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綁架相關作文20篇

別讓讓成為一種道德綁架 篇1

國三作文 ,1035字

讓一讓,或許能“讓”出海闊天空;讓一讓,或許能見證美德的傳承。可是有的時候,讓,真的有如此功效嗎?

北京藝考正結束不久,可是它帶來的話題熱度卻有增無減。一名女藝考生考試結束後精疲力竭,頭痛發作,獨自乘坐公交車回家。中途,一位老人上了車,售票員卻繞過了前面的青年要求這名女生為老人讓座。女生實在是沒有力氣,就搖了搖頭,說了聲“對不起”。

老人卻不滿地嘟噥起來,“現在的小年輕怎麼回事啊?我們當年下田幹活一天都不累……”於是一整車的人都開始譴責女生的行為,卻沒有一個人讓座。售票員甚至粗魯地拉起女生,強迫她給老人讓座。一路顛簸,女生最後暈倒在車上,也錯過了第二天的藝考。

這一“讓”,讓掉了女生的希望,讓掉了女生的年華。對於藝考生來說,每一年的艱辛都至關重要。道德,不是倚老賣老的工具。公交車上看似正義的“請你讓座”,在這種情況下等同於耍流氓。這樣的“讓”,是否讓人滿意呢?

談到這個話題,還是不得不提一提阮籍喪母的典故。阮籍的母親去世的那天,她的兄弟姐妹都在母親的靈位前哭泣。可他卻仍在處理鄉中事情,不肯讓出一點時間給去世的母親。鄉里人都說他是薄情寡義的不孝子。幾天後,等鄉中一切事情處理妥當,阮籍才給母親下葬。一路上人人都唾罵阮籍,說他不配來給母親送葬。誰知,在他母親下葬的那一刻,他竟哭得肝腸寸斷,吐血七鬥,從此纏綿病榻。

阮籍堅守自己的責任恪盡職守,連家中喪母這樣的大事都不曾讓他讓出自己的時間。然而,這樣的不讓,在當時人們眼中確實大逆不道。試問若阮籍讓出了時間,放下了責任,隨鄉中事情一團糟。他讓了,是否還是要受人唾罵嗎?讓或是不讓,評判的標準到底是什麼?

再比如說,姐姐帶著領養來的妹妹上中國夢想秀。當被問及她的夢想是什麼,她說想讓妹妹與親生父母相認,妹妹聽了姐姐的夢想後堅定地拒絕了。當女孩說出二十多年來,處在同一鎮子的親生父母沒有來看望過她一眼時,她內心的酸楚可想而知。她說,她堅決不會作出讓步。可是主持人周立波卻站在了道德的制高點,抨擊女孩,還說出了“你在你兒子心裡就是個尖酸刻薄的女人”的言論。節目一播出,立即引來無數網友的罵聲,周立波和該節目也受到質疑。

這無疑是道德綁架。譁眾取寵的個人主義,對獨立自由意識的踐踏。哪個孩子不想與自己血脈相承的父母相認?可是隻有經歷過最暗無天日的冷落和孤獨後,才會顯得有些無情。沒有立場與態度的退讓,會讓社會失去個性,就此對進步的潮流作出“退讓”。

讓,需要相互理解,尊重彼此的底線和立場,別讓“讓”成為一種道德綁架。

道德綁架 篇2

國三作文 ,1282字

這是一個普通的週二。

身為一個初三的學生,真的是睡得比豬晚起得比雞早。這可不是誇張。我十萬火急地吃完飯,提起書包掄起猶如千斤重的袋子,直奔公交車站。

一路上,天都還沒亮,寒冷的風猶如尖刀向我飛來。我耷拉著沉重的眼皮,頂著大大的黑眼圈,來到了一堆早起趕車的人群中。

一分鐘一分鐘過去了,身邊的人顯得有些不耐煩了。我那時候只覺得手掌心被那沉重的袋子束縛得疼痛不已,心裡開始莫名羨慕那些書包輕得如鴻毛一樣的人。

時間不停流逝,“最早的不是六點半嗎,怎麼40分了,還沒有一輛車?”旁邊的人不滿地嘟囔著。不一會兒終於來了一輛,大家紛紛擠上了車。我坐在離司機後面最近的地方。一路上乘客多的不行,一剎那車上便擠滿了人。

車緩緩地穿梭在幽暗的黎明中,我靠著椅背上昏昏欲睡。司機一直在咳嗽,並且直接開啟窗吐了好幾口痰。在一個紅綠燈暫停時,碰巧隔壁停著另一班的公交車。

好笑的是,我們的這位司機開啟車燈用手往後面一揮,那邊的司機便驚訝地說道:“哇,這麼多人啊!”我們的這位司機便驕傲得意地笑了起來,露出他滿嘴渾黃的牙齒。

他帶著一頂鴨舌帽,時不時拿下來,用帽尖摳一摳他的頭髮。我突然想起來,前天坐公交車去買東西就是他載我們回來的。我跟他說到了要停車,他硬是裝作沒聽見,任憑車上的人怎麼喊,他直奔終點站,害得我提著大包小包的東西從終點站走了回家。想到這,我對眼前的不負責任的傢伙不禁產生了一種厭惡感!

不一會兒,到了某個站點,一位老奶奶上了車。她把東西放在司機旁邊的隔板上,掏出她的老人卡。刷卡後,便和司機攀談起來。原來他們認識啊!

可在旁的我心裡開始糾結了:要不我站起來讓座吧。可是我又不敢說出口,我的心好像被什麼拉住似的。想起來又沒勇氣。

突然耳邊的播音響起了:“請為有需要的乘客讓座,謝謝!”、“請為有需要的乘客讓座,謝謝!”……差不多響了個五六遍。我剛想鼓起勇氣站起來,那司機倒是先停下了車,轉過頭用他那“正義”的語氣“挖苦”的態度對我吼到:“小妹,我都播了好多遍了,你怎麼還不起來給人家讓座,你怎麼還好意思坐這!?”頓時,我感覺五雷轟頂,心裡裝滿各種委屈!那司機還毫不客氣地對我指指點點的。我連忙站起身來,給那老人家讓座。她笑著說,她站著沒關係。

那司機白了我一眼繼續開車。我偷偷轉過頭看著車上的其他乘客,同情、憐憫、冷漠、鄙夷的目光交織在我的臉上,我滿臉通紅,尷尬的只想找個地洞鑽了進去。

那個司機依舊一副正義凜然的樣子。要不是我曾經見過他拒載某些年紀大的老人,對搭錯車的人惡意諷刺,開車的時候接聽電話……我真心是認不出來這個充滿“正義感”的人會是他。難道不是因為他和那位乘客認識才會這麼強出頭嗎?

