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端午節相關作文20篇

愛過端午節 篇1

國二作文 ,705字

中國的傳統文化如此清晰地刻在我的記憶裡。在眾多的傳統節日中,我更偏愛端午節。我享受它深沉的韻味。每年農曆五月初五,它如約而至。在那一天情景動人,別具情趣。

我喜歡端午的意境,喜歡那源遠流長的歷史。相傳戰國時代,秦楚爭奪霸權,詩人屈原很受楚懷王器重。然而屈原的主張遭到守舊派的反對,他們不斷詆譭屈原。楚懷王漸漸疏遠屈原,胸懷遠大抱負的屈原倍感痛心,懷著難以抑制的悲憤寫下《離騷》、《天問》等不朽詩篇。公元前229年,屈原在流放途中聽說楚國已敗,萬念俱灰,投入汨羅江自盡。百姓聽說後,自發打撈屈原屍體,為避免魚蝦撕咬屈原,人們紛紛拿粽子投入江中。“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何嘗奈讒謗,徒欲卻蛟龍。”

我喜歡端午的意境,喜歡那豐富多彩的習俗。每年端午一到,家家戶戶的門口都會掛上幽香撲鼻的艾葉,村村寨寨都要舉行激動人心的龍舟比賽。賽龍舟早在戰國時期就有。急鼓聲中人們划著刻成龍形的獨木舟,既娛神又樂人,是祭儀中半宗教、半娛樂性的節目。龍舟張燈結綵、來往穿梭,真是“賽龍奪錦,鼓聲催發健兒奮。端日弄波,漿拍浩湯舟隊威。”

我喜歡端午的意境,喜歡那花樣繁多的粽子。據記載,春秋時,用菰包黍米成牛角狀,稱“角黍”。晉代,粽子被正式定為端午節食品。南北朝時期,出現雜粽:米中摻雜禽獸肉、板栗、紅棗、赤豆等,品種增多,甚至還用做交往的禮品。到了唐代,粽子用的米,已“白瑩如玉”,其形狀出現錐形、菱形。宋朝時,已有“蜜餞粽”,即果品入粽,詩人蘇東坡有“時於粽裡見楊梅”的詩句。直至今日,五月初,家家都要包粽子,花色品種更為繁多。

我愛過端午節,因為那源遠流長的歷史、豐富多彩的習俗、花樣繁多的粽子。但願歲月不會沖淡它的傳統色彩。

過端午節 篇2

節日作文 ,626字

農曆五月初五,俗稱端午節,是華人夏季最盛大的傳統節日,和春節、中秋節並稱為華人三大傳統節日。在這一天,人們要賽龍舟、吃粽子,插艾葉……

今天,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去外婆家過節,去外婆家的路上我問爸爸:“端午節為什麼要賽龍舟、吃粽子呀?”爸爸告訴我,傳說在戰國時期,楚國有一個叫屈原的大詩人,他是楚國的三閭大夫,曾多次向楚王進言獻策,對外力主聯齊抗秦,可楚王昏庸無能聽信小人讒言,還罷免了屈原的官職,把他流放到湘南。在流放途中屈原聽到楚國被秦國所滅的訊息後,懷著絕望和悲憤的心情,抱著一塊大石頭跳入了滔滔的汨羅江。人們見了,立刻劃船去救,可惜晚了。人們又想把他的遺體完好無損地打撈上來,於是就把粽米、雞蛋等食物扔入水中給魚吃,目的是不讓它們奪食屈原的遺體。這一天正好是五月初五,而屈原是因為憂國憂民而死的,所以這一天人們以划龍舟、吃粽子的方式流傳下來紀念這位愛國大詩人。

不一會兒,我們就到了外婆家,一進門外婆就端出一盤熱噴噴的粽子,只見它們一個個都穿著綠衣裳,外面包裹著一根根細繩。我迫不及待地拿了一個,細心地解開繩子,性急地剝去它的綠衣裳,只見白胖胖的身體露了出來。哇,它是細長的三角形,一頭粗大一頭尖細,真是可愛,我抓起粽子就往嘴裡塞,輕輕咬一口,又香又糯,好好吃呀!我一口氣吃了四個呢!媽媽連忙對我說:“慢點慢點,別噎著。少吃一個,少吃……”

吃著香噴噴的粽子,我深深地感到中華文化源遠流長,我一定要好好學習我們中國的傳統文化,珍惜好今天的幸福生活。

過端午節 篇3

國小三年級作文 ,526字

我最喜歡的節日是端午節。因為這一天不僅有粽子可以吃,還有賽龍舟。這是一個歡樂喜慶的日子。

“五月五,過端午”,媽媽時常將這句話掛在嘴邊。端午節的早上,媽媽和奶奶很早就起床了。因為要忙著祭拜祖先的東西。媽媽和奶奶早早地準備了粽葉,又準備了一些香噴噴的糯米飯,糯米飯中有板栗、紅棗、蛋黃、香菇等餡料。將它們攪拌在一起後,媽媽和奶奶就用粽葉將它們包成一個有稜角的球形,這是粽子。每年的端午節都要吃粽子,據說這是為了紀念一位叫屈原的祖先。包好粽子,將它們放進蒸籠裡蒸煮後。奶奶和媽媽又忙著準備另外一些魚肉。等一切準備好後,媽媽和奶奶就開始祭拜祖先。而我就和爸爸一起跑去看賽龍舟了。

我和爸爸來到一個湖邊,放眼望去,到處是人山人海。湖面上,兩隻龍舟齊頭並進。吶喊聲,敲鼓聲,划水聲此起彼伏。我和爸爸激動地鼓著掌,大聲為他們吶喊助威。十分鐘後,比賽結束了,和爸爸開心地回家了。

晚上,我們全家人坐在一起,一邊吃著粽子,一邊看電視上播放的各地賽龍舟比賽。歡聲笑語飄出了家門。大街上,還有許多男女老少正在猜燈迷。鼓聲“咚咚咚”的響著。幸福洋溢在大家的臉上!

