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李煜相關作文20篇

讀李煜 篇1

國三作文 ,860字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院鎖清秋。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

—李煜《相見歡》

公元975年,南唐亡國降宋,第五代南唐國主李煜成為階下囚。

國亡了,江山易主,曾經作為一國之主的無限風光,旦夕之間,化為浮塵,隨風逝去,李煜啊李煜,一個國家交到你手上,竟成了這般模特,這真是你所願意看到的嗎?

你精通詩詞、音樂、書法,尤其以詞著名,後人評價你為最偉大的文學家之一。但,對於一個君主來說,這些是遠遠不夠的。一國之主,不僅要知文學,還要曉武藝。你鍾情於文學,也註定你不是一個偉大的君主,面對宋的侵犯,你為了避免戰爭,減少國民傷亡,率領眾大臣向宋投降,或許這樣做,會被後人用“寧願玉碎,不為瓦全”的“大道理”來諷刺你,這時,我忍不住站出來為你鳴冤:當時的情況,你在接手南唐時,這個國家已亂成一鍋粥,面對強大的宋王朝,再發動戰爭無異於徒增傷亡,於是你用自己的榮華富貴,換來了百姓的平安,這才是真正的大義啊!

投降後,你被幽禁於人煙稀少之地,還被迫接受“違命侯”這樣一個充滿諷刺意味的封號,由一國之主躍落為階下囚,過著屈辱的生活,心中的悲恨,無限愁苦,有幾人能懂得?於是你借詩詞來略微排遣。

讀你的《相見歡》,我彷彿來到你身邊:

在悽清的夜晚,你又憶起了亡國之恨,因無可說話之人,只能默默的登上西樓,展現給我們一個孑然一身,“斯人獨憔悴”的孤影,抬頭一望,竟是如鉤的新月一輪,呵,連月亮也要與你作對,誰不知自古文人雅客皆以新月來喻離愁別緒呢?你的心情愈發惆悵,再望去,這栽著梧桐樹的深深院落十分寂靜,為一片清秋的孤寂氣氛所籠罩,此情此景,你再也控制不住自己惆悵的情緒,脫口而出:“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這種講不出,說不清的複雜微妙感受著實令人難受。

此詞感人之深,令黃升的《唐宋諸賢絕妙詞選》中讚道:“此詞最悽惋,所謂亡國之音哀以思。”的確如此,在我看來,你才是真正的英雄啊!能識時務者為俊傑,只有當兩者權衡時,取其利益最大、傷害最小的,果斷擇取,才是當今世界生存的法則。

李煜詞集讀後感 篇2

讀後感 ,1079字

胭脂淚

一重山,兩重山,山遠天高煙水寒,相思楓葉丹。菊花開,菊花殘,塞雁高飛人未還,一簾風月閒。

—題記

頃刻間,南唐亡了,一切都灰飛煙滅了。

千年的風雨,淡褪了刀光劍舞,洗去了琉璃芳華,沉澱了你的目光,卻化解不了你的憂傷。你只是獨自登上高樓,望著那一輪明月,望著家的方向。無言,只能無言。一杯濁酒消愁,往事依舊在目。國已破,家已不能回,心該何處歸?花依開,月依圓,卻早已物是人非,抬頭望月,慘白的彎月勾住了過往,黯然神傷。罷了罷了,就讓孤單融入淡酒,伴你孤往。

你是一個詩人,一個愁比江水更多的詩人,不然你怎麼會吟出“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的千古名句。短短十八個字,數不清你的愛恨情仇,卻道出了你的孤獨。

然而你只是一個詩人,一個愁比江水更多的詩人。你不該為帝,不該君臨天下,你不懂什麼治國方略,更沒有什麼遠見卓識。在那個兔死狗烹的時代,你的善良也顯得格格不入。也許大臣感嘆的對,“百無一用是書生,”真是妙手偶得。

“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羅衾不耐五更寒。夢裡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身為階下囚的你是多麼委曲求全,即便只是在夢裡,也只能一晌貪歡,淪為亡國奴的恥辱你怎會忘記?對於故鄉你又何嘗不思念?可惜夢境美則美矣,可太過短暫,陪伴你的永遠只有無盡的黑暗。所以你才會發出“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的感嘆。

其實,你真的是一個善人。要不,當大宋兵臨城下時,你怎會連仗也不打就直接投降?因為你知道如果兩軍兵戎相見,百姓將陷入水生火熱之中,生靈塗炭。為了保全百姓和大臣們的性命,你選擇了放棄江山,放棄皇位,你豈不知這一走,就再難歸來,何曾不知道這一離別將受盡無限恥辱,聰明如你,只是你在百姓和你之間選擇了前者。所以當你一句“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傳到昔日臣子的耳邊時,他們紛紛抱頭痛哭。你不僅是一個心慈手軟的皇帝,更是一個悲人憫民的詩人。然而太宗的一壺牽機毒酒,結束了你悽慘的降辱生涯。那一年,你剛好42歲。42年,對於浩渺的人類歷史來說,不過是滄海一慄,而對於你來說,卻是曲折漫長的一生。“作個才人真絕代,可憐薄命作君主”更是對你漫長人生的評價。

你的格格不入,註定要亡國,註定要成為亡國之君。可是如果你不是丟了江山,你又怎會成為一代詩人,又怎麼會寫出如此優美之作,正所謂國家不幸詩家幸,話道滄桑語始工。那些流傳下來的作品就是你生命的延續,日久彌香。

但願有一天你能明白,你的生命也曾精彩過。而不是隻有無限愁思陪你望著那一輪明月,望著家的方向,寂寞的吟唱:“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雲淡風輕,悠然自得——讀《李漢榮散文》有感 篇3

讀後感 ,1031字

元旦,我結束了對《李漢榮散文》的閱讀,感慨頗深,李漢榮是一位男性作家,但是他的文章特色卻是用樸實的文字寫出特殊的優雅與細膩,他的文章,沒有什麼很華麗的辭藻,但卻總能讓人身臨其境,心曠神怡。

