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皮汁
藥材名稱:大石韋
名稱出處:《中藥大辭典》
概況
異名:篦梳劍(《泉州本草》),中狹線蕨(《中國藥用孢子植物》),邊那坡草(《廣西藥用植物名錄》)。
基源:為水龍骨科線蕨屬植物矩圓線蕨的全草。線蕨屬全世界約30種,中國約20種。
原植物:矩圓線蕨Colysis henryi(Bak.)Ching(Gymnogramme henryi Bak.),又名石卜扇(-四川)。
形態:植株高30~70cm。根狀莖橫生,密生卵狀披針形褐色鱗片,鱗片邊緣有細鋸齒。葉一型,遠生,光滑;葉柄長15~35cm,禾稈色,以關節著生於根狀莖;葉片長圓狀披針形或卵狀披針形,中部寬5~8cm,向基部急變狹,楔形下延,漸尖頭,全緣。葉脈在斜上的側脈間成網狀,內藏小脈一~二回分叉或單一。孢子囊群線形,在主脈間斜出,伸達葉邊,無蓋。(圖見《中國高等植物圖鑑》.第1冊.264頁.圖528)
生境與分佈:生於海拔200~2000m的林下,成片聚生。分佈於中國西南及江蘇、浙江、福建、湖北、廣西。
生藥
採集:全年可採,除去雜質,晒乾或鮮用。
貯藏:晒乾用者置通風乾燥處。
藥性
性味:甘,微寒。
歸經:入肝、腎二經。
功效:清肺熱,利尿,通淋。
主治:咳血,尿血。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30g。
臨床應用
方選和驗方: ①《四川中藥志》:“治熱淋,血淋:大石韋30g,左轉藤30g,木通9g,蚯蚓9g,牛耳大黃15g。水煎服。” ②《四川中藥志》:“治尿路結石:大石韋30g,金錢草30g,車前草30g,左轉藤30g,萹蓄15g,五穀子根15g。水煎服。”
單方應用:①《泉州本草》:“治肺病咳血:鮮矩圓線蕨30~60g。水煎,加冰糖少許,日服2次。” ②《泉州本草》:“治小便出血:鮮矩圓線蕨60~120g。少煎,加紅糖少許,日服2次。” ③《泉州本草》:“治小便不通:鮮矩圓線蕨60~90g。水煎,加冰糖少許,日服2次。” ④《四川中藥志》:“治外傷出血:大石韋葉背面孢子粉及黃毛,外敷傷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