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不忘本相關作文20篇

選擇不忘本 篇1

高二作文 ,1067字

路,是用無數個行人的腳步踏出來的。這世上的路太多,而尚未踏出的路也是數不勝數。每一條就是每一種可能,如果可以重來,你會選擇哪一種可能。

我的出生對於那個家庭來說是個莫大的驚喜,然而,實際上是特別平凡的。在那個我說出來,你打燈籠都難找到的農村一角里。那個村落特別落後也特別小,點根菸的功夫就能轉完,所以這左鄰右舍的互相都認識,幾年過去了,這一個村幾乎都成了親戚。而他們是怎麼認識我的呢?

那天夜裡,母親感到自己要臨產了,一直疼到東方露出魚肚白,青睞產婆,婆子說要什麼要,這裡沒有,還需到鎮上。父親一聽,看了母親一眼,連忙操起那輛母親陪嫁過來的老式女車一路狂飆,這一去一來,也不知他摔了多少次,別人只是說父親回來把藥給婆子後,那兩條腿就癱軟在地上了,好久都沒能起來。以至於別家都記住了他,也記住了我。

再後來,我的父母深感這個農村是不能留住他們的,於是他們出去了,帶上了我,發誓永遠給我幸福。十六年了,十六年之後的我已與城裡的孩子無異,父母在城市裡已是像模像樣了。而那些往昔彷彿發生在上個世紀。直到遇到那個買粽子的老熟人。

是個充滿陽光的中午,即便是在冬天,那帶著暖意的日頭還是艱難的透過厚厚的雲層,露出清麗的面容,我同往常一樣走向學校,沿路有很多小吃攤,一般是年紀較大的爺爺奶奶,他們搓著手,偶爾跺下腳。我看見了可愛的粽子,是那種搖啊搖,然後用刀板切下來的,一顆顆圓潤飽滿的粽子,上面還蘸著些好吃的甜粉。我迎上去,那是個老頭子,我說:“來一份。”說著邊掏出一塊錢硬幣遞上去。他起初只是漫不經心的瞧了我一眼,爾後又回過頭來,停下手中準備搖的把手,望著我,像想起來什麼,然後他裂開凍僵了的乾枯的嘴笑了。他說:“你是學忠家的姑娘吧?”我驚愕地點頭。他說,我們是老鄉。然後開始快速的搖轉機器,也不要錢,推辭著,不過最後他拗不過我,還是收下了。我捧著滿滿一碗飽滿甜溢的粽子,邊吃邊想那個老鄉,我還是一頭霧水……

粽子快吃完了,我才驚訝的發現這頭面的塑料碗疊了兩個,那個見底的夾層裡安靜地躺著一枚硬幣,在這微弱的太陽光下閃耀著,溢滿溫情的光芒……因為是老鄉,因為那個偏僻的村子,儘管我們毫不相干,他也記得這見面的情分。他用另類的方式讓我記住了他,也不知怎的,那些彷彿上世紀發生的陳年往事又被我記住,思緒翻滾……

以前的日子裡,我從未思考過,我離開了的,那個貧窮落後的村子裡,那個生我的家鄉,那些記住我,我卻不認識的人,他們還好嗎?他們又選擇了怎樣的路?有沒有想我一樣拋棄了家鄉不聞不問?在外打拼的人有沒有回家看看那些渴切的眼神?

做人吶,不能忘本!