在我所讀到的文章中,我尤其喜歡一篇名為《生命中最柔軟的部分》的文章。這篇文章寫的是有關於善良與愛的內容,這即是生命中最柔軟的部分。而現實世界中充滿了堅硬的東西,無論是物質上的鋼筋水泥,亦或是心靈中的敵意仇恨,它們充斥著這個世界。這篇文章原本的主題是呼籲我們迴歸自然,迴歸美好,去尋找生命中柔軟的部分,也說明了我們的生命需要美好而柔軟的部分。而我卻讀出了一絲絃外之音,那是一種人生態度,即是雲淡風輕,悠然自得。

這個主題在他的《又見南山》與《山中訪友》中出現過,說的是一種很自在,很快樂的生活,整日與自然為伴,與山林為友。而我的體悟卻又與之不同,因為我是世俗之人,我需要生存,自然不可能像陶淵明那樣“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只能在鋼筋水泥構成的城市中尋找些足夠聊以自慰的東西。

何為雲淡風輕?是一種天人合一,自由自在的境界。就像面朝大海,春暖花開一樣,似乎周圍的一切已經與自己融為一體,而其他的都不重要了。並不是說忽視周圍的一切,而是處於一種悠閒的狀態。何為悠然自得,是指內心得意舒適,自由清閒的狀態。但在這競爭日益激烈的世界中,每個人都在為生存而奮鬥,何來悠閒?所以,我的體悟是,這不是一種狀態,而是一種心境。

我們在冰冷堅硬的城市中,為生存而奮鬥,可以說,活得很累。不是有這樣一個說法,說生活,生活,人生下來就是要幹活的。事實也是這樣,但是,我追求的是在這朝九晚五的生活中,給自己找一個可以讓自己悠閒的時間。我們身上的包袱已經很重,而且不能放下,但是,我們為什麼要讓自己一直向前面趕路呢?我們應該坐下來,歇歇腳,看看四周的風景,而這風景,指的就是生活中隨處可見的美。

在這堅硬的世界裡,並不是沒有美好,而是缺乏去尋找美的眼睛,而這眼睛,就是雲淡風輕,悠然自得的心境了。放下包袱,輕裝上陣,讓自己的生活過得慢一點,讓它更加有意義,在回首之時不讓它成為你的遺憾,這就是我們的最終目的,也正是人生的最高境界。遇事不亂,處變不驚,縱觀世界,笑看塵寰,方為人生之道也。

讓我們的人生過的更美好,更快樂,這就是人生的終極意義,任清風拂過山崗,明月照耀四方,微笑看待一切,無拘無束,自由自在,慢一點留意,世界更美麗。雲淡風輕,無心見無常;悠然自得,細微有所悟,生命轉彎處,幸福常駐。

有想象才美味——讀《李看看的自習課之夢雲間甜品店》有感 篇4

讀後感 ,976字

趁著寒假期間,我讀了一本著名作家常怡寫的書—《李看看的自習課之夢雲間甜品店》。一拿到手上的時候,我就非常喜歡,便迫不及待的讀了起來,裡面最讓我感興趣的一篇文章就是《雲間甜品店》了。

這篇文章的主人公是李看看,這個故事講述了李看看在夢中品嚐了美味的食品。那天,李看看被老師批評了,她就在自習課上哭著哭著便睡著了。在夢中,她進了一座大廈,那裡有一間甜品店,裡面的各種美味甜點真是令人垂涎三尺。李看看一共品嚐了四種美味的甜點,有法式乳酪泡芙,草莓汁配芝士冰淇淋球,蜜桃香草蛋糕和提拉米蘇。李看看對這四種甜點都很入迷,格外對提拉米蘇更是喜歡。然而在最後付錢的時候卻遇到了麻煩她吃的這四種甜點價格太昂貴了,一共需要二百二十元,而李看看帶的錢連一百元都不到。最後,她好不容易才逃了出來,嚇得一下子從課桌上驚醒過來,才明白這原來只是一場夢而已。

讀完了這個故事之後,我知道了李看看是一個十分喜歡品嚐美食的小姑娘,她的夢想是當一位有名的點心師。其實,我也非常喜歡吃甜點的,我和我的媽媽都是個美食愛好者。

通過了這個故事,讓我想起了我小時候的一件事,現在回憶起來都覺得有點可笑。那時候,離我六歲生日的前天晚上,我和媽媽鬧了一點兒小別扭,我就生氣的回房間關門去睡覺,不知不覺的睡著了。我在夢中夢見了在我的生日大餐上,爸爸媽媽把家裡佈置得漂漂亮亮的,一下子就把我看呆了,一瞬間都沒回過神來呢!正在我入迷的胡思亂想的時候,爸爸和媽媽一起走過來對我說:“寶貝,祝你生日快樂!”然後,手拉著手把我帶到一張桌子前並坐下,桌上有各種各樣好吃的東西,還有一個大大的冰淇凌蛋糕。過了一會兒,親朋好友們都來了,氣氛可熱鬧了,大家在一起說說笑笑,我玩的可真開心!突然,我聽見了媽媽的一聲大吼:“起床了!”嚇得我一下子驚醒過來,發現自己還躺在床上,便明白了這是一場夢。忽然,媽媽問我:“你怎麼睡得這麼香?叫你好幾次都沒聽見,嘴裡還嘟囔著生日蛋糕呢!”我便一五一十的告訴了媽媽我做的夢,媽媽聽後哈哈大笑,說我又愛貪吃又愛想象。結果我過生日那天,爸爸媽媽做了一桌子豐盛的飯菜,還有一個大大的生日蛋糕,那個生日我過得最開心、最難忘。

我覺得,我們的童年裡最好有一點幻想,它能讓我們的童年更加精彩,不過我相信,我也是個愛想象的小姑娘。只要我愛想象,大膽地想象,生活就會更美味!

