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懂那一份希望相關作文20篇

讀懂那一份希望 篇1

國小六年級作文 ,1041字

是那一份希望,給予了我前進的動力,讓我學會自信,讓我讀懂老師對我的滿滿的愛。

還記得曾經,我是那種外面有點摩托車“突突”的聲音,就嚇得“哭爹喊娘”的“膽小鬼”。在別人的記憶裡,我是經常一個人坐在角落裡,一言不發。一旦老師喊我起來回答問題,我便會支吾著,然後在全班同學的鬨堂大笑中坐下去。我很想和大家一同談天說地,但是,我根本沒有那個膽量。我在心裡一次次給自己壯膽,立下雄心壯志,但是沒過一會兒,這“壯志”便煙消雲散。每當看到那些同學結伴走著,說說笑笑,我的心裡真是像被潑了一盆冷水一樣,涼了一大截。

但是,這樣的膽怯,在老師的那一個目光裡,在老師的那一份希望裡,漸漸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自信。

“誰來回答這個問題?”老師指著黑板上的一道題,問。此時,班裡竟鴉雀無聲。這黑板上的題目,是老師有講過的,班裡應該大部分都會做,卻沒有人舉手。“誰來回答一下?”老師又重複了一遍。但是,一陣騷動過後,班裡又是一片寂靜。此時,教室裡靜得彷彿能聽見自己的心跳聲。“那我點名了。”老師的眼神裡帶著一絲失望。“你來回答。”老師點了在課堂上從來都是默不作聲的我回答。我一時反應不過來,站起來時,不知所措。“這……這道題……”我沒有勇氣再說下去了,把頭深深地埋了下去。“沒有勇氣嗎?我們給她一點掌聲吧。”老師對全班同學說道。這時,班裡響起了一陣雷鳴般的掌聲,那掌聲驚天動地,似乎能把天震出個洞……

這時,我的心裡好像有熱血在沸騰。我的心中有一個聲音在呼喚著:我要自信!老師和同學們都這麼相信我,難道我能放棄自己嗎?那一刻,我心中的膽怯,早已煙消雲散,取而代之的是自信。我抬起了頭,看著老師。老師向我投來一個目光,我們雙眼對視的那一瞬間,我突然發現,老師的眼裡,是那滿得快溢位來的希望啊!那,不就是老師對我的愛嗎?我頓時明白了一切,原來老師一直在背後默默地支援我呀!那一刻,我的心中滿是自信,不再有膽怯了。

是那一個希望,給了我前進的動力,讓我學會自信面對一切。我終於懂得了老師對我的良苦用心。

教室裡,一個女孩,又一次回答了一個問題,那滿臉的自信,已悄悄在她的心裡播下了種。

讀懂那一份情 篇2

國一作文 ,662字

太陽從東方升起,陽光撒向大地,已經成為了日常,媽媽對我那份厚厚的情意,也便成了日常。

花開花落,一年又一年,媽媽對我的愛一直沒有變,一個漆黑的夜晚,自己趕著推成山的作業。突然門開了,媽媽進來說:“喝了這杯牛奶吧!再寫也不遲。”我說:“沒看我有這麼多作業嗎?不喝!”媽媽聽了之後非常傷心的走了出去,我繼續趕作業。

花開花落,一年又一年,媽媽對我的愛一直沒變。每天早上,吃著媽媽做的飯,一天起來晚了,起床後,發現媽媽去上班了,爸爸出去了,這時看見一張紙條上面寫著:

親愛的女兒:

不知為什麼,可能因為青春期吧!你一直在討厭,厭煩我們,我真的很傷心。

對了,飯在桌子上記得熱了再吃,別電著,小心點。

永遠愛你的媽媽

看完,心想:我是不是太過分了,媽媽那也是對我的愛呀!