我可以選擇不長大嗎 篇2

國二作文 ,611字

我可以選擇不長大嗎?做一個小孩,或,學著成長。

不長大,安心地做一個小孩,醉心自己,不諳世事,生活在自己的世界裡,信著一切,愛著一切。

可以深夜只因蟬兒的一聲密語從夢中甦醒,仔細聆聽,可以追隨蒲公英的翅膀而忘記回家的路。可以為草叢中的一枝不知名的小花欣喜若狂,俯身細嗅,也可以……

沒有世俗目光的左右,哼跑調的歌,說只有自己能懂的話,導演玩具們去解救城堡中的公主。

順理成章,無拘無束,沒有長大成了最好的理由。小孩子的身份也成了最好的藉口。

一切都好像是在逃避,逃避現實,逃避未來,於是,我放棄了幻想,選擇成長。

長大,學著做一個大人,學著汗水的付出,學著不渝地前行,生活在紛擾的世界中,責任著,奉獻著。

成長與責任同行,行走心中,搏殺愛的種子,歲月陪伴成長,也在不經意間化生成花,點燃心路,久放不息。

慢慢試著幫媽媽做家務,看著光潔的地板享受著成就感,慢慢開始準時被鬧鐘叫醒,不再賴床,慢慢習慣不再為打翻的牛奶而哭泣,釋然突然間的失去。

成長與奉獻為伴,贈予了我無私的筆,我用它書寫,卻一不小心將它刻在了心中,帶著它,不渝前行。

慢慢學著分一半零食給妹妹吃,看她驚喜的眼神,慢慢學會與同路的好朋友撐一把傘,看她喜悅的神情,慢慢懂得,把路旁的車子扶好,把腳下的紙片撿起來,奉獻著快樂著。

那麼,我還會選擇不長大嗎?我不會了,面對成長,更多等待我的是精彩與期待,年華不懂流逝,歲月不懂等待,既然選擇了成長,我會不渝地走下去。

不忘本源 篇3

高二作文 ,532字

俗話說:“百行之首,以孝為先。”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從我們呱呱落地到我們長大成人,父母為我們付出了太多,他們的恩情數也數不清。“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一詩千古傳誦;毛澤東主席非常敬愛他那樂於助人的母親,在他母親去世時,沉重地寫了《祭母文》,稱頌母親的話:“吾母高風,首推博愛,遐邇親疏,一皆覆載;愷惻慈祥,感動庶匯。”字裡行間透露著毛主席對母親的敬愛。

“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代溝和空巢老人的問題需要我們全社會直視和解決。雖然我們不必“香九齡,能溫席”,但要從小懂得“鴉有反哺之孝,羊知跪乳之恩”的道理。隨著年齡和知識的增長,對父母“服其勞,憂其疾”,是十分重要的。

敬老孝老,是人性的本真,是一種發自內心的人情味,應該始終如一,不計條件。作為新時代的中學生,肩負著重大的使命,回顧走過的十幾年,在尊敬父母方面我們又做得如何呢?作為國家的未來,在成長中是否有什麼缺陷呢?千里之行,始於足下,我們孝敬父母貴在從小做起,從小事做起。尊敬老人,贍養老人,不僅包括物質生活上的贍養,還包括精神生活上的安慰。就讓我們從現在做起,尊敬和孝敬我們的父母,不忘本源!

不負初心,不忘本心 篇4

國三作文 ,919字

時代的變遷就猶如鐵血軍閥般行進的步伐,不失秩序地一往直前。“逝者如斯。”時光不可逆,社會發展具有一定的必然性。在現如今的資訊時代,網際網路將我們緊密地聯絡在一起,碩大的地球如今也能稱之為:“地球村”。

隨著網路的飛速發展,手機電腦等電子產品成為了人們出行居家必備之物。而人工智慧似乎也成為了常態。蘋果公司的人工智慧siri是較早出現的一個人工智慧,隨著時間的推移,它也在被不斷地完善。人工智慧的技術日趨上升,vr和ar的普及更是象徵著我們的時代正在進步。在機械越來越人性化的時刻,蘋果公司的ceo庫克卻道:“我不擔心人工智慧會讓計算機像人類一樣思考,我更擔心人類像計算機一樣思考,失去了價值觀和同情心,罔顧後果。”

究竟為什麼,是什麼樣的現象會讓這位ceo說出這句話?