多麼開心的端午節啊!希望這樣幸福快樂的節日,能夠傳承下去,這種歡樂的氛圍能夠一直保持著。這是我的一個小小心願。

過端午節 篇4

國小三年級作文 ,448字

端午節到了,我很興奮。今天我家要開始包粽子了。

一清早,媽媽就把包粽子的材料都準備好了。開始包粽子裡,只見媽媽撿起四片粽葉疊在一起,用指頭一卷,就捲起一個像漏斗一樣的小鬥,媽媽又用勺子挖了米和棗包緊,又用另外一片粽葉裹在外面,用粽針固定好,一個三角形的粽子就包好了。裹好所有的粽子就開始煮粽子了。媽媽把裹好的粽子,一個個放進鍋裡,加滿水,就開始燒火煮了,大概煮了一個多小時,聞到了粽子的清香,媽媽說粽子好了,可以吃了,我在一旁已經迫不及待地乾嚥口水。媽媽看到我那饞樣都笑得合不攏嘴。剝開一個粽子,雪白的米粒,紅紅的棗肉,狠狠地咬上一口,真是香甜啊!

端午節吃粽子是一個必不可少的習俗,傳說在端午節吃粽子,是為了紀念古代詩人屈原的。屈原一生寫過許多著名的詩篇,提出許多愛國主張,但是楚王不採納。最後,楚國國土被侵佔,他滿懷憤怒,跳江自盡,人們為了懷念他,崇敬他,在每年的那一天,就把粽子和許多好吃的投到江裡,就是為了不讓魚兒吃屈原的屍體呢。

今天,這個端午節我覺得過的很開心,真希望天天都是端午節。

過端午節 篇5

節日作文 ,429字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端午節,我很開心。因為,今天我可以和家人一起過節,一起吃粽子、掛香包、吃雞蛋……

早上,我睜開眼睛。咦?是什麼味道,好香啊!我一骨碌從床上坐起來,穿上拖鞋,順著香味來到了廚房。鍋裡的茶葉蛋飄著淡淡的茶香,我看到姥姥在包粽子。於是,我問姥姥:“姥姥,端午節為什麼要吃粽子呢?”姥姥說道:“端午節吃粽子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屈原總給皇帝出一些利於自己國家的建議,可是,有幾位大臣總是在皇帝面前說一些屈原的壞話。日子久了,皇帝信以為真,居然把屈原流放到了荒蠻之地。由於皇帝不聽屈原的建議,最後被敵國侵佔了領地。屈原聽說自己的國家滅亡了,很傷心,最終抱著一塊大石頭跳江了。人們聽說偉大的屈原跳江了,都十分傷心,為了不讓江裡的魚蝦吃掉屈原的屍體,人們特意包了粽子,投入江中。這就是端午節的來歷。”這真是一個感人的故事啊!我在心裡感嘆。

知道了端午節的由來,我在敬佩屈原的同時也暗下決心,今後我一定要更加努力的學習,以屈原為榜樣,做一個對國家有用的人。

過端午節 篇6

國小三年級作文 ,727字

“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啊!又是一個端午節到啦!每逢端午節,家家戶戶都會包各種各樣的粽子。它們有方的,有三角的;有肉的,有豆沙的……

今天中午,爸爸把做好的肉粽、蛋黃粽放在桌上:“快點吃吧,不然就涼了!”爸爸剛說完,我就吃了起來,不時發出“太好吃了!”的聲音。我問爸爸:“爸爸!粽子咋做的?”“我來告訴你!”奶奶大步流星地走來,“首先拿幾張粽葉捲成錐形,然後在裡面放滿糯米,中間再加點餡,看你喜歡吃什麼口味,可以加肉、蛋黃、棗子……最後用綵線把它紮起來,放入水中煮熟,香噴噴的粽子就做好了。

“哦,原來做粽子這麼難啊!”我驚訝道。“你知道我們蘇州人端午節紀念的是誰嗎?”媽媽問道。“是不是屈原?”“不是,應該是伍子胥。”說著媽媽翻出《蘇州歷代名人傳說》給我看,“伍子胥幫助吳王伐楚後,吳王闔閭逝世,皇子夫差繼位。後來吳國討伐越國大勝,越王勾踐請和,伍子胥主戰,多次告誡吳王‘勾踐不死,吳國必亡’,可夫差不聽,卻聽信奸臣伯?旱幕埃?郵芄醇?蠛停?勾臀樽玉闋隕薄N逶攣迦瘴樽玉愕氖?灞煌度虢?形褂悖?翹踅?罄幢蝗嗣淺莆?憬?G??督?任樽玉鬩?砈槳俁嗄輳??暈頤撬罩萑思湍畹氖俏樽玉恪?rdquo;

“啊!原來端午節有這麼多知識呢!我一定要好好地過這個端午節才行!”

過端午節 篇7

國小二年級作文 ,476字

端午節到了,今天我早早的起了床和奶奶一起去五號區買端午節要吃的菜。

今天陽光明媚、萬里無雲,五號區菜市場裡也很熱鬧。有賣蔬菜的、賣肉的、賣水果的……我和奶奶先來到一個賣藕的地方,奶奶買了一些新鮮的藕。我們又來到一個老爺爺那裡買了茄子和肉。又去一個老奶奶那裡買了小黃魚。這時奶奶對我說:“好了,這些菜夠了,我們回家吧!”我和奶奶拎著大袋小袋的菜往回家的路上走去。

回到家奶奶開始燒飯,又對我說:“今天大伯和哥哥要來吃飯,你幫我點忙。”我聽了後,開始幫奶奶擇菜、捧菜,忙得不亦樂乎。“叮咚……”門鈴響了,我跑去開門,一看原來是哥哥他們來了。這時正好聽到奶奶喊:“吃飯了。”我弟弟一聽就像一陣風似的跑到廚房裡,搶佔一個位子坐下。