不一會兒,他居然在紅綠燈前停車,讓我們下車。猛地發現,我對他的厭惡上升到一種鄙視。

下了車後,我的心情一片黯然—從此在給老人讓座問題上產生了陰影,一種無法磨滅的帶著濃濃市井氣息的陰影。

像這位司機這樣的充滿“正義感”的人數不勝數,比比皆是。若要與他們作對,必受到“道德譴責”與輿論謾罵。

難道我也淪為“道德綁架”的犧牲品嗎?哎,這片陰霾,究竟何時才能煙消雲散?!

拒絕道德綁架 篇3

高二作文 ,1221字

想必各位都經歷過類似的場景:一個乞丐向你乞討,你給他一塊錢,他卻抱怨你吝嗇;你的車成了熊孩子的畫板,你去找家長索賠,對方卻鄙視你跟小孩一般見識;你辛苦了一天,好不容易在公交車上找到一個座位,卻被逼你讓座的大爺大媽指責為不尊敬老人。

“我這麼窮,你忍心給這麼點兒?”“大人不該讓著孩子嗎?”“年輕人不該敬老嗎?”這些以道德為名義的詰難便是道德綁架。這些要求看似合情合理,其實無理取鬧,戴震說:“酷吏以法殺人,後儒以理殺人。”道德綁架便是以道德殺人,當為人提倡的道德變成了束縛人的繩索,它便也成了引線,只需一個火花就能將這個社會引爆,那麼面對道德綁架,我們應該做什麼呢?

各位義憤填膺的朋友,請先放下拳頭,閉上眼睛想一下,你是不是也是道德綁架的一份子呢?你有沒有在微博上逼馬雲、馬化騰為災區捐款呢?你有沒有以要懂事為藉口,將你孩子的玩具換做人情呢?如果有的話,希望你在下一次要這樣做時遲疑一下,將心比心地想想,如果你是對方呢?孔子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把自己的意願強加給別人,無論理由多麼高尚,也是一種不尊重他人的行為,道德應是人們對自己進行約束,從而在社會層面上達成一種默契。道德應使人與人之間更加溫暖,而不應成為束縛人的枷鎖,使社會充滿火藥味兒,要知道再好的山珍海味也不用被人強灌下去,金子做的鐐銬也終究是鐐銬,卓別林在詩中寫道:“當我真正開始愛自己,我才知道把自己的願望強加於人是多麼的無禮。”

或許有的朋友可以拍著胸脯說,我沒有道德綁架過任何人,而且我痛恨這種行為,那麼也請你想一下,你是否將“讓座是高尚,不讓座是自由”奉為圭臬呢?你是否將對綁架方的厭惡遷怒於道德本身了呢?當我們痛斥某些事物時,很容易不知不覺走向極端,道德綁架固然不可取,偏激的反道德綁架也不正確。“老人不體諒我們,不配被讓座”“貪婪的乞丐不應被施捨”“熊孩子就得揍”,嗯,這就是你不做好事的理由。淮南子有言:“蘭生幽谷,不為莫服而不芳;舟在江海,不為莫乘而不浮;君子行義,不為莫知而止休。”無人知曉,而繼續做好事,是值得尊敬的,但更可貴的是在被攻擊“綁架”後仍不失其本心,希望大家可以理性對待道德綁架,不要讓它阻礙你行善的腳步。

我有一個夢想,我夢想有一天在濟南公交車上,青年能夠體諒老人的腿腳不便,老人能夠理解青年的辛苦;我夢想,有一天在成都的商業街上乞丐能夠對一角錢的饋贈心存感激;我夢想有一天在上海的地鐵站裡,女孩兒不會因為蹲著等地鐵而被路人拍照指責。

只要我們將心比心,對自己的行為加以約束,對別人的善意心存感激,我們就能避免道德綁架的衝突,我的夢想也不再遙遠。

莫用道德綁架規則 篇4

國三作文 ,1420字

從小我們的父母老師就教育我們要遵守規則,校規也好,家規也罷,甚至每年開學都要背的中小學生守則。也正是這些瑣碎的規則構成了社會規則。

什麼是規則?是白紙黑字的法律條文?還是七大章八大節的校規?所謂規則就是“順者昌,逆者亡。”而哈佛大學的這個例子正是證明了這句話。

哈佛大學的圖書館藏書幾十萬,學校規定學生只能在圖書館裡看書,不得外借,若違反規定,一律開除。一名學生曾偷偷把一本書偷偷帶出了圖書館,後來一場大火把圖書館的藏書都燒燬了,那名學生意識到他手中的書本是唯一的倖存品,於是他把它交給了學校。學校非常感謝他,接受了書本,卻把他開除了。因為他違反了校規。哈佛大學把規則看得高於一切,違反了校規就是失去了道德。

“讓校規看守哈佛的一切,比讓道德看守哈佛更安全有效。“這是他們的行事態度。“學生將書歸還給學校,體現了該生良好的品質。但同時校長“感謝了他,體現了校長對其道德的肯定,但因為該生違反了校規,這是不可寬恕的。所以下令把他開除”,這種行事態度體現了對規則的恪守和捍衛。制度比道德更可靠,是校規確保了哈佛大學的發展壯大。

看到這裡你們可能會說這位校長太不近人情了,眼裡只有規則制度。而這是因為你們從道德出發,包含著你們對這個學生的同情,你們的重點在於情和道德。那如果站在規則的角度考慮恐怕是完全相反的。這個學生他違反規定偷偷把圖書帶出了圖書館,幸運的是圖書館遇到了火災,火災給他出了一道題,而他選擇了道德。如果校長也選擇近人情或是站在道德的角度原諒他,那會不會有更多的學生像這個學生一樣違反規則,偷偷將圖書帶出圖書館呢?

