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度淡然相關作文20篇

風度淡然 篇1

風度淡然作文800字 ,733字

掬水月在手,弄香充滿衣。

經掩的木門間透出縷縷怡人的桂花香。女人正手持長竿,輕輕敲打著桂木枝條。

“沙沙,沙沙”細小的桂花如雨點一般滴落在樹下鋪的塑料布上,花香怡人。女人便是這“桂花雨”的製造者。

女人一人,居住在通幽小巷中。一天的光陰,都是浸泡在這滿屋的桂香之中。

取香為釀,聽雨樓臺,別有一番淡然,隨遇而安的風度。

愛喝女人做的桂花釀。甜而不膩,清爽可口,回味無窮。一如她的人,嫻靜淡然。

推門而入。女人薄薄的笑意又出現在眼前。

裙褶飄飄,髮帶輕舞,頗有“落花人獨立”之感。

見我來了,女人笑笑,後又專注於打花上了。

坐在院中一方石凳上,等待女人為我盛上一碗桂布釀。想到這裡,不禁口生津液。

女人笑吟吟地開啟酒缸的罐子從牆上取下一把木製勺子,在酒缸中來回攪動,細小的桂花便隨著酒液打旋兒,轉動,溢著陣陣醇香。這時,女人再給我盛出一勺酒釀,放在石桌上。

青花瓷的碗中淺黃、金黃、深黃浮動,配上透明的酒液更是醉人。一如制她的人,嫻靜淡然,風度翩翩。

女人不言,我亦不語。

捧酒一碗,乾坤同醉,只敬淡然!

忽聞女人的話語:“失根的桂花,雖沒有了養份的供給,花香漸散,但在酒液中,卻芳香永存。”

不禁被女人淡然俊牙的話語驚豔到。是啊,桂花本就微小,若是香氣盡失,又何來釀酒之說?恐怕只有將桂花的香氣融進醇烈的酒氣中,將它的淡然揉入烈酒的張揚中,才是它最大的價值了吧。

深深折服於女人嫻靜淡然的風度。

她深知若是酒釀足夠香醇,何懼巷子深。時光的洗禮,讓女人看得通透,活得嫻靜淡然,活得精彩非凡。

細雨霏霏飄落,香擁翠繞,看盡人間芳菲,追憶風華年少。賞花,制釀,好不淡然,獨具風度!

看盡滿樹繁花,清享一碗佳釀。時光淺淡如水,歲月醇美。

推門,舉步,又聞“沙沙”“沙沙”……

雲淡風輕,悠然自得——讀《李漢榮散文》有感 篇2

讀後感 ,1031字

元旦,我結束了對《李漢榮散文》的閱讀,感慨頗深,李漢榮是一位男性作家,但是他的文章特色卻是用樸實的文字寫出特殊的優雅與細膩,他的文章,沒有什麼很華麗的辭藻,但卻總能讓人身臨其境,心曠神怡。

在我所讀到的文章中,我尤其喜歡一篇名為《生命中最柔軟的部分》的文章。這篇文章寫的是有關於善良與愛的內容,這即是生命中最柔軟的部分。而現實世界中充滿了堅硬的東西,無論是物質上的鋼筋水泥,亦或是心靈中的敵意仇恨,它們充斥著這個世界。這篇文章原本的主題是呼籲我們迴歸自然,迴歸美好,去尋找生命中柔軟的部分,也說明了我們的生命需要美好而柔軟的部分。而我卻讀出了一絲絃外之音,那是一種人生態度,即是雲淡風輕,悠然自得。

這個主題在他的《又見南山》與《山中訪友》中出現過,說的是一種很自在,很快樂的生活,整日與自然為伴,與山林為友。而我的體悟卻又與之不同,因為我是世俗之人,我需要生存,自然不可能像陶淵明那樣“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只能在鋼筋水泥構成的城市中尋找些足夠聊以自慰的東西。

何為雲淡風輕?是一種天人合一,自由自在的境界。就像面朝大海,春暖花開一樣,似乎周圍的一切已經與自己融為一體,而其他的都不重要了。並不是說忽視周圍的一切,而是處於一種悠閒的狀態。何為悠然自得,是指內心得意舒適,自由清閒的狀態。但在這競爭日益激烈的世界中,每個人都在為生存而奮鬥,何來悠閒?所以,我的體悟是,這不是一種狀態,而是一種心境。

