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足後有感相關作文20篇

遠足後有感 篇1

高一作文 ,536字

石璞經過雕刻才能成為美玉,幼苗經過風雨才能長成參天大樹,風雨之後才可見彩虹,秉承這一原則,我校於四月十日下午進行了遠足十六公里的活動。

這次活動允許我們穿各自班的班服,而我們的“黑白條紋”亦然成為了一道靚麗的風景線。在活動的啟動儀式上,我們意氣風發,鬥志昂揚,在途中,我們覺得外面的世界真的很美。

過河堤是一個艱難的挑戰,長長的路途,熾熱的陽光,但我們卻不畏懼,用微笑迎接這漫長的路途。人生是波濤洶湧的大海,我們在向著彼岸前行的路途中,花開花謝,葉榮葉枯,我們往往無暇顧及生活中太多燦爛的一面,因而錯過了很多美景、奇景,可我們依然嚮往著彼岸,因為那裡春暖花開。

沿途風景很美,清澈的河水,各色各式千姿百態的花爭奇鬥豔,柳枝隨風搖曳著那纖細的嫩腰,一切是那麼美,而目的地的才藝表演卻是另一番風貌,我們看到了學習背後多才多藝的同學們自信的面龐和放鬆享受一切的悠閒。這路途很遠,卻有你們相伴,很幸運,一路有你。

歸途,我們盡情歌唱,欣賞沿途風景,由於短暫的休息,我們的身體再次蓄滿了力量,班裡沒有一個人掉隊,都堅持了下來。我亦相信,在未來的日子裡,無論遇到任何挑戰,我們都會像面對這次遠足一樣,用自己最好的狀態去面對,我相信,未來一切掌握在自己手中!

遠足活動後有感 篇2

國一作文 ,740字

陽光正好,微風不燥。在這樣一個晴朗的早晨,我們北校區全體師生以及部分家長共770餘人,開始了往返15公里的遠足活動,目的地雙井梨花觀光園。

活動開始前,我們做足了準備。帶上自備的零食飲料,穿上統一的校服,帶上統一的帽子,由張校長作動員講話。隨著張校長一聲令下,遠足活動正式開始了。

開始我們滿懷激情,喊著響亮的口號向校外走去。走了一段時間後我們都累了,目的地卻遙遙無期,士氣逐漸低迷。不知誰出了個主意,不如邊走邊背古詩吧。不一會兒道路上便充斥著我們班的朗朗書聲,有《愛蓮說》、《木蘭詩》、《陋室銘》……都讓我們背誦了一遍,我們的士氣逐漸高昂。

經過漫長的一個小時,我們早已身心俱疲,口號也激不起我們的鬥志,後面的5公里,也都是靠意志撐過來的,這時我們的面前出現了一片梨花林,為我們注入了新的力量,我們開始興奮起來,重燃鬥志。因為它向我們昭示著目的地就在不遠處。

終於,我們到了。無一人掉隊,無一人訴苦,憑藉頑強的毅力全體步行走完了十五里,到達了美麗的梨花園。它有一個詩意的名字“梨園花海”。我們看著潔白的梨花只覺心曠神怡,不知是否因為我們千辛萬苦才觀賞到的梨花,只覺梨花比平時好看上千萬倍,我們的到來打破了梨花園靜謐的氣氛,但歡聲笑語又給脫俗的梨花園增加了些許煙火氣。

我們要返程了,大家都自覺的將垃圾撿起放在塑料袋裡,帶回學校,做環保小衛士。啟程了,經過休息我們的體力有所恢復,但十五里路還是讓我們感到力不從心。我們在路上相互鼓舞、打氣。堅持下去,堅持就是勝利!在響亮的口號聲中我們走進了校門。這次勵志遠足活動圓滿完成,它被我們成功征服了。

這次勵志遠足磨練了我們的意志,挑戰了我們的極限,讓我們堅定信念,超越了自我。我們的青春似火般,熱烈,迎著和煦的陽光,大步邁向嶄新的未來!

春的隨想——遠足後感 篇3

高三作文 ,635字

又一個春天隨著溫潤細膩的風漫過樹梢,燕子們越過柳枝青蔓,穿梭在天地間,劃出優美的弧線。回想蟄伏一冬的困惑和隱藏,我頓覺需有小草破土而出的驚奇,去感受春的呼吸,去呼吸新土、花、草的呼吸,我甚至覺得青春都變綠了。

“在青山綠水間,我想牽著你的手,走過這座橋,橋上是綠葉紅花,橋下是流水人家。”學校組織了遠足活動,大家都叫苦不迭,於是,我也從內心開始拒絕,可有些事情並不會因為不願做就消失,最終還是身不由己的加入了。老實說,如果我知道遠足過程中可以與春風相和,與嫩草,紅花,涓涓溪流為伴,我又怎會是拖著極不情願的身子前進呢?我定會換上輕裝,踏著輕快的步子,蹦跳著前行。而且,我分明看到了一張張青春洋溢的笑臉。

在遠足的旅途中,沒錯,我用“旅途”來修飾我的遠足,只是因為我享受其中了,在這個過程中,我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釋然。我忘記了因前天考得不好的憂慮與煩惱,忘記了在未來某一天要面對人生挑戰的壓力,也忘記了當下的愁悶。我看到的是陽光在空中綻放,每一朵花也都燦爛出自己的姿態,世界從霧霾灰變成了抽新的綠,我欣喜不已。我想我是一棵樹,樹幹挺拔雄偉,渾身披滿了青苔,雖被數以萬計的人注視和撫摸,卻依然冠蓋群芳,呼風喚雨。生,要為每一個人遮蔭納涼;死,也要幻化成風,吹拂每個人的心靈。在一生漫長的光陰中,有太多的匆匆,太多的急,偶爾,也可以帶上一本書,品著茶,在某個角落裡感受春的偉大。