退一步講,假如當時校長真的站在道德的角度原諒了這位學生,告訴他下不為例。其他學生會不會產生——“他偷書了,但他把書還回去的時候校長原諒他了,那我偷偷把書帶出去也無妨,頂多也就警告一次下不為例,反正校長會原諒我的”這種想法?一傳十,十傳百。這種後果將不堪設想,這種所謂的道德,所謂的近人情也將把哈佛大學毀於一旦。

在警察、律師等這些職場中,有一句話是這麼說的——法律面前永遠沒有感情!法律條文正是由成千上萬條小規則組成的,間接在說“規則面前永遠沒有感情!”淮南子曾說過“矩不正,不可為方,規不正,不可為圓。”沒有規則的社會更是要方寸大亂。因為不是所有人都能像范仲淹那樣“先天下知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也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司馬遷也曾說過——“德施於未然之前,法行於已然之後。”既然這個學生已經做出了違反規則的行為那他就要受到該有的懲罰,他該面對的是殘酷的規則,而不是所謂的道德、人情。

在我們的成長中,耳朵聽過多少次的“下不為例”,可真的做到“下不為例”了嗎?事實證明沒有,沒有做到的原因正是道德的寬容,一次又一次的犯錯,一次又一次的寬容,從而導致思想上的不以為意。所以規則制度高於一切,讓下不為例走開。

理想的社會應是道德與規則是並存的。規則劃出了道德的底線,同時道德也填補了規則的漏洞,但這不意味著要用道德綁架規則。

關於道德綁架的作文800字 篇5

國三作文 ,929字

隨著時代進步,一個新型的詞語進入了我們是的視野——道德綁架。通俗來說便是一些“弱者”仗著輿論的風浪,用道德的繩索捆幫他人的行為。

在當今社會,這樣的事件還真不少,許多所謂的“弱勢群體”以為自己受幫助是應該的。經常仗著自己的“弱”到處“綁架”他人。在別人幫助了他們之後,往往會倒打一耙,而那些遇上的人要麼是擔心麻煩,要麼是迫於輿論的壓力,只好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了。只有極少數人會用自己的方式維護名譽,並打擊這種日益猖狂的行為。

還有一句話說:“不是老人壞了,是壞人老了。”老人在社會中應當是受尊敬和禮讓的人群。但有不少老人“倚老賣老”,也是十分讓人頭痛的。曾經看到一個視訊:火車上的一位大媽無票乘車,年輕的男列車員要求其補票,沒想到遭到大媽的“口水暴擊”,不僅一口一個“我是老人”,還運用粗俗的語言攻擊列車員,惹人唏噓。列車員沒有“坐以待斃”,而是將監控上傳給法院,合理處理了這場鬧劇。列車員的行為不禁讓人稱讚。他們不是不敬老,不讓弱,相反他們都有一顆體諒弱者的心。但當他們的名譽受到侵害時,運用合理的手段,反抗這種不良的邪惡風氣。

生活中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時不時就會有這樣的新聞被爆出,或是哪裡又有“碰瓷”啦、或是哪裡又“逼迫讓座”啦。面臨這樣的道德綁架,身為擁有知識的文化青年,我們不應該沉默,應該運用法律的手段保護自己、運用合理的方法“報復”他們。身邊的人遇到這樣的事時,也不該“自認倒黴”。我們應該鼓勵他人和我們一起打擊這些道德綁架,向文中的列車員學習,面對道德綁架時、面對翻臉不認人時,勇敢地站起來說“不”!

面對道德綁架時、面對攻擊傷害時不要害怕、不要沉默,有底氣地站起來“報復”、有底氣地維護自己的權益、有底氣地抵制這種行為。

拒絕道德綁架 篇6

國小六年級作文 ,664字

什麼是道德,就是你知識不全卻可以用它去彌補;但是如果你沒有它卻無法用知識去彌補的一種修養。但是如果你強行讓別人有道德的話,那你同樣遭人唾棄。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傳送在我和我的家人在深圳坐地鐵的時候。一個老爺爺上了地鐵,見沒有人給他讓座,竟破口大罵起來:“你們這些年輕人,太沒素質了,見到老人也不知道讓座嗎?”車廂裡並沒有人回答。沒想到老人更加變本加厲,直接用柺杖指著一個年輕人就是一頓罵:“你這麼健壯的小夥子,站一會又不會礙著你,難道你的父母沒有教過你要尊老愛幼嗎?”

那個年輕人實在忍不住了,對老人說:“大爺,現在都是下班高峰期,大家都很累,不讓座也情有可原,要不您先等一等,看看下一站有沒有人下車,若有,您便坐,若沒有,您也不能強求別人給您讓座。畢竟幫您是情分,不幫您是本分。”大爺聽到這話,氣得不行,但其他年輕人似乎很贊成這種說法,一時間,誰也沒有站起來讓座,而那老人也氣氛的往其他車廂走去。

其實,在生活中,經常能見到這類人,他們強求別人要有道德,如:公交車上強行讓座,強行捐款,發獎學金時強行讓別人請客等等。他們要求別人要有道德,可我覺得他們才是最沒有道德的人。

道德,是一個人的修養,可這也要建立在自願的基礎上。舉個例子:《孔融讓梨》這個故事想必大家都聽過,但如果孔融不願意讓出梨,而是被家人強行讓出的話,那他的內心會怎樣?肯定不好受。

道德,固然是一個人最重要的修養,但如果建立在強行的基礎上,那麼這個讓人強行讓人講道德的人最沒有道德。

道德拒絕綁架 篇7

國三作文 ,937字

天津港爆炸事件牽動人心,而事後馬雲被“逼捐”同樣令人唏噓。如今“道德綁架”比比皆是,以道德的名義脅迫他人,便不再是正義。道德,從來都只是用來律己的。

車爾尼雪夫斯基說過:“道德義務、責任不是什麼外部強加給人的東西,而是一種要這樣行動而不要那樣行動的內在需要。”馬雲參加公益活動,是其自身擔負社會責任的表現。不參加,別人無可厚非。參加公益活動不是法定義務,最多算是道德上的昇華。由此看來,“道德綁架”實在是無理取鬧。