開吃了,大伯說:“今天的菜可真豐盛!”哥哥說:“今天的菜真香!”大家一起舉杯互祝端午節安康。就這樣我們一家度過了快樂的一天。

過端午節 篇8

國小四年級作文 ,727字

“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啊!又是一個端午節到啦!每逢端午節,家家戶戶都會包各種各樣的粽子。它們有方的,有三角的;有肉的,有豆沙的……

今天中午,爸爸把做好的肉粽、蛋黃粽放在桌上:“快點吃吧,不然就涼了!”爸爸剛說完,我就吃了起來,不時發出“太好吃了!”的聲音。我問爸爸:“爸爸!粽子咋做的?”“我來告訴你!”奶奶大步流星地走來,“首先拿幾張粽葉捲成錐形,然後在裡面放滿糯米,中間再加點餡,看你喜歡吃什麼口味,可以加肉、蛋黃、棗子……最後用綵線把它紮起來,放入水中煮熟,香噴噴的粽子就做好了。

“哦,原來做粽子這麼難啊!”我驚訝道。“你知道我們蘇州人端午節紀念的是誰嗎?”媽媽問道。“是不是屈原?”“不是,應該是伍子胥。”說著媽媽翻出《蘇州歷代名人傳說》給我看,“伍子胥幫助吳王伐楚後,吳王闔閭逝世,皇子夫差繼位。後來吳國討伐越國大勝,越王勾踐請和,伍子胥主戰,多次告誡吳王‘勾踐不死,吳國必亡’,可夫差不聽,卻聽信奸臣伯?旱幕埃?郵芄醇?蠛停?勾臀樽玉闋隕薄N逶攣迦瘴樽玉愕氖?灞煌度虢?形褂悖?翹踅?罄幢蝗嗣淺莆?憬?G??督?任樽玉鬩?砈槳俁嗄輳??暈頤撬罩萑思湍畹氖俏樽玉恪?rdquo;

“啊!原來端午節有這麼多知識呢!我一定要好好地過這個端午節才行!”

我過了一個有意義的端午節 篇9

國小一年級作文 ,373字

端午節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在這個節日裡,家家戶戶都要包粽子、掛艾草、喝雄黃酒,小朋友們還要戴上五顏六色的香包。

端午節這一天,恰逢又是媽媽的生日,所以家裡非常熱鬧。一大清早,我和媽媽就去菜場買來了包粽子的材料:糯米、豬肉、板栗、粽葉等等,還到麵包房訂了一個水果蛋糕。

開始包粽子了。先把一大一小的粽葉疊成一個空心的圓錐形,放入一點浸泡好的糯米,塞上一大塊豬肉,幾顆板栗,用糯米蓋嚴實,再把粽葉折過來包好,最後用繩子紮緊。不一會兒,粽子就包好了,有三角形的,也有四角形的。品種也很豐富:有鮮肉粽、板栗粽、蜜棗粽等。

包好的粽子放入鍋裡,不一會兒就聞到了一股清香,讓人直流口水。

好不容易等到粽子出鍋,我挑了一個蜜棗粽。咬一口,真是又黏又甜,太好吃了!

今天不僅有香甜的粽子,還有美味的水果蛋糕。這個端午節真是既開心又難忘。

我最想過的節日——端午節 篇10

國小五年級作文 ,568字

節日,並不是兩個簡單漢字組成的普通詞彙,它的背後飽含著人們的希冀與豐富的內涵,如春節意味著辭舊迎新,中秋寄託著團圓美滿……但最令我感到記憶深刻的,還是熱鬧歡快的端午節。

端午節可有趣了呢!你瞧那身形修長,體格魁梧的龍舟,隨著喊叫聲和銅鼓聲,在急速前進。船槳擺動得是如此得一致,如此得整齊。一艘一艘地龍舟從這頭劃到那頭,幾乎令我眼花繚亂!我可不止喜歡端午節的這些呢!

端午節還有包粽子的習俗呢!而且這粽子不是“無味”的,而是充滿了感情的粽子。我可喜歡包粽子了,有一次甚至把手割破了。如此說來,我與端午節可是有著“血海深仇”,就來說說這件事吧。

這事發生在前年的端午節。事情是這樣的:今天正是端午節,我一爬起來便高興地“大發瘋”……把床上搞得一塌糊塗。開始包粽子時間,我們先從樹上摘粽葉,而且要挑長的。我們總算湊齊了做一筐粽子的葉子。把上等的米包在裡頭,再用手塑成一個立體三角形,捆緊,一個粽子便包成功了。我本想創新出一種更快的包粽子的方法,將粽葉不停在手中擺弄,不料卻劃破了手指,創新沒有成功卻把米灑了一地。

端午節是我的最愛,令我回味,又耐人尋味。這就是我最喜歡的節日——端午節。

我們的端午節 篇11

國小五年級作文 ,604字

照我們鷗湧的老規矩,端午節差不多在五月初一就開始了。“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這端午節便成了人們的一大盛事。在端午節的來臨之前,人們早已準備充足了。男人們都準備著龍舟這項事項。女人們在家召集了親戚們來包棕子。記得兒時,我常蹲在媽媽身旁,全神貫注地注視著媽媽的一舉一動:只見媽媽首先把蕉葉放進大鍋裡煮熟;然後把蕉弄成圓錐形;接著放進各種餡料;最後用繩子包起來,煮熟再裝起來。為過端午節時準備的。

孩子們過端午節,第一件事就是買各種水果,有荔枝、龍眼、榴蓮……孩子們特別喜歡吃這些端午節特有的水果。第二件大事就是買新衣。恐怕第三件事才是買菸花爆竹等。

到了端午節那天,就顯示出永珍更新的景象。家家趕做龍船菜,空氣裡都瀰漫著酒肉的香味。孩子們紛紛跑出街買各種玩意兒。街上滿是一派熱鬧的景象:只見街頭巷尾滿是人,滿是鞭炮。人們穿著新衣服,臉上帶著幸福的笑容。到中午時分,必趕回家,因為在我們鷗湧得請親戚朋友來吃飯。