仔細想來,計算機是由程式設計組成的—可以預測的,但人卻擁有一個複雜的大腦,人本身就是一個矛盾複雜的個體。古語云“人心隔肚皮”,人的難以預測性或許會導致後果比想象中的恐怖。

在網路交流的社會中,有一群名叫“鍵盤俠”的人,這群人依仗一層網路的保護肆意發表言論,甚至是散佈謠言,以傷害他人作為自己的快樂。這樣的人不正在像計算機一樣地思考嗎?他們冷漠無情,就好像沒有感情地出言傷害別人,沒有絲毫的愧怍。常言道“人之初,性本善。”儒家倡導“仁愛”愛是人性的普遍前提,可這世界沒有愛了呢,那後果可能不堪設想。究竟是什麼讓我們在成長後忘了“愛”,忘記了人性中最美好的東西?究竟是什麼讓人去不斷去惡意揣測他人,傷害他人?這應引起我們的沉思。

最大的問題追根到底還是出現在我們自身上,隨波逐流,過於安分守己,墨守成規這都並不是一件好事。不管是跟隨別人的意見,還是不參與爭論,我們都應該擁有一套獨屬於自己的看法,自己的價值觀。無論如何,也不要忘了我們最初想要的。居里夫人致力於科學研究淡泊名利,即使得到諾貝爾獎後也不放棄研究。這樣的精神正是我們應該堅持的,那些外在多餘的物質會干擾我們對目標的追求。而我們不應該,也不能被其影響,否則真的會變成和計算機一樣思考的可怕。

不忘本心不負初心,這或許是每一個人都希望自己能夠做到的事,但世間的不確定真的太多了,又有幾個人能做到如此呢?

選擇與資本 篇5

國一作文 ,850字

資本,是選擇的籌碼。

合上《左宗棠》,我依然深陷其中。清朝末年,列強侵華,殺戮之聲不絕於耳,清廷卻一味粉飾太平。只有洋務派力排清流“師夷長技以制夷”,其中便有左宗棠。

左宗棠在觀英艦之威時,英軍少校的習難,引起了他隨從的憤慨。他們紛紛表示“不甘示弱”。左宗棠卻陰著臉道:“示弱不示弱是一回事,弱不弱又是一回事。”左宗棠身為國家中樞大臣,不被世間金銀俗物蒙避雙眼,一眼看透清廷實質,真乃晚清最後的清醒者。

的確,當時清朝國力虛弱,光緒沒有實權,慈禧太后一手遮天,大臣們身居清流固步自封。1856年的第二次鴉片戰爭,使中國進一步走向滅亡的深淵。讓人痛心的是大臣們結黨營私,徇私舞弊,甚至連統治者也居安不思危。

這時,清王朝雖滿心不甘,卻又受制於列強。為什麼?因為清王朝沒有向列強攤牌的資本。她不甘示弱,卻十分“弱。”她沒有資本去選擇示弱與否,只能認輸。

相反,清王朝可以選擇在新疆伊犁問題上與俄國是否征戰。因為俄國當時無暇東顧,它在西方戰場耗費了太多的精力。清王朝以此為資本,選擇收復伊犁。

資本,的確是選擇的籌碼。

前些年,一則請假條在網上大火。“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請假者多麼的瀟灑,來了一場就走就走的旅行。但眾多網友卻紛紛哀嘆“工作那麼多,做完了再說”。誰不想去環遊世界瀟灑一翻呢?但大多數人只能想一想罷了,因為他們沒有資本——時間、金錢、精力。人們必先滿足世俗的物質生活,然後才有資本去追求精神享受。

在這個充滿競爭的社會,你的資本是你選擇的籌碼。一個人資本的大小,決定了他選擇的多少——也就是說他的籌碼越多,選擇權就越大。

所幸,我讀《左宗棠》這本書還不算晚。它讓我清醒地認識到我現在必須要努力了,要想擁有選擇權,要想不被選擇,那麼,必先強大自己的資本。這樣,未來才能自由選擇,而非聽天由命。

我可以選擇不學習嗎 篇6

國三作文 ,1134字

三年前一個人問我,你想選擇什麼?我回答他,我想選擇學習。可是現在想來,我真的可以不學習嗎?