想完後仔細回想那一杯杯熱氣騰騰的牛奶,一頓頓熱乎的飯菜都是媽媽對我的愛呀!我應該向媽媽道歉,眼淚也在眼眶裡打轉,睫毛上沾著一滴滴小水珠,想著想著拿著一張紙,一支筆,也寫了一段話放在母親的枕頭旁,上面寫著:

親愛的媽媽:

對不起,是我太過分了,以後我保證好好控制自己,控制自己的情緒,不再去傷害您和爸爸,以前都是我不好,從今天開始我要做成原來的自己。

您最愛的女兒

一次嘮叨,一杯牛奶,一頓早飯,一些銀髮,一堆母愛。

風花雪月,一年又一年,時光飛快的流逝,一些小小的傷害變成了大傷害,正如一滴滴水珠,最後變成一條小河,一片湖泊,甚至一片大海。

總之,千言萬語匯成一句話,媽媽“我愛您”。

守候一份希望 篇3

國一作文 ,779字

守候的道路需要與笑容攜手,要樂觀的面對每一次失敗。守候其實也是一種莫名的享受,他可以淨化心靈,思考人生,守候豐收,獨自守候,靜待花開。用愛和信念守候,唯有對你成長的期待……

一個深秋的傍晚,空中小雨密密的斜織著,一位頭髮花白,臉上爬滿皺紋的老人,在雨中拄著柺杖撐傘而立,滿眼的渴望。

老人在等著什麼?

時間如雨絲般劃過在老人渴望的雙眼上朦上了一層悲傷,那悲傷沁人心底。

那是一個雪花紛飛的冬天,一輛載滿石油的大貨車正在趕往北京的路上急馳。因為天氣不好,路上車少,每輛車也都很著急的飛奔。“鈴鈴鈴……”貨車司機拿起電話一隻手扶穩方向盤,一隻手握著電話漫不經心的應答,突然,一個男孩竄進他的視野,踩剎車已晚,貨車司機快速雙手轉動方向盤,馬路上的男孩愣在路中央,貨車已翻進山溝,手機飛出窗外,還傳來叮囑聲:“慢點開……”

就這樣,老人的聲音永遠停留在了手機裡,這送貨司機就是雨中老人的兒子……老人知道再也等不到他的兒子,可她依然努力的生活。她把全部的心血傾注在孫子身上。

孩子兒童時,老人用自己的生活態度教會孩子積極樂觀,告訴孩子什麼是愛。小學時,老人自己的行動教會孫子堅韌不拔,告訴孩子一切都需奮鬥和努力。

如今,孫子已升入初中,老人依舊等候孫子放學。雨還在下,煙雨朦朧,一個穿著藍色校服的男孩子,正從村西頭兒向這邊跑來。老人的嘴角微微上揚,注視著小男孩手中的那張獎狀。

小男孩一把抱住老人,開心地笑著講述獎狀的由來,老人拉起孫子的手,緩緩地走,走回她的家,只有她和孫子的家。

她的孫子是乖巧的,更是爭氣的,用自己的拼搏奮鬥收穫一張張獎狀,邁進更好的學校,老人知道這是孫子對她自己的守候:用自己的懂事和優秀來疼愛奶奶。每次老人看到滿牆的獎狀,都會微笑,都會落淚。

守候孫子,何嘗不是守候兒子,老人相信,兒子一定也在天堂守侯著她們。

相守相伴,靜等中,花在盛開……

我努力讀懂那一封泥土 篇4

國一作文 ,730字

相逢無語,是知心。念起,那一封土地。—題記

昔時,手中虛餘著它的殘渣,似有些溼潤。

雨後,它蓬鬆而溼軟,幼時,愛光著腳丫,看著稚嫩的腳趾滑入那一寸清軟的潤土,喜愛與它纏綿的感覺,一步一腳印,質樸而真實。那藏在土中清涼的水湧入你的腳縫,隨後殘餘你的體溫,與你來場零距離的親密接觸。當你與它依依不捨時,你不會發現它在你身上留下的痕跡,使其成為你稍後被痛罵的罪證。卻依然分不開年幼的我與那土地深厚的依賴與痴迷。