讀書萬卷也要行路萬里,每個人都欠春天一個約會。

看《最美古詩詞》後有感 篇4

讀後感 ,533字

今天看了最美古詩詞的比賽,我有許多的感受,我體會到古詩詞的美,也對文學多了一份崇敬。

節日是以比賽的方式進行的,每個學校的同學一登場,首先都會以說、唱、舞的方式展現一段古詩詞,每當看到小演員穿著古代服裝,站在臺上說唱時,我都不禁連聲叫好。看,那位說《江南荷採蓮》的小選手,他生動的表情加上甜美的聲音真的是讓裁判都歎為觀止。聽,有人在唱蘇軾的《水調歌頭》,這首詞在經過現人的改變後,唱出來可真是無比的動聽,一旁伴舞的小學生個個動作也十分有趣,突然,“主角”有力的聲音一輛,我們不禁逗眼前一怔,當“主角”說到高潮部分時,我們所有觀眾都不禁為之感動,真是說得太好了。

節目的第二個部分是考驗選手的知識掌握程度,由裁判提問,選手來回答,有很多問題我都沒有聽說過,看來,我還需要繼續拓寬我的知識才行。每當一個個正確的牌子從裁判手裡舉出來時,我們這些觀眾真為某些學校的小選手捏一把汗。

我比較感興趣的是一個提示性的問答題,簡單說就是給你三個提示,讓你來答一個問題,有的選手回答問題的過程可謂是跌宕起伏,本來答對的改成錯的,而有的將錯的改成對的,有時真的是讓我們這些觀眾都大吃一驚,心情跌宕起伏。

其實,最後的第一、第二的名次已經不重要,重要的是每個人都從這次活動中收穫到了什麼。

讀《紅軍不怕遠征難》有感 篇5

讀後感 ,707字

今天讀了一篇文章《紅軍不怕遠征難》,讀完後感受到紅軍那不怕困難的精神無論在人和網時間、任何地點都會傳承下去。

這篇文章主要講的是:1933年下半年,蔣介石發動了對中央革命根據地的第五次大規模“圍剿”,由於黨內“左”傾冒險主義的錯誤領導,中央紅軍在第五次反“圍剿”中失利,被迫實行戰略轉移。這便是長征的開始。一路上,紅軍遭到數不盡的艱難困苦。但是這動搖不了紅軍的信心。途中,他們經歷了許多次激烈的戰鬥,比如:血戰湘江、突破烏江、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激戰臘子口等等。其中的艱難過程可想而知,但是我們英雄的紅軍沒有因為這些困難而放棄,他們勇敢地前進,終於在經歷了數不盡的艱難險阻之後,勝利到達了陝北。

在這些艱難險阻中,最讓我感動的是過草地的時候。大草地方圓數百公里,荒無人煙,到處是野草叢生的沼澤和散發著腐臭味的黑色泥潭。有些地方“人陷不見頭,馬陷不見頷”,不少紅軍戰士陷入淤泥潭中犧牲了。由於糧食不足,紅軍只得挖野菜充飢。後續部隊連野菜也找不到,只得把牛皮帶、槍皮帶、破牛皮鞋用水泡了煮著吃。我從戰士們陷入淤泥潭時互相幫助中看出了他們的團結一心,從他們沒有東西吃時吃那些難以入口的食物看出了他們的艱辛。儘管面對那麼多的艱難險阻,紅軍戰士們還是以自己堅強的意志和樂觀的精神取得了勝利,真是了不起啊!

由此我想到了我們的學習,我們學習也是這樣,遇到困難的時候,要做到不氣餒,不輕言放棄。只要有不怕苦、不怕累、樂觀積極的精神,就一定會戰勝困難,取得成功!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毛主席的這句話,道出了紅軍不怕困難的樂觀精神。這種精神,會一直延續在我們心裡,成為我今後戰勝困難的動力。

讀《千字文》後有感 篇6

讀後感 ,823字

小時候,老師讓我們背誦《千字文》,雖然過了很久,但還是清清楚楚的記得內容,只是當時我們無知,還未理解其中的含義,只是麻木的背誦。

今天,我終於明白了他其中的道理。《千字文》是五代後梁周興嗣所寫,據說他寫這本書用了一個晚上,第二天早上他的家人看到他的時候,他的頭髮全白了,可見其用心之甚。迄今已有1400多年了全書僅一千個字,卻涵蓋了天文、地理、歷史、農業、礦產等各種社會文化活動的內容,既是一篇四言長詩,也是一部袖珍的百科知識全書。這本國學經典讓我們增長的知識。

“外受傅訓,入奉母儀,諸姑伯叔,猶子比兒”這句話讓我難忘,這句話的意思是在外接受師傅的訓誨,在家遵從父母的教導。對待姑姑、伯伯、叔叔等長輩,要像是他們的親生子女一樣。我們要以孝為先,孝已經成為我國的傳統美德,“孝”不僅僅是孝敬父母,也要尊敬長輩,待他們如父如母。

“孔懷兄弟,同氣連枝,交友投分,切磨箴規”這句話讓我想起了我自己,因為這句話的意思是兄弟之間要相互關心,因為同受父母血氣,如同樹枝相連。結交朋友要意氣相投,要能學習上切磋琢磨,品行上互相告勉。我自己有兩個弟弟,我們雖然有些小矛盾,但後來還是雨過天晴,不離不棄,就是因為我們是同一個父母生的,就應該互相幫助、關心和理解。我的朋友和我取長補短,我在學習上及生活上的疑惑,我們都會互相幫助,互相關心,氣氛仍然融洽。

