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劇進課堂相關作文20篇

越劇進課堂 篇1

國小五年級作文 ,1111字

同學們,你們對戲曲的第一印象是什麼呢?我猜你們會說:“那太老土了,簡直是老掉牙的玩意兒!誰還會去學這麼無聊的東西?”對,我之前也是這樣想的,可自從那天我們與越劇零距離接觸後,頃刻之間改變了對它的看法,可以說是360度的改觀。

當我的腳一踏進教室,就已隱約發覺今天的課堂必定非同尋常——只見課堂上放著各種生、旦、醜、淨的面具,還有那美麗的服飾更是吸引人的眼球。

今天我們要上的就是戲曲課。老師請到了她的妹妹小林老師來指導我們。這時,我心中有點慌了,因為我根本不會唱戲。再說了,那戲的有些腔調實在太快,有些音太長,我們能跟得上節奏嗎?我不自信!

在唱戲之前,老師先為我們介紹戲劇的類別,令大家收穫了知識,然後選出兩位同學扮演寶玉哥哥和黛玉妹妹。哇!這美麗的服飾為他們增添了幾分精神,眼前彷彿真的是英氣逼人的賈寶玉和柔情似水的林黛玉呢!

瞧!小林老師唱得多動聽,那手上的動作可真柔美,就像是仙女下凡一般。這時,我發現戲中有很多字與現在的念音很不一樣,如“天上掉下個林妹妹”中的“個”唱“鍋”,“骨格”念“刮嘎”,“嫻靜”讀“鹽津”等,真是太有趣了!我們聽了都忍俊不止。

林老師開始逐字逐句地教我們唱,這音時長,時短,時緩,時急,時激昂,時含畜……漸漸地,我們心中的緊張開始消失,取而代之的是開心,同學們的臉上也流露出躍躍欲試的表情。

哈哈!我終於到了激動人心的時刻了——男女對唱大PK!只聽我們的寶玉哥哥高聲唱起:“天上掉下個林妹妹……”這音之尖,這節奏之快,令人驚歎!這不,寶玉哥哥還沒唱完,我們這黛玉妹妹就馬上接上去:“只道他……”“眼前分明外來客,心底卻似舊時友,雖然這對唱得是很快,但我們每個人都竭盡全力,只見大家額頭上都還掛著汗珠呢!

突然,我心中又萌發出一個點子:長大後當一名戲曲演員,那一定會有很多的粉絲追著我簽名,拍合照……想著想著,心裡便美滋滋的。直到下課鈴聲把我拉回現實。這真是一堂弘揚中國戲曲文化的課!

俗語說:“想知道梨是否甜,還得自己嚐嚐”。是啊,真是不試不知道,一試嚇一跳!像戲曲這樣的中國傳統文化,我們應該一直弘揚下去,讓戲曲在歷史的長河中散發出燦爛的光芒!

“不速之客”進課堂 篇2

國小三年級作文 ,593字

“呼、呼、呼……”是什麼聲音?啊,原來是201教室的同學們在吹氣球呢!

老師讓我們吹氣球,我深吸一口氣,鼓起腮幫子,用力一吹,可是氣球像跟我作對似的,吹不起來。我和氣球“不相上下”,經過幾個回合,氣球終於被我征服了,它越來越大,可是我心想:“不要再吹了吧,不然就會爆掉的。不過要是不會爆掉呢?我不是就希望越大越好嗎?”太矛盾了,但還是因為害怕,停止吹了。再看看別人,有人吹都沒吹。

吹出來的氣球各種各樣,有的像太空鴨梨,有的像巨無霸蘋果,有的像黑色的燈泡。而我的,像一個金色的燈籠。

忽然,“啪”地一聲,一位同學的氣球爆了。有的人心快跳出來;有的全身抖了起來。我,更害怕,雞皮疙瘩掉了一地。

然而,老師說了一句驚天地泣鬼神的話:“開始踩氣球吧!”在別人沒反應過來的時候,我一馬當先,第一個踩了氣球,隨著那一腳下去,可憐的氣球,被我無情地爆掉了。接著其他人也開始踩氣球了,但有些人捨不得自己的氣球,緊緊抱著,像抱著心愛的布娃娃似的,而我卻在“幫助”幾個同學把氣球一一踩爆。

後來老師又給我們發了一個氣球,吹好之後,老師一聲令下:“放!”整個教室頓時變成了氣球的海洋。我的氣球像雷達一樣,瞄準著老師的書包,飛了出去。但過了一會兒,又像沒油的飛機一樣,墜落在“停機坪”上。

大家都很開心,最倒黴的是我,因為在放的時候,氣球噴了我一臉口水,讓我洗了一次臉,可惡的“噴泉”黃氣球,我不會忘記你的!

