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土炕的回憶相關作文20篇

關於土炕的回憶 篇1

國三作文 ,969字

人家的土炕,因為做飯燒柴火,所以一天到晚都是熱的,我爺的炕,雖然和灶相連,但是因為我家地少柴火少,於是燒的是爸爸從銅川掏錢買來的煤炭,烏黑髮亮,做飯火力極強,但熱量集中灶下,很難達至炕頭,所以每到秋冬傍晚,我爺都得再用柴火燒炕。這活真不好乾,於是在我的印象中,就留下了爺燒炕的永遠記憶。有時是麥秸杆,有時是包穀杆,有時是爺在路邊掃的樹葉子,用一個一米七八左右長的杈把(就是個一頭有丫杈的木棍),把柴草塞進炕洞,然後點火,一把蒲扇,使勁兒的扇著,土飛煙嗆,到柴燃得差不多了,蓋上炕洞塞,拍掉手上的灰,結束,只等晚上睡熱炕。當然,我也會因一時的心熱,幫著爺去塞柴火,搖扇子,但更多的時候,卻是被煙嗆著,一邊咳嗽,一邊擦著眼淚,在爺的“啥都弄不成”的唾棄中,倉皇而逃。有時,爺的心情好,還會扔倆紅薯在炕洞剛燃燒過的草木灰中,睡覺前,掏出來,拍掉灰,掰開,嗯,滿屋竄著香氣,這便成了我們的宵夜了,當然,伴著吃的,肯定也會有各式各樣的神奇故事,或諸如“過個冬至長一棗刺;過個臘八長一杈把;過個年長一椽”等關中天氣俗話,從身經傳奇、見多識廣的爺的口中,娓娓道出,於是,那樣寒冷的冬夜,昏黃的燈下,反而成了我們最喜愛的時光。

等我不怕煙燻灰嗆,真正會燒炕時,我已求學在外、工作在外了。爺老了,少不經事的我沒有過多的意識去盡孝心,儘管曾經給爺燒過一段時間的土炕,但今天回頭望去,我看到的分明還是那個孤獨的老頭,抱著柴火,拿著黑黑的杈把往炕洞裡塞柴的情形,柴火在炕洞燃起,那老頭一邊扇著火,一邊擰過那張古銅色的臉朝我喊著:煙很,門外兒耍去!

時光彈丸,工業化的大發展在現代冬天的傑作之一就是霾時代的到來,聽說,治霾需要,農村的炕都要被挖掉了,那氤氳於鄉村傍晚的薄煙終於要消散了,那讓人發嗆卻無比溫暖的氣味再也無法去尋覓了。我不是一個喜歡活在過去的人,但在暖氣充盈的房間裡,從早到晚的燥熱真的讓我有時找不到方向,我還是喜歡在淡去煙氣的家中,躺在滾燙的土炕上。在家織布縫的被子外面,是清涼的甚至於是冷冽的空氣,讓我在睡夢中能清爽恬靜,淡泊安心。

……

夢裡一點點一滴滴

一次次一回回依偎在你胸懷

相思一字字一句句

一片片一朵朵盛開在我心海

牽掛一年年一歲歲

一分分一秒秒從來沒有分開

……

伸手,涼意盈室;細嗅,輕煙不再。唯有《故鄉》,依然在耳畔迴盪……

那場關於年齡的回憶 篇2

高一作文 ,1157字

奶奶十七歲時便嫁給了爺爺,而後很長一段時間一直住在山上。直到兒女們都在山下成了家,山路也通了,她才和爺爺下了山。

二十七歲到四十七歲,是奶奶最浪漫的歲月。我當然無法親見,所有有關爺爺奶奶的愛情故事,全都是從父輩們的口中得知的。那時爸爸的年紀也還小,但他依稀記得,在那間不大的用土石壘起來的屋子裡,一家人就著鹹菜也能吃得很開心。儘管日子很清貧,但是每天都有歡聲笑語。

奶奶五十七歲,兒女們都成了家,他們無暇照顧兩位老人,保姆便扮演了一個重要角色。爸爸和叔伯們在沒有徵得兩位老人的同意,就擅自做主請了一位女保姆來照顧爺爺奶奶的衣食起居。可不知為何,請來的女保姆總是不出兩個禮拜就會被奶奶以各種理由趕走。一連幾個都是這種情況,弄得爸爸和叔伯們也是無可奈何。大家坐下來談起這件事情時,都覺得有些不解。最後,還是表姐道出了其中可能存在的原因,奶奶怕是吃女保姆的醋了。我內心覺得好笑,但又知道定是不能笑出聲來的。我心想,一大把年紀了,還擔心自己的老伴看上其他的女人,奶奶警覺性也是夠高的。