“仁慈隱惻,造次弗離,結義廉退,顛沛匪虧”這句話的意思是仁義、慈愛,對人的惻隱之心,在任何時候,任何地方都不能拋離。氣節、正義、廉潔、謙讓這些品德,在最窮困潦倒的時候也不可虧缺。無論在何地何時,即使在自己有困難的時候,正義的氣息是萬萬不可缺少的,對每一個人都要關心,給他們溫暖。

《千字文》這一國學經典,至今流傳了1400多年,孔我相信,只要現在我們能好好去理解他的意思,在未來及千年後,這本國學經典一直會流傳下去,那些炎黃子孫一定會看到他們的祖先為他們留下的為人之道。這本國學經典著作,值得我們去細細品味。

讀《大學》後有感 篇7

讀後感 ,834字

從小學時我們就讀了《大學》,它是儒家學派著名經典之一,是由孔子及其再傳弟子編撰而成的。《大學》這一著作體現了古人思想的博大,誰又知道,一本薄薄不起眼的書,竟可以影響了中國兩千餘年。

等我上初中時,我才真正理解其中的意思。其中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第一篇裡面的一句:“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這句話的意思是學習之後經常去溫習,不也是快樂的事嗎?有朋友從遠方來,不應該值得高興麼?別人不理解你,而你不生氣這不也是君子麼?

是啊,在生活中我們也要這樣,學習要認真,再複習一遍加深印象,而且對學習的事要樂觀積極,這樣的學習才是有效的。而朋友從遠方來做客,我們應該熱情款待。有些人不理解你,你不應該生氣,你要有耐心的告訴那些對你不瞭解的人,這樣才是君子。如果你樂觀,什麼事都可以解決,所以呢,對待任何事物都要認真樂觀,這樣才會成就大事。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這句話也是讓我受益的,我覺得這句話是提倡學習的方法,意思是一味的讀書,而不思考,只能受到書本表象的迷惑而不得其解。然而一味的埋頭苦思,而不進行一定的書本知識的積累,進而對知識進行研究推敲,也只能是流於空想,問題仍然不會得到解決,只有把學習和思考結合起來,才能學到有用的知識。多麼有道理啊,學習的同時思考,這樣對知識就不會感到迷茫和疑惑,這種學習方法值得我們學習!

還有一句“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孔子認為,君子心胸開闊,神定氣安。小人斤斤計較,患得患失。所以我們不能做小人,小人經常患得患失,忙於算計,又每每庸人自擾,疑心他人算計自己,所以經常陷於憂懼之中,心緒不寧。而君子光明磊落,不憂不懼,所以心胸寬廣坦蕩。那麼,我們是要做小人還是君子呢?

《論語》這本國學經典對我們現代還是有很大的幫助的,他能提高我們的品德,在出入社會上也對我們很有益,看完之後,我非常尊敬孔子和他的弟子,他們這一著作體現了中國人的思想文化博大精深。這真的是中學生們值得一品的國學經典。

讀《黃金是怎樣煉成的》後有感 篇8

讀後感 ,971字

《黃金是怎樣煉成的》敘述的是:東北青年喬慧存中專畢業後,通過自己的努力最終進入美國沃頓商學院學習深造的艱苦歷程。他的好學和自律深深激勵著我不斷前進。

喬慧存曾說過這麼一句話:“我最大的優勢就是我的執著,做一件事,一定要做到底,一定要做成功!”事實上,他的確是一個言出必行、言行一致的人。他能在零下幾十度的冬天起來晨跑,堅持四年,從未間斷。喬慧存認為只要有戰勝困難的信心,就可以創造生活中意想不到的奇蹟,那些看是不可能的事情也完全有可能實現!我想,如果我們每個人都有這樣的信念,成功離我們也不會太遠!

喬慧存在創業路上曾遭到過別人的蔑視、嫉妒、排擠,但他僅用一種方式迴應—我要做得更好!說真的,我也有這樣的經歷,品嚐過遭人冷眼的滋味,那種感覺,真的很難受。但是我卻用另一種方式來回應—不斷地迴避、退縮。看了這本書後,我倍感羞愧與不值。我意識到要成功就一定要迎難而上。別人越是鄙視我,小瞧我,我就越要堅強,越要做得更好。

踏入紀中校園不久,在老師和同學們的信任和支援下,我很榮幸地被選為班委幹部。而班級的管理確實是任重道遠,富有挑戰。當你盡心盡力工作時,同學們不體諒你;當你樂於助人時,同學們說你假正經;當你上班會課積極發言時,同學們說你耍小聰明。我很無奈,也很無助。別人對我的誤解刺痛著我的心。我時常想同學們為什麼總是譴責我、排斥我?我的愁思像沉甸甸的擔子壓在心頭,經常一個人躲在角落裡嘆氣。是不是我的奉獻和付出都是一文不值,我是不是應該放棄,我究竟該怎麼辦?這時,喬慧存在《黃金是怎樣煉成的》一書把答案告訴了我:“你沒必要刻意改正,如果你把它們改了,你的優點沒了,你的銳氣也就沒了。”哎,原來如此!我應該改變的是自己的處事方式和不良心態。我堅信他能做到的我也能做到。

喬慧存參加美國沃頓商學院MBA面試時,表現得非常優秀。他每講一句話都是經過慎重考慮的。而我做事卻是慌慌張張,笨手笨腳。才進校的時候,我經常走錯宿舍,坐錯飯桌。我越是焦急,就越會亂套。有時候我覺得自己很笨,根本不知道怎麼去把握住寶貴的高中三年,更不知道如何去經營好自己的人生。

我苦惱中閱讀了《黃金是怎樣煉成的》這本書,認識了喬慧存,感悟了他艱苦奮鬥的歷程。並讓我明白:要想做一個成功者,必須付出艱辛的勞動和汗水,在此基礎上還要不斷充實自己、完善自己。

讀《蘇姍的帽子》後有感 篇9

讀後感 ,522字

今年暑假,我含著熱淚讀完了《蘇姍的帽子》這篇令人感動的文章。讀完後,我心頭起伏,感慨萬千。

這篇文章講述的是蘇姍那瘦小的身體裡有一個腫瘤,因此她不得不接受幾個月的化學治療。出院後,她頭髮掉光。為了不被同學們嘲笑,她只得頂著一頂帽子去上學。然而,這對一個小女孩來說,卻是一個非常嚴酷的事情。看到這,我不禁為蘇姍的遭遇感到同情,也為她竟能堅持著繼續上學的行為感到震驚,這需要多麼大的勇氣呀!