假如我是你——李煜 篇5

國二作文 ,684字

在悠悠的歷史長河中,我看到了你—南唐後主,李煜。

第一頁中的你,享受著自己的權力與榮華,日日花天酒地,歌舞昇平,拋開自己的國家與社稷,拋開子民的安危,低吟於歌舞美酒之中,不知時間疾逝。假如我是你,我會銘記我的責任,我的子民與江山。

翻開第二頁,你與嬪妃在飲酒作樂。有人來報:敵人已經攻進城中。你非但沒逃,還認為自己是天子,有老天庇佑,繼續與眾人狂歡,不費吹灰之力,成為俘虜。假如我是你,我會反省自己的過錯,保留時機,臥薪嚐膽,東山再起,成為一個好皇帝,而不是一味地相信老天。

在第三頁,我看見了你憔悴的身影伴著東風,緩緩登上小樓,拿起筆,寫下了“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的落寞,寫下了“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的哀愁。“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在那濃濃的墨跡中,我讀到了你的哀愁與無奈,你還在懷念著那已經不屬於你的一切,還想重為君王嗎?假如我是你,我會告訴自己:醒醒吧!我會責問自己:在沉迷於歌舞美酒之時,為何沒有想到有今天?我會警示自己:我再也撿不回丟掉的江山,從夢中醒來吧!

第四頁,你在一杯杯地喝酒,想忘卻如一江春水般的憂愁,卻不知舉杯消愁愁更愁的道理。你睡著了,醒來後望著眼前的一切,你絕望了,於是又提筆寫下“夢裡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別時容易見時難……”假如我是你,我不會自尋煩惱,既然做不成君主,何不做個出色的詞人,證明自己的價值。

終於,在最後一頁,在太多的折磨中,你走了,留下了這殘酷的世界,在你不瞑的雙眼中,我看到了痛苦、絕望與哀愁,我看到了林花凋落,落葉紛飛……假如我是你,李煜—唉!我已不想再說……

獨自飄零,獨自面對——我讀李清照 篇6

國二作文 ,1318字

在危難面前,如果只剩下你一個人,即使你不夠堅強,是不是也要逼迫自己去面對?

—題記

長笛聲悠揚婉轉轉夜空,青燈下宣紙走筆撰詩篇。直至鐵騎踏破萬里長空,帶來無盡傷痛與鮮血,妻離子散,白骨成枯。這動盪的年代啊!

她隨著人群奔逃,一路的火燎煙塵,血色在天空蔓延。我該去哪裡?她在追問著自己。國破了,家亡了,我還能去哪?

“快跑,追兵趕上來了。”不只是誰喊了一聲。人群騷動了,小孩啼哭,戰馬奔踏來,隨之,傳來那淒厲的慘叫,令人心碎的悲鳴,敵人殺戮過後的狂笑聲。殘磚斷瓦上躺著白骨,這人間地獄。

快跑,快跑!她無暇感慨,只是不停向前方奔逃,她心中的希望未盡,絕不能就此死去。

懷著希望,她逃過了生死之劫。到江南,卻只見荷花凋零,香味散盡。夜裡只有竹蓆冰涼的觸感,由身下緩慢的泛至全身。只剩下一陣空洞與迷茫。

這時的她,早已不似從前,“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見客入來,襪?i金釵溜,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的歡快時光早已……在磨難中漸漸丟失了從前的那份天真。這時的她,已被戰亂推向那憂愁的黑洞,不能自拔。這時的她,在家亡之後,在趙明誠死後,已然沒有那麼幸福。“清露晨流,新桐初引,多少遊春意。日高煙斂,更看今日晴未?”那些歲月已經不見。

迷茫著,卻還是堅持著面對。她把整個身心都放在文學藝術的深造和金石文字的收集研究上,明明痛恨這腐朽的制度與君王,明明想奮力去反抗這殘暴的侵略。但她卻做不到,她只是一個女子,即使懷著滿腔的熱情想要為著國家戰鬥,想要帶給戰亂中無辜的百姓安寧。

她做不到,她只不過是一個詞人,能夠做什麼。

社會的黑暗讓她的靈魂不得不再一次站起吶喊。沒有以前的風花雪月,有的卻是一首首奮起的詩篇。“兩漢本繼紹,新室如贅疣。所以稷中散,至死薄殷周。”“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千古風流八詠樓,江山留與後人愁。水通南國三千里,氣壓江城十四州。”

她期望著用堅強而又脆弱的心點亮當時的社會,然而,她的光芒是微弱的,在動盪中麻木的人們無法去感悟她的語言。她還能做什麼?

即使這樣,上天也不願意放過她?這一次給她不幸的命運又添上一份悲涼。再婚的失敗,當甜言蜜語都消散時,剩下的只有滿目瘡痍。她不能消沉,她只能選擇面對。當她發現丈夫的官職來源於行賄,便狀告他。在事情結束的同時,她這段不到百天的婚姻也就此結束。

所有人都認為她該倒下了,她卻掙扎著面對著悲慘的命運。在“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的晚年,她殫精竭慮,編撰《金石錄》,一心想完成明誠的未竟之功。

她就這樣面對著上天給她的這悲涼人生。又一年花盡荼糜,風吹寒江,她獨自一人,寂寥的死在了那片土地上。

在別人看來,她飽受磨難,一生坎坷飄零,是值得哀怨與憐憫的。

然而,她卻擎起一盞燈,走在黑暗之中,為後人照亮了那一段孤獨的路途,讓他們時刻記住自己的信念。用那絕世的哀愁跳了一曲完美的獨舞,守護著中華史上的那座盛世空城。好一個李清照!那雙能照亮亂世的清澈眸子不含塵埃,一切背後的悲痛或無奈,都早已隨風化作煙塵飄散。

我想,若是有人問她是否後悔。她應也只是回眸,淡淡一笑道:“不悔。”

有何可悔,至少,她也能自己面對這一切。這就足矣!