奶奶六十七歲,比奶奶大了十幾歲的爺爺說走就走了,奶奶一時半會兒接受不了,哭得呼天搶地。我是放學後才知道訊息的,便匆匆趕了過去。一到門口,就看見奶奶坐在木板凳上低著頭,臉色死一般的木訥,怕是已經哭得沒眼淚了。我慢慢坐過去,奶奶抬起頭對我說:“你爺爺四點鐘的時候我還問他要吃什麼,他說要吃麵。怎麼一轉眼,這人就沒了呢……”話音未落,奶奶便又失聲痛哭起來。我不知道該如何安慰奶奶,只是默默地掉著眼淚,陪著她一起難過。

爺爺的靈堂就擺在家裡,家裡一下子多了許多前來弔唁的親朋好友。此刻的奶奶好像隔離了世界,孤獨地坐在黑暗裡。周圍的人來來往往,她竟置若罔聞,只是一個人沉靜在對爺爺的思念之中。

爺爺走後,奶奶就沉默了很多,為了給奶奶找伴兒,父輩們決定把奶奶送去養老院。到了養老院,奶奶的心情略微有些開朗了起來,沒事時總喜歡走出養老院,到外面走動走動。我每次去看她的時候,總是在去養老院的路上碰到的。這些年,養老院裡的老人們走了一批又一批,奶奶房內的床友也換了一個又一個,可奶奶卻裝作什麼都沒有改變一樣靜靜地待著。因為舊城改造的緣故,奶奶所在的那間養老院要面臨拆遷,整個養老院都將被遷到別處去,奶奶接下去的歸宿成了父輩們的一個難題。那天,爸爸和叔伯們問奶奶,是想去新的養老院,還是想回家住。

奶奶靜靜地回答道:“孩子,媽老了,自從你們的父親走了之後,我就沒有什麼念想了,可是看到你們每天為我操心這,操心那。我才覺得自己竟什麼時候已經成了你們的負擔了。所以,媽不是喜歡來養老院,而是希望不給你們造成負擔。如果你們問媽最想去哪兒,我希望你們把媽送回到我和你爸當年一起生活過的山裡。”

那天之後,奶奶輪流住到了幾個子女的家裡,爸爸也比以前更加關心奶奶了。

泥土裡的回憶 篇3

國小五年級作文 ,708字

有一段回憶,被深深埋在泥土裡;有一陣笑聲,化成了露水滋潤蔬菜。

這是一片不大的菜地,就在爺爺奶奶所住的房屋對面。菜地前面種了幾棵玉蘭樹,半掩著綠油油的菜地。穿過玉蘭樹,你將看到一片廢墟,裡面常年躺著各種垃圾、廢鐵、玻璃碎片等等,這裡卻是雞的天地,它們整天來這裡打轉兒。我和夥伴們都很喜歡來這片廢墟,看著雞們轉來轉去,有時還會與它們打做一團。

往前走,是一大片菜地,離得最近的那一塊,就是我們家的。菜地總共分成三大列,每列差不多有一米寬,用的都是營養土,用來種菜,中間隔窄窄的一條小道,下面都是普通的土。小道只容得下兩隻腳緊緊並在一起的距離,因此,我在這兒走時,總會特別小心。一次,走得快了些,重心有些不穩,一下子就向左邊摔了下去,先不說全身上下都是泥,連嘴裡都含著泥。小夥伴們可都看著呢,他們馬上仰天長“笑”。我很快就生氣了,拿起一塊土,貼在了笑得最歡的男生身上,索性,化生氣為歡樂,一場“貼土大戰”就此開始。待大家都滿身是土時,這場戰鬥也就隨之結束。

三列地,每一列都種得滿滿的,每時每刻,也都是綠綠的,一季種完,又種一季,今天這兒種的是青菜,明天這裡就將撒下蘿下的種子。這片土地,似乎從末停歇。不知為何,在那一天,卻有一小塊空地。聽爺爺說是特意留給我和哥哥來種白菜的。果真,幾天後,爺爺給我和哥哥每人一顆白菜籽,教我們種,然後讓我們每天來看看。為此,我幾天都住在爺爺家,觀察著小白菜。後來也不知為何,不再住那兒了,小白菜也無心關注,直到那兩株白菜都變成了餐桌上的佳餚,我才記起來種白菜的事。