吃過午飯後,大家就更忙了。

無論是男女老少都聚集在河邊旁。人們的眼睛都期待著前方的龍船的來臨。“啪、啪、啪”這意味著龍船的來臨,把人們逗得更加興致勃勃。不一會兒,只見一隊身穿紅色短衫和紅帽,手持龍船棒,整齊劃一,秩序井然,毫不混亂。河邊的人們高呼著,點起了鞭炮,好一派熱鬧景象!整條龍船繞著村子來回幾趟,高呼萬歲,喜慶的氣氛洋溢在空氣裡。

家鄉傳統的端午節,在政府政策的春風沐浴下,顯示出喜氣洋洋。

我與端午節的故事作文 篇12

節日作文 ,4178字

【篇一:我與端午節的故事】

唐人詞曰:“端午臨中夏,時清日復長”。在臨近仲夏時分,白天越來越長的時候,端午大約就要到了。

端午節到了,我吃著從超市買來的各種餡的粽子,沒有所謂的氤氳,也沒有滿口的清香,也沒有過節的味道。這是我想起了奶奶的粽子,還記得那年端午節……

農村保留著古老的習俗,端午節吃的粽子都是自己做的,當然我的奶奶也不例外。那年,端午節前一天,奶奶就開始摘竹葉,洗淨晾乾,在廚房裡忙活,而我則是一邊寫作業一邊看。

奶奶面前,大盆小碗,草繩,竹葉擺了一溜。奶奶把原料都放在盆裡拌勻,之後她把一片竹葉放在一隻手裡捲成漏斗狀,然後舀入糯米和配料,再用筷子搗幾下,使其結實,奶奶從始至終眼睛都沒有離開過粽子,之後又在外面加了一片竹葉,另一隻手拿著草繩,一疊,一折,一捂,一繞,一系,不一會兒,一個粽子就出現在了奶奶手裡,這是她看向我笑了笑,並對我說:“這第一個粽子是你的。”之後奶奶又聚精會神的包粽子,一個又一個,她不時的擦擦頭上的汗,之後又七手八腳的包了起來,忙的不亦樂乎,不久,盆裡就躺滿了粽子,讓人越看越喜愛。

接下來就是蒸煮了。粽子要慢慢煮,需要耐得住性子,不是新增柴塊,我迫不及待的坐在鍋前,看著火焰忽明忽暗的舔著鍋底,彷彿在跳著一曲歡快的舞蹈,映著我們的笑臉。有時撥火不小心,或會伸出長長的舌頭,把我的頭髮燙成“卷”狀。

不久,就從鍋裡飄出了清香,氤氳瀰漫整個屋子,恨不得馬上就吃,但還是不得不等到明天—端午節。、

端午節到了,早早的起了床,睡眼朦朧的就到了廚房裡,看見了早早就在廚房了的奶奶,看見我,立刻就拿一個熱騰騰的粽子給我,看著奶奶深深的黑眼圈,顧不得燙,一口一口的吃著,品嚐著過節的味道……

現在,已經很久沒有回老家了,和想念那個味道。老家雖然缺乏物質條件但每個節日都過得快樂充實,而現在雖然什麼都不缺,但卻沒有節日的氣氛,所以過節不一定要豐富奢侈,而在乎的是過節的心情。

【篇二:我與端午節的故事】

“天蒼蒼,野茫茫,不吃粽子是瞎忙;水彎彎,路長長,龍舟划起槳飄揚。祝你端午安康”一條資訊跳了出來,吵醒了還在睡夢中的我。“誰呀,這麼早”,睜開朦朧的睡眼,映入眼簾的是端午安康幾個大字。“啊,今天是端午節”。睡意一下子就煙消雲散了,穿好衣服,給五彩繩沾上露水系在手上。

既然是端午,就一定少不了粽子。最初,屈原投江自盡,百姓為了不讓讓魚龍蝦蟹去咬的屈大夫的身體,將飯糰、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裡,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後來為怕飯糰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粽子。現在我就要和爸爸一起包粽子。爸爸先把四、五片粽葉稍稍重疊平放在一起,然後再把它捲成圓錐狀,再向裡邊放上準備好的糯米、大棗和花生米,再用餘下的粽葉把口封住,一個三角形的粽子就出來了。然後,還要用繩子把粽子緊緊地綁住。看著老爸包了一個又一個,也挺簡單的。拿起一片粽葉,照葫蘆畫瓢地包起來。誰知道,看和做不是一回事。不是用力過猛粽葉碎了,就是包著包著糯米調皮的跑了出來。爸爸在一旁急的直說,終於包好了一個,還是用了好幾片粽葉,五花大綁包好的,樣子和老爸包的差遠了。“算了,能吃就行了。”

粽子下鍋了,滿屋子都瀰漫著粽葉、糯米的清香,讓我垂涎欲滴。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香氣更加濃郁。要出鍋了,掀開蓋子,濃郁的糯米的香氣撲面而來,勾起了我的食慾。我飛速地拿起一個粽子,用剪刀小心翼翼的剪斷繩子,再剝開粽葉,看到的是是白色的糯米里包著一個小小的蜜棗,像是蜜棗穿著一件厚厚的棉襖。我慌忙咬了一口,甜甜的,香香的,滑溜溜的糯米和甜甜的蜜棗吃在嘴裡,甜在心裡,讓我回味無窮。

端午不止要吃粽子,還有更多的習俗。每年的端午都不同,但都一樣有意義,去紀念偉人,感受端午文化,多好。今年的端午,我和老爸、老弟度過,學會包粽子,和家人一起品粽子,為記憶的相簿再添上一頁。

