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C商務英語口語練習句子

中華傳統美德格言

愛國

1、以家為家,以鄉為鄉,以國為國,以天下為天下。――《管子牧民》

2、臨患不忘國,忠也。――《左傳昭公元年》

3、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屈原《離騷》

4、苟利國家,不求富貴。――《禮記儒行》

5、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曹植《白馬篇》

明志

6、朝聞道,夕死可矣。――《論語里仁》

7、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論語里仁》

8、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論語秦伯》

9、志不強者智不達。――《墨子修身》

10、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史記陳涉世家》

持節

11、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論語子罕》

12、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論語子罕》

13、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論語衛靈公》

14、不降其志,不辱其身。――《論語微子》

15、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

自強

16、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周易乾象》

17、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老子》第三十三章

18、不怨天,不尤人。――《論語憲問》

19、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孟子告子下》

20、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孟子告子下》

誠信

21、修辭立其誠。――《周易乾文言》

22、不精不誠,不能動人。――《莊子魚父》

23、失信不立。――《左傳襄公二十二年》

24、輕諾必寡信。――《老子》

25、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論語學而》

知恥

26、記己有恥。――《論語子路》

27、無羞惡之心,非人也。――《孟子公孫丑上》

28、人必自侮,然後人侮之。――《孟子離婁上》

29、人不可以無恥,無恥之恥,無恥矣。――《孟子盡心上》

30、知恥近乎勇。――《禮記中庸》

改過

31、見善則遷(學習),有過則改。――《周易益象》

32、改過不吝。――《尚書仲虺(huǐ)之誥》

33、與人不求備,檢身若不及。――《尚書伊訓》

34、人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左傳宣公二年》

35、過而不改,是謂過矣。――《論語衛靈公》

厚仁

36、惟仁者能好人,能惡人。――《論語里仁》

37、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論語八佾(y)》

38、仁者壽。――《論語雍也》

39、仁者無敵。――《孟子梁惠王上》

40、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論語顏淵》

貴和

41、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周易繫辭上》

42、親仁善鄰,國之寶也。――《左傳隱公六年》

43、禮之用,和為貴。――《論語學而》

44、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論語子路》

45、君子和而不流。(流:盲從)――《禮記中庸》

敦親

46、哀哀父母,生我劬勞。――《詩經小雅蓼莪》

47、事父母,能竭其力。――《論語學而》

48、父慈而教。――《左傳昭公二十六年》

49、愛親者,不敢惡於人;敬親者,不敢慢於人。――《孝經天子》

50、孝在於質實,不在於飾貌。――桓寬《鹽鐵論孝養》

重義

51、多行不義必自斃。――《左傳隱公元年》

52、義以生利,利以豐民。――《國語晉語》

53、見利思義。――《論語憲問》

54、見得思義。――《論語季氏》

55、義,志以天下為芬。――《墨子經說上》

尚勇(名人名言 www.lz13.cn)

56、視死如歸。――《管子小匡》

57、率義之為勇。――《左傳哀公十六年》

58、見義不為,無勇也。――《論語為政》

59、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論語憲問》

60、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論語憲問》

好學

61、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論語學而》

62、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論語為政》

63、學而不厭,誨人不倦。――《論語述而》

64、敏而好學,不恥下問。――《論語公冶長》

65、篤信好學,守死善道。――《論語泰伯》

審勢

66、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的33章

67、知足不辱,知止不殆。――《老子》

68、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老子》第58章

69、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老子》

70、聖人擇可言而後言,擇可行而後行。――《管子形勢解》

求新

71、終日乾乾,與時偕行。――《周易乾文言》

72、日新之謂盛德。――《周易繫辭上》

73、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周易繫辭下》

74、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禮記大學》

75、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擔心)――《宋史王安石列傳》

勤儉

76、君子以儉德闢難。――《周易否》

77、克勤於邦,克儉於家。――《尚書大禹謨》

78、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左傳莊公二十四年》

79、民生在勤,勤則不匱。――《左傳宣公十二年》

80、儉節則昌,淫佚則亡。――《墨子辭過》

奉公

81、以公滅私,民其允懷。――《尚書周官》

82、大義滅親。――《左傳隱公四年》

83、公家之利,知無不為,忠也。――《左傳僖公九年》

84、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論語子路》

85、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孟子滕文公上》

務實

86、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論語為政》

87、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論語憲問》

88、士雖有學,而行為本焉。――《墨子修身》

89、道雖邇,不行不至;事雖小,不為不成。――《荀子修身》

90、善言古者必有節於今,善言天者必有證於人。――《荀子性惡》

學習的格言警句

1、把學問過於用作裝飾是虛假;完全依學問上的規則而斷事是書生的怪癖。培根

2、聰明的人有長的耳朵和短的舌頭。弗萊格

3、重複是學習之母。狄慈根

4、當你還不能對自己說今天學到了什麼東西時,你就不要去睡覺。利希頓堡

5、好問的人,只做了五分種的愚人;恥於發問的人,終身為愚人。佚名

6、求學的三個條件是:多觀察、多吃苦、多研究。加菲勞

7、人天天都學到一點東西,而往往所學到的是發現昨日學到的是錯的。B.V

8、我的努力求學沒有得到別的好處,只不過是愈來愈發覺自己的無知。笛卡兒

9、學到很多東西的訣竅,就是一下子不要學很多。洛克

10、學問是異常珍貴的東西,從任何源泉吸收都不可恥。阿卜日法拉茲

11、學習是勞動,是充滿思想的勞動。烏申斯基

12、遊手好閒的學習並不比學習遊手好閒好。約貝勒斯

13、有教養的頭腦的第一個標誌就是善於提問。普列漢諾夫

14、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

15、時間對每個人是公平的。我們應抓緊時間,努力把握住每一個今天,在今天儘量多做實事,使今天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16、自己不會的題目,去看了別人的一會兒就會忘記,但如果是自己思考出來的,就會記得很牢。