那片埋著我回憶的土地,已被翻了又翻,那些被我的笑聲所滋潤的蔬菜,早已換了一批又一批。回憶也淡了,笑聲,卻還在耳邊迴盪……

關於月亮的記憶 篇4

國二作文 ,1276字

千百年前,一位文豪對月吟詠,舉杯酣暢,提筆,揮毫,佳作傳世,留下一首響自千古的絕唱:“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一名書生,落榜後於姑蘇城外賦詩一首:“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一個官吏,在戰亂中顛沛流離,心在故土,身老他鄉,於是吟下:“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月亮自古為文人墨客所稱頌,在它被賦予各式各樣條條框框(例如所謂的質量、直徑、密度)之前,它是文學的載體,是情感的寄託。亦或是蘇軾的酣暢淋漓,亦或是張繼的黯然神傷,又或是杜甫的離愁別緒,都承載在那一團金黃色的光裡。

我常賞月。

漆黑的夜幕中,不僅有繁星閃爍,還有銀盤懸掛。我倚靠窗櫺,望得出神,思緒彷彿隨著微風,飄搖在月光中。這場景,好像在哪見過似的。我在記憶裡努力搜尋……

我回到了故鄉,那是我十年未曾謀面的故土。

躺在搖籃裡,祖母坐在板凳上。她輕輕地拍著我的胳膊,唱道:“風兒輕,月兒明,樹葉遮窗櫺……”,半夢半醒之間,我恍然望向窗外,那刺眼的月亮,像一顆巨大的糖果,閃著金黃的色澤。

繾綣的風吹破心河,復又散去,只留長嘆。世上最可悲的事,也許便是離家久了,誤把他鄉作故鄉,驀然回首,故鄉卻已成他鄉。現在想想,故鄉的景變了,連幼時朝夕相伴的親人也疏遠了。哀傷便不可遏制地湧出來,可我依然慶幸,慶幸自己還擁有一個月亮,慶幸故鄉的親人也在觀賞月亮,這是“天涯共此時”的親切,也是最長情的陪伴。

月光潑灑下來,籠罩著大地,像給萬物裹上一層銀紗。忽然間,耳畔響起孩子銀鈴般的笑聲,循聲望去,在不遠處的燈火闌珊中,有兩個小女孩正歡快地玩著皮球,我看不見她們的面龐,卻能想象的到她們內心的歡愉—因為我曾經也經歷過這樣的時光啊!

我又想起孩提時的同伴,她總扎馬尾辮,笑起來缺一顆門牙。在我的印象中,她的形象,總是停留在六七年前,因為在那之後,我們便斷了聯絡。小時候貪玩,我和她總在小區裡玩耍。我們在地上挖洞,把吃完的蘋果核埋進去,靜靜地祈禱它生根發芽;我們在人行道上奔跑,互相追逐;我們分享新買的糖果,分享剛看完的小人書。人們常說小孩子擁有無窮的活力,無窮的快樂。的確,我和她白天呆在一起,晚上也很晚回家,父母常常擔心,他們因此告誡我:月亮升起時就得回家。

是啊,月亮升起來時,就要和朋友分離了,我多麼失落!

在某一次月亮升起後,我們依依不捨的道別—同平時一樣,但從那以後,你我天各一方。世界啊,如此奇怪,說大不大,說小不小!拋之腦後的人,總會在大街上偶遇,極力尋找的人,哪怕是將世界翻個底朝天,也不見得能找到。如今,我再也不用擔心月亮升起的時間了,可你,卻失了蹤影,從此再無聯絡。你在哪裡,我的摯友?

從那以後,我幼小的心靈中,似乎不再充滿活力與快樂,而更添一分傷感。我第一次意識到,原來月亮不只是月亮。

夜深了,人散了,我佇立窗前,無語凝噎。所有生靈彷彿都在酣睡,只有月亮醒著,為大地點一盞夜燈。我想,無論多麼冷漠的人,在看到月亮後都會心動吧。

月亮,帶給我太多回憶,也帶來太多愁緒。自愧才疏學淺,無法像千百年前的文人墨客般賦詩吟歌,只好寫些感慨,無故呻吟吧!