很多人以“缺乏界限感”來解釋“道德綁架”這一行為,不懂尊重他人的生活和選擇。也有人認為“道德綁架”的人是聖母,出發點是好的,只是用錯了方式。但直擊“道德綁架”後的真實心理,是缺乏者對擁有者的妒忌,是人性醜惡的一面裹上的糖衣。一個向上的社會不能容忍這種“惡意”肆意傳播。

作為社會的一份子,應首先樹立好自己的是非觀,謹慎參與,不盲從。莊子曰“舉世譽之而不加勸,舉世非之而不加沮。”然後才能定乎內外之分,辨乎榮辱之境。在自身都不能做好的情況下何能督促他人?正如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

再言“道德綁架”非一人之舉,一個巴掌拍不響。就算有人作祟,卻無人響應,這種“惡意”自然寸步難行。

自古常言,經天緯地。任何事物都有其自身的規矩和道理。當今我們生活在一個法治社會,以法制國,以法治人。當道德強行升到治人的高度時,自然是破規逾矩,有違經緯之事。

古有“庖人雖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隱士拒唐堯。”道德自然不可一躍齊身法律之位來治人。外有蘇格拉底陶片放逐,內有藥家鑫判以死刑。可見,道德如果出了規,秩序必然會蕩然無存。

馬雲捐與不捐,全憑其自身意志。捐是份心意,不捐也是合理,輪不到道德制裁。把握好法律這條線,剩下的憑心而行。這就是“從心所欲而不逾矩吧。”

拒絕道德綁架,以身作則,請勿越俎代庖!

做一個有道德的人 篇8

國小六年級作文 ,696字

說到家風,我並不理解它的含義。放學回家我就去問爸爸,什麼是家風?我們家有家風嗎?爸爸說家風就是一個家的風氣習俗,也就是一個家的家規。優良的家風能讓家庭和睦,孩子健康成長。聽爸爸這麼一說,我的腦海裡湧現出爺爺和爸爸媽媽教育我的一幅幅景象。

記得小時候每次上學,爺爺總不停的囑咐我,到學校不要和同學打架,同學有困難要互相幫助,要尊敬老師,講禮貌,遇事要寬巨集大量,不要計較。在爺爺的教誨下,我學會了跟同學們和睦相處,沒有跟同學們發生過矛盾。

奶奶也經常把她們那個年代的經歷講給我和爸爸聽,告誡我們要勤儉節約,不要浪費糧食,那都是辛勤勞動收穫來的。奶奶教導我說:”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你要從小學會能吃苦,不要嬌生慣養,只有學會吃苦耐勞的精神,才能為你以後的人生打下基礎。古人有話,天將大任於是人也,必將苦其心志,勞其筋骨。”奶奶的話讓爸爸和我受益匪淺,牢牢地記在我的腦海裡。

我最值得一提的人還有媽媽和爸爸,他們是我們家最勤勞的人,每天天不亮就要起床給我們做飯吃,然後就匆匆忙忙的去上班,晚上回家還要給我做飯吃,閒下來時還要做家務,收拾衛生。我被爸爸媽媽的辛勤感動了,從那時起,我也學他們那樣,幫著拖地,刷碗,洗衣服給媽媽爸爸減輕點負擔,我心裡高興極了,因為勞動是光榮的。

孝敬長輩,尊敬老師,誠實守信,勤儉節約,講文明禮貌這都是我們的家風,我深愛著我的家,我的父母,我更愛我家的家風。

現在我已經是一名優秀的四年級小學生,早已養成了團結友愛,樂於助人,勤儉節約,熱愛勞動的好習慣。這些好習慣跟我們家的好家風是分不開的!鳥兒因翅膀而自由翱翔,鮮花因芬芳而美麗,我相信社會因文明的家風而更加進步!

道德之星照我前程 篇9

國小六年級作文 ,616字

道德,像一顆星星,照亮著我們,讓我們去行動。其實,道德很簡單,只不過實踐起來卻很難。

要做一個有道德的人,有時侯是舉手之勞,自己感到快樂,他們的心靈是多麼的美好啊。有的人不顧自己去幫助跟自己沒任何血緣關係的人;有的人誠實守信;還有的人樂於助人,他們都是有道德的人。他們為什麼要這樣做呢?這就是愛心的力量,人與人之間的愛不是父愛、母愛,這是一種勝似親人的愛。當然,道德包括:寬容、感恩、報答、給予。我見到一件關於道德的令人心血沸騰的事情。

記得一次我去坐公交車時,上車的人好多啊。我剛上車,好不容易才找了個位置坐下。也有一個小女孩上了車。過了不久,有一位老奶奶上了車,小女孩連忙起來讓座,她們兩個人互相推讓著,最後還是老奶奶坐下了那個坐位,我頓時感到整個車廂聚集著溫暖。可是後來,公交車司機突然踩了一下急剎車—那個給老奶奶讓座的小女孩一下子摔倒在了公交車上,小女孩的腿摔破了。旁邊的人連忙問那個小女孩:’”你沒事吧?你沒事吧?”‘可是,我看見她的臉上很痛苦,她卻說:“’沒事,我沒事的。”‘有一位阿姨把小女孩扶了起來,小女孩卻一瘸一拐的走到了扶手旁邊把著扶手。那個小女孩給讓位的老奶奶站起來對小女孩說:“‘你來坐我的位子吧。”“不用了,謝謝。”又有一位叔叔要給小女孩讓位,這次她沒說過那位叔叔,坐下了。此時,我有又感到了世上還是好人多啊!

道德其實很簡單,只有你認真去做了,實踐起來就很簡單,那顆“星星”就一定會越來越亮!