小學六年,兩千多天我們都在讀書,對付各種不同的功課,總會有些厭倦,我也常常有過放棄學習的念頭。想著那自由自在的日子,便覺得很快樂。但現在我給出的答案是不可以。這一切都源自於六年級的那段時間。

我打從孃胎裡下來就不是個天才。我要付出足夠的努力,才能趕上比我成績好的人,我從學前班開始就認識到這一點。因此,我加倍努力,希望勤能補拙。終於,我考到了人生中的第一個雙百分。

上了小學以後,我也堅持努力,學習也一直算較好的,成績在班上也算上等,心理也有一些小驕傲。但是,我從不敢掉以輕心。可是,我到底還是遇到了學習上的瓶頸,真的給了我巨大的心理壓力。可不知怎的,六年級下學期,我努力了學習還是原地踏步。我忽然變得沒那麼愛學習了,沒那麼努力了。上課的時候,老師講課,我也沒怎麼認真聽,老師在講,我也在想,不過都是想的些無用的東西。結果做作業的時候就糟糕了,這題也不會做,那題也不會寫,只能自己憑自己並不優秀的大腦指揮塗塗畫畫罷了。老師見我這樣也告訴我,說我其實不傻,也不笨,只要努力就一定能趕上來。還讓我想想原來的優異成績。我聽了老師的話,也只是嘴上答應著。其實啊,一點兒也沒聽進去。隨著時間的推移,終於迎來了人生中的第一次重要考試——小升初。

直到這時,我才開始慌起來。這要是考不好可怎麼辦啊?可是心急也沒用,總不能臨時抱佛腳吧!再說了,抱了又有多大用呢?唉!

6月28號,我懷著沉重而複雜的心情,我來到了學校,迎接小升初考試。結果,可想而知。

6月30號,小升初終於考完了,我迎來了人生第一個沒有作業的假期。7月7號,成績出來了,結果不言而喻。看著比我平時成績還要差的同學,都取得了理想的成績,我懵了,後悔了。我後悔當初的我為何放棄努力不好好學習、好好讀書呢?哎,我真是活該,就這樣我度過了一個很慘淡的暑假。

開學了,我上到初中,當我站在實中的校門口時,我發現我被分到了理想的班級。老師還是很眷顧我的,但這也意味著我又得更加努力了,班上畢竟是高手雲集,但我不怕,因為我再也不會不把學習當回事了,哪怕努力了進步還是不大,我也不會放棄學習。因為那段時間,我想明白了,學習是人生必須努力的過程,是必須的歷練。努力了,不一定取得好成績,但不努力,是絕對不會取得任何成績的。努力是一天,混日子也是一天,何不努力呢?對,這就是答案。我堅信自己的想法是正確的。

我不了禁想到了未來的我,我不想留下任何遺憾。我相信,只要我自己努力學習,未來就未必是黯淡的,或許是一片光明,這就是希望。我要為希望打拼,為自己加油!

我可以選擇不學習嗎?不,絕不!堅持學習,將是我人生的信仰。

堅守初真,不忘本心 篇7

國二作文 ,735字

小時候,我總喜歡問一些奇葩的問題,比如“糖尿病人的尿是不是甜的啊?”也有“冷血動物的血是不是涼的啊……”,為什麼“有水就有魚”呢?等等諸如此類的好奇。

前兩天,跟小學同學聊天,還有一些他們的女朋友,我突然又問了一個問題,“子宮裡面有東西是長小孩嗎?”,本來一個很無心的問題,她們卻說我齷齪,然後我解釋“同學說她媽子宮裡長了個東西,我上網查,度娘說可能是子宮肌瘤或者是宮頸癌,然後我勸她,別害怕,可能懷孕了,呵呵……”她們說解釋就是掩飾,“齷齪的娃”

我也很無奈說“唉,跟同學說就沒什麼事,跟你們這些少婦說,問題怎麼就這麼多呢……?”