蘇姍的行為深深地打動了我的心,而老師的做法更讓我感到感動。

老師非常理解小蘇姍的心情。蘇姍回校前,老師就對學生們說:“記住,下星期一同學們都必須戴帽子來上課!”同學們莫名其妙,但是沒辦法,只得照辦。同學們不知道,老師的目的是要同學們在不知不覺中習慣帶帽子來上課,讓他們以為蘇姍帶帽子是正常的,從而不嘲笑蘇姍。

多麼好的老師啊!但我想起我的行為只覺得慚愧。一次,一位同學摔傷了腳,不能走路,我趁機嘲笑他:“瘸子,臭瘸子!”那同學聽了,傷心地哭了,從此再也不理我了。我不但沒有幫助這位同學,反而嘲笑他,這種行為是多麼可恥呀!

蘇姍是一個多麼堅強、勇敢的女孩呀!蘇姍的老師是多麼理解蘇姍呀!她不僅不嘲笑蘇姍,還幫助蘇姍解脫困境。我們應當以她們做榜樣,向她們學習!

破碎的美麗——讀《邊城》後有感 篇10

讀後感 ,671字

美,到底要怎麼樣去定義。

我並不認為好看就是美麗,相反的,我認為破碎的美麗更為單純的美增添一份嫵媚。

殘缺的人性只會讓原本美好的一切變得醜陋。二老對翠翠的真情卻遭到父親的阻撓,他的父親只想到擺在眼前秀色可餐的利益,完全沒有顧及兒子的感受,沒有理會屬於二老感情的自由。在整本書看來,我就覺得這裡是讓人氣惱的,原本二人郎有情妹有意,是一件幸福美滿的事情,卻讓父親硬生生破壞了,也突顯出他醜陋的面孔,令人討厭。

天生的缺陷雖然無法滿足當事人的美好心願,卻促成另一件美妙的事。大老不會唱歌,唱得不好聽,只能讓二老去唱,誰知就這麼唱著唱著,引出了翠翠的心事,二老的心意,與祖父恍然大悟的發現。一件因緣有了美好的牽引,卻被無情的命運壓制了。

命運讓這段感情支離破碎。大老的喪命,二老的出走,祖父的落葉歸根,讓小說的結尾帶出了破碎的美麗。生命中無數的失之交臂,所有尚未開始卻已經消失的一切,賦予了人生另一種催人淚下的悽美,卻更能觸動人的心絃。

誰能斷定失去就是厄運的到來而不是命運對你的眷顧?命運是公平的,它在讓你失去的同時一定是為你帶來了什麼。就像樹葉飄零,或許它是大樹的不挽留,是命運中的註定。但它是真切地預示著新葉即將抽出嫩芽,長成朝氣蓬勃的枝葉。花兒謝了會再開,燕子去了會重來。失去與擁有是相對的,沒有人規定失去一定是壞事,擁有一定是好事。不失去些什麼,又怎能激起你的心去珍惜現在所擁有的一切?不嘗試失去的痛楚,又如何懂得擁有是什麼滋味?

破碎是一種美麗。在你看來是厄運的到來,或許會有新的機會在雨後呈現。雨過天晴的那個時候,你就會發現破碎的美麗。

見賢思齊,做新時代的好少年——讀《偉人的足跡》有感 篇11

讀後感 ,751字

在圖書館裡,我無意間看到了《偉人的足跡》這樣一本書,當時我就被書名吸引住了,懷著好棋又激動的心情,我讀了一遍又一遍,它讓我更瞭解了毛主席光輝的一生。我被毛主席的偉大革命精神所折服。

我敬佩毛主席的愛國之心,敬佩他那孜孜不倦的讀書精神。他從小酷愛讀書,一旦讀起書來,天上的響雷都聽不見!他讀書十分用功,格外認真,每次閱讀總是要標記重點,難點,疑問點,並寫下評論和感想。他還鍛鍊自己在最嘈雜最熱鬧的城門洞裡聚精會神看書的能力。

我敬佩毛主席的勤勞樸素,敬佩他那為中華民族的崛起而辛勤操勞的精神。長征開始時,他被瘧疾纏身,重兵數日的毛主席走不動,組織上為他配備了一副擔架。毛主席在擔架上不肯睡覺,而是展開了特殊的“辦公”。他的精神感染了大家,激發了士氣,為長征的最後勝利鋪平了道路。

我敬佩毛主席的聰明能幹,敬佩他那堅強的意志。他說:“幹大事業的人,必須鍛鍊自己堅強的意志,強健自己的體魄,培養自己吃苦耐勞的能力!”毛主席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大雨天,他在操場上淋雨;大風天,他在城牆上讓風吹身體;下霜時節,他去野外露宿;烈日之下,他脫了衣服晒身體。這樣的鍛鍊,為他日後在井岡山,在長征路上,在延安,雖歷經無數磨難而始終不曾倒下而奠定了基礎。

想想毛主席,比比我自己,我慚愧得很。我生活在幸福的時代,我又優越的學習環境,但我卻沒有認認真真,踏踏實實地學,遇到困難,我選擇放棄,選擇逃避。當老師教育我時,為我還振振有詞地說:“該放棄的就放棄,不要強迫自己做自己無法做到的事。”

看了這本書,我被毛主席納崇高的品質,光輝的思想所感動了。我逐漸改變了自己曾經幼稚的想法,堅定了自己的信念,我要去追求我的夢想。不管這條路有多少艱難和險阻,不管遇到多少挫折和困難,我都要勇敢地挺過去。因為我從毛主席身上學到了很多!