關於芽莊的記憶 篇5

國二作文 ,1586字

艙門緩緩地關閉,耳邊的喧囂淡了些許,只有飛機引擎的轟鳴聲還在迴響。隨著飛機的滑行,眼前再熟悉不過的黃土峁飛快地向身後晃過,稀稀拉拉的荒草迎風搖擺,像是在為我們送行。氤氳著陽光的天空中看不到一絲雲彩,天氣是如此難得的晴朗!我們卻要離它而去。

此行的目的,是越南芽莊。

二十四小時前,我甚至還不知道這世界上還有個叫作芽莊的所在。對於越南,我還是略有耳聞,印象中,是個“國”徒四壁的地方。或許我有些過於偏激,但是隻要一想到當地人,我就會立即聯想到解放前的農民—兩者有一種莫名的相似。至於那裡的環境……我甚至不敢多思慮片刻,甚至我還很懷疑我的父母為何有這雅興帶我來這個地方。

經過四小時的超高空顛簸,我們終於進入了低空顛簸階段。我沒有往下看去,只是瞟了一眼遠方的天際線,只見海面上碧波盪漾,數只海鷗抵平著掠過水麵,點點帆影在藍得發青的大海上從流飄蕩,任意東西。我漸漸對這裡有了些好奇,當飛機足夠低時,我俯視了一下正下方。只見無數白浪拍打向岸邊的礁石,濺起的浪花如同無數白色的蝴蝶四散開來,相比那聲音也是極為清脆動聽的。離礁石不遠處是一大片金黃的沙灘,我敢說無論用何種顏料也調不出如此和諧的色調來。沙灘邊上,大片的椰樹與油棕映入眼簾,給這幅圖畫又平添一抹充滿生機與活力的綠色。僅僅是透過舷窗看到的這一片並不廣闊的景緻,就足以令人拍手叫絕,起飛前在西安看到的“晴朗的天氣”,與之相不也不過顯得灰濛濛,陰沉沉罷了。

我必須承認,這裡的現實與我的想象大相徑庭。而我所認為的這裡千萬美景的代表便是日出了。凌晨時分,天剛剛有了些亮度,我就趕忙來到海岸的沙灘,只為一睹日出的氣概。清晨的海風並不潮溼,帶一點大海的腥味。海鳥遠遠的盤旋鳴叫著,似在為出海的人們送行。這時,一縷陽光從海平面射出,瞬間照亮了這片沙灘,乃至整個城市。我被裹挾在這萬道金光中,向前伸出手去,細膩的陽光穿過指縫,感受到的只有溫暖與美好。

出乎我意料的是,芽莊的物產豐富程度也堪稱一絕。且不說什麼椰子,芒果,魚乾之類的小兒科。真正令人稱讚的是當地人用並不發達的技術,卻加工出了如此美味的特產。他們會將椰子汁作成一種果凍,十分爽滑可口。還有一種特製的魚乾,在裡面加入一些簡單的調料和所謂的“祕方”後,味道堪稱完美。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種名叫“雞蛋果”的水果,導遊曾特別推薦了這種水果,稱它的名聲享譽東南亞。但當他幫我買下幾個後,我卻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如果你還不知道“雞蛋果”為何方神聖的話,去自家廚房尋找答案吧—因為無論從哪個角度看它們,都找不出它與土豆有任何的區別。當場剝開一個,看到了它與土豆的本質區別,方才作罷。不過它的味道是沒的說。

導遊是一位外表俊朗,面板黝黑的青年小夥子,當地人。我不得不承認他的中文講得不是一般的好,甚至帶一點南方的口音。而當我瞭解到他的中文是靠網上自學時,對他的欽佩又多了幾分。他比其他任何人都要友好,無論何時臉上都掛著質樸的笑容,有點像稚氣未脫的孩子。我曾一直記得在出發前,領隊曾告訴我們這樣一件事:越南人和我們並不是十分融洽。舉個生動形象例子,我們怎樣看待日本人他們就是怎樣看待我們。但我在這位哥哥一般的導遊面前,並沒有覺得一點彆扭。反倒感覺他對我們的友好已經遠遠超過了他的職業要求。曾經聽到他與幾位健談的叔叔聊起中越兩國的歷史,就不可避免地聊到兩國之間曾經的一些摩擦。幾位叔叔對越南政府當時的做法顯然頗有微詞,只看到導遊卸下了他嘴邊的微笑,我頭一次見他如此嚴肅。“歷史無罪,不糾結於過往才會更快地進步。”他堅定地說道。且不論當時到底誰是誰非,誰會否認自己的國家呢?我看到了他的一腔愛國熱血!

