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仙草
藥材名稱:冬裡麻
名稱出處:《峨眉藥用植物》
概況
異名:水麻椰、水蘇麻(《貴州中草藥名錄》),大水麻(《四川西昌中草藥》),紅煙(《廣西藥用植物名錄》)。
基源:為蕁麻科水麻屬植物水麻的根、葉。水麻屬全世界約6種,中國約5種。
原植物:水麻Debregeasia edults(Sieb.et Zucc.)Wedd.,又名水馬桑(《秦嶺植物誌》),尖麻、水冬瓜(《湖北植物誌》)。
形態:落葉灌木,高1~2m;小枝與葉柄有貼生或近貼生短柔毛。單葉互生;葉柄長3~6mm;托葉披針形,長5~8mm;葉片長圓狀披針形或狹披針形,長6~16cm,寬2~3cm,頂端漸尖,基部圓形或楔形,邊緣有細鋸齒,上面粗糙,具皺紋,下面密被白色或藍灰色柔毛;基出脈3條,側脈5~6對。花雌雄異株;花序生上年生枝和老枝的葉腋,長1~1,5cm,具短花梗或無梗,常二回2歧分枝或2叉分枝;雄花花被片4,長約1.5mm,雄蕊4枚,退化雌蕊倒卵形,苞片較萼片長;雌花花被片4,合生成壺狀;子房直立,花柱短,柱頭頭狀。果序球形,直徑約7mm;瘦果的果皮和宿存花被肉質,鮮時橙黃色。花期6~7月,果期8~9月。(圖見《中國高等植物圖鑑》.第1冊.523頁.圖1046)
生境與分佈:生於海拔400~2600m的溪谷或林緣陰溼處。分佈於中國西南及陝西、甘肅、臺灣、湖北、湖南、廣西。日本也有分佈。
藥性
性味:甘,涼。 ①《貴州植物藥調查》:“酸、澀,平。” ②《四川常用中草藥》:“甘,涼。”
功效:祛風,清熱,理血,除溼。
主治:小兒急驚風,麻疹不透,腳風,風溼性關節炎,咳血,痢疾,跌打損傷,毒瘡。 ①《峨眉藥用植物》:“發表。” ②《貴州植物藥調查》“解熱,利溼,止血,治痢,外治瘡毒。” ③《四川常用中草藥》:“枝葉:祛風散寒。治跌打損傷,麻疹未透及婦女腹中包塊。” ④《中國高等植物圖鑑》:“有祛風溼,止血,止咳之效。” ⑤《中藥大辭典》:“解表清熱,活血,利溼。治小兒急驚風,麻疹不透,風溼性關節炎,咳血,痢疾,跌打損傷,毒瘡。”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0~60g;或搗汁。外用:適量,搗敷或煎水洗。
臨床應用
單方應用:①《貴州民間方藥集》:“治咳血:冬裡麻葉嫩尖30g,搗爛取汁,加白糖服。” ②《貴州民間方藥集》:“治小兒急驚風:冬裡麻葉嫩尖10個,蔥3g。煎水服。” ③《貴州民間方藥集》:“治風溼性關節炎冬裡麻、紅禾麻根各30g。煎水服,並洗患處。” ④《貴州民間方藥集》:“治無名毒瘡:冬裡麻根30g,家麻根15g。搗爛敷患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