軍訓後有感 篇12

國一作文 ,827字

成功的花,人們只驚羨她現時的明豔,然而當她的芽兒,浸透了奮鬥的淚泉灑遍了犧牲的血雨。這一切又有誰看到了呢?又有誰知道呢?

—題記

軍訓,軍式化的訓練。當聽到這句話,心中難免有些疑惑,到底是怎樣的一次訓練呢?我嘗試了,也讓從小在家妖生慣養的我明白了,其實苦是前者,而甜其實是後者罷了。

軍訓第一天的飯菜簡直叫人噁心,我一口沒動全給倒了,可晚上就不好受了,我的肚子餓的是前胸貼後背了。唉!要是我眼前能出現一塊麵包那該多好呀!我再也不倒飯了,第二天,我是一滴飯也沒剩下,開始狼吞虎嚥了,我才顧不得淑女了,填飽肚子要緊。想到這兒我的心情跌到了低谷,在我眼前彷彿出現了一幅畫面:一位農民伯伯正頂著灼人的太陽在田裡做事,他大汗淋淋地種著不正是我所覺得噁心的米飯嗎?我無法想象著這米飯是農民伯伯用汗水換來的;是他頂著烈日換來的;是他不辭辛苦換來的。我不禁讀起了李紳寫的一首詩: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是他們讓我明白了做為一名軍人應該有的紀律,團結的品質。我們可是家裡的掌上明珠,一個個嬌生慣養的,任性的很。各有各的想法,各有各的做法,誰願意聽教官的,可教官上來就來了個下馬威,讓我們全趴下,不聽話的上來就是一腳。你說這受得了?要是在家我不得鬧翻天了,可是這兒就很難說了。我不得不在地上趴著,就算再怎麼痛也得忍著。回到宿舍,我的腿、手幾乎全破了,我討厭這位教官,可到了第二天我對這位教官的看法完全變了。他原來也是一位非常幽默可愛的伯伯,他為了教我們唱歌把嗓子都叫啞了。他說,軍人無論什麼時候,都要聽從命令,就算犧牲也在所不惜。是他讓我看到了人世間不是那麼容易可以存活,生活其實很苦、很累,但苦後便是甜蜜。雖然現在非常想他們,但有一句話我要牢記心中“團結就是力量”。雖說人生多波折,多磨難,但是“橋到船頭自然直”。

霧散後是天晴,雨過後是彩虹,苦過後是甜蜜。月有圓缺,天有雨霧,路有平坡,山有坎坷……記住:陽光總在風雨後,有苦就有甜。

讀《少年向上》後有感——真善美指明我方向 篇13

讀後感 ,630字

生命就像是一場沒有歸途的旅行。我們不停地尋覓著目的地。迷惘、彷徨,使我們迷失了前進的方向陷入了黑暗。可是,看!那兒有盞明燈。它是真善美的化身,因為它我們的世界將不再黑暗……

陶行知曾說過:“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由此可見,“真”的重要性。論語中有言:“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與其說以“誠”待人,不如說以“真”待人。“真”說小了是一種態度,說大了是一種道德品質。人因為“真”所以誠信;社會因為“真”所以公正;國家因為“真”所以和諧。做人的根本所在一個“真”字。

自古人文教人向善,善是人最基本也是人最高尚的一種品格。也許就是在舉手投足之間給人以溫暖,人以正能量。比如,公交車上自覺地給需要的人讓座,過馬路時扶老人一把……這些舉動就像陽光雨露一般滋潤著人們的心靈。一個善良的人就像是一盞明燈,不但會照亮了別人,也溫暖了自己。在你行善的同時,為別人播下了善良的種子。它,沒有界限的延伸著。

生活中並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沒得眼睛。沒錯,美無處不在。它與我們的生活,與我們的成長緊密相連。生活是豐富多彩的,成長是絢麗多彩的。我們的世界時而晴空萬里,時而烏雲密佈。這是我們成長途中必定要歷經的事。我們無需為此擔心,這是我們生活中的一部分,是美的。因此,“美”是一種心態。昂揚向上,積極進取的心態。

在生命的旅途中,有了這盞明燈,我們將攜手同行,走向光明的未來。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強,則國強。讓我們為實現祖國偉大的民族復興夢想而奮鬥吧!

少年,向上!

偶遇醫院外的乞丐後有感 篇14

寫乞丐的作文 ,1297字

上週六,我和媽媽陪爺爺去長沙一個名氣很大的醫院看病,最吸引我的不是醫院裡的茫茫人海,而是院外為數不多的乞討者。

在停車時,我們看見一位高高瘦瘦的年齡大概在40歲左右的殘疾男子兩膝跪地,身體呈弓狀,頭朝下,唏噓不已。我不禁走上前去,看了看擺在他面前的一張紙,裡面的文字顯示,原來是他年過古稀的老母親患有腦瘤,急需手術費。我捐了20元,是平時媽媽給的零花錢。

“唉,男兒膝下有黃金啊!”媽媽忍不住感嘆,爺爺皺皺眉頭:“可這又有什麼辦法呢,自己殘疾又不能掙錢,娘要動手術需要很多錢。”經過的路人,有一些好心人,我就看見一個手抱孩子的大媽從衣袋裡掏出10元錢,把錢遞給跪著的男人時口裡還一直說:“太可憐了,太可憐了。”

不過,也有懷疑論者。一個打扮花俏的大嬸經過時,偏著頭看了一下便大步流星地走過去,口裡嘟囔著:“這肯定是假的,哪有這麼多可憐人啊?要是在這裡討了一些錢,等下肯定又會挪到別處去討的。”