僅為那年幼時與雨後泥土的歡樂。在那時,記憶中,它只是沒有生命的黑質而柔軟的土地。

如今,我努力尋找它那最後的身影,聽到它那刺耳的嘶吼,我能聆聽到它那揪心的哀求,那銘心的哭泣,而我卻無能為力……

走在熱鬧的大街,看上去竟無比蕭條,你可看見了?沒有。我尋找到的最後一點痕跡,也只是那漫天飛舞的塵埃罷了。你可聽見?沒有。我努力凝聽的最後一聲,也只是它對水泥地的呼求罷了。挖土機把它那最後一點心也帶去了。

努力回想,我回憶中的那歡笑的泥土。幼時的我可曾想過,我會失去這最純真的玩伴。

在這迷茫的世界,我再找不到那柔軟蓬鬆的身影,我想看到那麼一點綠色,綠色?疑惑之中,我竟為它可悲起來。

你擁抱著那一點翠色,那一抹陽光,待它長成參天大樹,你依舊執守。如今,這深沉的你去了哪裡?

我依舊想在雨後與你擁抱,哪怕換來的是一場罵。

在我豁然開朗時,你將要離去了麼?

那聲哀求,也只是為世界贏一場生機,那一句挽留也只是為世界贏一場深綠,但,事與違願,換來的只是一座座高樓大廈。

消失的,不只是池塘,田野,大樹,消失的,是那深沉古老的心。那是生命之源,是這一切萬物的基礎,也難怪,如今這世界會萬劫不復……

老天哪,你是否看見那衰老深厚的泥土,若看見,請讓它回來……

守護一份希望 篇5

國三作文 ,709字

風,吹散了生離;光,刺透了無邊的絕望;還有那不可湮滅的信念。

——題記

孰生孰滅,全在一念之間。冰心曾說:“願你的生命中有夠多的雲翳,來造一個美麗的黃昏。”我們渡過生命的河流,總會有股股逆泉。希望如泡沫,破滅如幻我希望,在河的彼岸啊,總會有熠熠閃光的光芒。

“又一次的失敗,就要這樣放棄嗎?”我在心中暗自發問,依舊無法相信眼前的成績,似刀絞刺痛著內心。寒夜裡,目無神,面色呆滯。流動的夜色籠罩整座城市的生機,生出幾分繁華。我邁著沉重的步伐走進家門,屋裡空落落的,異常冷清。

那時的自己彷彿是一個拾荒者,撿漏遺失的絕望。倚著沙發,痛苦地思考刺眼的成績,我甚至沒有辦法去接受一落千丈的孤敗感,星光攬住了日月,朦朧之下只能見墨黑的山色,霎時的自己已然倦憊許久,任由淚水模糊雙眼。

猛然的抬頭,我看見了肆意生長的滿牆的爬山虎,那一瞬間的綠色,彷彿使整個世界都蓬勃起來,從前沒有注意過這種尋常的植物,如今的一望,竟瞧見了新生的力量,此時的我,感慨於它頑強的生命力,它是否也經歷過生長的痛苦,乾渴的乏力,欲放棄的慾望?還有那栽栽綠蘿,枝葉直拖到地面也依舊奮力地生長,聽媽媽說:“這種植物不要勤澆水,任由它們生長亦可。”

我記得冰心的一句話:“牆角的花,你孤芳自賞時世界變小了。”是啊,我們的失敗,雖敗猶榮。因為我們經歷了痛苦卻仍舊堅持,像滿目的爬山虎和綠蘿,它們對生命充滿著希望,它們守護著希望。我們,何嘗不可?

風帶走了生離,吹散了絕望,但希望仍可再生。讓我們守護著新生的希望吧,那就是生命彼岸的光芒啊!

讀懂那一場雪 篇6

國一作文 ,714字

雪是冬天的精靈,總是伴隨著冬天如約而至。它象徵著不同的意義:童年的雪是潔白、美麗的;少年的雪是孤單、寒冷的;中年的雪是平淡的;老年的雪是刺骨的。

回想起天真的童年,總是期盼著冬天的到來。那時的雪,猶如母親親手做成的棉衣,溫暖而舒服。下雪了,我總會和朋友們到一個小土坡去玩雪。我們穿著厚厚的棉衣成群結隊地到達那裡,天真地你追我趕,時而故意滑倒在雪地上。我們堆雪人、打雪仗,我們跑著、笑著,咯咯的笑聲砸在雪地上,濺起陣陣歡笑。那笑聲像一團火,點燃了冬的寂寞。