《學雷鋒,做有道德的人》讀後感 篇10

讀後感 ,992字

讀《學雷鋒,做有道德的人》,有這麼一句話讓我感觸頗深:“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中去!”的確,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為人民服務是做不完的!我們應用有限的生命為人民多做些好事,做有益於人民的事,這樣生命才有價值和意義。

“雷鋒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車。”助人為樂,是正直善良的懷著道德義務感去做,主動給他人無私幫助,是種忘我的精神,我們要把它貫穿在生活中。

雷鋒對自己生活要求苛刻,但是對那些生活困難需要幫助的人卻大方。那年雷鋒知道遼陽地區遭到百年不遇的大洪災,他腦海裡閃出一個捐款的念頭,他立刻跑到儲蓄所把自己兩年來在工廠,部隊積攢下的200元寄給了災區人民。他常說:“人民的困難,就是我的困難,幫助人們客服困難,獻出自己的力量,是我應盡的責任。”

在我們這個有著13億人的泱泱大國裡,像雷鋒這樣人不計其數。2012年是一個平凡的一年,在這一年中湧現了許多值得我們大家讚美的事,學習的人。最美老師—張麗麗,為了救出自己的學生,當危險來臨的一瞬間她毅然用自己身體挽住了學生的生命,但自己卻失去了一雙腿。吳菊萍,託舉生命的最美媽媽,危險裹挾生命呼嘯而來,母性的天平容不得剎那搖擺。她挺身而出,接住生命。孟佩傑,遵守孝道的平凡女孩,在貧困中任勞任怨,樂觀開朗,用青春的朝氣迎接這種種不幸,在艱難;裡,他無言無悔,堅守清貧讓傳統的孝道充滿每個細節。雖然艱辛填滿四千多個日子,可她的笑容依然燦爛如花。

向雷鋒學習,就要從做好每一件小事開始,從身邊最平凡的小事做起:撿起地上的一片紙屑,你就是一個愛清潔的環保小衛士;幫助身邊有困難的老人,你就是一個有愛心的人;珍惜每一分鐘,勤奮學習,努力工作,你就是一個愛學習的標兵;見到老師,問一聲好,你就是一個懂文明,講道德的人;過母親節時,你送給媽媽一束康乃馨,或為她端上一杯熱氣騰騰的茶水;獻上一曲動聽的歌等等,來表達你對媽媽的愛。這一切的一切都是學雷鋒,做有道德的人的具體表現。這一切,不僅讓別人得到了快樂,你自己同樣也享受著快樂的。

“學雷鋒,做有道德的人。”聽上去很偉大,行動上做一個有道德的人並不難。只要從身邊的小事做起,我相信,一天、半天、一小時、一分鐘,甚至就在那麼一秒鐘,只要持之以恆的去做一件件有道德的事,你終將會成為一個有道德的人。讓我們像雷鋒叔叔一樣,從身邊的小事做起,時時刻刻為他人著想,去爭做做有道德的人吧!

法治社會需要從日常道德做起 篇11

國二作文 ,805字

法律是的道德的底線。

人與人之間會因為各種原因產生各種各樣的糾紛,相應道德和法律也會隨之產生。不管是道德還是法律,共同目的就是規範人的某種行為,從根本上解決一些衝突問題,來達到最終目標。道德問題的解決方法一般是提倡或者譴責;法律卻是強制的、無情的,只要你觸犯了法律,就會受到法律的制裁。

因為道德的沒有法律的強制性,有很多人以為只要不觸法幹什麼都可以,只要法律不要道德了,這是大錯特錯的,因為法律是道德的底線,它和道德沒有嚴格的劃清界限,是冰與水的關係。如果我們不在道德上嚴格要求自己,在日常中不注意提高學識修養,就有可能觸犯法律,滑向深淵。

錯與對只是一念之差,守法與犯罪也只是一步相隔。古人云:“差之毫釐,謬以千里”,“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一個意念可能導致你犯罪,一個想法可能會讓你一生流淚。有多少人平日不注重修養,事到臨頭常因一時衝動,一句話可能導致大打出手,一個動作導致車毀人亡。

網路上有段視訊,在高速路上的斗車,一輛越野車一直在前面彆著一輛轎車,不讓它超越自己,後來轎車找了個空擋衝到了越野車前面,兩車相撞直接滾到右側的大卡車下面,人車具毀。看後深刻反思,其實開始時才多大點事,就是因為兩個司機賭氣,誰都沒有在道德修養上嚴格要求自己,結果衝動起來,結果釀成大禍。既然衝動是魔鬼,那就應當從日常的點滴小事做起,加強自己的道德修養。當衝動來襲時,我們才能做出正確的判斷和選擇。

我們中學生是當代青少年的一個重要群體,是未來的棟樑。我們的道德法律意識如何將對實施依法治國、全面構建和諧社會的程序有著及其重要的影響。

我們要遵紀守法,就要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從自己做起,從保證每一節課的紀律開始,做到嚴格自律,養成自我約束的好習慣。我們還要努力學法、知法、守法、用法,增強個人的道德法律意識。

注重道德的法制社會是和諧的。讓我們攜起手來,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加強道德法制觀念,描繪更加美好的明天!

讀《道德經》有感 篇12

讀後感 ,647字

“道可道,非常道……”我不情願的背道。又到了爺爺所說的的修心養性的時間了。

我叫張雪晴,是店子中學五年級三班的一名學生,我有一名略顯神道的爺爺。我的爺爺非常的古板,每天都要我背這懂都不懂的《道德經》,其實我是不想背的課時爺爺非逼著我背。有一天,我背到一句“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這句話的意思我能明白,大概就是說好事是壞事,壞事是好事。但是我覺得這個道理很沒道理,好事就是好事,壞事就是壞事。完全相反怎麼能劃等號呢?於是我就去問爺爺,爺爺說:“這個世界分陰陽,物極必反,所有的東西都不是絕對固定的,所以壞的有可能變好,虛弱的有可能變強壯。”“騙人,你這是封建迷信,我以後再也不背這個沒用的經了!”我說道。爺爺笑了笑。