我們在冰冷堅硬的城市中,為生存而奮鬥,可以說,活得很累。不是有這樣一個說法,說生活,生活,人生下來就是要幹活的。事實也是這樣,但是,我追求的是在這朝九晚五的生活中,給自己找一個可以讓自己悠閒的時間。我們身上的包袱已經很重,而且不能放下,但是,我們為什麼要讓自己一直向前面趕路呢?我們應該坐下來,歇歇腳,看看四周的風景,而這風景,指的就是生活中隨處可見的美。

在這堅硬的世界裡,並不是沒有美好,而是缺乏去尋找美的眼睛,而這眼睛,就是雲淡風輕,悠然自得的心境了。放下包袱,輕裝上陣,讓自己的生活過得慢一點,讓它更加有意義,在回首之時不讓它成為你的遺憾,這就是我們的最終目的,也正是人生的最高境界。遇事不亂,處變不驚,縱觀世界,笑看塵寰,方為人生之道也。

讓我們的人生過的更美好,更快樂,這就是人生的終極意義,任清風拂過山崗,明月照耀四方,微笑看待一切,無拘無束,自由自在,慢一點留意,世界更美麗。雲淡風輕,無心見無常;悠然自得,細微有所悟,生命轉彎處,幸福常駐。

淡然讓人美麗 篇3

國三作文 ,1148字

四月,鶯飛草長,久違的陽光再次和煦地灑便世間的各個角落,反射著耀眼的鵝黃。早春的幾場細雨初來乍到,還來不及下透。在這萬物復甦的清明時分,我的爺爺溘然長逝,留下了春風細雨般卻令人深刻的回憶。

爺爺是個與世無爭的人,當他還是個青年時,就憑自己的才學做到了高階工程師,自然有一群羨慕的人跟在周圍。在那個動盪的時代,高調只會傷害了他自己,因而我的爺爺雖在本應年少輕狂的青年時期,卻懂得了淡然。據奶奶描述,有一次,有上級要求他幫忙出設計圖紙,爺爺半年嘔心瀝血,凝成一張精美的圖紙,後卻不知被誰陰謀張冠李戴,改了姓名,那個人最後獲了重獎。奶奶是個有傲骨的人,自然不答應,要找上門去評理。爺爺自己卻很淡然,勸奶奶不要計較。後來那個竊取圖紙的人得到提拔,上級給了他一個更難的專案,他自然能力不到,低著頭來找爺爺幫忙,爺爺競仍願幫忙,讓那個人無地自容,向爺爺認了錯,後來兩人成了很好的朋友。

後來爺爺作了大學教授,每次學校裡有什麼獎勵、功名,眾人都推舉他,不僅因為他的才學,也因為別人都尊敬他,敬佩他的品格。而爺爺每次百般推託,當時爺爺已值中年,總是說:“這些小青年有前途,更需要這個機會,我看還是給他們吧。”

爺爺是個內斂的人,而奶奶是個強勢的人,兩人在一起,必會有摩擦,而爺爺卻總是讓著奶奶,無論無理有理都不作聲,任憑奶奶發洩情緒。這種場面,我也是見過的。小時候有幾年,因為爸媽公司實在繁忙,讓爺爺奶奶照顧我,他們對我照料的細緻,讓我至今難以忘卻。爺爺身體本來極健康,照顧我三個月便白了頭髮,這有照片為證。然而爺爺總是在背後為我做事,不曾用語言表達過對我的愛。

爺爺出殯那天,我和爸媽都去了爺爺奶奶家,送爺爺走的時候,奶奶靠著我,已泣不成聲,哭喊著:“我們夫妻五十四年,風風雨雨你都保護我,你現在怎麼能扔下我走了啊!”我一直強忍著眼淚,不哭出來。

如今,爺爺走已快一個月了。爺爺那張笑臉卻仍不時浮現在我腦海中,那是張親切、不做作,透著慈祥的笑臉。我和爸媽一生沒見過爺爺哭過,只在最後的分別時看到了已不能說話的爺爺眼角的溼潤。我憶起小時與爺爺一起的時候,懷念美好的生活,更悔恨自己小時的任性!又想起前不久去看望爺爺時,爺爺對我的長談,他說一句話歇一會兒—他已經快沒力氣了,卻告誡我:“你將來一定會是個人才,但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遇事別太計較,太頑固,要學會變通……”我竟沒有嗅出那是最後的分別。