李煜,我想對你說 篇7

國三作文 ,804字

你,是一個詩人,一個愁比江水還多的詩人。“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就是你最好的寫照。然而僅僅因為你是一個詩人,南唐在你的手上淪陷,頃刻間,一切灰飛煙滅,南唐最終毀在你的手上。

你不應為帝,不應君臨天下。“百無一用是書生”真是恰如其分。

慣於淡泊的你,最終官簷上的騰龍也留下了一滴淚水,那是你最初的夢想,你也想要國家強盛,卻未能真正實現。

當宋兵臨天下時,你選擇了投降,向趙匡胤那一介武夫投了降。你放棄了皇位,為了保全你的臣子和百姓們,因為你是個詩人,是個善人。

你向天鳴冤,為什麼趙匡胤那一介武夫可以徵得天下?而你滿腹經綸卻落得寄人籬下。一句句“為什麼”的吶喊卻未能改變你的命運,天空依舊烏雲慘淡,它所能給予你的僅僅是殘燭相伴。

南唐皇城裡漂浮著絲絲落寞,股股惆悵,你似乎想伸手挽留些什麼,不想把你自己扮成匆匆過客。於是在揮毫潑墨中尋找昔日的輝煌,曾經的榮耀,你所雕刻的詩句也不時地打動著你。在不經意間,你把自己的名字印在了文學史上,而作為一個國君,你卻又把自己的尊嚴在硯臺裡稀釋得不見蹤影。

因此,你註定要亡國,註定要成為一個亡國之君。可若不是你丟了江山,又怎會成為一代詩人,又怎會寫出如此多的優美之作,你失去的是在歷史上國君的尊嚴,而你得到的是在文學史上永垂青史的名字。那些流傳下來的詩賦如同鮮花一般芳香,我知道那是你生命延續,那些詩賦流芳百世,是你生命價值的所在。

我敬佩你,我欣賞你。在你的詩賦中,我讀出了那些憂傷的國君的尊嚴,我讀出了亡國的國君的尊嚴,我讀出了亡國的不捨和悲哀,我讀出了你對榮譽的淡泊和不屑。後世的人們談起你無非都是“問君能有幾多愁”,而你的沉默“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我想有一天你能明白,你的生命也有價值,你的生命裡也有芳香。你的詩賦就像陽光一樣照耀著我們,而不是望著那一輪明月,向著家的方向,寂寞地吟唱道:“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李煜的千古長愁 篇8

國三作文 ,776字

秋風衝入金陵,狂捲了城內的一切,一個鼎盛的大唐已成往事。熊熊戰火染紅了天際,馬蹄慌亂,戰鼓聲咽,豔麗的菊花四處飛散,颯颯秋風讓人心寒。唉!

瞬間,大唐千里江山落入他手;瞬間,他由皇帝淪為囚犯。默默走上西樓,彎月如鉤。身處異地,心在故國。深夜,獨自徘徊,滿心的憂愁讓他夜不能眠。抬眼望去,冷清的月光照著梧桐的疏影,寂寞冷清的庭院,重門緊鎖,千絲萬縷的愁絲纏繞著他,使他無法脫身。

風撩起他那凌亂的頭髮,拂起他那滿心惆悵。“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愁苦中,倚欄把酒,對月狂飲。無可奈何,蟒袍蛇帶都已離去,而如今,卻是麻衣蔽體,素食度日。他只能望著那千里之南的故都,只能默默地回憶金陵的繁華,回憶那朱閣紅顏……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桃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小樓上吹來陣陣東風,他卻無顏回憶故國,在身居異國他鄉的日子裡,他才知道“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他很愁,他的愁思像江水一般滾滾東流;他很愁,但他只能把愁苦深深地掩在心底。江山易姓,他無可挽留;故國易主,他無可奈何。唐宋之戰抹掉了他那一切美好的回憶,亡國之罪壓得他無法喘息,滿心的愁苦無處排洩,奈何?他只能奮筆疾書,以洩愁苦。

殘陽如血,寒風颯颯,他在愁苦中度過了一個個日日夜夜。終於,一杯毒酒下肚,千絲萬縷的愁緒頓時煙飛霧散,愁苦的一世由此了結。宋王朝雖然毒害了他,但他的詞未隨他長眠地下,千年以來,他的詞久傳不衰。他真不愧為詞中之帝。

一帆風順的人生是沒有意義的,人的一生免不了要有波折,有起伏。但李煜心中的愁永遠不會有人體會到的!

附詞一首:

寒風狂掃江南,無限繁華,已成雲煙。千里江山,馬蹄慌亂,烽火連天。日落瞬間,卻無言,只恨無緣。

春風吹綠江南,江山零亂,囚困深院。把酒狂歡,夢迴故園,倚欄長嘆。雁群往南,淚滿面,愁腸寸斷。

生查子·憶李煜 篇9

詩歌 ,55字

風吹塵緣醒,

一瓢煙雨醉。

空號卷柳聲,

無端為誰弄?

雨打風花月,

丁零幾人夢?

乍驚滄桑浮,

更道無人敘。

我眼中的李煜 篇10

國三作文 ,742字

春雨潺潺,華美的宮殿,悠揚的宮樂聲……京師的繁華依舊,只是,李煜,不知你的心事是否依舊潮溼?

站在清冷的雨中,睜開眼閉上眼全是你清瘦憂鬱的神情,感受著沁入骨髓的冰冷,體會你單薄的錦衾抵不住的嚴寒,只是這寒冷真的是冷雨的涼意?我讀著詩詞裡你寂寞的思緒,想像你用傷痕累累的心,鋪陳紙上的亡國之痛,你孤單的身影夜夜走進我的夢中。

李煜,你的一生處境灰暗而又絢爛至極。我想,你是不幸的,生於帝王家卻生性靜寞,面對風雨飄搖的後唐,顛沛流離的百姓,你沉默了,你選擇接受世人的辱罵,背上昏庸無能的罵名,是的,你亡了國敗了家,負盡天下人,然而,你又是幸運的,你擁有獨一無二的才華,吟出了“春花秋月何時了”的感慨,流露出“最是倉皇辭廟日,教坊猶奏離別歌,垂淚對宮娥”的深深無奈,只是不知你流的淚是愧疚的淚?還是悔恨的淚。