記得那時,也常常以這些冬天玩雪的小事寫幾篇日記。有一次,我寫下這麼幾句話:“我愛這冬天的雪,它讓我愛上了這件棉衣,愛上了朋友,愛上了整個冬天。”

隨著時間的推移,冬天的漫天飛雪也彷彿離我遠去。小學六年的時光稍縱即逝,畢業後,同學們各奔東西,已經有很久沒聯絡了……

又是一年的下雪天。早晨推開門,雪依然是那樣地紛紛揚揚,但好像少了什麼?我去一片麥田尋找答案,但那裡早已是千里冰封,暗無生機。我又到馬路邊尋找答案,但那裡一片車水馬龍的景象,依舊如往常一樣。哦,我想起了一個地方,就是那個小土坡。我急忙跑到了那裡,可是卻只有幾棵孤獨的松柏堅守在那兒。我舉目四望,有一種“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的孤寂感,童年的歡聲笑語已蕩然無存。是什麼,帶走了我的朋友?

走在回家的路上,我百無聊賴地用手掌去接紛紛飄落的雪花。哦!雪花告別了天空,回到大地的懷抱,是為了滋潤土地,孕育生命;而我告別了昔日的夥伴,來到如今的中學,也是為了更好地成長。

明白了這個道理,我興沖沖地向家跑去……

逆境中為自己找一份希望 篇7

國一作文 ,979字

我曾經在書中看到這樣一個故事:有兩個旅人在沙漠中迷了路。其中一個人去找水,留下槍給了另外一人,讓他在每隔一小時鳴一槍,以指引同伴歸來的方向。六小時後,眼看同伴回來的希望渺茫。持槍者把最後一顆子彈射進了自己的腦袋,而此時他的同伴正捧著水往回趕。

對於這樣一個結果,我感到十分惋惜,持槍者能夠再等上一會兒,結局或許就會改變。在現實生活中,其實還有很多這樣的事情,如:三毛、祥子、海子…還有許多叫得出名字或叫不出名字的人,他們總是把自己放在了一個自認為的絕境中,最後,用不同的方式選擇了同樣的結果。

想要在絕境中找到出路,首先要做到的就是相信希望的存在。假如你身處沙漠,你就告訴自己前方就是綠洲。假如前方一片黑暗,那你就告訴自己,黎明就要來臨。希望不停的變著戲法,沒有人能夠一直微笑,但不同的是,有的人哭了後再也不笑了,而有的人哭了之後依然能笑。積極向前,眼前的黑暗只是暫時的,我們不必害怕。陶淵明為了追求自己理想的境界,放棄了世俗,使他一度陷入貧困、絕望的深淵中,但他沒有被擊垮。他選了寄情如山水之間,在美麗的大自然中尋找創作的靈感。於是《桃花源記》在絕境之中誕生,陶淵明的藝術得到了重生。

希望的存在是必然的,但卻是隱蔽的。想要發現不僅需要過人的智慧,亦需要堅定的信念。司馬遷一心完成《史記》鉅著,強忍著身心的疼痛,只是希望這燦爛的文化繼續傳承下去。《史記》留給後世的一片讚歎。哥白尼一心專研,強忍著宗教的殘酷折磨,只是希望真理的流傳。於是人們終於明白這千百年不被發現的祕密,這萬古不變的真理。他們是智慧的代表,是信念的明證。

如今的我們也在同命運拼搏,在考試中用筆揮灑著汗水。在這求學的路上,一次次的摔倒,一次又一次的爬起來,在這一次次挫折中不斷成長。一次考試的失利,我心情很不好,一個人坐在房間裡,突然在陽臺的一角,我看見了一隻小小的蜘蛛在拼命地結網,一陣寒風吹來,網隨之破碎,這隻小小蜘蛛也被吹到地上,我本以為它再也爬不起來。但當它再一次爬到牆角,重新開始織網。我突然醒悟,一次挫敗算得了什麼?我的機會還有很多,要振作起來,要相信自己,我抬頭望著窗外,霧霾已經散去,陽光又一次籠罩大地,我開始奮筆疾書。