葫蘆絲進課堂 篇3

國小三年級作文 ,545字

上上週,我們全校師生在多功能報告廳聽葫蘆絲老師講解、演奏葫蘆絲,我們大開眼界。不少同學渴望自己也能擁有葫蘆絲。

上週二,我們班對面的六年級三班已經開始上葫蘆絲課了。這令我們很是羨慕,恨不得把他們手中的葫蘆絲拿來自己吹奏。

終於等到了我們班的音樂課,太好了!我們可以吹葫蘆絲了!盼星星,盼月亮,總算盼到了葫蘆絲走進我們班了!老師讓幾位同學去領葫蘆絲和教材。領到了葫蘆絲,我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拿著葫蘆絲到處吹,不管那聲音有多難聽!

“叮鈴鈴……”上課鈴響了,只見一位男老師快步走來,簡單地做了一下介紹就開始上課了。老師認真地教我們,同學們專心地學。但時不時會有一個小插曲—有同學控制不了自己,沒經過老師的同意就亂吹一下,讓老師不得不講一會課就停下來,提醒同學:“現在同學們要認真學,等掌握一定的技巧了再吹。”儘管這樣,大家的興致還是絲毫沒減。

叮鈴鈴……下課了,同學們三個一群,五個一夥開始練習葫蘆絲。有的對著教材一句一句地吹,有的在認真地練習音階,也有的瞎吹一氣,好像只要能把葫蘆絲吹響就值得高興。

週五,做完課間操,劉老師請兩名同學上臺來表演,其中一個六年級的同學竟然可以吹出《月光下的鳳尾竹》了!同學們都聽得如痴如醉。我想:哇!為什麼他們吹得那麼好?我也要早日練出這樣的水平!

白衣天使進課堂 篇4

國小三年級作文 ,652字

每年的五月五日是“世界手衛生日”。今天下午,徐瑛蔚媽媽要走進我們的課堂,給我們講課。我興奮地期待著。

下午最後一堂課,一位年輕的媽媽出現在教室門口,微卷的短髮,雪白的面板,溫柔甜美。她揹著一個揹包,提著膝上型電腦笑盈盈地走進教室。走近講臺,自我介紹道:“我是中醫院的一名護士,今天要教三(5)班的小朋友學洗手。”瑛蔚媽媽伸出潔白的雙手,我們也跟著伸出雙手。我在心裡默默地想:洗手還用教嗎?瑛蔚媽媽開始講課了,親切地問:“小朋友們,今天你們洗手了嗎?”有的說洗了,有的說沒洗,教室裡像炸開了鍋,有幾個男孩看著自己的雙手臉紅了。瑛蔚媽媽又說:“你們猜,我們的一雙手上有多少細菌?”同學們七嘴八舌地議論開了,有的猜十萬,有的猜二十萬,有的猜有三十萬後來,瑛蔚媽媽告訴我們兩隻手加上指甲縫裡約有30億個細菌,細菌有兩類,一類是常住菌,一類是致病菌。“哇,有那麼多!”真讓人吃驚。課堂上,我們紛紛舉起小手,提出了許多問題。

瑛蔚媽媽開始教我們七步洗手法。先學洗手歌,我們一邊唱一邊做動作:“洗小手,打肥皂,輕輕搓,起泡泡,手心手心搓一搓,手心交叉搓一搓,手心手背搓一搓,大拇指頭搓一搓……”丁零零,下課了,同學們爭先恐後地跑出教室去洗手。回到教室,我們圍著瑛蔚媽媽舉起小手:“我們的小手白不白?”

一回到家,我就把書包往沙發上一扔,跑到衛生間洗手。手心比手背的細菌多得多,每回洗手不少於20秒,要勤剪指甲,我牢記著。我又衝著爸爸媽媽喊道:“快來洗手!”

