慄樹皮

藥材名稱:絨毛訶子

名稱出處:《全國中草藥彙編》

概況

異名:訶子(《中國藥典》)。

基源:為使君子科欖仁樹屬植物微毛訶子的乾燥成熟果實。

原植物:微毛訶子Terminalia chebula Retz.var.tomentella(Kurz) Clarke(T.tomentella Kurz)

歷史:參見“訶子”條。

形態:喬木。樹皮灰黑色至灰色,幼枝被銅色平伏長柔毛。葉互生或近對生,葉片卵形或橢圓形至長橢圓形,幼葉被銅色平伏長柔毛。穗狀花序腋生或頂生,有時又組成圓錐花序。花多數,兩性,苞片長過於花,花萼杯狀,5齒裂,長約1mm,無毛,花瓣缺,雄蕊10枚,子房圓柱形,花柱粗長,錐尖,胚珠2,長橢圓形。核果卵形,堅硬,長不足2.5cm,通常有5條鈍稜。花期5月,果期7~9月。

生境與分佈:分佈於雲南西部。緬甸也有。

生藥

採集:冬、秋季果實成熟時採摘果實,置沸水中燙5分鐘,取出,晒乾或烘乾。藥材主產於雲南。

藥性

性味:苦、澀,溫。

功效:澀腸止瀉,斂肺止咳,降氣。

主治:久瀉,久痢,脫肛,久咳失音,腸風便血,崩漏帶下,遺精盜汗。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6g。

臨床應用

《全國中草藥彙編》:“絨毛訶子在雲南作訶子入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