時間飛逝,短短七天的芽莊之行結束了。我瞭解了不為我知的世界—芽莊,或許這裡現在並不廣為人知,但我相信,美不會被歲月遮蓋,終有一天,芽莊,會以它的美令無數人歎服。

關於姥姥的記憶 篇6

國二作文 ,1566字

嗨,姥姥,您近來可好。

“毛頭來啦。”我仍記得在一年級,每當我揹著沉重的書包回到姥姥家,那歡喜的聲音總是第一時間穿進我的耳畔,彷彿每一次見到我,便是上天賜給她的禮物。

熱騰騰的雞蛋羹總是毫無例外的擺在桌上,香氣撲鼻。第一次吃雞蛋羹時,看著像布丁一樣的雞蛋羹,我不知從何處下手,一隻手拿著勺子不知所措。姥姥用她粗糙但溫暖的手先是摸摸我的頭,再握住我的小手,說:“來,姥姥教你,先用勺子劃幾道,讓醬油、香油和醋滲進去,再把它翻幾下。吃完後,用勺子刮一刮粘在碗上的雞蛋羹,不能浪費!對了,記得把碗底的醋喝掉哦。”舀起一塊,迫不及待的吃下,香味在嘴中瀰漫,我總是忘了放進嘴裡前要吹幾下,雞蛋羹總是燙到我的舌頭,燙的我不斷的吸著涼氣,但是嘴角不由自主的露出了微笑。吃完雞蛋羹後,我時刻記得姥姥的話,刮乾淨碗,只是我怎麼想也想不明白,為什麼要喝碗底的難喝的東西。我在吃蛋羹的時候,姥姥在旁邊靜靜的站著看著我,笑的眼睛眯成一條縫。雞蛋羹的香醇伴我走過了童年,我永遠也不會忘記姥姥雞蛋羹的味道。

“媽媽,雞蛋羹該怎麼做?”帶著一絲味蕾的記憶和和心底渴望,我向媽媽問出了這句話。“雞蛋羹?你想吃嗎?我可以給你做啊。”我帶著些許期待等待著雞蛋羹,熱騰騰的雞蛋羹端上來了,吃了一口,味道很好,但為什麼我沒有再吃下去的慾望?為什麼沒有吃姥姥的雞蛋羹時的感動?是了,姥姥的雞蛋羹是我在結束了一天的學習後,在極度疲勞的情況下所享用的,姥姥在百忙之中抽出時間,為我做了雞蛋羹。這種雞蛋羹,不僅為我帶來了口腹之慾的滿足,更讓我疲憊的心靈得到了安慰。

“毛頭,我跟你說,姥姥知道有一種藥,特別神奇,還得過諾貝爾醫學獎,是……”姥姥一臉神祕的跟我說,我哭笑不得的聽著姥姥講述著不知道從哪裡看來的訊息,“姥姥,這怎麼可能呢?不要什麼都相信啊,這肯定是騙人的。”“怎麼可能呢,這個藥特別神奇,是亞馬遜人……”姥姥一臉認真的看著我說。我無奈了,姥姥太容易上當了,記得前幾年上次在公園,有人給姥姥推銷一種藥,是一種萬能藥,能治所有病,在那位推銷員的不懈努力下,成功將姥姥騙入圈套中。爸爸媽媽對於這類事都很無奈,偏偏姥姥還對自己的判斷堅信不移。心中無奈的同時,感動在悄然中綻放,或許姥姥是一時沒轉過彎,但姥姥一直都在為我著想,姥姥知道我眼睛不好,近視四百度,當一聽到這種特別神奇的藥可以治近視,便為我買了下來,她總說,“試試嘛,說不定有用呢?”姥姥那顆全部為我的心,感動著我。“姥姥,您可是七百度的近視啊!”。我心的深處有陣陣的悸痛。