期中考試的時候,我語文得了滿分,數學還差三分滿分。我高興極了,爺爺也很為我高興。我乘機說“爺爺你帶我去吃肯德基吧。”爺爺答應了。我高興的蹦蹦跳跳,爺爺在後面換鞋子,我邊跑邊跳得出了門。結果一個不小心踩到一片沙子上,水泥地配沙子和冬天的冰面沒有多大差別。站了一下發現站不起來了便做在地上哭了起來。爺爺聽到哭聲急忙跑出來把我送進了醫院,經診斷軟組織挫傷需要臥床休息。結果吃肯德基的計劃也泡湯了。下午躺在床上無聊得很,就想我怎麼這麼倒黴。本來多好的計劃、多麼美好的一天怎麼到了如此地步。突然聽到爺爺的收音機裡傳出了那句我開始認為很沒道理的話“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

物極必反,樂極生悲。我用自己的切生體會加深了對這話的理解。希望我以後無論悲傷還是高興都能控制住度不要重蹈覆轍。

學雷鋒,做有道德的人 篇13

演講稿 ,786字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我是6號選手,三年級二班的白佳鑫。

我在小的時侯,就經常聽大人們說:“學雷鋒,做好事”。當時我不明白,做好事就是做好事,為什麼前面加一個“學雷鋒”呢?上學以後,在三月五日這天,老師說:“這是一個特別的日子,是“學雷鋒日”。從那天起,我終於知道了雷鋒叔叔。

雷鋒,原名雷振興,出生在湖南望城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裡,更不幸的是,萬惡的舊社會逼得雷鋒家破人亡,他的父母和兄弟都相繼去世了,雷鋒七歲就成了一個孤兒,然而,這些苦難卻讓雷鋒和同樣貧苦的鄉親們成了“親人”,事事為“親人們”著想,還經常幫“親人們”。解放後的雷鋒參了軍,他依然處處為別人著想,有需要幫助的人他總會毫不猶豫走上前去……1962年,雷鋒因公犧牲年僅22歲。雷鋒雖然已經離開了我們,但是依然激勵這我們。

錢師傅是杭州鋼鐵公司北苑的居民,是“愛心天天行服務站”的副站長。有人做好事不留名,可錢師傅卻不一樣,他大大方方地告訴大家:“有事來找我,我隨時候著。”雷鋒說過,一個人做好事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做好事。而“活雷鋒”錢師傅,退休後已經為大家服務了9年多。他說,只要身體吃得消,這個活雷鋒他願意一直當下去。他的手機號居民們全都知道,有事掛個電話,不一會就能等來樂空巢老人要去掛點滴等等,大事小事他全管,全是義務勞動。他就是這樣用自己的熱情譜寫了雷鋒精神。傳承雷鋒精神的可不只有錢師傅一人。就在今年的3月1人,在廣州西提碼頭,有一位市民不慎掉落珠江,路過此地的武警鄭益龍挺身而出,跳入珠江,將市民救起,自己卻被激流沖走,不幸犧牲,他用生命篆刻了雷鋒精神。

雷鋒曾說過:“人民的困難,就是我的困難,幫助人民克服困難貢獻自己的一點力量,是我應盡的責任。”最美女教師、最美司機、最美鄉村醫生,那些最美中國人,都在弘揚著雷鋒精神!讓我們攜起手來,共同學習雷鋒,來做一個有道德的人吧!

反腐重在道德建設 篇14

議論文 ,744字

反腐的道德建設是指建立一套能夠剋制日益猖獗的腐敗犯罪併為多數人所接受的道德信仰體系的過程。加強道德建設能有效地減少並預防國家公職人員的貪汙腐敗行為。

道德建設能從根源上抵制並預防腐敗。腐敗此類的不堪現象是人的主體精神跟不上當下法制化社會的表現。道德和法律制度相比,最根本的不同在於它是主體的自律,是非強制的,屬於“非權力的規範”。儘管中共“打虎”已經六十年,但近年來中國的“億元貪官”卻呈現出“前腐後繼”的態勢,從2006年海軍中將王守業貪汙1.6億元,2009年中國石化董事長陳同海收受他人錢款1.95憶,再到2013年集貪官之“大成”的政治局常委薄熙來,種種令人心寒的例項都在要求我重視道德建設,提高權力主體的職業道德水平。

個體對反腐問題有了道德上的認同感後才會發自內心地去踐行制度規定。做出貪腐行為的官員,在物質生活條件上並不差勁,但他們內心慾望的膨脹使其無視制度。制度建設往往是有滯後性的,它只能解決當下的問題,因此再完備的法規都不可避免會出現鑽制度空子的現象,而道德建設正好能填補此處空白。人永遠比制度本身更加靈活,制度制定和落實的主體是人,一個擁有良好道德的人能根據當下腐敗現狀制定有效的制度,一絲不苟落實制度,使之作用於人,故道德建設貫穿反腐過程的始終,具有極為重要的地位。

道德建設在反腐問題上是一隻無形的思想手,它約束的是擁有權力的人,它有助於國家公職人員內心自發地形成道德約束力,做到“不想腐”;而制度法規的頒佈約束的是權力,它強調的是一種外在的強制約束力,只是讓人“不敢腐”。在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對外開放和全球文化多元發展的新趨勢下,只有加強道德建設,才能從根本上防止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個人主義的思想腐蝕,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徹底剷除人性中產生腐敗的根源。

道德,讓我們不再渺小——讀《悲慘世界》有感 篇15

讀後感 ,985字

一陣暖風吹開含苞未放的花蕊,也吹落了那泛黃的枯枝敗葉,梧桐更兼細雨,混合著空氣中瘋狂工作的刺鼻的氣味,不由分說地鑽進我的身體。望著眼前麻木的人流,以及以人們的靈魂為動力而不停地轉動像臺巨大發動機的世界,我突然想起剛剛看過的一本書《悲慘世界》。

這本書以一個名叫冉阿讓的人為線索,刻畫各階段人們的生活,最後,在總結出自己的觀點:道德,才是那個腐朽的社會最後的一根救命稻草。作者是以一個普通人的眼光去看世界的,所以他並沒有富人眼中的豪華與奢侈,也沒有窮苦人眼中的極度厭惡,普通卻更真實。作者將一個赤裸裸的世界放在我眼前,彷彿有一個蒼老而吸引人的聲音再說:歡迎光臨。