又是一年清明時,人們在此時懷念,我卻在此時失去。恍然發現眼下已又是一片春意盎然。面對熟悉而陌生的滿園春色,一時間不知何謂感慨。眼看便要入夏,我卻已經深深地喜歡上了春天—這個我從沒喜歡過的季節。只因它在我十五歲的人生裡教會了我一件事:淡然可以是平凡,亦可以是這天寬海闊的世界上最深刻的美麗。

安之若素,淡然處之——我讀《生命的品質》有感 篇4

讀後感 ,857字

早在春秋時期,老子就提出了道家思想,繼而孔子也受益於儒家思想,成為後人眼中的“聖人”。而在現代,也有一些出類拔萃的思想名著。寒假我就再次翻開周國平老先生的《生命的品質》,進行了人生的探索。

靜下心來,細細品味這些文字,感覺再讀時又美如初見,直入心底。感覺在閱讀與思考中與偉大靈魂相遇,而這種相遇使你擺脫紅塵阡陌的束縛,生活在一個更廣闊、更崇高的世界裡。它像一劑良藥,無論遇到什麼樣的磨難都能從中找到詮釋,迴歸淳樸,迴歸本真,把平凡生活過好,生命的內在意義就是好的。

慢慢的,活在當下的我們可以感覺到:生命原本是單純的,可是人活得越來越複雜了。許多時候,我們不是作為生命在活,而是作為慾望、野心、身份、稱謂在活,為了財富、權利、地位、名聲在活。在生存需要能夠基本滿足之後,是物質慾望仍佔上風,不斷膨脹,成為主導。這些社會堆積物遮蔽了生命,我們把它們看得比生命更重要,為之耗費一生的精力,不去聽也聽不見生命本身的聲音了,生命的感覺日趨麻木。

而如今,讓生命迴歸單純,這不但是一種生活藝術,而且是一種精神修煉。耶穌說:“除非你們改變,像小孩一樣,你們絕不能成為天國的子民。”那些在名利上折騰的某些職場人員等,他們既然聽不見自己生命的聲音,就更聽不見靈魂的聲音了。

近幾年,屢屢曝光一些“造假”現象。例如:染色饅頭、嬰幼兒奶粉里加三聚氰胺、小吃裡放入大量的地溝油……這一個個喪盡天良的舉動,無不是對生命的不負責與揮霍,他們用不合理的手段,贏得了企業競爭之間的榮譽,殊不知他們為了滿足自己的種種私慾,不僅危害了他人的健康,還在無情又可悲地摧殘著自己的生命。

但是周國平先生仍在做真實的自我。在這樣一個物慾橫流的時代,他始終寫下最真實最淳樸的文字,與世無爭,他憑藉著自己的實力,憑藉自己那脫俗的境界,從容地走在他認定的那條道路上,他將自己的興趣與愛好,工作與事業緊密結合在一起,這本身就是極高的生命質量。

在閱讀《生命的品質》的過程中,我找到了一種對待人生的態度,安之若素,淡然處之,醍醐灌頂,頓然豁然開朗,令我沉醉,沉醉……

淡然生死 篇5

高一作文 ,799字

生與死,差別真有那麼大嗎?有的人活著,可他卻死了;有的人死了,可他卻活著。生生死死,真有那麼重要嗎?

有的人還怕死,這其中又分為兩種,一類是苟且之人,為了活著,做出傷天害理,賣國背叛之事,使得可以苟且活在世上,他的活是以無數可憐的無辜之人的生死作為代價,這樣看來,生死好像是殘酷的,令人悲哀的!還有一類是病危,叩響他的門,他開始害怕,害怕去死,拼命的想多爭取一些生的機會,此時人已處於崩潰,則他會把生看作比什麼都重要,為了生,可不顧一切。

有些人害怕生,這其中也分為兩類。一類是由於病痛的折磨,希望可以早點解脫,不想再受苦,但這一類人畢竟只佔少數。而另一類則是輕生,由於某些事情的打擊,使得自己厭倦了生活,失去了生的信心,所以希望快點死去,這樣輕生的例子,現今人們似乎已經習以為常了。

害怕死,極力追求生;害怕生,極力追求死。這兩種其實本質一樣,都是對生死其中一項,看的超越了另一項,極力去躲避自己不想,而卻瘋狂去追求自己希望的。

但此時,他們似乎已經忘卻生與死最初的含義。生或者死並不可怕,也並不痛苦。它們會使你感到恐懼的,是你們自己。生與死是一種態度,它們並沒有明確的界限,並沒有跨越不了的鴻溝,它們彼此並不是絕對的。