17、知識很寶貴,就好像是金礦。學好知識,掌握好本領,會對我終身有益。

19、一個人要取得成功,就要努力加拼搏,更重要的是不輕易氣餒,才能取得成功。

20、永不言輸。第一層:不斷地努力;第二層:知錯就改;第三層:堅持下去,迎頭趕上,爭當第一。

21、既然時間像東流水一樣,一去不復返,那麼最明智的選擇就是要珍惜時間,永不停歇。

22、不知則問,不能則學,雖能不讓,然後為德。(名人名言 www.lz13.cn)聞之不見,雖博必謬;見之而不知,雖識不妄;知之而不行,雖敦必困。荀況

23、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谷,不知地之厚也;不聞先王之遺言,不知學問之大也。荀況

24、凡事都要腳踏實地去作,不馳於空想,不驁於虛聲,而惟以求真的態度作踏實的工夫。以此態度求學,則真理可明;以此態度作事,則功業可就。李大釗

25、講到學習方法,我想用六個字來概括:嚴格、嚴肅、嚴密。這種科學的學習方法,除了向別人學習之外,更重要的是靠自己有意識的刻苦鍛鍊。蘇步青

26、我們寫作文,就應該多讀,多看,多想,作文一定能寫好。

27、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書是人類的導師,書是知識的海洋,書是飢餓人的點心,書是開啟知識大門的金鑰匙。

28、學習的路上不可能一帆風順,當你遇到挫折的時候,不要灰心喪氣。只要你是一個有心人,去努力,那麼,你就會克服一件件難事。

29、知識就是力量。

30、勤奮是無價之寶。

31、只有從小刻苦勤奮,長大才能接受種種挑戰。

32、信心是成才的基石。沒有信心的人,將一事無成。

33、世界上沒有不學習的人,知識是無邊無際的,我們要活到老,學到老。

34、明天,明天,明天還有明天!我們應把握住今天,讓每一個今天大於24小時!??

35、勤奮是開啟知識大門的一把金鑰匙。

36、人生只不過有三萬多個日夜,不要到最後一天才後悔自己曾浪費那麼多時光。

37、學習不要害怕吃苦,只要努力,就一定能衝到終點。

38、學好英語,溝通世界。

39、生活中沒有弱者,只有不願努力的人。

40、無論做什麼事,只要有恆心,一定成功。

41、戰勝別人,先要戰勝自己。

42、知識很多,就像茫茫無邊的大海,只有堅持不懈,不斷獲取知識,才會成為有學問的人。

43、世界上沒有天生聰明的人,要想變聰明,就要用勤奮和努力去換取。

44、知識就像無邊的海洋,我們每天所學的只不過是滄海一粟,點滴積累也只不過是匯聚成溪,所以我們要不斷地學習,不斷地積累,不斷地向大海靠近。

45、人是不可能十全十美的,只有不斷取長補短,改正缺點,才能越來越完美。

46、學問不是上帝恩賜的,而是靠你平時一點一滴積累的。

47、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論語經典名句

1、德不孤,必有鄰。《論語里仁》

2、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論語學而》

3、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論語學而》

4、子謂《韶》:盡善矣,盡美矣。《論語八佾》(盡善盡美)

5、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論語顏淵》

6、過而不改,是謂過已。《論語衛靈公》

7、發奮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論語述而》

8、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論語子罕》

9、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論語雍也》

10、巧言令色,鮮矣仁。《論語學而》

11、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論語里仁》

12、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論語述而》

13、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論語衛靈公》

14、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論語顏淵》

15、文質彬彬,然後君子。《論語雍也》

16、不在其位,不謀其政。《論語泰伯》

17、君子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論語衛靈公》

18、益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論語季氏》

19、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論語里仁》

20、君子不器。《論語為政》

21、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論語子罕》

22、古之學者為己(所謂為己之學),今之學者為人。《論語憲問》

23、見義不為,無勇也。《論語為政》

24、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論語子罕》

25、孝弟(t悌)也者,其為仁之本與。《論語學而》

26、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論語為政》(溫故知新)

27、朝聞道,夕死可矣。《論語里仁》

28、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論語學而》

29、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論語子路》

30、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論語為政》

31、躬自厚而薄責於人,則遠怨矣。《論語憲問》

32、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論語學而》

33、過也,人皆見之;更也,人皆仰之。《論語子張》

34、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論語子路》

35、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距。《論語為政》

36、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論語微子》

37、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論語述而》(舉一反三)

3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論語雍也》

39、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論語季氏》

40、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論語衛靈公》

41、當仁不讓於師。《論語衛靈公》

42、無慾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論語子路》

43、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論語為政》

44、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論語為政》

45、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論語顏淵》

46、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論語述而》

47、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論語泰伯》

48、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論語雍也》

49、仁遠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論語述而》

50、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生以成仁。《論語衛靈公》(殺身成仁)

51、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論語學而》

論語經典語錄 論語中的名言警句 論語名言警句 論語警句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