往事已成空,還如一夢中!李煜,你的一生是永恆卻也是短暫,你嘆到“往事只堪哀,對景難排”。悟嘆“人生仇恨何能免,消魂獨我情何限。”終至“故國夢重歸,覺來雙淚垂”。由南唐天子淪為宋朝幽囚,身世的浮沉,使你留下“淚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的佳句,將你短暫的生命延至永恆,然而你傷痕滿布的心已經受不起亡國敗家的深重罵名,終在一個斜陽暖照的下午離我們遠去了,你的夢魂可以與你的國家相依偎至永遠了。

有人說:所有的風景都會拒絕一部分人,偏愛一部分人,所有人生來都會屬於不同風景李煜,如果你不是出生帝王家,而是出身書香門第,那你就可以在日落黃昏時,揮毫撥墨,在書香一隅中靜靜品茗,會不會一切都會不一樣了?可你的風景生來就是註定好的,正如你的生命,一半昏暗,一半晴朗。

你走了,留下的是一種遺憾,一種讓人柔腸百結的嘆息,那樣憂傷的詩詞,那樣憂傷的詩人。

斜陽已成餘輝,人去樓空,徒留一片寂寥。

讀李白 篇11

高三作文 ,847字

歲月悠悠,湮沒於無聲。有一人,身著敞懷青衫,披散青絲,一壺酒,一把劍,傲立於歷史長河的岸。他是李白,盛唐的靈魂。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李白生於那片聲勢浩大的盛唐山水,御手調羹,貴妃捧硯,力士脫靴。他是眾星捧月的那月,卻仍鬱鬱寡歡。他知道自己不善阿諛奉承,常伴君王左右亦不是他的志向。玄宗賜金放還,他仍意氣風發。縱然顛沛流離、歷經坎坷,但他喜笑悲歌氣傲然,九萬里風鵬正舉。滄海一聲笑,散發弄扁舟。他用時代的最強音,高呼:“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這一聲吶喊,驚醒了多少千百年來被封建制度壓得喘不過氣來的人,鼓舞了多少仁人志士敢悄悄直一直腰,又扶起了多少人心靈深處最後一絲人格尊嚴。是他,李白,讓我懂得在面對兩難選擇時,及時兩袖只剩清風,也要堅定地選擇骨氣。是他教會了我挺直腰板,我就是我的自信。

“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李白追求自由,追求理想,追求沒有世俗的秀麗山水。他醉臥長安,天子難尋,不是粉飾,不為虛名,一路向前,踏遍故國河山。他看天姥山,高吟:“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嶽掩赤城。”他看蜀道,高唱:“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他看廬山瀑布,高呼:“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李白的詩字裡行間流露他吞吐宇宙的豪氣,語言壯美使人深受震撼。

這一聲聲高喊,震醒了多少被功名利祿矇蔽的心靈,又振奮了多少失意彷徨的人撥開迷霧,找到新的精神寄託。是他,李白,教會我用容納宇宙的心靈去對待每一件事物。此路不通如何?換條路照樣走向自己光明燦爛的未來。多歧路,今安在?長風破浪,雲帆滄海,拂袖而去,徜徉山水,對月抒嘯,樂得輕鬆自在。

一星升起,他燦爛的是整個盛唐的星空。他飄逸,欲上青天攬明月;他自信,天生我材必有用;他狂放,我輩豈是蓬蒿人!他執劍,舞出一顆盛唐的劍膽。他喝酒,飲出一位詩壇的謫仙。他用酒滌盪自己的秉性,用詩解放自己的靈魂。

他是李白,早已映入史冊,成為民族的精神瑰寶,成為千千萬萬人民心中的偉人。

他是李白,我的星空中最亮的那顆星。

李煜觸動了我的心靈 篇12

國一作文 ,528字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那份遠古的觸動來自心底。

李煜,南唐後主,亡國之君。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多麼濃重的哀愁啊!一代國君,卻落得無言深院,是何等的可悲啊!無盡哀思縈繞心頭,痛失至愛,有負先帝,心想那時的你,又是如何踏上西樓的!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縱然心中萬種愁絲,卻還理的清,雖說不明,但心已明,那時那地,是怎樣的徹悟啊!我懂你,我知你!

心中痛楚,又有誰知否啊!那時煙波,亡國之君的罵名,你揹負了多久,至今日,我替你拭去,灰煙一炬,李煜,名垂青史,非亡國之名也。

“春華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今非昔比,他日的玩樂已不復存在,獨閉深院,是怎樣的愁思讓你揮筆而就《虞美人》啊!此時此地,我知曉了。

風流倜儻,心藏翰墨,雖無治國英才,但也是歷史,對趙匡胤的抬愛,才華橫溢,文筆細膩,古往今來,又有哪位君主能與你比文采,比詞的華麗,真情,動人啊!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又是對自己一生多麼可嘆的回首啊!

“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那時,這時,清風也吹拂在我的臉上,那輪明月普照你我心間—雖隔千古,但此心彼明。

李煜,真英雄,心中千丈波瀾為你而起。

與李煜對話 篇13

國小六年級作文 ,798字

一陣陰柔的秋風刮過頹敗的小院,黃花敗落,滿地秋香,一片秋葉輕柔的飄過他的臉頰,引起他一陣驚悸。

“後主啊,你為何‘日夕以淚洗面’?”

“你聽那外面,歌舞昇平,歡聲笑語。曾幾何時,我亦如此,可現在……我無法……是我無能啊!”

“不,後主啊,你並不無能。若你真為暗儒無能之輩,何以能固守南唐江山十餘年?”

不錯,人人都說你“重聲色,失政於國”,可誰又看見你為了暗中繕甲募兵,潛力備戰而臣服於宋太祖,受盡侮辱?誰又看見你減免稅收,免除徭役,與民生息,愛民如子?

後主,我看到的是你的無奈,你又何曾想當一國君主。但兄長們接二連三的離去,讓你成了皇位繼承人。曾經所懷抱的那個隱居山林付餘生於朝華流水的夢,變得那麼遙遠而不可及。你迷惘了,你要做詞人,隱士,卻不得不擔當起一個國家的重任。可當你決定守候一方國土時,又淪為亡國君,也不知是誰和你開了這樣滑稽的玩笑,只覺得在與命運的抗爭中已傷痕累累。

一聲“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的感嘆,你開始了一個亡國君主泣盡以血的絕唱。哀愁啊,“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番滋味上心頭。”這麼多年來,你從來都是沿著宿命的路,儒弱而卑微的前進,當初的夢想被層層掩埋,就有一股無名焰火在心靈深處越燒越旺,劈啪作響。你於是開始謀劃最後一次對命運的叛變……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良辰美景,秋意醉人,到底是無心欣賞,硬是蒙上一層悽苦和哀愁。這樣的囚禁生活到底何時是個頭啊?