“姥姥,我們來看你了。”走進門時,姥姥帶著滿面的笑容走來,看到我,笑著說:“哎呦,你看這個子,幾周沒見又長高了。”說罷,踮起腳尖,用手摸了摸我的頭。姥姥最喜歡和我比身高,每次我去姥姥家,姥姥都會比一比,看看我有沒有長高,姥姥時常嘆息說:“什麼時候才能長大啊。”現在我我已高出姥姥一頭。蒼老的手拂過我的頭頂,驀然間,我發現,姥姥好像真的老了,眼睛不靈便了,少了些許光彩,雞蛋羹有三年沒有做過,身體似乎佝僂了些。我心裡抽了一下,卻不知道該做些什麼,眼中不自覺的黯淡下來。

“姥姥去做手術了。”聽媽媽說出這句話,我的心驟然緊縮,有一隻無形的大手掐住了我的脖子,我強自鎮定的問:“姥姥怎麼了?”“姥姥的眼睛有些問題,是白內障,需要做一個小手術。”原來只是眼睛不好嗎,還好還好。我長舒了一口氣,整個人放鬆下來。我很害怕,害怕有人離我而去,我恨這可惡的時間,奪走了一個又一個生命,我畏懼未來的某一天,壞訊息會像惡魔一樣敲開我的大門,我會哭嗎?我會痛苦嗎?我恐懼著,自始至終。

姥姥,這麼長的時間,我沒有去看過您,對不起,我沒有藉口可以逃避這個事實,不知道您現在身體怎麼樣,眼睛好些了嗎?如果我有時間,我一定會去看您的,願您的身體永遠健康,一定會永遠健康!

關於故鄉的記憶 篇7

國二作文 ,666字
的醬汁在糊狀的涼粉中融開來,兩種不同的口感交相纏雜,那才是真正的好吃。

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漢中人世世代代受漢水的滋養,自然是柔軟而又靈性,說話聲音軟軟的,帶著巴蜀嶺南自有的口音,心靈也柔軟細膩得似雛鴨的絨羽,撩撥心絃。走路上,小城不大,忽地又輾轉蜿蜒至原來姥姥家的東關巷。一棟棟紅磚瓦的廢棄矮樓,被鐵板柵欄圍得緊緊的,窗戶玻璃都被人敲掉了,只留下了一個黑黢黢的窗戶洞,這是老一輩人芳華的記憶,這是原來的漢中製藥廠,姥姥姥爺都曾經在這裡留下過青春的痕跡。現在漢中要改頭換面,不要它們了,觸目驚心的一個血紅血紅的“拆”猙獰的滲在牆上。可仍能聽見一聲聲帶著巴蜀味道的問候:“黃哥,虎姐,又回來看老廠子啦?”姥爺姥姥應聲笑著點頭,回問道:“不是最近拆遷分配嗎?你們怎麼還沒著手?”答道:“沒幾年活頭啦,就在拖拖吧,你們都各奔東西了,住在這一片的老同事好些個前幾年都走了,也就剩下幾戶了,老廠子也就我們給你們守著啦,想回來就再回來看看吧。”“好好,就拜託你們了。”事實上,漢王制藥(漢中製藥廠的後身)氣派的新廠早都在漢中城郊建成好幾年了,不知道這些老人是否知道,舊的不去,新的也不可能來,政府早就下達指令拆除老廠了,總還是姥姥姥爺這一輩老人命好,指令一直也沒實施些什麼,老廠子還一直留在這裡。後來才聽姥姥溼潤眼眶說,“他們幾個,一直請願說,‘能不能把廠子先給他們留下,等這一輩的老人都安詳的走了,你們在安安心心的拆成不?’”

……

在陝西南邊有一個小小的城,安靜而祥和,是我的漢中,我的故鄉。

關於青海的記憶 篇8

國小六年級作文 ,1116字

如果說西安是羊肉泡饃,那麼青海就是妥妥的烤全羊。

一口熱騰噴香的羊肉,一盞清涼醇香的青稞酒,腦海就兩個字“舒服”。這時,你會情不自禁的想到青海的人、青海的景,他們也與這地道的家鄉菜一樣,耿直、清新。青海的人是豪爽又不乏樸質的,你與他們交談時,總能感受到他們散發的熱情與憨厚;青海的景是自然又不乏寧靜的,它總能讓人觸控到安靜的內心。

