鴨涎

藥材名稱:多花八角蓮

名稱出處:《湖南藥物志》

概況

異名:八角蓮(雲南)。

基源:為小檗科八角蓮屬植物雲南八角蓮的根狀莖。

原植物:雲南八角蓮Dysosma aurantiocaulis(Hand.-Mazz)Hu(Podophyllum aurantiocaule Hand.-Mazz.)

形態:多年生草本,根鬚狀。地下莖塊狀,粗壯。地上莖直立,頂端有毛茸。葉1枚或2枚,頂生,盾狀圓形,直徑20~30cm,邊緣3~8裂,裂片三角狀圓卵形,先端短尖,邊緣具大小不等的細齒,齒尖有小突點,表面綠色,無毛,背面淺綠色,主脈自葉中心射出,直達裂片尖頂端,葉柄長10~15cm。傘形花序,花5~8朵;花萼6枚,橢圓形;花瓣6枚,倒卵形,離生;雄蕊6枚,著生於花盤上,花絲片狀,長0.2~0.3cm,花葯線形,微彎曲,長約1cm;雄蕊1枚,子房上位,圓錐形,柱頭頭狀;花梗長約3cm,密生黃色短柔毛。漿果卵圓形,黑色,內含種子多數。花期5~6月。(圖見《中藥大辭典》.940頁.1889條圖)

生境與分佈:生於山坡、山谷雜木林下陰溼處,分佈於湖南。

生藥

採集:全年可採。

化學性質

含蒽醌和芳基四氫萘木脂素,有鬼臼苦素(Picropodophyllin)、鬼臼毒素(Podophyllotoxin)、4’-去甲基鬼臼毒素(4’-Demethylpodophyllotoxin)、鬼臼酮(Podophyllotoxone)、鬼臼苦酮(擬)(Picropodophyllone)、異鬼臼苦酮(擬)(lsopicropodophyllone)、去氫鬼臼毒素(Dehydropodo-phyllotoxin)、山荷葉素(Diphyllin)、灰綠麴黴多羥基蒽醌(Physcion)和八角蓮蒽醌(Dysoanthraquinone)。其中有些成分具有抑制P388淋巴白血病細胞的作用。

參考文獻

中國中藥雜誌 1989:14(7):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