我們去了醫院裡,等了整整三個小時,爺爺才看完醫生拿到藥,出來的時候我從車窗裡看見那個殘疾男人還跪在那裡,低頭哭泣。路上很堵,彷彿整個世界都靜止了。我等得有些不耐煩,向窗外望去,一位身穿白色背心的老頭正跪在地上瘋狂地磕頭,一下接一下,像是著了魔。原本白色的背心已經失去了原色,可以說色彩已經快接近他黝黑的面板了。他那件背心上已有大大小小的洞,我想:是被老鼠咬破的麼?還是幹活時不小心剮破的呢?或是實在窮得不成樣子了吧?他的頭髮全花白,一撮撮的,長短不一,顯然很久也不曾理過了。他的腦袋裡上有的地方只剩下裸露的頭皮,那張飽經滄桑的臉上已經爬上了一條條溝壑般的皺紋。

車子仍沒有動的跡象,在媽媽的允許下,我飛快地下車,又從口袋裡拿出20元錢給那老人,當我靠近時,發現他的旁邊有一些生活用品,還有一張很舊很舊的被子。我朝被子看了一眼,竟怔了!原來被子裡面還有一個人,那是個看上去非常瘦弱的女人,看上去那女人的年紀比男人還要大。她臉色發白,是那種煞白,沒有一絲血色,她兩眼微閉,頭上無一根頭髮。我低頭看了看老人手寫的求助信,才知道老人已經有60多歲了,被子裡的人是她的妻子,才50多歲,得了重病。難怪她有著與年齡很不相符的蒼老。我把錢給那老人時,老人向我瘋狂地磕頭,並用顫抖的聲音一直說著:“謝謝,謝謝……”他那參差不齊的頭髮隨著腦袋一下又一下地迅速擺動,他一下又一下地磕著。我的心裡越來越難過,不禁加快了腳步,迅速離開。

今天的事帶給我的感悟很深。有時候,我們常常抱怨生活的不如意,天天唉聲嘆氣,可這個世界從來就不是為每個人量身定做的,怎會事事如意呢?你是否又想過這世界上又有多少人正過著苦難的日子呢?你難道是最倒黴的那個嗎?顯然不是。那就學會知足吧。

還有,那些認為自己家世好就遵循所謂“不是品牌我不穿”的理念而隨意揮霍的人,多麼不應該。其實這些物質上的東西都是父母給予我們的,父母的錢也是辛苦掙來的,我們沒有理由奢侈、揮霍。如果你的錢多的話,請不要用在攀比上,請拿出你的愛心,伸出你的援手,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吧。

願我們都保持一顆積極面對生活和關愛他人的心。只有這樣,我們的生活才會充滿更多溫暖的陽光。

讀《我是90後》有感 篇15

讀後感 ,896字

今天,學校發給我一本《我是90後》,我如獲至寶,對這本書愛不釋手。細細品讀完後,我對它頗有感觸。

書中講道:“英語是與世界溝通的橋樑,只有消除語言上的交流障礙,才能更好地融入世界,才能在這個多元化的世界裡找到自己的位置。”讀到這兒,我的臉頓時紅得像煮熟的蝦公。以前,我對英語的態度馬馬虎虎。每次媽媽叫我讀英語,我要不就敷衍一下,要不就千方百計地找藉口推辭。結果,每次英語考試的成績都不盡人意,從來沒超過九十五分,現在我明白了:英語不僅僅是一門主科,一種語言,它還是開啟外國溝通之門的“金鑰匙”。

《我是90後》上有一幅四格漫畫:一個小男孩的電動玩具摔壞了,可裡面的小電機卻還能轉。這些小電機放在家裡又太佔地方了。所以,小男孩運用變廢為寶的道理,用這些小電機做了自動吹泡機、吹風帽、玩具旋轉木馬……

一個小電機,竟然有這麼多變廢為寶的金點子。也許在生活中,一些你毫不起眼的廢品,經過一雙巧手的改造,就會變成一塊“金子”呢!在我們班,幾乎每年都有科技創新大賽。老師要我們每個人做小發明或畫科幻畫。絕大部分同學選擇了後者,做小發明的人卻少之極少。做的也只有風向標、潛望鏡等一些簡易而老套的發明,創新發明卻微乎極微。現在我終於明白了:發明創造並不神祕,只要善觀察、勤思考、多動手就能創新,就能變廢為寶。

《我是90後》中還有一個關於“榮譽班”的故事:美籍華裔物理學家錢致榕讀中學時,一位老師抽出包括錢致榕在內的60位不求上進的學生組成“榮譽班”,並聲稱“榮譽班”的學生最有出息。錢致榕等60人重拾信心,努力學習,長大後大有成就。顯而易見,自信是成功的第一步,只要揚起自信的風帆,就能獲得成功。這學期大隊委改選,我本來已經夠格了,可我缺乏自信,不敢去競選。結果,我痛失良機,我們班在大隊委榜上無名。我知道了“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自信是成功的第一要求,自信+努力=成功。

我們是光榮的90後,我們是早晨八九點鐘的太陽,充滿能量,蓬勃向上,渾身散發出青春的光芒,理想在我們心中盡情閃耀。長江後浪推前浪,一代新人勝舊人。我們是祖國的驕傲,我們是明天的希望。我們是90後,我們一定能創造出一個嶄新的未來!