今天的收穫真大呀!一定要勤洗手,我還學會了用手背開水龍頭呢!

我的“雙堂雙進”課堂 篇5

國小四年級作文 ,910字

今天,我和同學們到葉店文化中心參加“雙堂雙進”德育實踐活動。

一路上我們帶著喜悅的心情邁著輕盈的步子走向文化中心,麻雀們在電線杆上嘰嘰喳喳,好像在說:“瞧,這一對人要去哪兒呀?”“當然要去文化中心學習去了!”“哦?咱們也飛去看看新鮮事兒吧!”說完,麻雀們就拍拍翅膀飛走了。

這次實踐活動共有六個專案:寫書法、捏陶泥、畫漆畫、印版畫、縫布、剪紙。

首先我第一次被派到了寫書法的地方。老師詳細地為我們講解如何寫好毛筆字。我看著老師寫得洋洋灑灑的字,心生羨慕,再想想自己從來沒學過的毛筆字,心中暗暗對自己說,以後要好好學習毛筆字,一定要堅持不懈下去才能有進步。

接著,我被分到了學剪紙的地方。那一張張紅色的紙吸引了我,那位老奶奶真是活靈活現,咔嚓咔嚓幾下,不一會兒一張剪紙畫便剪好了。接著,老奶奶便一步一步把怎麼兼職的方法教給了我們:先對摺,再對摺,再再對摺……對我而言,剪紙是種享受,咔嚓幾下,一片雪花緩慢地落了下來。我將它展開來,呀!雪花的“花”真的開了!一朵美麗的“紅雪花”綻開了,多麼神奇啊!剪紙可是個細緻活兒,往往一不小心,就功敗垂成,讓人惋惜不已。所以學好剪紙也可以修身養性,不可急躁且增強心性的細緻。剪紙成功的作品更可以點綴、美化人們的生活。

不過讓我印象最深的還是印版畫。我排隊好久才領到了一張紙。看著老師帶來的畫版,感到十分神奇。小小木板上刻著各式各樣的圖案,其中人物的頭髮絲都刻得栩栩如生。輪到我了動手實踐印版畫了。首先老師把調好的油墨塗上畫版上,讓我用油滾來回滾動使油墨均勻地粘於畫版上。然後我小心地將紙對正畫版並放好,接著在紙表面用手用力摩擦拓印。最後仔細檢查,沒有發現不印實的地方,我便把紙取下了。我看了一下自己的作品一想,這印版畫是中華文化印刷術的一種,這中華文化真是博大精深,我得好好學習它。

今天,我總算明白了什麼叫“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老師們的手藝看似簡單,卻是經過了數十年或甚至更長時間的沉澱才練就而成。每位老師的背後都體現了優秀的中華傳統文化。創造性思維可以融入我們生活,每一項體驗都需要日積月累下才能精益求精。看著自己今天的作品,我也要好好學習,將這種優秀的中華傳統文化繼承下去。

我看戒尺進課堂 篇6

國小六年級作文 ,495字

戒尺,這個名字應該不陌生吧?是的,從古至今,從私塾到學校,相信大多數的同學都見過。

戒尺,外觀和別的尺子沒什麼區別,許多同學卻對它恨之入骨。因為它是用來懲罰的,打起人來十分痛。有的學校用戒尺打人成為家常便飯,許多媒體曾經報道過戒尺打人的事件。

曾經,我也和許多同學一樣十分討厭戒尺,因為我也是被戒尺打過的受害者。但是每當被打完的那一刻,就會深深地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並且下次再也不會犯同樣的錯,因為下次不想再被打了。

戒尺是一個兩面性的東西。一面是收穫,讓你長記性,接受教訓,不會再犯同樣的錯誤;而另一面付出,讓你受到皮肉之苦,在同學們面前丟面子。同學們往往注意到的是戒尺不好的一面,卻從不注意它好的那一面。

正確看待這一問題?其實我們可以換個角度,首先,戒尺只是工具,老師基於愛心和責任,運用它,是希望學生更好地學習文化知識;其次,批評是老師的教育方式之一,與表揚良好地結合成老師培養學生成才的主要手段;其次,犯錯後沒有受到處罰(代價),就不會記憶深刻,促進自省、革新。