初遇茶卡鹽湖,是一個陽光熱辣的正午,人心焦躁,但她兀自平靜地側臥於來來往往的人群中,衣帶飄揚,窺人心魄。鹽湖的岸線在天地間迴旋出動人的圓弧,湖與天的間隔被湛藍填補,彷彿那湖的盡頭就能親吻天空。平靜的水面正如一面天空之鏡,遠山峰巒、天空純粹、雲層交織、飛鳥振翼、人群嬉鬧,一股腦地倒映在蒼穹的魔鏡中,永存於映象的絕美絕倫中。藍天渲染她雪白的裙襬,雲朵在她的臂彎裡暢遊,幾隻飛鳥貪婪地蹭著她白皙的臉頰,舒服地打著哈欠。各色的人群交雜著,粗重的喘息、驚喜的尖叫、不滿的大吼將清晨全然的寂靜撕裂得一絲也不留,但她沒有任何的不滿。她溫柔的笑容與人們的微笑被無數的相機定格,也許人們的微笑會被漸漸磨損,但她溫柔的笑容在亙古的時光中永不磨滅。“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就是這茶卡鹽湖樂吧!

將茶卡鹽湖比擬為風姿綽約,青海湖便可以是青春蓬勃。

百聞不如一見,奶奶時常提起的青海湖終可一睹芳容了。湛藍的湖水輕叩著岸邊的石塊,發出輕微啪啪的聲音。風裹著青海湖鹹鹹的味道飛掠過人群,向著更遠的東邊奔去。父母在岸邊的木凳上休息,我蹲在湖邊,細細地挑選著漂亮的石頭,青海湖的石頭大多都是有幾條細線環繞著的,著實特別。剛蹲下,湖水便湧於腳前,清涼的溫度與氣息沁人心脾,頭頂的烈日怕也是抵不住這湖水的清涼吧!在人群中小心翼翼地穿過,站在木橋上眺望青海湖的確是個不錯的方法,剛站上去,就被風撲了個滿懷。湖水如同女生的百褶裙翻出一層一層的波瀾,忽然,風捲著遊艇的廢氣倉皇而逃,竄過我的鼻孔,令人感到窒息也無心再欣賞這美景了,著實可惜啊。

靈魂的歸宿便是這神聖無比的塔爾寺了吧。簡樸而大氣的寺廟由無數小小的廟宇相連而成,也恰似眾人的心之所向而造就的人類精神文明。從踏進寺門的一刻,心靈將受到佛光的沐浴,莊嚴肅穆之感在悠悠的檀香中緩然升起。塔爾寺彷彿一位早已看破紅塵曉事的出家智者,在豔俗的人世中散發著帶著溫度的金光,深邃的眼眸平靜、親切。我只是借一縷穿透了古老意識沉澱積層的米色的陽光,才能看到你的身影。看著在寺裡對著大金瓦寺,對著佛光普照磕長頭的人們,那不是可笑,這是來自人們對佛最虔誠的信念,我對他們懷著敬畏的的心書寫。他們的心與塔爾寺的心跳動成一個頻率,俗世和遙遠的彼岸也彼此牽動著,相依著。

回憶,青海,在神聖與平凡中一起前行。

關於外婆的記憶 篇9

國一作文 ,1080字

不知道為什麼,在眾多與生活碰撞所產生的火花中,有關於外婆的記憶總是如此潔白,如此寧靜。或許是其它的火花太過強烈敏感,我對外婆的印象才是這樣的單薄,冰冷的毫無溫度可言。

外婆的話語不多,且總待在廚房裡。

當外婆做的菜被一盤一盤的端到飯桌上時,她卻從來都不和我們一起吃飯。一次次催促也好,一次次勸說也罷,她一直都不那麼合群。每每當目光窺入廚房之中,總是隻有外婆一個人在。一個纖瘦單薄的身軀佝僂地坐在一張左腿不直的小木凳上捅著柴火。柴火燒的正旺,躁動不安的火焰在鐵爐裡橫衝直撞,整個爐子裡裝滿了明亮,橘紅,生機勃勃的火焰。噼裡啪啦的聲音此起彼伏,點點火星從爐裡飛濺而出。看似柔弱的外婆卻鎮定自若的控制著火力,動作緩慢卻力道十足。就像老練的騎手馴服脫韁的野馬一般。

廚房外的菜園青蔥無暇,若有若無的風悠悠地流轉著。栽種的無花果樹上停留著麻雀方才吵嚷的嘰嘰喳喳聲,土地上瀰漫著青草淡淡的芳香。外婆絲毫不被其打擾,她繼續捅著她的柴火,儼然已與這景色融為一體。