郭敬明說過:“這是像匕首一樣鋒利的冷漠時代。人們的心臟挖出一個一個洞,然後在被埋進滴答滴答的炸彈。財富迅速地兩級分化,活生生把人的靈魂撕成兩半。”不要認為這太過誇張和血腥,這便是社會最真實的寫照。人們對社會的種種,早就熟視無睹,早就麻木。所謂的道德,已是舊照片,已是回憶,伴隨著他們曾經熱情,被丟失在茫茫人海中,不復存在。但總有那麼一些人在默默地,執著地堅持著什麼,他們被別人嘲笑,被稱為“傻子”,我卻知道他們所堅持的,它有一個很好聽的名字道德。

冬日的清晨是寒風凜冽的,即使夏日的清晨也不乏冷氣瀰漫,當我們還窩在小小的被子裡,做著各式各樣夢的時候,有一群人已經早早地開始工作了。我們不知道他們每個人的名字,但他們卻有一個共同的名字清潔工人。他們忍受著冬日的嚴寒,夏日的積熱,他們是城市的美容師,卻沒有一個人記住他們的名字。他們中有人可能不知道道德是什麼,甚至有人都不知道“道德”怎麼寫,但是正是這種“無知”與默默無聞榮耀地體現了這種道德!

浩瀚的宇宙縱使再大,也需要每一顆微小的星辰去組成,去支撐。我們好像這一顆顆星辰,對於這個巨大的時代,我們渺小的什麼都不是。但是我們卻懷著一顆砰砰直跳的心和那種骨子裡藏不住的熱情去擁抱這個社會,不怕嘲笑,不言失敗。他們的心中有一股強大的信念支撐他們渺小的靈魂。人,要對的起自己的良心!是的,這個社會縱使如匕首般冷漠鋒利,但是總有一些人,在無限膨脹的冷漠中小小地努力著,在麻木的人流中默默的堅持著。

道德,讓我們不再卑微,不再渺小。因為道德已像熊熊烈火,燃燒了我們的鬥志,點燃了我們的激情。讓我們以一個星辰的微光,照亮整個宇宙!

一部人生的教科書——《道德經》讀後感 篇16

讀後感 ,72字
《道德經》讀後感900字https://wWw.ZuoWen8.com/a/209055.html

道德 篇17

國小六年級作文 ,725字

道德方面的偉大就在於對朋友有始有終不渝的愛,對於敵人有不可磨滅的恨。”這句話,是德國萊辛說的。人人都要有道德,你對朋友始終不渝的愛在這一方面也是偉大,敵人身上的道德也是不可磨滅的恨。

道德,它是體育運動中各種社會角色的行為規範的總和。體育運動作為一種會影響極廣的職業員,如運動員、教練員、裁判員對外作為我們國家的優秀代表,對內作為社會大課堂的“教員”,對人進行職業道德教育非常重要。

道德,它是思想道德的修養。思想品德課可以帶給枯燥的同學歡樂,同時讓沒有道德的同學懂得道德,發現自己的缺點,認識自己的錯誤。發生在我周圍的一件事就說明了這一點:有一天,我正和幾個小夥伴們在我們小區的院裡想著怎樣玩,突然有一位小夥伴提出建議說:“我們不如捉迷藏吧!開始了,我們都藏起來了,只見她耍賴,在小石凳上坐著,摘起花園的花,又在地上吐痰。我想:我不得不制止她。於是我跑了出來,對她說:”你沒學過愛護花草樹木,不隨地吐痰嗎?花和草是自然之物,長出來是給人帶來清香,給世界帶來美麗的,如果這樣任你採摘還要“愛護花草木”這個牌子幹什麼?如果你隨地吐痰,那不是汙染環境嗎?從這兩個行為來看,你的思想道德還有嗎?”我說後,她愧疚地低下了頭說:“對不起,我錯了!”從那以後,她看到不愛護花草樹木的就學我一樣前去制止,讓我們的世界充滿道德,充滿美麗!

道德,它根本目的就是培養我們的道德本質和做人的根本。通過道德,教育我們培養自覺地道德鍛鍊和道德修養,只有這樣我們的城市才會減少垃圾,違反規章制度的人也會越來越少。真的希望全世界人民把道德放在第一位,讓世界充滿溫馨,減少不道德行為。

我希望,通過以上我表達的感情,讓人們改掉壞毛病,重新走上道德的道路,讓我們的社會成為道德社會。

道德是做人之本 篇18

國小六年級作文 ,706字

德謨克利特曾說過:“應該有熱心地致力於照道德行事,而不要空談道德。”是啊!道德,是我們每個人該擁有的,也是立身之根本。所以,道德是做人之本,也是每個人該有的品質。

我看到過這樣一個故事:“在某個藥廠,廠長為了吸引外國人來進行投資,特地引進最新的裝置。一位歐洲來的外商參觀了藥廠,聽了廠長的彙報,看到了工廠的技術,特別滿意。這時候,這個廠長看見了歐洲商人滿意的表情。廠長見大功將要告成,正準備要與他籤合同。這時,廠長心裡一得意,隨口咳嗽了一聲,把一口痰吐在了乾淨的地毯上,這一個十分小的動作,被歐洲那位商人看到了,連連擺手,搖搖頭,拒絕與這個廠長籤合同。這個商人心想:連廠長都不講衛生,不講一點社會道德,這個廠裡生產出來的藥品能夠符合衛生標準嗎?劉備說的那句話很對:“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惟賢惟德,能服於人。”別看壞事情雖小,但是不能去做,別看好事情不大,但是做一點兒是一點兒也是要去做的。

我曾親眼目睹的一件事。一天,我跟姥姥去上街買菜。突然看見一些人圍成一圈在那裡,聽著有一些爭吵的聲音,我和姥姥湊上前去看,原來是一箇中年婦女和買菜的老大娘吵了起來。一開始我也不知道原因是什麼,後來聽了她們激烈的爭吵中才知道,那個買菜的老大娘買完菜回家,發現少稱一些,價格算錯了,來找這個中年婦女,而這個婦女堅決不承認。於是,她們因這幾塊錢的事爭吵起來,還說了一些不好聽的話,像罵大街似的。姥姥拉著我說:“品質不好,雖然我們也不知道誰對誰錯,反正有一個人是錯的,那麼那個人的道德修養肯定是不好的。”

從這幾件事情中,我知道了,我們要講道德,不要讓不好的行為在我們人生的道路上留下汙點,因為道德始終是我們的做人之本。

道德人生 篇19

國小六年級作文 ,899字

道德是生命的發揚,道德是心靈的歸宿,道德是我們行走在人間的正路。中國以儒教立國幾千年,理應是道德高尚的民族,可惜今天放眼神州,身為炎黃子孫,能不感慨嘆息?