歷史上有很多志士為了國家,為了民族捨生忘死,回首過去,黃繼光為了整個部隊,毅然挺住,任身上熊熊烈火燃燒;楊家將為了保衛祖國,與遼人鬥爭到底,結果戰死沙場;文天祥寧死不願出賣國家,不願投降於元,並留下表現自己衷心的不朽名詩。而相反,秦檜賣國求榮,殘殺岳飛忠誠良將,為了苟活出賣尊嚴;嚴嵩排除異己,吞沒糧餉,陷國家於不利,為了生,而出賣祖國,因為這些正有了,死有重於泰山,輕於鴻毛,這也道出了我的心聲。

其實,生與死並無大的區別,生也好,死也罷,都要生的有意義,死的有價值,這樣生與死的差別只是在於肉體是否存在。而這又有何妨,生與死之間,只要精神永駐,生死也就可以看得淡然些了!

風度的色彩 篇6

高二作文 ,939字

莎士比亞曾對人的風度作過一曲熱情而誠摯的讚歌:“人類是一件多麼了不起的傑作!多麼高貴的理性!多麼偉大的力量!多麼優美的儀表!多麼文雅的舉動!在行動上多麼像一個天使!在智慧上多麼像一個天神!宇宙的精華,萬物的靈長!

風度則是智慧、情操、品格、修養為色彩,以言行舉止為筆,繪就的美麗圖畫。

微笑,也是一種風度。

美國鋼鐵大王卡耐基說:“微笑是一種神奇的電波,它使別人在不知不覺中同意你。”有一次盛大的宴會上,一個平日裡對卡耐基很有意見的商人在背地裡大肆抨擊卡耐基,當卡耐基站在人群中聽到他高談闊論的時候,他還不知道。這使得宴會主任非常尷尬。而卡耐基卻安靜的站在那裡,臉上掛著笑容,等到抨擊他的人發現的時候,那人感到非常難堪,正向從人群中鑽出去。卡耐基臉上仍然掛著笑容,走上去同他親熱地握手,好像完全沒有聽到他講自己的壞話一樣。後來,此人和卡耐基成為好友。

這種風度,鑄造人的寬容。寬恕是人最大的美德,俗話說得饒人處且饒人,這種寬容的風度是人成功的基石,寬容還會給人們帶來無線的機會。這時,風度以寬容為色彩,為那美麗的圖畫增添點睛之筆。

其實為人處世,最講究風度,良好的風度令人讚賞,讓人羨慕,具有不可否讓的審美價值。風度也不一定是要博學多才,不一定是位高權重,更不一定是家產萬貫。風度首先是一種涵養,一種內心的充實,一種對自己充滿信心的表現。

平凡,也是一種風度。

時間如流水,大多數人是走不出平凡的,但也有樂於在平凡旅程上默默行走。人生中,平凡也有平凡的滋味,那是一種心靈的淡定,不用去理會世俗之事,不必為此而揪心,平凡也是一種幸福。平凡人也有自己的快樂,不用去理會紛爭,不用去勾心鬥角。平凡讓人更加體會人生的趣味,熱愛生活,享受生活:平凡讓人更加珍惜那獨特的自己。人生短短几十載,當一個平凡的人尚可可以體會各種快樂。

位高權重又如何,每天在陰謀詭計中求生存,卻因此而失去了存活的意義;家財貫又如何,每天活在錢財帶來的痛苦中,人要懂得知足常樂,有錢但同時失去的比得到的更多。平凡是一種風度,平凡的溫暖,能讓我們戰勝飢寒;平凡的心境,能讓我們淳樸;平凡的精神支撐著我們的靈魂。這時,風度以平凡為色彩。

微笑是一種風度,它包含寬容,溫暖人心:平凡也是一種風度,它包含著獨特,沁人心脾。

人生最美是淡然 篇7

高二作文 ,757字

生命很美好,如一幅畫、一杯酒、一支歌。有絢爛的色彩、濃郁的芳香、迷離的曲調。然而生命的成長應該是自然而然的,不應有過多的苛求。面對繁花似錦的人生,理應放下功利,靜享花開花落,雲捲雲舒,用淡然書寫人生篇章。