遠足田野,感悟春天 篇16

國一作文 ,694字

春回大地,萬物復甦,一個充滿著活力與希望的季節來臨了,鳥兒在樹上歡快的唱起了婉轉動聽的歌,花兒正含苞微笑,柳樹也生出了新芽,一切都是新的,新的一年新氣象,新的一天新曆程。在一個陽光明媚的上午,我們踏上了奔往意志的路。

教室裡朗朗的讀書聲不見了,變成了路途上的歡聲笑語,有的唱起了用友誼編織成的小曲,有的用自己的微笑傳遞著前進的能量,有的則與同學們玩起了成語接龍。伴隨著一路上迷人的風景,每個人都好似小蜜蜂,流連在大自然的美景中,不能自拔。在路上,我們見到了許多在工作的農民,友善的老師在耐心地給我們講解有趣的知識,我們在玩中學,學中玩,一個問題,兩個問題,讓我們徹底從一座座高樓大廈中逃離了出來,見識到了更多在城市裡見不到的東西,這是真正的大自然,真正的世界!

在這個大團隊的共同努力下,我們一步一步,邁過了一個個的小村莊,大家終於走到了就餐的地方了,雖然只是一包小小的榨菜,在平時我們可能連看都不會看的它,在今天卻發揮著巨大的作用,每個人都吃的津津有味,感受到了這次拉練的目的,休息了一個小時後,我們又踏上旅途。

這次,就沒有了開始時的輕鬆,越走越累,但大家仍然堅持著,互相鼓勵著,隨著目的地的到來,大家在心中默唸著,到了,快到了,一個個的又充滿了活力,到了草莓採摘園,進入大棚中聞到的第一縷草莓的香氣,把我們身上的疲倦和勞累都趕走了,大家一邊吃著草莓,一邊聽著有趣的知識,彷彿這些知識隨著草莓吃到了肚子裡,成為永久的回憶。

到了返程的時候了,這時候同學們牽著手,互相鼓舞,成為了夕陽下最美的一道風景線,校門口的口號,讓每個人激情澎湃,這次我們走了三十五千米,成為了我們最有意思的旅程。

文化大禮堂觀後有感 篇17

國小六年級作文 ,1247字

“哎呀!今天的天氣真好呀!陽光照在我的身上,懶洋洋的,真舒服呀!對於我來說,這種風和日麗的天氣,最適合睡懶覺啦!”我想著想著心裡不由得為這個明朗的天氣感到開心。我認為這種天氣最適合出遊啦!恰好,今天我們學校便組織了一次有趣、難忘的一次“旅行”。

早上,我起得比較遲,早飯也沒吃就直接飛奔在去學校的路上!心裡特別著急,生怕遲到了,趕不上這次的活動呢!結果我到後,一看!還沒有多少人到呢!雖然這次沒有多少人到,但是我們個個都“嚴陣以待”,準備著隨時出發!過了好久,有的同學就已經開始焦急起來,說著:“哎呀!老師怎麼還沒來呀!”也許是太激動了,迫切的希望老師能快點來,帶我們一起馬上開啟這次的“研學之旅“呢!焦急的我看看了看手錶,“過了幾分鐘!不會吧,時間有這麼慢嗎?”於是,我們只能繼續在焦急的海洋中繼續等待老師的到來!

終於“功夫不負有心人”!老師來了!我們見到老師,立馬排好了隊伍。要出發了,我那原本激動、迫切的心情卻莫名地平復下來。就像原本波瀾壯闊的大海,頓時恢復寧靜一般!就這樣,我懷著複雜的心情出發了!走了一段路,來到了這次“研學之旅”的目的地—湖頭的文化大禮堂!

我們走進了大禮堂,一股文化氣息撲面而來。在裡面沒有一個人敢大聲喧譁,沒有一個人敢竊竊私語。因為這次我們是代表我們學校來參加的,誰也不敢做出不恰當的行為抹黑學校呀!

在大禮堂裡面,張伯伯給我們上了一堂接地氣的課,在課中,張伯伯有講到各式各樣的農耕工具,還有它們的用處,聽了可真是讓人熱血澎湃啊!讓我們知道了古時候的人們是怎樣工作的。聽了張伯伯的課,我們不禁為古人的智慧而驚歎,真的不能想象在那樣惡劣的條件下,古人可以達到如此高的耕種水平。

為什麼說是參觀文化大禮堂?其實,我們來這裡的目的不只是來聽王叔叔上課。還是來這裡參觀各式各樣的農耕工具的呢!首先,我們步入了書法室,便看見了一個兩鬢全白的老爺爺在“揮舞弄墨”,那出神入化的樣子,甚是吸引我們的眼球。我們一個個都有次序的走過去,只見老爺爺在宣紙上寫詩。我一個字一個字的看過去,雖然有幾個繁體字我看不懂,但是我卻能感覺到每個字的“性格”有的都剛勁有力;有的優柔長綿;有的柔情似水有的……在座看的同學早有些已經按耐不住啦!都想大顯身手!趁著爺爺在寫的時候,我轉了一圈這個書法室,這個書法室的牆壁上,掛滿了這個老爺爺的“輝煌事蹟”,有毛筆字,也有水墨畫。在牆壁上,我的視線一個個的掃過去,有的畫的是雄鷹欲展翅、有的是孔雀上枝頭、有的是金魚水中游、有的畫的是傲雪寒梅開等等。個個都栩栩如生,好似金魚要游出來,好似雄鷹要飛出來似的!

接著我們又走進了農耕工具室,最吸引人的、最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個風車,通過阿姨的指點,我知道了風車是用來挑選稻穀的!不只有風車,有大小不一的馬桶;有顏色不一的白糖罐;還有由乾草編織起來的蓑衣……

在走回去的路上,我滿懷著這一天的收穫,邊走邊回味。同時也覺得這次“研學之旅”帶給我的收穫不小,讓我受益匪淺!真想下一次還能參加這樣有趣的活動!