凡事都有兩面性,有好的一面也有壞的一面,需要你正確理解體會;一味地負面理解,反而阻礙我們接受批評並改正自己的錯誤。

自然課堂再次走進第一實驗小學 篇7

國小四年級作文 ,422字

4月19日中午,小記者自然課堂系列活動再次走進了第一實驗小學電子報告廳。

中午12點,我和同班小記者興致勃勃地來到學校電子報告廳,參加主題為《田田的蠶寶寶>>的課堂教育活動。首先地瓜老師向我們講述了蠶的生長過程,告訴我們蠶的一生雖然要經過蠶卵、蟻蠶、蠶寶寶、蠶繭、蠶蛾等階段,但是整個生命只有短短的40多天。桑葉是蠶寶寶的主要糧食,在蠶的一生中,給蠶寶寶餵食要特別注意。地瓜老師告訴我們一定要把桑葉洗乾淨,擦乾後再一條一條地撕開,否則蠶寶寶很容易夭折。蠶寶寶長大後就會吐絲成蠶繭,地瓜老師告訴我們今天人們穿的絲棉棉襖,蓋的絲棉棉被都是蠶寶寶吐的絲翻制而成。

這時我感到蠶寶寶是多麼的偉大啊!在短暫的生命裡,把自己最美好的東西無私奉獻給了人們,自己卻早早地結束了生命。

最後,地瓜老師給每位小記者發了蠶卵,大家如同得到了寶貝似的小心翼翼地帶回去。我想我一定會好好地把蠶寶寶養大,好好地觀察蠶寶寶的一生,並且要向它們學習,將來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雙堂雙進”文化課堂 篇8

國小四年級作文 ,645字

我不曾見過家鄉的歷史。我從未看見過那破爛不堪的泥巴房,也未曾見過那泥濘不堪的小路,更沒有看見過那些皺的發黃的糧票。而今天,我很榮幸能有機會,來了解家鄉歷史悠久的文化。

晴空高照,給人一種激動的心情,大家排著整齊的隊等候在文化館門口,享受著文化館外圍所帶來的氣勢,建築算不得高大,卻隱約地透著點威嚴。

文化了解從聽、看兩方面進行。首先,由張伯伯為我們講述家鄉的歷史文化。長湖環繞著風景綺麗的家鄉,有清澈的河水,我的家鄉,便以賣魚苗為主。以前哪,捕捉魚,用的是魚套,它長長的,上小下大,兩頭鏤空,呈梯形。捕捉好的魚,放在魚簍裡,魚簍有個蓋子,實心,防漏水。捕好了魚,又將它放在籮筐中,用扁擔挑著去賣。不過,以前燒飯的調料哦基本是鹽,不像現在超市裡的調料琳琅滿目。但是,以前的鹽比較少,一整戶人家一整年的鹽都將儲存在鹽罐裡。鹽罐鹽罐顧名思義,也就是裝鹽的罐子,它分為兩層,中間隔著一層打著密密小孔的網紗,這樣有助於防潮。鹽裡的水分自然而然就流出來,便不容易腐爛了

接著,我們去參觀了文化室。中國畫古色古香,那朵朵牡丹花,花心緊湊,花瓣舒展,亭亭玉立,栩栩如生。毛筆字剛勁有力,筆墨運用流暢,十分雄健灑脫。書房有種書香的氛圍,十分簡潔、乾淨,顯得十分安靜,給人一種濃濃的書香之情。

即使短短的一個半小時,卻讓我們受益匪淺,就是這四層的建築,融合了多彩的文化,雖然有些已鏽跡斑斑,但它使我們對那些歷史文化無法忘懷。每間展廳都留下我們的身影,心中很是激動,一個半小時悄然流逝,我去還沉浸在著文化之美中。

走進作文新課堂 篇9

國小五年級作文 ,1100字

今天,可能對於你來說是平平常常,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天天如此,每天重複著同樣的生活,但是對於我來說,卻充滿了激動與興奮,因為媽媽今天要帶我參加寒假寫作輔導。

我不住的一遍又一遍的催促媽媽:“媽媽,你快點兒,不然要遲到了,要遲到了!”媽媽對我說:“你這孩子,才幾點呀!不會遲到的。”時間過的真慢呀,終於在三點半,我和媽媽一起來到了懷遠少年作家班。