對分數的淡然,是對孩子最好的呵護。邁入班級,總能聽到同學們議論家長對自己分數的態度,無非就是考好了或進步了,家長就給予表揚與肯定;失敗了或退步了,家長則批評、苛責。不少家長為了孩子的分數,採取一些極端的方法,甚至會出現適得其反的結果。“我心裡有猛虎在細嗅薔薇。”西格夫裡萨鬆如是說。學習亦是如此,做一隻細嗅薔薇的猛虎,淡然地面對分數,不急功近利,這也是對孩子最好的肯定。

李白才高八斗,文采出眾,名聞天下。然而,遙想當年的李白,數次科舉考試皆沒通過,但幸運的是,李白並沒有沉淪,也沒有在一棵樹上吊死,他在山水之間體會了詩詞歌賦的迷人之處用繡口突出了半個盛唐。“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淡然下的李白,終於找回了自信,盡情揮灑自己的智慧與才華。如果他在科舉上心有不甘,仍堅守自我,也許歷史上就會少了一位如此可愛,如此偉大的詩人吧!

有一種淡然是美好的,如季羨林老先生那樣,“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他似一朵小花,在貧瘠的土壤裡綻放自己的芬芳;他似一滴水,為浩瀚無窮的大海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季羨林的淡然,令人敬畏,令人讚歎。

生活中的我們還在為一分兩分的成績而沾沾自喜或痛不欲生嗎?何不淡然一些,心平氣和地面對分數,不為外物所惑,忽略結果,享受灑汗與拼搏的過程,在無悔的今天,無須在乎那些絲絲縷縷的塵埃。

人生在世,一切都是過眼雲煙,與其匆匆趕路,追求盡頭的美景,而錯過太陽,錯過星星,倒不如緩步而行,感悟過程中的喜悅與幸福。

人生最美是淡然,淡然上路,且歌且行,看遍風景萬千!

帶著淡然出發 篇8

國一作文 ,666字

我們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個名叫“刨根問底”的機器,將每一處熾盛的田野挖掘得千瘡百孔,體無完膚。而我們又何曾知道淡然,才是一種真正的美德。帶著淡然出發!

我從六年級起就沒再見到她了。聽媽媽說她已不再上學了,而是在家幫奶奶做事了。說到這裡,心裡便又湧起了一陣陣漣漪,在朦朦朧朧的回憶中,依稀見她在喧囂的人群中漲紅了臉,像一簇熾烈的鋒芒,深深刺入我們的骨髓。在悵然與落寞中一顆晶瑩的淚珠悄然滑落。

離別了一星期以後,她再來時已是風塵僕僕,像是一個從狂風暴雨中走出來的人了。走進教室,原本不怎麼受歡迎的她便成了戲謔的中心。我看見全班臉上面露的瘋狂的笑容,彷彿在一瞬間便會像定時炸彈般轟然爆炸。

下課鈴響了。

“你父母是不是離婚了?”“啊,那你到底發生什麼事了?”老師前腳剛踏出教室,教室便炸開了鍋。同學們便眾星拱月般將她包圍,像一張密不透風的幕布壓得她喘不過氣。我亦在人潮中看她倔強地將眼淚抵住在面紅耳赤的頰邊,她的身體像只受驚的小鹿般在人潮中亂撞。

“那要是你的父母離婚了,你跟你爸還是你媽?”話音剛落,她再也無法裝作堅強,隨之一陣陣的撕心裂肺的哭聲劃破無聲的寂寥,她顫抖的身軀搖曳在座位上,而那個情景僅僅是我關於她的最後的回憶。

“秋風蕭瑟,洪波湧起”而我們又何嘗不知,是我們逼走了她。

在人生的旅途中,帶著淡然出發。我們常常會有一些深藏心底的祕密和傷疤,害怕別人把它赤裸裸地揭開。而此時,淡然是我們給予的最好的安慰。帶著淡然出發,多一份坦誠,多一份安慰,多一份關懷,多一份理解。淡然也是一種美德!