【篇三:我與端午節的故事作文】

端午節悄然走來,端午節早上,我們開始了包粽子,家中環繞著溫馨的味道,我與端午節的故事在歡聲笑語中拉開了帷幕。

我自信滿滿的笑著拿起粽子葉,學著媽媽折成的樣子,再放進一把糯米,封上口。眼見就要成功,可是在這個關鍵的時刻,突然粽子葉裂開了……糯米卻逃脫了粽子葉的束縛,紛紛滑回盆裡,我還沒反應過來,粽子卻已經只剩幾粒糯米了,我只好重新包。吸取了上次的教訓,我對挑選粽子葉也上了心。媽媽的粽子葉裡,有去年用過的,比較軟和,也有今年新買的,很硬。我想:大概硬的比較容易裂開吧,於是就選用了去年的粽子葉。可是由於太軟,已經沒有了韌勁,輕輕一碰便裂開了口子,我又一次失敗了。是我判斷失誤?我半信半疑的拿起了新粽子葉,可是因為太硬,使勁一折—斷了。面對眼前的事實,我無語了。這時,沉默半天的媽媽笑了,媽媽一句話令我茅塞頓開:“傻孩子,你不會兩樣搭配著用嗎?”我照媽媽的話去做,果然好了許多。

可誰曾想,“剛出狼穴,又入虎口”,在加糯米的問題上,我又遇到了困難,粽子葉折成的筒下面有一個小洞,總是會漏出少許糯米。我正焦頭爛額,忽然瞥見媽媽總是先用一小點糯米嚴嚴實實堵住那個口,再添糯米,我也學著媽媽的樣子做,果然不再漏米了。

雖然主要的問題都解決了,但是還有一些小問題,我慢慢克服,終於弄出了粽子形狀的一個東西。接下來該捆繩了。我在捆的過程中,由於太用力,粽子葉又再次裂開了。我趕忙又貼了一張粽子葉,當“補丁”,然後重新捆上繩子。生怕它會漏米,於是給我的小粽子來了個“五花大綁”。

粽子入鍋了。懷著期待和忐忑的心情,過了一段時間,從廚房中是不時傳來粽葉與糯米的香甜味,環繞在家中,有說不出的溫馨感。說期待,是因為這是我第一次自己包粽子,說忐忑,就是害怕我的小粽子在幾個小時的過程中熬不住,變成一鍋粥。

在焦急的等待中,我似乎度“秒”如年的感覺等待著粽子的出鍋,迫不及待的我直勾勾的盯著鍋,白色的熱氣一直在鍋蓋上方竄起。突然一個聲音傳來:“好啦,可以出鍋啦。”我便興奮的站起來,開啟鍋蓋,一團白色的熱氣湧出。香氣撲鼻而來,我要開始享受這頓美餐……

這就是我與端午節的故事,平凡而又美好,簡單卻又幸福。

【篇四:我與端午節的故事】

陽光輕輕的灑落在窗簾上,透過紗紗的簾子照耀進我的臥室。

睡意朦朧的我揉了揉惺忪的睡眼,突然一下坐起了身子在筆袋裡翻出了我的寶貝—五彩繩!端午節的帷幕從此拉開。

“彩縷碧筠粽,香粳白玉團”在端午節來臨之際,家家戶戶都會在門上掛著艾草,給孩子繫上五彩繩,提前為孩子包好粽子,還有些人家會一家人歡天喜地地去賽龍舟……

清晨的太陽似乎有些嬌羞,躲在雲朵後面探頭探腦的。來到飯桌前,看著深綠色的粽葉包裹著的粽子,聞著陣陣飄香的粽子和奶奶一大清早特地準備的用艾草水煮過的雞蛋,一股暖流在我的心尖縈繞。媽媽在廚房裡忙進忙出的,雖然開著窗,清涼的微風悄悄拂過媽媽的臉頰但是豆粒般的汗珠仍舊是一滴一滴的順著媽媽的臉頰滑下。我抽了一張餐巾紙,小心翼翼的給媽媽擦拭臉上的汗珠。一瞬間,童年的無數回憶在腦海中重現,那些塵封的回憶在眼前浮現。媽媽從小為我忙到大,每年的端午媽媽都會提前好幾天準備好五彩繩、粽子、艾草,端午那天的清晨媽媽總是寧願自己一大清早的離開被窩起來忙活也不會把我從睡夢中叫醒。

看著媽媽臉上的汗水,淚水不禁浸溼了我的眼眶。等了好久,終於等到媽媽去上班啦!

我開始搗鼓,尋找家裡的繩子,最好是能找到顏色鮮豔的。費盡千辛萬苦,歷經重重磨難,我找到了。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我好想根本就不會做啊,不過沒有我可以學嘛。時間滴滴答答的流逝,我猛地抬頭竟然已經十點半了!苦心人天不負,在萬般努力下我成功啦!雖然賣相不好看。

暮色開始四合,天空披上了暗色的紗衣,媽媽回來了。我悄悄地揹著手走到媽媽身邊,推著媽媽讓她坐下,而我則蹲下讓媽媽伸出手默默地給她繫上屬於她的五彩繩。媽媽的淚水在眼裡打轉,或許她從未想過她的女兒會給她繫上五彩繩。

端午節到了,往年都是媽媽為我係上五彩繩,都是媽媽給我帶來溫暖的祝福;今年我來給媽媽繫上五彩繩,換作我來給媽媽送去祝福。一根五彩繩把我和媽媽緊緊地繫上,一根五彩繩延續了我心中的那點祝福!

【篇五:我與端午節的故事】

每逢佳節倍思親,在我們中國人的眼裡,節日的牽掛與思念已經成為一種文化,流淌在我們的血液裡!花剛開過,一片片翠綠毫不吝嗇的隨處蔓延,越描越濃。不經意間,悠悠飄來一縷淡淡的馨香,聳眉貪婪地吸允,好熟悉的粽葉清香。淡淡的粽葉和艾蒿的清香,依然令人浮想聯翩。

今年的端午節我來到了鄉下的姥姥家在放假的那一天晚上我到了姥姥家她正在包粽子,媽媽和我也來幫忙姥姥說包粽子首先要有箬葉,箬葉到冊上採的才新鮮,可這裡沒有,只好去街上買。街邊有好多好多箬葉,在我的眼裡,它們長的都一樣,綠色的,長長的葉子,可是包粽子得新鮮的箬葉才好,我經過精挑細選,才選好了要包粽子的箬葉,箬葉買回家後,還得用剪子剪去箬葉的兩端,放在水裡泡個一天半會兒的才能包!有了箬葉還不行,還得有糯米和餡料,餡料媽媽買的是肉。