“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明月中。雕鏤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閉目的剎那,你是否又回到了那魂牽夢縈的李家皇宮,歌舞昇平,金碧輝煌。但那卻又是你心中永遠的痛。

是趙光義成全了你吧,那一杯毒酒成全了你所奢望的那種死亡,成全了你的叛變。既然如此,那就醉吧,你終於還以命運沉重的一擊,並以毒一般的詞句讓南唐小國深深地嵌進歷史,像一道永不結痂的傷口,隱隱千年。

與李煜對話 篇14

國三作文 ,1299字

夜,已經深了。檯燈昏黃的燈光,使人昏昏欲睡。書桌上的《南唐二主詞》,逐漸模糊了我的雙眼。我終究沒能抵擋住濃濃的睡意,伏在書桌上沉沉入夢……

夢轉千年……我竟化作一枚玉佛靜靜地躺在南唐後主李煜的手心!

開寶五年

深夜,南唐宮殿內依舊燈火通明,一派歌舞昇平。李煜斜靠在軟榻上,左擁小周後,右攬花蕊夫人,調笑飲酒,無比快活。

“臨風誰更飄香榭,醉拍欄杆情味切。歸時休放燭花紅,待踏馬蹄清夜月。玉佛呀玉佛,你可知否,此等生活真是美哉!”李煜醉眼朦朧地望著我說道。

“國主,你為何日日流連後宮,不願過問國事啊?”我忍不住開口道。

“小小玉佛怎可說話!”李煜大驚,而後突然露出微笑,“是了,既稱之曰佛,能說話也不奇怪了。”接著苦笑一聲:“汝怎知朕之所思,朕本無意為君王,唯想寄情于山水,怎奈為勢所逼,而今為君,實屬無奈。”

“國主只道無意為君,又可曾想過南唐百姓之安危!”

“百姓……”李煜斟酒的手突然頓住,“百姓自有佛祖庇佑。”

我唯有沉默,李煜啊李煜,願你日後不要後悔才是。

開寶八年

陰雲低垂的清晨,細雨濛濛中的南唐宮殿,雖然依舊金碧輝煌,卻處處透著肅殺的氣氛,李煜坐在龍椅上,面容蒼白,淚眼朦朧。

“這國,終是亡矣,玉佛啊,汝說朕日日拜佛,世上無一人之誠心能與朕相比,為何佛祖卻未庇佑朕,庇佑朕的江山子民呢?”

“國主啊,你為何如今還未醒悟,南唐亡國雖本就為大勢所趨,再賢明的君主也難以將其挽回,但你卻也從未將心思放於國家子民之上,整日縱情歌舞,酒肉池林,毫無強國之意啊!”我嘆息道。

李煜猛地怔住,而後又緩緩閉上雙眼:“雁來音信無憑,路遙歸夢難成。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罷了罷了……”

李煜站起身來,脫下金光閃閃的龍袍,一步一步走下臺階,出城跪降,於眾人的唏噓聲中,北上東京……

太平天國三年

寒風蕭瑟,煙雨憑欄之中,李煜清瘦的身影獨佇小樓。

“時至今日,皇上可曾有所悔悟?”我問道。

“淪落至今,吾之過也。朕本以為國亡便是解脫,身為一國之君,內心竟隱隱期盼那日早些到來。不料等到亡國之時,吾心卻絲毫未覺輕鬆半分,反而受到剜心之刑般的痛楚。如今,朕才知道,那是無盡的悔恨啊……”

李煜長嘆,閉上眼睛,一滴清淚劃過他消瘦的臉頰……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吾心繫山水間,卻無奈生於帝王家。是天之錯還是吾之過啊?”

七夕之夜,一彎慘淡的殘月懸掛空中。歌伎們正在吟唱《虞美人》,李煜悽慘一笑,端起宋太宗賜來的毒酒,一飲而盡……

我突然驚醒,看著眼前的《南唐二主詞》,抬手抹去眼眶中的淚水,唯有長聲嘆息:“做個才人真絕代,可憐薄命做君王!”

書中插圖上的李煜似乎也在頻頻點頭,但那眼神,明顯暗淡。

我合上書,收拾思緒。

李煜啊李煜,也許,你確實不適合當帝王。但是,不適合並不代表沒有責任,沒有擔當。你沉浸於小我,將自己的責任拋之腦後,置百姓的生死而不顧。真是愧為人君啊!既然,做了君王,你就應該盡到自己的責任,勇於承擔,敢於面對,有所作為!那樣,即使無法改變大局,但你肯定會無怨無悔!

做詞人,驚才絕豔;為人君,盡心竭慮!

這,才是我心目中的真李煜!

給李煜的一封信 篇15

寫信作文 ,510字

尊敬的李後主:

您好!

我久仰您的大名,又聽說您的詞可謂詞中翹楚,特此給您寫封信,與您痛快地暢談一番,如何?

您的仁愛之心令我感動。您曾經親臨寺廟,用自己的臉親自試驗廁簡是否好用!作為一個天子,擁有千金之軀,九五之尊,竟然親自試驗廁簡的光滑程度,這難道不是偉大的愛民之心嗎?這種偉大的仁愛精神怎能不受後世敬仰呢?

