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深度的優美文段集錦

廣欽 時間: 2016-02-20 瀏覽:讀取中… 次
. 如果情執一直,嘴裡唸佛,念念還是墮娑婆。如果誠懇至誠,放下萬緣,那麼,一念之間,便能到西方。萬緣牽扯,割捨不下,那麼,百年萬年還是在三界內。
. 父母只是讓我們藉著他們的身體來投胎,不論是恩是怨,都是業緣,只有立誓成道報親恩,才是修行的正因。
. 在世俗社會分貧富貴賤,只要走進佛門來,就沒有高低的分別,無論是貧是富,是貴是賤,一律以慈悲心,平等地對待,生生世世要廣結眾生緣,這樣,我們在成佛度眾的程序中,才會有殊勝的因緣。
. 不要說眾生有善有惡,一切的善惡都是我們的分辨,如果然正會修行的人,一切眾生都是我們的善知識。
. 十方檀越贍養三寶,種福田,而常住也須回施十方,這樣,十方來,十方去,所有眾生都能承受恩惠膏澤。
. 知曉自己是凡夫才好修行,我們要在一切的煩惱中好好調理自己,這是別人無法取代的事,等調節切當,自然智慧
清朗,無明散去,這就是參自己。在一個常住中修苦行,修久了,自然也瞭解別的叢林修苦行的意思,修苦行是除妄念最好的辦法,而且當我們修到將苦化為樂時,天然一切事情就會明曖昧朗,無不精通,而智慧大開。 ?? 廣欽名句
. 我們修行主要是用心於佛號,心心念念不離佛號,四體作務都是隨喜作的,掃地也阿彌陀佛,煮萊也阿彌陀佛,念念阿彌陀佛,事事隨喜不掛礙,心則漸入西方境。
. 如果要省卻煩惱,凡事當跟從大眾或他人的看法,不可強就自己的見解,只有自己的事件,可以聽自己的意思,這是忍辱的方式。
. 苦行是從苦中越修越不覺得苦,而且慢慢覺得快活輕鬆,並沒有覺得是在工作,這就是業障徐徐在消,若是越做越覺疼痛焦躁,那就是業障在翻絞。不要以為佛菩薩是多苦,佛菩薩已從苦中磨得業障清除,沒有苦感,做什麼事都已輕鬆自由,而不覺得在做什麼,也不覺得自己在度眾生。
. 論人的是非曲直,心裡起不平煩惱,那就是自己的錯,自己的錯誤。不去管他是非曲直,一切忍下,自心安之無事,那才對。自己也無犯過失,這是修行第一道,也是最上修道之法。師父不在時,遇事境緣,要記取師父曾說的教誡,忍之,心安之,這是最好的一帖藥。
. 我們工作,不要說你現在寺裡為佛做事,或為師父做,而是為消自己的業障做。我這裡沒有什麼可學的。只是掃掃地,做些苦行。然而掃地並不是一件簡略的事,要會掃,要能高興奮興地掃,否則,掃地掃得起煩惱,無明業障反而纏上來。 ?? 廣欽語錄
. 娑婆世界是我們客居的處所,一切皆幻化不實,如戲夢一場,到頭總是空,不要貪戀娑婆世界的一切,放下萬緣,唸佛求生西方,阿彌陀佛才是我們畢竟歸依處,是我們的家鄉。
. 二心念佛,刻苦修苦行,修行不要在情勢上裝潢我相。
. 要得到一心不亂,必先無慳貪。無掛礙、無散亂心才可,這個出家眾比較容易做得到,在家眾則種種俗務掛念,放不下,較不易辦到,出家人身、口、意三業清淨,都攝六根,便能得一心不亂。”“打七唸佛,為的是要得正念或開智慧,是要去除色、聲、香、味、觸、法,得六根清淨。出家人也是在打六根清淨,而不是在打吃得好或什麼。”“出家人要修戒、定、慧,俗家人則修不妄語等五戒。經、律、論三藏亦很主要,一面看,一面行,智慧開得比較快,經藏的智慧,在吾人心中,這個無量無邊如海的智慧,不是用開示或講經可以開出來的,這是一種般若智,由自心中自然吐露,而世俗的智慧則是一種凡夫智,是在迷幻境中不自發,如大學生的智慧,在佛門中仍是小學生。
. 我們唸佛就是要念到花開見佛,什麼叫花開見佛?就是凡事要去火性、要忍受,和藹可親以情理行之,對人要親熱和氣,不可一副冷峻的霜臉,令人望之卻步,當法師的也要如斯能力度眾。凡事照道理來,就事論事,不可用懊惱心去應付,對人不管是善人或惡人,都是和睦地同等看待,不要去看別人的錯誤,這樣別人對我們印象好,我們心也清新,照這樣做去,心無煩惱,便是花開見佛。
. 凡所有相都是虛妄,一切唯心造,彌陀經中所述西方極樂世界有金,銀,琉璃一切肅穆等,均是應答眾生對一切相分別貪取的習慣,而方便設立的,使眾生因憧憬而專意念佛,與所謂“帶業往生”,存在相同的誘導作用。離一切相的清淨無礙,才是真正究竟的西方。 ?? 廣欽語錄

. 參學是在參自心,參我們的煩惱心、煩悶心、對人善惡是非的分別心,參我們對一切的境界不起分別,不起煩惱,得無煩惱心、無掛礙心,是心參。