肉買好米買好後,一切都準備好了,只欠“姥姥”這陣東風了!姥姥包粽子前,當然要先把糯米攪勻,再依次放下一勺鹽,兩勺醬油,兩勺味精,接著才可以包,姥姥把箬葉折成三角形,留下一個空洞,先放一半糯米,再放下餡兒,然後又添滿,再將箬葉包在糯米上用線一綁,就形成了一個枕頭形,我看姥姥做了許久,做得糯米沒了,餡米空了才停下來,停下來後,我望著一個個粽子,真是直流口水呀!就催著姥姥快點蒸幾個,可姥姥說,一時半會兒也蒸不熟,叫我先出去,我看著都是流口水,又怎麼肯出去呢?但姥姥一定要我先出去玩會兒,我只得依依不捨的離開。過了一會兒,我懷著滿腔喜悅回家了,早說垂沫流了“三尺”的我飛一般的跑回家了一到門前就聞到了一陣陣撲鼻而來的香味,馬上跑到廚房,早就把一路跑回家的疲勞拋到九霄雲外了,我一看盤中正冒著香氣和熱氣的粽子,也不管燙,隨手抓起一個,還真燙,我一下子把粽子揚到這隻手,一下子把粽子又拋到那隻手,一下子又那隻手撓撓,便把它放在碗裡,用小刀將粽子切開,一下子香噴噴的氣味撲鼻而來,我饞的一下子禁咬了一口,回味無窮!

科技在發達,時光在飛逝,但端午節吃粽子的習俗不會變,也將在神州大地上永遠的流傳下去,越來越盛……

端午節 篇13

國一作文 ,604字

端午節的腳步正在悄然而至,雖沒有正式的到來,但熱情的人們已經在為端午節而準備了。而我也急切的盼望著端午節的到來,因為那時我們就可以吃粽子,看龍舟賽了,但我也想起了那位偉大的詩人—屈原。而“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也正是為他而寫的。

想著曾經過端午節的時候,便迫不及待的期待著他的到來。因為以前端午節到來之際,外公外婆就會包那香噴噴的粽子,我也跟著忙活起了。首先是泡米和泡粽葉,等泡好後,便正式包粽子了。我便在一旁學著包起來,剛開始時,糯米總是裝的滿滿的,結果總會露出一點小白牙,而外公總是會笑著來給我糾正我的錯誤之處。慢慢的自己也熟練起來,雖然還是沒有外公包的好,但外公還是會誇獎我能幹。那時的自己是幸福的,開心的,但現在卻身在異鄉,不能再和外公一起過端午了,思念之情油然而生。

端午還有一樣不容錯過,那就是賽龍舟了。觀看龍舟的場景,我還歷歷在目。“加油,加油!”一聲聲鼓舞的聲音在大河上此起彼伏,隊員們齊心協力,拿著槳奮力向前划著。還有一位隊員敲著鼓為隊員打氣、加油,指揮著他們,希望能夠得冠軍。隊員們劃出的水波快速向後退,龍舟像箭一樣在大河上飛快地向前行駛。隊員們都希望能成為第一名,但人人都知道“友誼第一,比賽第二”。

以前的端午是快樂的,高興的,幸福的,也期盼著今年也是如此。但我們在過端午節的時候,應該牢記那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

快樂的端午節 篇14

國小五年級作文 ,754字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灑白糖。”今天是一年一度的端午佳節,我和媽媽參加了由梅州日報社與梅州錦繡國際聯合舉辦的“親子包粽子”活動和製作父親節卡片的活動,過了一個快樂的端午節。

上午九點,熱辣辣的太陽晒得人汗流浹背,我和媽媽來到了梅州錦繡國際營銷中心。嗬,好多人啊,很多小朋友已經開始了。我趕緊拉著媽媽衝上去。

我首先跑到包粽子的桌子旁,拿起兩片粽葉,準備包粽子。突然腦子裡靈光一閃:啊,我還不會包粽子呢。媽媽慚愧地表示她也不會。這時,旁邊有一位大姐姐看見我們的窘態,就叫我跟她學。大姐姐告訴我:“小弟弟,你要先把兩片粽葉折一下,然後弄出一個小漏斗,把糯米舀進去,壓實,關鍵是糯米不會掉出來。好,先做好這幾步,再學後面幾步吧!”我按照姐姐教的方法,拿著粽葉,折了起來。咦?怎麼弄不到?我滿頭大汗地試了好幾次,都還是弄不到。哼,該是使出我的大招了叫大姐姐來。可是大姐姐教了我好幾遍,我還是不會,大姐姐看我手忙腳亂的樣子,不由自主大笑了起來。好在媽媽學會了,手把手地教我,“雙劍合併,天下無敵”,我終於學會了。後來大姐姐還教我如何把粽子紮好,雖然我的粽子形象實在不佳,不過是自己的勞動成果,所以我還是得意洋洋地向媽媽炫耀了好久。

粽子包好了,接下來,我就去參加親子卡片製作活動。正當我準備製作的時候,發現桌子上的材料不夠。主要是人太多了,大部分材料已經用完了。我和媽媽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找到幾份材料。哼,我就用這點材料也能做好。經過我的努力,卡片終於做好了,看上去還挺不錯的嘛。不過,很遺憾,最後的評獎中我只得了三等獎。

回到家,奶奶誇我粽子做得好,爸爸說我卡片做得好,我心裡美滋滋的。

今天,我既包了粽子過好了端午節,又做了賀卡過好了父親節,真是一舉兩得。這真是一個快樂的端午節!