人類前行的歷史恰似在黑夜中前行,隨時可能陷於絕境,在絕境中請給自己一份希望,請相信:黎明終究會衝破黑暗的封鎖,光明會又一次普照大地。

讀懂那份份真心 篇8

國三作文 ,1092字

經歷過酸甜苦辣,才明白生活不易。感受過形形色色,才懂得真情無價。成長路上,我終於讀懂了那份份真心。

記憶中,奶奶是個虔誠的基督徒。一有空就戴上老花眼鏡翻讀《聖經》。不認識的字就標上記號,等我有空就讓我查字典,然後一筆一畫地註上拼音。這讓當時學習上不怎麼認真的我,慚愧不已。每次飯前,奶奶會先進行一小段兒祈禱。每天睡覺前,奶奶也會祈禱。儘管我很不理解,奶奶依舊很認真祈禱,從不間斷。兒時的我總是在奶奶的呢喃聲中睡去。

一次發燒,奶奶讓我吃藥後躺在被窩裡,她則跪在床頭祈禱。我聽得很清楚,奶奶說,“主啊!我讚美你。求你趕走我的孩子身上的魔鬼撒旦,讓他趕快痊癒。”我扭過頭來,奶奶的臉上雖然佈滿溝壑,神色卻莊嚴肅穆。我忽然明白,宗教並不是毫無價值的封建迷信,而是一種信仰,一種精神上的依靠,更有奶奶對我的愛啊!聽著耳邊熟悉的呢喃,我終於讀懂了奶奶的祈禱。

奶奶的關懷在祈禱聲中伴隨了我整個童年。而媽媽的愛,更是時刻伴隨著我的成長。

二模考試結束了,抱著放鬆放鬆的念頭,我約了兩個同學在外面玩到了晚上八點。而事先我只是託弟弟說一句“我出去玩兒了”。這下可急壞了爸爸媽媽。幾經周折,電話打到了同行的一個同學手機上,我暗道不妙,忙火速回家。

面色陰沉的爸爸,面對一桌飯菜,示意我先吃飯。我暗自嘀咕:吃飽了不就更有力氣揍人了嘛。餐桌上非常安靜,爸爸的手機忽然響了。他下意識的按了擴音,原來是媽媽詢問我到家了嗎,她語重心長地提醒爸爸:“回來就好,別教訓過頭了,孩子知道錯就行了。”聽到這裡,我心中一陣慶幸,別看媽媽平時手機電腦不讓我碰,電視也很少讓我看,關鍵時候還是很關心我的嘛。

剛吃完飯,手機又響了。爸爸不耐煩地接通後,奶奶那帶著那幾分焦急的聲音傳了出來:“你可千萬別打孩子啊!他也不小了……”沒等奶奶說完,爺爺就插話了:“你要是敢打孩子,以後別想我們進你家門兒。”爸爸連連答應,這才掛了電話。臉色也緩和很多,我鬆了口氣,在心裡感謝我的爺爺奶奶。爸爸盯著我好大一會兒,說:“你可得好好謝謝你媽媽,你沒想你爺爺奶奶離我們那麼遠,怎麼會知道你又闖禍了?還不是你媽媽怕你捱揍,這才通風報信,讓你爺爺奶奶給我施加壓力。你看看多少人關心你,你要是出什麼意外了,我找誰交代去?以後出去玩兒……”我唯唯諾諾,一句話也不敢辯解,生怕激起了爸爸的火氣。

終於,爸爸大手一揮,我連忙逃到臥室。看著書桌上媽媽給我買的檯燈和鬧鐘,我忽然明白:爸媽對我的嚴格要求,何嘗不是為我好?天下又有哪個家長會害自己的孩子呢?

是呀,生活中,從來都不缺少愛,只是我們缺少一雙發現愛的眼睛。感謝時間,感謝這些經歷,讓我讀懂了那份份真心。

留在我心中的那份希望 篇9

國三作文 ,608字

魯迅說:“希望本是無所謂有,無所謂無的。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留在心中的那份希望,是什麼?是每日冒著凜冽寒風、微明夜色走過的那條路;是每日課上全神貫注的雙眼,是課下不知疲倦的雙手,還是那裝滿試卷的書包?

