫他這麼驕傲地跟別人說話呢?不料他聰明反被聰明誤,結果自食其果。驕傲會使人成績下降的。資本家覺得自己很富有,就這麼不禮貌地跟人說話,他看不起別人,覺得自己比任何人都要好,都要有錢,這是人自滿的表現,自滿的人往往做事不會成功,不會如願以償。

我們生活中也有像資本家這樣自以為了不起的人,也有蕭伯納聰明謙虛的人。比如:一個人考試考了100分,他變得很驕傲,覺得什麼事都難不倒他。從此,他學習不再認真,成績不如以前了。有一個他十分謙虛,哪怕自己考了第一名也不自滿,他的成績越來越好。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做人不能驕傲而要謙虛,要知道“山外有山,人外有人”。那個資本家是帶著嘲笑的語氣跟蕭伯納說話,最後被蕭伯納逼得無言以對,最後灰溜溜地逃走了。我們在生活要平等待人,不要驕傲,驕傲會使人自己失去朋友的。一定要記住:驕傲是人類最大的敵人,一個人必須以謙虛為本。“滿招損,謙受益”啊!

讀《流浪狗之家》有感 篇7

國小四年級作文 ,936字

在這個美好的暑假裡,我讀到一本書—《流浪狗之家》。這本書的作者是美國的路易斯邓肯,它講述了一個這樣的故事:安迪收養了流浪狗,但不知道該把它們安置在什麼地方,哥哥布魯斯幫妹妹安迪找到了一家沒人住的房子,於是流浪狗們就有了這個“家”,這個“家”共收養了九隻流浪狗。

在收養、照顧流浪狗的日子裡,安迪和布魯斯花盡了心思,他倆一個掙錢買狗糧,一個精心照顧小狗們。

讀者書中照顧狗狗們的情景,我不由得想到:在我們生活中,也有不少這樣的熱心腸的人。我家樓上就有一位施阿姨,她家養了兩隻可愛的小狗,一隻叫“皮卡丘”,另一隻叫“阿克拉”。還有一隻叫“史努比”,是別人要離開小區了,不方便照顧,想丟棄,施阿姨聽說了,不忍心看見它流浪,於是就主動接手,帶到自己家裡來照顧。每天早上七點左右,阿姨會帶著小狗們到小區去散步,還會拎一個袋子,裡面是什麼呢?打聽過後才知道,原來是給小狗們大小便後清潔用的紙,阿姨是個多麼細心的人啊!她不僅愛狗,還特別注重小區自然環境的保護,一直以來,小狗在草地上大便後就會立即撿起,裝入袋子裡,大家都很喜歡和她聊天,也很喜歡逗她的小狗玩。我時常到小區活動,除了早上,下午或晚上也能見到施阿姨和她的小狗們。

施阿姨的媽媽是位年過八旬的奶奶,行動不是很利索,但她照顧起小狗、小貓來,絕對比誰都細心。即使在嚴寒的冬天,奶奶也會下樓為小區裡的那些流浪貓送來熱乎乎的飯菜,有時是蝦,有時是牛肉,如果在老地方沒見著這些貓,奶奶時常會“喵喵喵”地不斷呼喚著,直到貓兒們“呼啦”竄出來,看見它們你擁我擠地狼吞虎嚥起來才放心離開。時間久了,這些流浪貓們聽到奶奶的聲音,就會立即飛過來,甚至會親暱地在奶奶身旁轉上幾圈。我也很喜歡這些小貓,經常去看它們進食,時間久了,小貓和我也似乎熟悉起來,見了我也不躲。漸漸地,這些小貓逐漸長大,也壯實了,越發覺得可愛了。三年了,小貓變成了大貓,一隻都沒少,好像就是奶奶的家養貓一般。

《流浪狗之家》中的那些小狗是幸福的,施阿姨家養的那三隻小狗是幸福的,奶奶餵養的那些小貓也是幸福的。這些可愛的小生命因為有身邊充滿愛心的人而幸福,布魯斯、安迪、施阿姨、奶奶就是愛心滿滿的可敬可愛的人,有了他們的細心照料,小動物們過得非常快樂。

陷入沉睡,甘為死亡——讀《沉睡的人魚之家》有感 篇8

讀後感 ,953字

一直以來,我對死的認知都還只停留在去世,直到讀了東野圭吾的這本書之後……

不是他的新讀者,過去的《解憂雜貨店》,《白夜行》等都讓我陷入沉悶了許久。

故事從小男孩宗吾闖進薰子家開始,以他獲得心臟移植後再回去那,卻發現,那兒已變為空地結束。三條故事線各自發展又互相影響。薰子與丈夫和昌在面對溺水而腦死的植物人瑞穗不惜傾盡一切,用世界上幾乎是最先進的儀器救她。當和昌公司的員工星野用磁力刺激讓瑞穗能在操控下舉手運動或是微笑,薰子彷彿著了魔似的堅定認為自己的女兒還活著,到最後她舉著菜刀對著女兒問警察渡邊:“如果我把刀子刺進她的胸膛,我有罪嗎?”,再到侄女若葉的坦白,瑞穗是因拿若葉掉進泳池底的戒指而溺水的……薰子終於從三年多的幻想中清醒過來,三月十一日,她感到瑞穗站了起來,與她告別,瑞穗就此,真正離開了,凌晨三點二十二分。