是不是社會這一個大染缸,每一個踏入社會的人思想都被侵染了?當然連對美的看法也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朋友剛畢業不久,原來很清純的一個女生,如今空間裡發著妖豔的照片。頭髮燙的不嫌糟蹋,指甲塗的花裡胡哨,嘴脣抹的流光溢彩,眼睛描的更是恐怖。依我同學的話說,以前怪清涼,現在真敗火。但在社會上,這樣才叫美吧,也許吧。

就連我的心態也發生了變化。以前我覺得女生穿運動鞋好看,後來覺得穿板鞋好看,現在又覺得穿高跟鞋更顯高貴優雅……我有點怕了,怕我以後也會喜歡那些如粉墨登場的小丑女孩……我也怕了,怕我以後變得物質,在社會阿諛奉承,低首獻媚。

不管以後怎樣怎樣,我要堅守初真,不忘本心。金錢雖重要,愛情價更高。若為快樂顧,二者皆可拋。

選擇不同風景亦不同 篇8

高一作文 ,1111字

東山魁夷曾說過:“風景是人的心中所願。”

遊客遊山,在山腳詢問過後,有人留下,有人決定攀登;在山腰詢問過後,有人選擇不在繼續,有人卻依舊堅持向上攀爬,一睹別樣風光。可見,選擇不同,風景亦有所不同。

難忘豐子愷在《豁然開朗》中的一句話:“你若可愛,生活哪裡都可愛;你若可恨,生活哪裡都可恨;你若感恩,處處可感恩;你若成長,事事可成長。不是世界選擇了你,而是你選擇了這個世界。”

選擇歸去,陶潛遇見的是田園悠然自得的風景。

蘇軾評價陶潛:“欲仕則仕,不以求之為嫌;欲隱則隱,不以去之為高。”誠然,陶潛也曾深陷於繁亂嘈雜的官場,與眾生一樣,以求官為大業。然而等看過了官場的虛偽狡詐,陶淵明的心開始動搖了。他毅然選擇了辭官歸去,過起了“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逍遙生活。從此,東晉少了一位心急頗深的高官,卻多了一位田園鼻祖,引領風騷。“不如歸去”,陶潛選擇了退隱,也不失為另外一片風景。

選擇直言,柴靜遇見的是正直誠實的風景。

柴靜,中央電視臺著名記者。多年來,她一直不忘領導陳虻對她說過的那一句“別做了主持人就不是人了”,她主持多檔求實節目,每一期她都親身體驗,去採訪,去整理成一個個新聞報道給大家。對於近年來被高度關注的霧霾問題持續“升溫”,當大多數人都選擇抱怨時,柴靜早已帶領團隊,深入霧霾德微觀世界,創造出《穹頂之下》這樣引人深思的作品,去勇敢面對這個世界。“不如直言,”柴靜選擇報道霧霾的真實情況,也不失為另外一片風景。

選擇美好,雜湊姆遇見的是寧靜安定的風景。

在戰火連天的伊拉克,有這樣一位巴格達少年,用小小的相機呈現給世界不一樣的風彩,他就是十歲的少年卡馬爾▪雜湊姆。當無數的伊拉克人民在難民營中祈禱來世不要再生到這片靈車繼往的土地時,雜湊姆選擇用相機捕捉戰火沒有綿延到的美好畫面:一隻夕陽下的貓,一杯立在書店門口散著熱氣的茶,一位在高大棕櫚樹前專心讀書的老人……“不如美好”,雜湊姆選擇用彩色抹去伊拉克的黑色,也不失為另外一片風景。

選擇不同,風景不同。面對國難,孫中山選擇忠誠,汪精衛選擇背叛;面對抱負,辛棄疾選擇繼續官場,李白選擇遊走四方;面對人生價值,蓋茨選擇散盡錢財做慈善,馬雲選擇繼續築建他的事業大樓……

選擇不同,風景亦不同。願山腳下的人不仰望而抓住眼前的風光,願山腰的人看見古木參天,願山頂的人終睹雲海茫茫。

做一顆永不生鏽的螺絲釘——讀《歷史的選擇》有感 篇9

讀後感 ,959字

“學習雷鋒好榜樣,忠於革命忠於黨……”伴著耳邊那簡單卻又熟悉的音樂,我翻開了那本《歷史的選擇》,似乎又離著那個共產主義好戰士—雷鋒,更近一步了。

雷鋒,是一個出生在貧苦家庭的孩子,20歲時加入了中國人民解放軍。入伍以來,他處處為民,認真負責,甘於奉獻。“為洪災地區捐款”、“幫助困難同志的家庭”、“給婦女買車票”……這些看似很“傻”卻又質樸動人的故事。正是他對革命事業的實踐與忠誠。而他的那句“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為人民服務是無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中去”,又不知感動鼓舞了多少輩的革命實踐者和推動者。而就在一次運輸任務中,雷鋒卻不幸殉職,那時,他才年僅22歲。