到了初三,曾經毫不在意的時間變得彌足珍貴。每日夜深人靜的時刻,望著堆積成山的試卷,心中便有些焦躁,似乎已經成了惡性迴圈。作業太多,睡眠不足,便要在課上強打起精神,硬是撐著不讓自己入睡。下了課,又要在寫作業還是養養精神間做個選擇。曾經在床上怕是要先靜躺五分鐘才能入睡,如今只要沾上枕頭便立即會沉入夢鄉。曾經無憂無慮,如今卻每日焦頭爛額,睡夠八個小時已成奢望。如今心中似乎只有“學習”二字,好像能夠聽到時鐘一分一秒“滴答”的聲音,使疲倦的神經立即緊繃起來。

如此的熱切奮鬥,是為了什麼?是為了心中的那份希望。

不僅僅只是為自己謀取好未來。我心中裝的更多的,是我的祖國。

為了使泱泱中華重新富強,為了讓中華民族,龍的傳人之名響徹世界每個角落;為了讓中國人民都能過上好日子,為了讓每個人都能享受世界,為了全民族的未來,為了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奮鬥!

這便是我留在心中的希望。

古往今來,仁人志士的無畏精神,中華文化的濃濃墨香,似乎還在我腦中縈紆,鼻邊旋繞。

我知道,只有我們努力奮鬥了,才能實現我們—中華歷代以來的先祖們的共同心願與希望—中華民族永遠屹立不倒!

這便是我留在心中的那份希望。

讀懂那份愛 篇10

國小六年級作文 ,965字

夏天悄悄地走了,迎來了涼爽的秋天。秋天的風,格外涼爽,一片一片的落葉,伴著秋風翩翩起舞。

那是六年級開學的第二個月初,也是我們月考後報分數的日子,我們都非常緊張,眼睛目不轉睛地盯著老師。

老師開始報分數了,一個,兩個……“何梓珊,88。5分!”我灰溜溜地走上講臺,拿了答題卡後,又灰溜溜地走回到了座位。

我望著答題卡,一道道紅叉和紅勾映入我眼簾,那鮮紅的分數像刀一樣刺進我的胸口。我明明已經很努力了,為什麼還是沒有上90分?我百思不得其解。

晚上回到家,媽媽就開始詢問我的語文成績:“這次語文考得怎麼樣?上90了嗎?”“沒有。”我垂頭喪氣地回答道。“那你考了多少分?”88。5。”我用蚊子般的聲音答道。“什麼!你才考88。5,怎麼那麼差?你這樣還怎麼小升初?去!寫份反思給我,不寫完不準睡覺!”我不得不回房間去寫反思。

我邊寫反思邊在心裡跟媽媽賭氣,我已經很努力了,為什麼還要這麼對我?這樣也太傷我自尊心了吧!

我寫完了反思給了媽媽,便一聲不吭地上床睡覺了。

第二天早晨,天氣很晴朗,我早早地起了床,坐在床上發呆。

“你快點!還要去上補習班呢!”媽媽在門外大喊,可我都不想去,便懶洋洋地對媽媽說:“媽,我不想去。”“不行!你不想去也得去!”說著,她便把我“扔”去了補習班。

上完課已是中午了,我下了補習班看見是爸爸來接我,我便好奇地問爸爸:“爸爸,媽媽呢?”爸爸神祕地微微一笑,便載著我回家了。

一進家門我便聞到了一股香噴噴的味道,我換了鞋,便跑到廚房一看,媽媽正在廚房做飯。她已經滿頭大汗,汗水浸溼了她的衣服。“媽我回來了!”我大喊。“快,坐好,媽媽給你做了你最愛吃的釀豆腐。”我心裡頓時被溫暖了,我又突然恍然大悟,原來媽媽批評我是為了激勵我學習,讓我能取得更好的成績,而不是責怪我,是我誤會了她。

我津津有味地吃著釀豆腐。雖然秋風吹過有一股涼意,但我的心卻是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