初讀時,只感瑞穗的經歷太過悲慘,卻沒想之後,人性的掙扎和反省才真是讓人深思的地方。當和昌與薰子回家談論捐獻器官時,和昌喝下一杯又一杯的威士忌,內心的苦悶,糾結,自責,無奈雖隻字未提,卻又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我也只感到苦澀,直抵內心深處,我又不得不佩服薰子,在面對丈夫出軌後,知道自己無法容忍,為了女兒,決定在女兒小學面試之後再離婚;三年多以來,對女兒的悉心照顧,讓她無異於普通人,只是一直在沉睡著;最後打電話給警察後頭腦的冷靜……她或許早就想到了,才會每年一月份都給瑞穗拍照,直至結尾,她都要與醫生關於死期為三月三十一日還是四月一日而爭論。她是一個理性的母親,很堅強,很勇敢,她在堅持著自己的世界觀,人生觀,所以才會又同意判定腦死亡,讓大家都出乎意料。

堅持自己認為正確的事,在大徹大悟後果斷作出選擇,我想這便是東野圭吾想告訴我的。死亡只是人間必須經歷的階段,有時,我們得學會看開些,再去好好體會人生。器官捐獻與否或許是超乎道義的事,宗吾在獲得捐獻的心臟後重獲新生,雖未點出捐獻者是誰,讀者都心知肚明,是薰子作出了正確的選擇,使這個無意闖進她家的小男孩活下來,這真是足夠的巧合嗎?

瑞穗沒有死,如果規定心臟停止跳動的時間為死亡,那她還活著,哦不,是他還活著……

人活著是為何,死有是何?我無從得知,我能清楚的只是生活很精彩,也充滿著意外,沒人能確定下一秒會發生什麼,那就盡力活好現在吧!

讀船伕與哲學家有感 篇9

讀後感 ,672字

生命永遠是最重要的。

一個船伕在一條湍急的河中擺渡一位哲學家,那位哲學家問船伕:“你懂得歷史嗎?”船伕說:“不懂。”哲學家說:“那你失去了一半的生命。”哲學家又問:“你研究過數學嗎?”船伕說:“沒有。”哲學家說:“那你又失去了一半以上的生命。”剛說完,船就翻了,兩人都掉進了水中,船伕大喊:“你會游泳嗎?”哲學家說:“不會!”船伕說:“那你失去了你整個生命。”

故事就是這樣,歐亨利式的結局讓人哭笑不得。首先,哲學家的演算法有問題。“一半”加上“一半以上”,大於“整個生命”。其次,哲學家的話過於偏執了些。如果一個人不懂歷史,也不研究數學,你就說這個人不配擁有完整人生的話,你就錯了。錢鍾書先生一生著作等身,可他考清華的時候數學得了15分,北大仍錄取了他,你能說他的人生不完整嗎?馬雲幾次考大學數學有1分、19分、79分,這些仍不能阻擋他成為中國首富,你能說他的生命失去了“一半以上”嗎?肯定不能。最後,我覺得生命才是人生中最重要的,就算你不懂歷史,也不研究數學,只要你願意做好自己的工作,做社會的一顆螺絲釘,你就把平凡的事業活成了不平凡的人生,那樣的生命也一定會是完整的。但如果你連最基本的生存技能都沒有,那你的一切知識就沒有了載體,那一切就都是無效的了。

我發現我的身邊也有許多“哲學家”一類的人。比如有的人說起來口吐蓮花,做起來卻全面抓瞎。有的人為了讓自己顯得更刻苦努力,每天堅持熬夜—看手機。有的人不顧健康,暴飲暴食,還美其名曰:“為了學習。”這都是消耗生命的表現。

生命是一個人去做任何事的基本條件,少說空話,多幹實事吧!

讀船伕與哲學家有感 篇10

讀後感 ,1091字

這是一則發人深省的故事。

船伕和哲學家在海上坐船。哲學家問船伕“你懂得歷史嗎?”船伕說:“不懂。”哲學家說:“那你失去了一半的生命。”哲學家又問:“你研究過數學嗎?”船伕說:“沒有。”哲學家說:“那你失去了一半以上的生命。”剛說完這句話,狂風呼嘯,小船頃刻被吹翻,兩人同時落水。這時,船伕喊到:“你會游泳嗎?”哲學家說:“不會。”船伕說:“那你失去了整個生命。”

這擇小故事讀起來的確有點搞笑,但可以引導人們靜心思考。故事中有兩個人物:學識淵博的哲學家與知識短淺的漁夫。在這艘船上,哲學家的學問明顯高於船伕。可在翻船的那一刻,哲學家的那些學問,只是腦中的擺設罷了。而此時的船伕,他用自己這些年來與風浪鬥爭的經驗在這次災難中存活下來。

在現在的學習中,有許多的同學,課沒上完,他們就自以為掌握了所有的知識點,便不聽老師所講的習題,開起小差,自娛自樂,驕傲自滿,跟同學“炫耀”自己的“才華”。他們甚至看不起那些不太聰明的同學,嘲笑他們的智商。但那些同學,他們不但課上認真聽,課後認真完成習題,還堅持“不懂就問”這個原則。在發生“風波”時,究竟存活下來的是哪種同學呢?

我們把前一種同學比作“哲學家”,後一種同學比作“船伕”。前者自認為學識淵博,甚至當著同學面需要他們的“才智”。但那些老師在課上講過的習題,一放到考試中他們就傻眼了。最終換來的結果自然是糟糕的成績。而後者看似不聰明,但在經過一天天的努力之後,最終定會取得很好的成績,在這場“考試風波”中“存活”下來。到最後,那些驕傲的人只能後悔,後悔當初不好好學習的自己。學習就是一條大河,在經歷風浪時,只有那“船伕”才能活下來,而那些經常高傲的“哲學家”們一旦經歷“風浪”,他們用什麼去保護自己呢?

所以在今後的學習中,無論你的學問有多深,請你一定要做一個“漁夫”——一個腳踏實地的“漁夫”,這樣才能在學習這條河流泛起大浪時不被淹沒,一步一腳印的向前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