快樂的端午節 篇15

國小三年級作文 ,561字

“粽子香,香廚房;艾葉香,看滿堂;桃枝插在大門上,出門一望麥兒黃;這兒端陽,那兒端陽,處處端陽處處香”我輕輕唱起奶奶教的歌謠。

端午節在每年農曆裡五月初五,傳說是為了紀念屈原而設立的。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艾節……雖然名稱不同,但各地人民過節的習俗一樣的。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懸鐘馗像,掛艾葉菖蒲,賽龍舟,吃粽子,飲雄黃酒,遊百病,佩香囊。

有一次端午節,媽媽包起了粽子。我學著媽媽的樣子,拿出兩片一大一小的粽葉,折出一角,再在摺好的角筒上放入一點已浸泡好的糯米,塞上一大塊肥肥的豬肉,然後用糯米蓋嚴實。我開始沾沾自喜,心想:簡單的包粽子根本難不住我。可是當我想把粽葉蓋好時,糯米就像一個頑皮的孩子似的,不聽我使喚,接二連三的跳出來。我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團團轉,幸好媽媽替我解了圍—把糯米弄掉了一點。我才鬆了一口氣,經歷了這小挫折後,總算到了最後一個步驟—扎棕繩。粽子要包紮嚴實才好吃,所以我接過棕繩,把粽子捆了一圈又一圈,這才交給了媽媽。這時我才明白:包粽子是門手藝活,看起來簡單,行動起來卻很難。

在端午佳節,人們通過各種各樣的活動來紀念屈原。一代代傳承下來,才逐漸形成了蘊含人們深情感、承載民族文化的傳統風俗。因此,我們要保護它,傳承它,讓全世界的人都知道端午節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節日。

家鄉的端午節 篇16

國一作文 ,611字

我的家鄉在江西省,每到端午節,家家都會傳出淡淡的清香,令人陶醉。你可知這陣清香來自什麼東西?它就是—粽子。

在端午節的前幾天,家家戶戶就會上山去摘大而且嫩的竹葉。摘回來後,把竹葉浸在水裡大約半天,然後拿出來,晾乾,再儲存好,放在乾燥的地方。等到端午節的前一天,把竹葉拿出來,再浸在水裡,洗乾淨,用來包粽子。

每當到包粽子時,我和表妹總是爭著搶著要包,但姑姑總是不給。其實粽子可以包成多種形,有牛角粽、五角粽等。我表妹總是要姑姑包牛角粽,但姑姑總是故意氣她,不包。包好的粽子要煮上很長時間,剛上鍋時,粽子要很小心,因為怕粽子的米漏出來。粽子煮了大約半個小時後,就會傳來陣陣清香。可以說廚房裡整整兩三天都有清香餘繞。我很喜歡這種味道。

在家鄉,端午節除了包粽子,還會包粽餅。粽餅的主料也是米。只不過米要磨成粉,再包。粽餅是甜的,很軟,很有黏性。煮熟了的棕餅呈棕色。吃入口中很容易粘住牙齒。所以吃的時候,要很小心。我也很喜歡吃粽餅。

其實一開始,我並不知道為什麼每到端午節,就要吃粽子。後來,奶奶告訴我屈原投江的故事以及老百姓把粽子、雞蛋等食物投入江的原因。奶奶還告訴我,屈原的愛國事蹟。這我才知,吃粽子是為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

吃粽子時,我想起了幾句話“那條江本是一種自流的水,水流汩汩,吟著楚辭揮舞衣袖分辨清濁醉醒,臨於岸邊風騷”。

端午節,一個紀念人的節日。

家鄉的端午節很熱鬧。不信可以來我家鄉看一看。

端午節與詩人屈原 篇17

國小五年級作文 ,649字

農曆每年的五月初五日,就是我們非常熟悉的民間節日“端午節”,因為在五月,又可稱之為“五月節”。在這個節日裡,很多地方都以包粽子以及賽龍舟的方式來紀念古代傑出詩人屈原。

少年時,每逢端午節這一天,我既有芳香撲鼻的粽子吃,又可以與同伴們到家鄉的小河裡暢遊“龍泉水”(民間傳說把這一天江河裡的水稱之為“龍泉水”)。與同伴們在水裡嬉戲、追逐,把這一天藏在內心的喜悅盡情地揮灑出來。這是端午節留給我最初的、最深的印象與留給我最美的回憶。

隨著時光的飛逝,今天已為人師的我,在端午時節,想起的是《楚辭》,想起《離騷》,想起文學作品中的浪漫主義,想起一個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屈原。據史說,公元前278年秦兵功陷楚國首都郢都,詩人屈原懷著無比悲憤的心情於當年五月五日投汨羅江而死。後來,人們為了紀念他,把農曆五月五日這一天名為“端午節”。屈原在楚國早期是極受楚懷王的信任和重用的,他極力主張聯齊抗秦,並爭取由楚國實行統一天下,。然而,後來楚懷王卻聽信保守勢力與奸佞小人的饞言,而漸漸疏遠屈原。屈原受到排擠與流放,在流放途中聞國已破。此時此刻屈原的內心是多麼失望、多麼悲憤、多麼的矛盾。痛恨楚國最高統治者的昏庸無能,使愛國之士報國無門,導致奸佞誤國,以致亡國。屈原在抱著“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信念下,甘與國家共存亡,毅然投江自盡。以他的死去喚醒世人。

假若當年屈原沒有投江自盡,而更多地去深入民間,洞察民生,聆聽世人的聲音,以詩人自身的創作才華去譜寫更多可歌可泣的、膾炙人口的詩篇。不是更好嗎?此亦後世文壇之大幸也。

端午節 篇18

國一作文 ,748字

我的家鄉在湖北,時至五月,家鄉的空氣裡瀰漫著粽子的香味。是啊,端午節到了!端午節在湖北俗稱端陽,“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喝黃酒,龍舟下水喜洋洋!”正如這首民謠所唱,在每年的端午節,湖北各地均有賽龍舟、吃粽子、喝黃酒、懸艾草的習俗。其中賽龍舟最有特色,在宜昌市秭歸縣端午龍舟競渡,非常隆重,還有祭祀、招魂等紀念愛國主義詩人屈原的活動。

檢視史書,關於端午節的起源有紀念直言敢諫的伍子胥之說、有同情孝女曹娥之說、有紀念愛國詩人屈原之說……。而在家鄉,千百年來,尤以紀念屈原之說影響最廣,佔據主流地位。