雷鋒曾在他的日記中寫道:“我要做一顆永不生鏽的螺絲釘!”的確,他的一生都始終奉行著這句話。做一個螺絲釘,雖然不起眼,卻也有著自身獨特的價值;做一個螺絲釘,雖然力量不大,卻是永遠肯鑽肯擠;做一個螺絲釘,雖然容易被鏽蝕,但只要時常的清洗和保養,便可以永不生鏽!其實,人生不也應該是這樣嗎?可以默默無聞,卻要永遠堅守;可以力量渺小,卻要盡心盡力。每個人都可以是一顆永不生鏽的螺絲釘,但前提是一定要有一顆赤子之心。所謂赤子之心,亦可以是“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忘我為人,也可以是“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的自信豪邁;亦可以是“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閒適平淡。毫無疑問,雷鋒便做到了。

當然,一個機器上並不是只有一個螺絲釘。同樣的,一個國家也不能只有一個雷鋒。只有成千上萬的“雷鋒”不斷成長,不斷站起,中國才會更有力量!

鳥兒選擇了天空,便選擇了飛翔;魚兒選擇了海洋,便選擇了遨遊;駿馬選擇了草原,便選擇了馳騁,而雷鋒選擇了做一顆永不生鏽的螺絲釘,便選擇了一生的風險,不變的堅守。一如我們偉大的祖國,無論列強怎樣侵略,無論風霜怎樣摧殘,她卻選擇了堅持,選擇了奮鬥,選擇了浴火重生!或許,只有經歷過些什麼,才會明白重生新我的含義,才會明白涅??重生的艱辛!

回望歷史的漫漫長河,中國的腳步卻從未停止過前進。每一粒泥土的沉澱都是千年傳統的精華,每一次林間的長嘯一如當初的瀟灑。而無論歲月怎樣更迭,都有一種精神,一種執著始終不變,而這其中便包含了我們熟知的“雷鋒精神”—做一顆永不生鏽的螺絲釘!

選擇忘記 篇10

國二作文 ,592字

忘記—就是“刪除”那些不美好的記憶。有時“選擇性失憶”比什麼都清清楚楚要好得多。

平時,我們都有可能和身邊的朋友發生衝突或造成誤會。當你冷靜思考後,是不是想回到那些事發生之前呢?雖然我們不能讓時光倒流,但是我們可以選擇忘記,忘記那些不愉快,不美好的事。

每當我和朋友發生矛盾時就會想起這件事:有一個人在一家企業上班,他特別受器重,過了一段時間,有一個同事因嫉妒而誣賴他洩露了公司機密,他被開除了,後來他的朋友好長時間沒見他,擔心他出了什麼事,便給他打電話,得知他當時正在旅遊也就沒說什麼。過了一段時間之後,他和那個朋友一同吃飯,那個朋友剛想問他辭職的事時,一個電話打進來,問他想不想知道是誰陷害自己,他幾乎吼起來:“別告訴我他是誰,我不想知道。”然後關掉了電話,那個朋友問他為什麼不想知道,他回答說:“人的心房容積是有限的,不能裝下太多事,那為什麼不把這些事忘記呢?”

是啊,如果把怨恨放到心裡,就會把快樂擠走,每天徘徊在痛苦之中。相反,如果我們多放一些快樂,少放一些怨恨,那麼快樂、幸福就會包圍憂愁,我們就會沉浸在幸福中。我想每天開開心心的,同時使我身邊的人開心,所以,我不想把所有的事都記住,而要選擇一些別人的優點放進去,把那些缺點什麼的都扔出去。

忘記那些不悅,其實你會發現,生活那麼美好,同學們那麼和藹可親,未來那麼充滿希望,朋友們,學會忘記吧!忘記也是一種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