而最讓我為之動容的,就是您那略帶哀傷詩詞了。自從您被趙匡胤抓過去之後,您的詩詞就由原來的“金雀釵,紅粉面,花裡暫相見”變成“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那悽苦、哀傷的風格時時都使我為之動容。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這其中蘊含的,是怎樣一種悲傷的感情啊!那家國之愁,彷彿一團團金線,纏住了您那對家鄉、國家日思夜想而又被階下囚的生活壓迫得冰涼的心。像這樣的還有很多,諸如,“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我彷彿看見了滿滿一江的思鄉之情載著您復國的希望,向遠方流去,滔滔不絕,綿延不盡……

我有時被您的詞感動得熱淚盈眶,忽然想到,我們現在錦衣玉食,無憂無慮。但您當時卻無可奈何,所以我們應該好好珍惜學習機會,將來報答祖國和社會!

這就是一個十歲的小學生要向您傾訴的話。

此致

敬禮!

一個小學生:李胤輝

讀《空煜段錦》有感 篇16

國二作文 ,670字

公元936年,李煜在七夕節那天誕生了。

也許,世上最深的無奈便是讓風流才子生於帝王之家。李煜不喜政治,唯愛詞,本性自由而又懦弱,他身上似乎不具備任何一點帝王之勢。於是,他逃避了!他幾乎不問政事,“一棹春風一葉舟,一綸繭縷一輕鉤”,是他的嚮往:“佳人舞點金釵溜,酒惡時沾花蕊嗅,別殷遙聞蕭鼓奏”,是他的生活。詩安撫了他寂寞的心,卻不可置否,紙醉金迷間,南唐與強國也是漸行漸遠。

李煜的生命結束在他四十二歲的生日,伴著悽婉的《虞美人》,他飲下毒酒。從此,他長伴著他的詞了。

讀罷《空煜段錦》,後人或惋惜於他的滿腹才華,或不解於他舍皇位、舍天下與詞長眠的那份決然。評論中有昏君,有詞帝,我卻不以為然。李煜的一生,在大多數人的眼中是個錯誤,不瞭解他的人只是驚歎於他的詞的造詣之深。他的確愛詞愛到了骨子裡,為了鑽研詩詞,他可以拋卻一切;他的確是昏君,不問政事,任國家於危難之中。他是何等懦弱之人,卻願為心中那份渴望揹負千古罵名。

聽說,人在探討自己喜愛的事物時,眼睛會泛著光彩。我想,李煜是這樣的,且他一生都在追逐著這個光彩。可諷刺的是,現在能講出一大串知識的少年人,眼中卻沒有光彩。他們喜歡低著頭,抱著手機或埋著頭,刷著題。可我在他們的眼中看不到光彩,除了排名、遊戲、八卦,他們還能談論什麼?他們缺少了什麼?缺少的是靈動,是眼中閃閃發亮的星河。馬雲說過一段話,具體我也記不清了,但大致意思是:中國的明天不需要那些死魚眼的書呆子。

荼蘼是一種在春天末尾開的花,也是開放的最後一種花,它的花語是:末路之美。

李煜用自己的星河鋪就了末路之美!幸哉!幸哉!

讀《李時珍夜宿古寺》有感 篇17

國小四年級作文 ,502字

生命的長短用時間計算,生命的價值用貢獻計算。—題記

相信大家一定都學過《李時珍夜宿古寺》這篇課文吧。

這篇課文主要講了李時珍領著弟子龐憲外出察藥材。因一心趕路而錯過了客店,夜宿古寺。師徒倆雖然啃乾糧、住破廟,但為了修訂好《本草綱目》都不覺得苦。入夜後,李時珍不顧勞累,藉著月光在認真記載著白天的尋訪收穫。

在課文中,讓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但我們修訂好《本草綱目》,萬民得福,吃點苦也是值得的”這句話了。

什麼?吃點苦?難道前面的飢餐渴飲、曉行夜宿,對這已年過半百的李時珍只是算一點苦嗎?當然不是,還是那無私奉獻、為民著想的高尚品格在領著他前進。他為了使百姓不再因為吃錯藥而使病情加重,不惜放棄自己大半生的時間去修訂《本草綱目》。這無私奉獻的品質不就像那“潤物細無聲”的春雨嗎?它悄悄地滋潤著萬物,卻不求什麼回報。

相比之下,我就顯得太自私了。連一張A4紙都要討價還價,有時連借都不願意借。我要向李時珍學習,做個無私奉獻的人。

想著想著,我不禁在作文的結尾天上了這樣的一句話:“只有你給予了別人,別人才會同樣的給予你,如果你做不到‘給予’二字,你就沒有資格向同學、向親人、向社會、向大自然索取。”

讀《李自成的失敗》有感 篇18

讀後感 ,468字

今天上午,我讀了《李自成的失敗》,讀完後,我感慨萬千。

《李自成的失敗》這篇文章使我明白了一個道理:面對轉折的時候一定要保持頭腦冷靜。

《李自成的失敗》主要講了闖王李自成率領著農民起義軍推翻了明政權,取得了偉大的勝利,但起義軍被勝利麻痺了戰鬥思想,無心打仗,最後被地主武裝挫敗,李自成壯烈犧牲,享年39年的歷史故事。

讀了這篇文章後,我又聯絡到了歷史上因為驕傲而失敗的例子,如拿破崙的滑鐵盧因為驕傲慘敗,寵涓因驕傲而被孫臏軍隊亂箭殺死,關羽兵敗走麥城。原來,歷史上有這麼多的因驕傲而失敗的名人名事啊!

