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豆粉
藥材名稱:南酸棗
名稱出處:《中國高等植物圖鑑》
概況
異名:山棗(湖北、廣東、廣西、雲南),山棗子、棗(福建),山桉果(廣西),五眼果、五眼睛果(雲南、廣西、廣東)、酸棗(雲南、貴州、廣西),鼻子果、鼻涕果(雲南、廣西),花心木、醋酸果、棉麻樹、啃不死(廣東)。
基源:為漆樹科南酸棗屬植物南酸棗的果實。南酸棗屬為一單種屬,分佈於印度東北部、中南半島、中國至日本。
原植物:南酸棗Choerospondias axillaris(Roxb.)Burtt et Hill(Spondias axillaris Roxb.)。
餘項參見“五眼果樹皮”條。
生藥
採集:鮮果:冬初採收。果核:取果實堆放發酵,使果肉腐爛,然後洗淨,晒乾。
化學性質
果實含原兒茶酸(Protocatechnic acid)、沒食子酸(Gallic acid)、鞣花酸(Ellagic acid)、3,3′-二甲氧基鞣花酸、檸檬酸和對苯二酚[1],還含胡蘿蔔甙、水楊酸、槲皮素、山柰酚-7-O-葡萄糖甙(Kaempferol-7-O-glucoside)[2]、山柰酚-5-O-阿拉伯糖甙(Kaempferol-5-O-arabinoside)、山柰酚(Kaempferol)、槲皮素-3-O-鼠李糖甙(Quercetin-3-O-rhamnoside)、楊梅樹皮素-3-O-鼠李糖甙(Myricetin-3-O-rhamnoside)[3]。
參考文獻
[1] 中草藥 1987;18(11):2。
[2] 中草藥 1989;20(3):8。
[3] Indian J Chem Sect B 1987;26B(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