據史書記載,屈原為戰國末期楚國丹陽(今天的湖北宜昌市秭歸)人,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被去職與流放,卻寫下了憂國憂民的《離騷》、《天問》、《九歌》等不朽的詩篇。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國家被侵略,含恨報石投江,楚國百姓聞訊奮起駕舟營救,此後逐漸發展成為龍舟競賽。百姓又怕江河裡的魚吃屈原的身體,就紛紛拿米團投入江中,後來便有了包粽子的習俗。每年的端午節龍舟競渡和吃粽子等祭拜習俗,體現了百姓對愛國詩人的敬佩與思念。

從2008年起,我國將端午節規定為法定節假日。2009年,中國端午節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這也是中國傳統節日中首個入選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專案。

“千山萬水粽是情,千秋猶憐屈子心,詩人仰天出門去,世間難覓離騷人!”端午節紀念屈原的文化源遠流長,其在文學方面的造詣,是中華文明史上璀璨的明珠;其高雅的文人氣質和不屈的愛國主義精神代代相傳。

又是一年端午節,隨著知識的增長,我對端午節的來歷和意義有了更深的瞭解,其風俗習慣及文化傳承,增強了我們青少年的民族自信心與自豪感!

端午節 篇19

國小六年級作文 ,469字

“賣粽子嘍!香噴噴的粽子嘍!”每當這響亮的吆喝聲響徹在鋪滿青石板的大街小巷時,我就忍不住想起了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也想起了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

戰國末期,秦軍接連攻打楚國。深受人民愛戴的楚國大夫屈原心如刀割,力主變革圖強,無奈遭受奸臣迫害,滿腔抱負不得施展,在汨羅江邊跳江自盡。楚國人民為了讓屈原的身軀得已保留,紛紛用雞蛋來餵食江裡的魚兒;怕屈原餓了,聰明的人們用竹葉包,纏線團的方式來避免魚兒偷吃,以便偉人食用。這種紀念方式千百年傳承下來,便成了今天端午節包粽子的習俗。

每到端午節,家家戶戶的主婦們便拿出糯米洗淨,用紅棗、豆沙、蜜餞、牛肉、豬肉等搗碎,拌上五花八門的作料做餡兒,然後用新鮮的竹葉或蒲葉包成三角錐狀,用線繫緊,蒸熟,於是滿屋子瀰漫著淡淡的竹葉清香。拆開線,咬一口,不禁口齒芬芳,彷彿有一段厚重的歷史讓你久久回味。

吃著香噴噴的粽子,我彷彿又看見幾千年前,一位身材瘦削卻又無比堅強的老人站在浩蕩的江邊,向天地傾訴自己的憂愁。屈原心懷天下,對祖國忠貞不渝的愛國主義精神將永遠激勵著我們不斷進取。

尋找端午節 篇20

國二作文 ,1048字

每當觸及到那些描寫節日氣氛的文字,心中總覺得空空的,我想那是遺憾。

從小到大,我沒有過一個很正式的端午節,自然也找不到於它深刻的記憶。其實,我真的很渴望到農村裡度過一段土色土香的節日時光,看著那些特色的舞蹈,體會著她們獨到的風俗,欣賞她們的民族服裝。突然覺得那是一種幸福,純天然的,自動過濾掉城市裡的塵煙,是沁入心田的享受。這真真實實發生過的一切,中華民族特有的回憶,我們祖先自擬的節日方式,是屬於祖國的童話嗎?

小時候過端午節,總是在看到飯桌上有香噴噴的粽子時才感到它的光臨。那些用大片深綠色的葉子包裹著的粽子,大多數是爸媽單位發的。也不奇怪,在這樣的年代裡,年輕人幾乎都沒有“遺傳”祖先留下的懷念屈原的方式。年幼的我曾經問過媽媽端午節的來歷,她也只是微笑著用好聽的普通話大致描述了一遍,語氣平淡,眼裡卻並沒有閃爍的光芒。我想,也許這個節日對大人們來說也不足以引起他們的興趣。

記得五年級時,爸媽單位參加龍舟賽,大人們都穿著大紅大綠的衣服,豔麗無比。我終於捕捉到了一絲節日裡應有的氣息,看著江面相互追趕的漂亮的龍舟,我激動地喊啞了嗓子。爸爸他們那個隊終於取得了好成績。為了慶賀,我們一家決定美美地大吃大喝一頓,可不知怎麼走進了高檔西餐廳。拿叉握刀的我對眼前的美食確實沒有太好的感覺。我幻想著一家人在廚房包粽子,被節日的快樂氣息包裹著,忙得不亦樂乎的情景。可我終於還是沒有過過那樣的端午節,一直想品嚐自己親手做的粽子。

如今,初二了,當語文老師佈置下這個主題,我才驚奇發現腦海中有關它的記憶太少太少,就算遺落的一些零碎片段拼起來也只是深深的遺憾,明媚、美好的童年沒有摻入過端午節的特別記憶。其實,我真的好想一邊流淚一邊傾訴自己的回憶,可是我什麼也沒有找到。關於節日,我的大腦被屬於聖誕、兒童、情人節的記憶填滿。它們像外表美麗多姿的糖紙,內側卻是一片空白。

抱歉,老師,我實在沒有什麼可以寫下的,在這個色彩斑斕的社會裡我遺忘了這個節日,甚至連日期都沒記下。

如今我多麼想過一個像模像樣的端午節,一家人在一起,無憂無慮的。可我看著當今似乎視學習為一切的教育界,我想我也許再也過不上曾經無數次幻想過的那一天了。我苦笑,到那時,學校會放假嗎?放假了,不會有作業嗎?就算沒有作業了,爸媽會有閒工夫陪我去江邊拋粽子,講屈原嗎?一大串的問號,卻得不到一個滿意的答案。

那些遺失的美好,不知道是不是會成為我永遠的尋找?不想和端午節的快樂就這樣漸行漸遠地走散掉,誰可以帶我教我唱淳樸的歌謠,擁我進古國文化的懷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