帶著淡然出發,如果我們並沒有逼問她……

寂寞書相伴淡然心相守 篇9

高一作文 ,795字

生命要怎樣開始才會轟轟烈烈,要如何結束才會不枉此生。年少芳華是書生意氣,揮斥方遒,呼朋結伴,心比天高。三十而立是風華眷戀,雄才大展,觥籌交錯,自信人生。只有在年齡的某一階段,人生的某一時刻,在一個人的時候,才會發現低調安靜更是人生中一種真實的美好,能靜下心來不受外惑是一種修養,更是一種人格的底蘊。只有靜下心來才發現那種青翠的沁美隨之而來。只有在寂寞的安靜裡,腦海才會曼妙出許多浪漫的情節,滋生出許多美好的心念,只有安靜中才能感受到一種空靈的境界。

讓自己在想象中翱翔,喜歡靜靜品一盞香茗,在氤氳繚繞中將自己淹沒在清寂的空間裡,慵懶地細閱一本好書;喜歡在寂寞裡放一首憂傷的音樂,心曲合一,在樂曲的縹緲中,感觸樂曲中禁錮的靈魂;更喜歡斟一盞充滿回憶的清酒,把旖旎的文字放逐,在屬於自己的字裡行間遊走,或是在揮毫潑墨中漫卷風絮,以指間傾瀉滿腹話語,充分享受淡泊寧靜帶來的思緒滿天的快感,或是守著文字的溫柔,在無名的感傷中編織經年的一簾幽夢,婉約自己那細膩的心思,亦或是在暈暈的燈光下,穿雲度月般遊走在唐風宋雨中,水袖款款,搖曳起詩句的平平仄仄,書寫屬於自己的唯美情懷。

在平靜中,發現有許多情感用言語表達出來都是那麼彆扭,那麼空洞、乏味、淺薄,甚至不合時宜。只能提筆,將熾熱的柔情放飛在文字裡,讓那勃勃的人生豪氣、瀲灩的月色星光、纏綿的濃情軟語,在一方素箋上凝墨生香。這筆尖,指間曾蘊蓄過多少沉香流麗的思緒啊!曾記得多少筆端沾墨的淺吟輕唱,亦或是丹青筆墨,揮毫一闕,談論詩經。

感慨於漢族的博大精深,豐富多彩,唐詩優雅風情,宋詞婉約明麗,元曲通俗風趣。

感慨於各種文體的個體彰顯,詩歌的美麗喚醒了內心的浪漫,散文的精彩呼應了心靈的回聲,小說的神韻延伸了生活的憧憬,雜文的精闢道出了世俗的心聲,日記的隨性記錄了生活的點滴。

在這浮華喧囂、功利至上的年代,我卻情有獨鍾地深深戀上了這風情萬種的文字。

心懷淡然 篇10

高二作文 ,756字

曾醉心於川端康成一句“凌晨四點,我看到海棠花未眠”,寂寂晨曦,我彷彿看到一位老人,穿越不盡的繁華,保有一顆淡然的心。

時代的背影錚錚而鳴,生活的細節卻是涓涓細流。還生命以真實,還生活以淡然,方能窺得人間的大智大美。

倘若不懷有一顆淡然的心,就如嚴嵩父子,在名利場上失了心,在富貴榮華中醉生迷死,也逃不過最後的困厄。

那麼,何謂真之淡然?

劉禹錫告訴我們“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唐寅謂之“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還來花下眠”。在文人的長袍底下,是大徹大悟的結晶。懷有一顆淡然之心,於滾滾紅塵中守住本心,吟詠溪畔,嘯歌山林。只勸君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以淡然之光,鍍星辰之閃爍,可見,懷有一顆淡然之心,是通向人生快樂的康莊大道。

王維吟出“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在身居高位的同時,保有如此恬靜的心境,淡然的情懷,不可謂不是大胸襟、大智慧。而郭子儀也能在失意途中,付之一片淡淡的漣漪,“看盡人間興廢事,不曾富貴不曾窮”正是他人生的寫照。是知行觀統領著他們向遠方前進,當人生認識積累到一定地步,自然是回看射鵰處,千里暮雲平,可見,懷有一顆淡然之心,是通向人生智慧的康莊大道。

淡然不是格物致知,它是在名利場上保持本心,是在亂世中巍然屹立。懷有一顆淡然之心,是對人生的肯定,是對生命價值的充分挖掘。

時代摧枯拉朽般展開,我們被推向時代前沿,成為時代的展品。這是最好的時代,亦是最糟糕的時代。

觀夫微小,氣定神閒,懷有一顆淡然之心,便宛若於松風山月中,盡享清涼菩提。清樽素月,雲天一埃,懷有一顆淡然之心,便宛若於寒林古月中,盡享星月菩提。

行到水窮處,聽數聲鳥語悠揚;坐觀雲起時,看一片雲光舒捲。於歲月的磨礪中,或化為齏粉,或成就鋒利之劍,時間的斟酌與辯證早已給予我們一個真實的答案—心懷淡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