《西頓動物系列》讀後有感 篇18

國小三年級作文 ,628字

上個月,我讀了《森林報》秋冬版,大自然真是太神奇了。這個月,我再次走入神祕的動物世界,一個個生動有趣的動物故事讀下來,這些動物的生活習慣、捕食祕訣、居住環境和保護自己的絕技我都一目瞭然,我就像其中的一員,整日和各種動物生活在一起,和它們一起經歷各種喜怒哀樂,動物們也有著深沉的感情,只不過和人類表達的方式不一樣罷了,這時看了這本書最讓我感動的地方,作家西頓真是當之無愧的“世界動物小說之父”。

於是,我開始回憶自己和動物之間的故事。我從小就很怕狗,無論大狗小狗,一見到它們嘴裡那黃黃的牙齒,我就嚇得打冷顫,但是有一件事讓我改變了對狗的看法。那就是老爸廠裡養的那條“阿黃”。當它還很小時,老爸把它領來,一看到我,它就大聲叫起來,嚇得我馬上躲到辦公室裡面。第二次我去廠裡,它的眼睛直直地盯著我,還是叫了起來,但是隻叫了沒幾聲,可能是它想起我來了吧,我望著它的眼睛,竟然一點都沒有害怕的感覺。晚飯吃排骨,我特意提醒媽媽留下幾塊。媽媽問我幹什麼用,我就是不告訴她。第二天,我提著裝著骨頭的尼龍袋來到廠裡,難道是聞到了肉香,小狗竟然在我身邊打轉起來。我趕忙把骨頭倒出來,這條饞嘴狗馬上把肉叼到一邊,津津有味地吃起來了。小狗多單純啊,其實它早就把我當成小主人了,要不然怎麼會隨便吃給它的骨頭呢?這樣信任我,我難道還不把它當成好朋友嗎?

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珍珠鳥的故事是這樣的,我和我的小狗也是這樣的。不要再隨意捕殺和傷害動物們,我相信我們能夠成為最好的朋友。

讀《我們都是90後》有感 篇19

國小六年級作文 ,645字

每個人都有著不同的性格,但是都一個共同點,那就是:我們都90後。

這一本書最令我感動的文章是《柔弱的肩膀勇敢擔當》,文中講的是一個13歲的男孩,他叫馬鵬飛家住遼寧瀋陽市于洪區鴨綠江街道上和奶奶住在一起。在馬鵬飛8個月大的時候,她的父母都去了一個地方,從小失去父愛和母愛的他,從不放棄生存的希望。然而在他5歲那年他的奶奶又因為糖尿病發作導致雙目失明,他一夜之間成了一位大人。照顧著雙眼失明的奶奶。不久奶奶又患上了許多的病,但他從不洩氣,在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中,學校要捐款,他一下子捐了50元。這50元是他和奶奶一點一點攢一下來的,學校不收,但是他說:“這次大地震奪走了許多人的生命,一個小女孩連父母都沒了,而我還有我的奶奶,錢可以在攢,而那個小女孩卻需要父母我們不能給她,但是我可以將這些錢都給她的。”學校收下了這一筆錢。

原來我一遇到困難就要父母幫忙而現在不會。記得有一次爸爸媽媽出差去臨安了,我住在外婆家中,早上我要去上學了,可是路途遙遠,外公有堅持送我去,可是我怕外公會累的,所以我只好乘公共汽車。媽媽經常對我說社會上的壞人,我十分的緊張,不過也有一個是世南小學的,我跟著他終於順利抵達學校,我為自己能一個獨立來學校而感到高興。

我也是90後也有著同樣的毅力,同樣的堅強;同樣的樂觀;同樣的會學會獨立。在別人眼中我們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小皇帝、小公主。不過,從現在開始我們應該大聲說“不”,馬鵬飛就是我們90後的榜樣,從小事做起,學會感恩,學會分擔,讓90後成為這一代優秀的代表。

讀《我是90後》有感 篇20

國小六年級作文 ,768字

90後,這是我們最響亮的稱號!90後,這是我們前進的嚮導!90後,這是我們最自信的舞臺!90後,我們是一個個朝氣蓬勃的少年!

我們是90後,我們是幸福的一代,我們正處在祖國騰飛的時期。我們,就像祖國一個個強有力的助推器,為祖國奉獻一切!

當然,這都是我們應有的使命,要想真能做到,就要勇於付出,這樣才能收穫!

我覺得,首先,知識是成功的本錢—假若都是略通一二,那麼我們就沒有那麼多的,想要一飛沖天簡直是天方夜譚。以前,許多孩子想讀書卻讀不起,而現在我們的教育資源十分充足,怎麼能身在福中不知福呢?我們正處小學階段,是打下基礎的良好時機,怎能讓它白白溜走呢?我們應當專心聽講,認真刻苦,努力學習,這才不會辜負祖國媽媽的期望呀!

另外,我們一定要使全國人民都擰成一股繩,團結一致—有了知識的力量,用的地方卻不同,即使力量再大,也像一隻只瞎了眼的蒼蠅,會適得其反—你們知道為什麼在清朝末年天下大亂嗎?不是因為沒有能人,是因為全國上下死氣沉沉,人心渙散,英雄無用武之地!所以,作為祖國的一支支推進器,一定要團結一致,志向投緣,把分散的力量集中起來—手拉手,心連心,使這個力大無比的推進器有屬於它的用武之地!

騰飛的準備是做充分了,而一道道“攔路虎”在成功的道路上正虎視眈眈的看著我們。怎麼,你害怕了?是不是沒了信心?是呀,信心是我們每個人必備的東西,不管是在學習上、工作上、生活上,信心就像一臺導航儀,越是有信心,有勇氣,堅定不移,樂觀向上,凡事都會成功—信心就是那麼重要,即使失敗了,也是輸得快快樂樂。成功,必定向你靠近!

90後的我們,是充滿能量,蓬勃向上,揮發青春光芒的,我們的花樣年華,祖國的繁榮昌盛,何嘗不是進步的大好時光?90後,我們對全世界人民說:“世界,看我們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