我迫不及待的沒顧及樓梯上那麼多的學生和家長,就如一匹脫韁的野馬,以閃電般的速度衝進教室,發現上一個班的孩子還沒有放學。我的心如墜深谷,急切,好奇……他們不斷地衝擊著我的頭腦,我站在門口心急如焚,使勁地搖著媽媽的手,急得我差一點快要喊出來的時候,上一班學生揹著書包走出了教室。

一進教室,我就衝到了第二排第三個座位上,期待著老師開始講課。雖然我和李老師已經是老“朋友”了,但好期待這節課是別開生面的一節作文課。因為李老師是我學校裡的《品德與社會》課的老師,只是原來在微信公眾平臺看過老師的一些作品,雖然點選量很大,但是畢竟我還沒有聽過李老師講過專門的作文課。

這時候一縷溫暖的陽光突然照在了我的臉上,這多麼像我今天的心情啊!老師開始講課了,我會意地笑了笑,回到了聽課狀態。老師講到了中國第一位諾貝爾文學家獲得者——莫言,他雖是一名軍人出身的作家,筆耕不輟,寫出了一部具有民族文化的經典長篇小說《紅高粱》,這使我對他肅然起敬。

但現實生活中莫言離我太過遙遠,我要先做好當下,從現在開始多多積累古典詩詞、優美詞句,使自己的文學殿堂不斷擴大,更加豪華。正如那句古話:“胸藏文墨虛若谷,腹有詩書氣自華”。我要的是不抹濃妝、不施粉黛就能從骨子中透出來的那種高貴超凡脫俗,書讀得多了自然可以使自己光彩四射;從言語中交談之間的妙語連珠,出口成章,照樣可以語驚四座!這是我從未聽過的為粉飾裝扮自己的話題,老師在課堂上不僅提高了我們的知識水平,還用幽默詼諧的語言讓我們感受到了學習的快樂。寓教於樂,在玩樂中學習,在學習中玩樂。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在這節課後,我會一點一滴地積累知識,努力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這是一節很新的作文課,不枯燥,不老套,讓人覺得很新穎,很有新意。

在這節別開生面的寫作課上,我深深體會到了語言的無窮魅力,文字的優美所帶來的博大情懷。我相信,在懷遠少年作家班這個大家庭中,我的作文水平一定會有所長進。

在文字的海洋中徜徉,難道不是一件快樂的事嗎?

課堂情景劇 篇10

國小三年級作文 ,723字

今天,陽光明媚,鳥語花香,我們幸運星提高班也像這春天。“我們來演課堂情景劇《濫竽充數》!”王老師笑容滿面的對我們說。“好!”我們高興得一蹦三尺高,立馬興致勃勃地爭論誰扮演什麼角色了。

首先出場的是郭宇軒扮演的“文宣王”。他一本正經地坐在“龍椅”上,大臂一揮,用洪亮的聲音說:“眾愛卿,我喜歡聽你們一起吹竽,讓我聽一聽看你們誰吹得好。”“喔喔喔”“樂師們”拿著捲成筒狀的書當作竽吹著。“停,吹得好,吹得好!”“齊宣王”說:“你們都下去吧!御膳房準備有好酒好菜招待我的樂師們。”這個時候站在旁邊的朱錦程扮演的“南郭先生”出場了,只聽見他自言自語地說:“我不會吹竽,但是可以混在裡面裝裝樣子,反正別人也看不出來呀!能吃到好酒好菜就好了。”他賊眉賊眼地跑到“齊宣王”面前,一面吹噓自己吹竽的技藝高超,一面吹捧大王英明過人。“齊宣王”說:“好吧!你就加入吹竽的隊伍吧!”南郭先生就這樣一次又一次裝模作樣地混過去了,都沒有人發覺。

後來齊宣王死了,他的兒子齊閔王繼位。他也喜歡聽人吹竽,但是他喜歡樂師一個一個地吹給他聽。排在後面的南郭先生看見這種情況,就貓著腰灰溜溜地逃跑了。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弄虛作假的人可能騙得了一時但騙不了一世。今天的情景課堂劇不僅給我們帶來了歡樂,還讓我們明白了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