這是外婆留給我最為深刻的印象了。

我不瞭解外婆,她讓我記起的也只有這些畫面了。母親和姨母應該知道外婆究竟是怎樣的人,但我也無從知曉了。外婆這樣保持現狀就好,神祕,無言,寧靜,不喜熱鬧。或許這樣的生活才適合她。

直到我瞭解了,外婆那個時代的艱辛。

那時,家境十分貧苦。為了能擔負起眾多的子女和偌大家庭的生活,外婆是拼了命去勞作,才能勉強掀開一天的鍋。衣不保暖,食不果腹是常有的事。至於是如何挺過那段日子的呢,外婆自盡可能都記不清了吧。留下來的,應該只有肩上曾扛過千斤重擔的隱痛,只有腳上每天走十里山路的紅腫,只有為耕耘而彎過無數次腰的痠痛吧。

我曾問過有關那些歲月的故事,但外婆不答應。如今,她也無法再在廚房捅柴火了。因為腿疾,她只能臥病在床。床是靠窗的,於是,外婆唯一能做的事就是?q望窗外的風景。彷彿那些風景就是她的一切,就像捅柴火一樣,一望就是一天。

外婆就這麼望著,時間和空間在她的身旁凝固,成為永恆。經歷了那麼多,可外婆依舊恬靜地、溫柔地、與世無爭地活著,這是多麼平凡和幸福。我見過許多人,也像外婆一樣,傷痛與不易伴隨他們的人生,但有人怨天尤人,有人自暴自棄,有人了斷一生。在現在看來,這是十分正常的行為,畢竟他們經歷了常人難以經歷的空痛,走過的是人間煉獄。但外婆則釋然了一切,什麼也不索求,什麼也不期望,就這樣靜靜地揹負著這些難以磨滅的烙印走過人生的一個又一個路口。

我關於外婆的印象是涼薄的,是空白的,這或許不是我的緣故,而是因為這虛無的印象在晃眼毛躁的電光火石顯得如此與眾不同,正如外婆這個人吧……

關於星星的記憶 篇10

國三作文 ,800字

有多久沒看到滿天璀璨了?我記得不是很清楚了,只是在三年級暑假那個星月夜過去後,便再沒有機會抬頭凝望天空。偶爾有時,會在不經意間看到一簇明亮到絢爛的圓點,鑲嵌在無垠的夜幕中。

對星星最深刻、深刻的無法忘記的記憶是三年級時,那時我還常回老家,尤其對於城市裡喧囂的夏天,老家不僅有蟬鳴,黃昏,清風,還有夜的海洋。

鋪開涼蓆,拿一張很大的毛巾被,僅僅穿著單裙,靜靜地躺在上面,這就是我的小世界了。沒有體驗過夏天鄉間的夜晚,絕對是一件非常遺憾的事情。我看不見四周的院牆,看不見路邊繁密地,成群結隊的狗尾巴草,我所看到的,是怎麼也望不到頭的,無數個星星織起的長河,那是很難用我匱乏的文字所描繪出的情景,我只是覺得,看著看著,眼淚似乎便不知不覺地滾落,也許是無言的震撼,也許是失落於自己竟這般的微不足道,在星河的映襯下,我們都只是一片搖搖欲墜的浮塵。

隨著時間的流逝,我抬頭凝望星星的次數愈發少了,但我不會再忘記它的模樣,上課的時候,突然看見“個人是社會的有機組成部分”這句話,不由一怔,眼前又浮現那片星星織起的長河,曾經那股無言的失落好像消失不見,原來,原來我們都是一顆顆星星,或明或暗,或大或小,但都無一例外的肩負著共同的責任,共築起這個社會,一顆星星不夠,那便數以千計,數以萬計。

還有很多很多的宛若星河一樣久久不衰的事物,他們不比恆星那般永存不朽,但朝朝暮暮,歲歲年年,一朝消亡,又會有新的繼續,無盡的傳遞下去,直到永遠。但這不是重蹈覆轍,每一次的更迭,又與這浩瀚星空有所不同,它衍生出新的物質,思想,所以,我們在進步,萬物都在進步著。

星星是多麼美妙的事物,它又帶給我多少緘默的道理!可惜我們只顧大步向前,忘記看到近在眼前的真諦,瞧著吧,看看那璀璨而寂寞的星河,不,是星海啊。每個人,總要在心裡藏著一顆沉默的星,才會堅定,無悔地走過並不漫長的人生,化為一顆閃閃發亮的星星。

夜晚來了,我又想起了我的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