不講道德的人和事情在日常生活中屢見不鮮,從電視今日說法上看到了一個事例,一天晚上,一輛計程車停在酒店門口,司機剛準備開車回家,突然從旁邊衝出幾個醉漢要乘車,他不肯,幾個醉漢便要告他拒載乘客,他沒有辦法只好拉上他們走了。剛走到半路,一個乘客突然伸出一把光滑如鏡的匕首,要司機交出錢來,司機一點兒也不怕,與他們博鬥起來。路上圍了好多行人,可沒一個人幫這位司機。最後他被捅成了重傷,這幾個凶手也逃跑了,不知去向。還有一個活生生的例子,一位阿姨在買菜時,包被幾個歹徒颳了一個口子,搶走了。她大聲呼救,可是許多買菜的卻沒一個幫她的,卻在一旁談論那位阿姨的錯,說不該帶皮包買菜,臭顯擺。只有一個在旁邊賣菜的農民,聽見喊聲就立刻衝出去與歹徒搏鬥。最後歹徒砍傷了農民的胳膊跑了。後來當記者採訪農民時,他坦然地對記者說他不後悔做這件事。現在是法制社會,但有些人為了錢財早已把中華民族五千年來的優秀傳統美德置於腦後,不惜挺而走險,也使人的素質下降,不講道德。

可能有的人認為,這些都是社會上的大事情,那我們就來說一下身邊的小事,大街上的每個角落都有紙屑,還有一些塑料袋、奶袋、口香糖。始終沒人將它拾起。早上天不亮,清潔工就打掃衛生,而一到下午,大街上的垃圾隨地都有,而路口的垃圾箱裡垃圾很少幾乎沒有,垃圾竟“跑”到地上去了。早上起來心情很好,地面很乾淨,可是一到放學地上卻髒兮兮,立刻陰轉多雲。有時候還會遇到不講道理的人,多雲馬上變成傾盆大雨。

世界上若是人人都不講道德,社會將不和睦,世界會大亂。有句話說的好,德之不修,學之不講,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道德要從小做起,從小就要有好的習慣,好的修養。少成若天性,習慣如自然嘛。身不修則德不立,德不立而能化成於家者蓋寡矣,而況於天下乎。我們應朝著這個目標去努力,去做有道德的人。不道德的人可恨,只有我們做了有道德的人,才會讓世界翻轉乾坤。

讓人人都做到有道德,讓世界的人,人人修身潔行,做道德的好公民。

道德之光 篇20

國小六年級作文 ,941字

在現代化發展日新月異的今天,道德無疑成為個人乃至民族的根本。如果人們不講文明,亂丟垃圾,隨地吐痰,世界早已變成了垃圾箱;如果人們蠻橫不講道理,打架鬥毆,社會治安早已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如果人們不尊師重友,不遵守公德,殺人,搶劫,每個公民都會感到岌岌可危,生命財產無法保全,生活會毫無安全感。

當今的中國,人們的思想經過了正義的薰陶,道德素質水平不斷提升,下面是我親眼所見:以前,違紀闖紅燈已是人們司空見慣的行為,現在,現在即使中央沒一個交警,人們也都自覺停下來等待了,闖紅燈的現象已經極其少出現了。以前,路旁的公用垃圾箱總有人為的燒壞現象,這時的公用垃圾箱不僅沒有燒壞的痕跡,而且它被“城市義工”保護的異常清潔。幾個星期前,路旁的塑料柵欄上經常有人為砸爛跺壞的跡象,自從有人用膠粘好後,塑料柵欄上很少有損壞的現象。有些人一貫把垃圾隨處拋置,環境髒得糟糕,穿黃色環保制服的大媽總會不厭其煩地打掃城市衛生,這些人再不亂丟廢物了……。

如果一個集體的組成人員,人人以講道德為前提,那麼這個團體必然和諧幸福,日益興盛起來。否則,多數人只顧個人私利,不為集體謀福謀利,則這個集體的基礎定然動搖,並且一定要衰敗下去!

一口痰的危害不小,痰裡的細菌在一定條件下繁衍、滋生,一旦侵入人體,久而久之就會使其有生命危險,吐痰的人其實就是謀害他人。

在法制日漸健全的社會,人們明白了蠻橫、暴力是解決不了問題的,打架、鬥毆事件日趨減少,殺人犯漸趨消逝。人們不用擔心被“暗算”,財產不保險,更不會出現“好人無法宣揚正義”的腐敗現象。

道德,對於一個人來說,猶如汽車的方向盤一樣重要,是一棵參天大樹的根莖,只要根本改變,即使這個人擁有再出眾的才華,掌握再尖端的技術,也無其用處。否則沒有道德的人,學問、本領愈大,為非作惡愈大,馬家爵事件不是很好的證明嗎?因為他只會用自己的權位貪贓枉法作一些不可告人的。並對社會有害的事。

為適應時代的變化和經濟的發展,我們必須要把道德放在第一位來重視,如果人們講究衛生文明,不隨地丟垃圾,不吐痰,世界像白瓷磚更潔白、美麗的。如果人們以證據來說服對方,不採取暴力,社會上人們的生活會井井有條,秩序井然。如果人們尊師重友、愛幼,不去幹壞事,那麼每個公民會沐浴著美好的陽光快樂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