我覺得,面對轉折,一定要保持冷靜的頭腦。面對成功,要保持清醒,不能被成功衝昏了頭腦,麻痺了戰鬥意志;被暫時的勝利麻痺,就很難自拔了。李自成起義的失敗,正是因為滋生了和平麻痺的思想,才會導致起義失敗。

李自成起義的失敗,告訴我們,時刻保持清醒,鞏固勝利,才能成就一番事業。在還沒有完全勝利的時候,切不可因為一時的成績而得意忘形,造成不可以彌補的錯誤,那就得不償失了。我們一定要以李自成事件為戒,在學習上、在生活中,要腳踏實地走好每一步。

我眼中的李煜 篇19

國二作文 ,1035字

在上學期末的“國學經典”社團展示課上,我榮幸地成為“百家小講師”中的一員。許多種想法在我腦中做“鬥爭”:我應該講人世間的真理《道德經》,還是春秋戰國時期的百家爭鳴,或是唐朝時期詩人不同的命運?幾種想法在我腦海中閃過,我確定了最終答案—鍾峰白蓮居士李煜。

從李煜的命運來看,他曾經公子變皇孫,老六變長子,酣睡臥榻旁,雙嬌配才子。但他也是悲劇的,他做過被俘虜的國主,被侮辱的丈夫,被毒死的降王。於是詞史上的一代天王,在他降臨“俗世”的同月同日魂歸“天上”,以一種最痛苦的方式,永恆地解脫了他靈魂的痛苦……他最終把祖宗打下的江山拱手讓給他人,成了亡國君、階下囚,也因此被世人瞧不起,而我卻不以為然。

有人說“他是才子、是詞人、是帝王。作為詞人,他是成功的;作為帝王,卻是失敗者。”作為皇帝,李煜是個失敗者,且敗得一塌糊塗。李煜原名李從嘉,繼位後改名為煜,煜是光明照耀的意思,說明李煜在繼位初期對自己和國家的未來很有遠大抱負。但李煜命中註定不是當皇帝的料—他是天生的才子,人長得英俊瀟灑,史書上這樣描述“神骨秀異,目有重瞳”,生性聰穎,喜好讀書。他工書法,善繪畫,能詩善詞,精通音樂。與歷史上明君比起來,李煜治理國家確實有很大差距: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他們都是勤於政務、有魄力的好皇帝。南唐的大臣們見李煜將一腔熱情全都傾注在文學上,個個擔憂不已,長江對岸的後周越來越強盛,南唐卻越來越衰弱。臣子們天天跑到李煜面前苦口婆心地勸說,可李煜一概充耳不聞。

於是在公元971年,北宋皇帝趙匡胤滅了南漢以後就盯上了南唐,由於天塹長江,北宋不敢輕易出兵。幾年後,南唐有個屢試不進的書生樊若水給趙匡胤獻上《長江沿岸水勢圖》。公元975年,宋軍入金陵,俘南唐後主李煜,南唐亡。

其實,公元956年,南唐遭後周攻打,主力被殲滅,使南唐再也無力與別國抗衡。我認為,這便是李煜在宋軍討伐時投降的原因。實際上,李煜這樣做完全是為了百姓著想—若堅持與宋軍對抗,損失最大的是百姓。而李煜選擇了投降路,委屈了自己,保全了百姓。從這點講,李煜的確是一名愛護百姓的好皇帝。

歷史課上,我們學到了統一是大勢所趨、民心所向,李煜的悲慘命運似乎天註定。然而正是失敗的帝王,成全了詞人的成就。如果他沒有經歷從帝王到俘虜的人生鉅變,他的詞作就不可能有那種深沉的人生體驗。

當我們在背誦《虞美人》《烏夜啼》《臨江仙》時,有多少人想到過,在公元978年,41歲的李煜含淚飛向另一個世界…

我讀李白 篇20

國一作文 ,1037字

夜晚,明亮的月光照進山林。林中,你舉著金盃與友人對坐痛飲。正值你仕途遇挫,才華無人賞識之際,你卻滿不在乎似的,與酒和友人相伴,在月色下大笑開懷。

你天生桀驁不馴。“黃河之水天上來”寫出了你的豪邁。這當然只是你的想象,從天上奔湧而下的黃河水是如此波瀾壯闊、自由無羈,如同你的性格,你的一生。你用“朝如青絲暮成雪”來概括人的生命之短暫。沒錯,在歷史的長河中,就算如秦皇漢武一般有著豐功偉績的人,也會馬上被吞沒,你看透了這一點。既然會有這樣的命運,那為什麼不在活著的時候享受一番呢?你是這麼想的,也這麼做了。

“人生得意須盡歡”,注視著“得意”二字,你陷入沉思:有得意過……還是沒有?有過的,但也只是過去式,可你並不為此消沉,你的自信和自傲不允許。你肯定並相信著自己的才華。“天生我材必有用”。在你寫下這令無數後人驚歎的七個字時,懷才不遇的心情也隨之透露了一瞬,馬上就被“必”字所散發的濃濃的自信蓋過。從古至今,又有誰能做到像你一樣自信,自信到能夠肯定自己的一切才華?沒有的,他們不能,他們也不敢。別人做不到像你一樣“千金散盡還復來”,哪怕是與你為友的岑勳和元丹丘。你們一杯接一杯地喝著美酒,品嚐著佳餚,沒有醉,卻也忘了些許煩惱。“將進酒,杯莫停”,你不斷勸著友人喝酒,可他們不是如你一般酒量好的。你笑了,心中湧起一股莫名的暢快。若我歌一曲,君能否為我傾耳聽?

你寧願不要富貴生活,卻“但願長醉不願醒”。富貴生活的“不足貴”,當然是你的性格使然,但是,你確定裡面不包含著“大道如青天,我獨不得出”的對社會和朝廷的一絲不滿嗎?你說“古來聖賢皆寂寞”,也從另一個方面寫出了你自己的寂寞吧。聖賢寂寞,飲者留名。留名的飲者不少,為何你偏寫“陳王”這種有名氣的文人呢?恐怕你的心中,還是嚮往著被你說“寂寞”的聖賢一類的高階人物吧。曹植當年設宴平樂觀,在你心中應該也是不可磨滅的歷史畫面。說著,你口中的話語又從“聖賢”、“陳王”變成了酒。你的酒興愈發高了,以至於不在乎酒是否夠喝,錢是否夠用。“徑須沽取對君酌”,多麼狂放啊,照應著你之前所說的“千金散盡”,看來你真的是自信到了無人能及的地步。對酒的喜愛也是如此,你不惜用“五花馬、千金裘”去換美酒,要與友人“同銷萬古愁”。你可知,你是被主人招待的客人啊,如此頤指氣使,又讓人不知誰為主、誰為客了……

夜深了,接近黎明;興盡了,樽空人散。但你的眉目間的豪氣仍未散—是永不會散的。

將進酒,眾人皆醉我獨醒;

君不見,絕世才華無人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