. 不要嫌別人這點不好,那點不好,不是別人不好,是自己的無明業感在作怪,沒有智慧,不能越過。
. 唸佛是最簡便的,不像持咒還須費頭腦,無論做什麼事,心內默唸佛號,有念像沒念似的,恆常如此,才能有造詣,唸佛是最基礎的,密宗也要念佛。
. 那些溺在父母身邊的,終長不成人,而那些分開父母的寵溺,在外奔走的人,反卻能煉成大人魄力。就像溺在母猴懷裡的小猴,有時會被母猴抱得活活悶死,而那些獨破跳躍在山林的小猴,反而活得很好。修行要在最困苦、最不好的環境,越是能修忍辱,越有境界折磨,才是修行最佳的環境。
. 妄圖多的人,需要做一些雜務事,將動機有個寄託,否則妄念紛飛,要他念佛也念不下去,只有善根利的人,能夠悄悄地念佛念下去,一面工作,一面唸佛,會匆匆地不感到在工作,而且天然會生起平等心。 ?? 廣欽名言
. 戒行清淨,六根不染,是入禪的第一步基本,要如龜縮頭,住於清淨無染。六根不淨,妄念尚存,無明未破,便無法開悟。禪堂打香板就是在打你的無明。
. 學佛要具足信、願、行,僅有信還不夠,還須要有成佛度眾生的願力,這樣碰到業障逆境時,才有方法以這個願力來動搖自己,不致退心。只有信心而無願力的人,遇到逆境很輕易就退失道心的。遇到逆境時要以唸佛來戰勝它。
. 用齋時默唸:願斷一切惡,願修一切善,願度一切眾生。所謂的願斷一切惡,當我們拿著筷子爭夾好菜的同時,便是一種惡念。
. 我們出家,是看破愛別離苦來出家的,所以說出了家便忘了家,如果還跟家裡人牽緣,則身雖出家,心中的念頭卻沒有出家,臨終時,念頭會被這些愛別離苦纏住,無法跳出輪迴,且與家人牽扯,自己也會庸俗化。不要與家人扯愛別離苦,不與人攀緣,則念頭自然清淨,到時要往生西剛才有生機,到極樂世界得不退地後,才有辦法報親恩。
. 金剛經裡頭講,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你說明看看?”某某師無言以對。老和尚囑在旁的傳某師為之講解,傳某師說:“若人在好言、惡言上起分別,在形色相上分別善人、惡人、好事、惡事,而起執著憎愛,以此分別執著的業識習慣,是無法進入如來清淨解脫的境界。 ?? 廣欽名言
. 唸佛,唸到心中只單純一念,無其他雜思想,便能預知時至。若還有其餘思想,妄念障住,雖唸佛也無法預知時至。
. 越是在修行的人,那些無始來的罪業越是會現形,幻成種種境界來折磨你,使你受苦,像身體的疾病或精力上的打擊磨難,這些磨難會刺激你,使你體悟到娑婆人生的苦,而志求出離,你必需跳越過這些阻礙,超出人身的種種災難,才能得到喧擾安泰,成績淨業。
. 世俗人得富貴的,是過去生中佈施的功德來的,今生享受福報,若沒有無常的磨難,種種的挫折來刺激,便會陷溺下去,不知覺悟,如果不知再以福佈施,種來世人天的因,等福消壽盡,便會墮落,反而是福中藏禍。錢是無生命的東西,人則是萬物之靈。所以,我們要會利用錢,不要被錢所利用。有錢要會佈施,腦中才會清爽息念,才會消業障。否則,終日為錢煩惱,一直絞業障,這就是被錢利用了。
. 要因為對世俗種種的挫折磨難,發生怖畏厭離,以為出家便可以避開這些痛苦,過清淨恬靜的生活,事實上,出家更是有各種的挫折與苦難來折磨你,只是所不同的是,世俗社會的苦,是生死輪迴的業,再如何鬥爭、吃苦,仍逃不出六道輪迴的路;而出家的種種刺激挫折,卻能敲醒我們的覺知性,由其中歷煉出解脫的智慧來,終而了脫生死。
. 修行就是在修我們這忍耐性,修這種種逆境,凡事要能忍才是修行。恬靜順意的境界有什麼可修?就是要在橫逆的環境去磨、去修,萬般事總要順別人意思,事事忍辱,最後終會有利益,如果再分個我是他非,煩惱就惹上來了。 ?? 廣欽名句
. 事事逞能幹,樣樣要佔優勢的,最後都會失敗。不要認為自己是大學生,樣樣比人行,不接受別人的話,那麼這畢生是不可能再有提高的。常識分子老是在思維上轉不出來,被自己的思惟所縛,而起我慢心。
. 那些越是能幹,越是有才幹的人,越是要卑賤謙遜,要以大慈悲來待人處事,才不會失敗。
. 人家凌辱我、欺侮我、佔我廉價,假如我們能忍下來,不去瑣屑較量別人佔我多少便宜,也不去掛礙它,這樣,豈但宿世業緣打消,且當下便能安靜無事,又能增加福慧,延伸我們的壽命。”
. 唸佛、為常住奉獻心力、利益眾人,這便是修福慧,可直了生死。若僅是為了自身的利益,不為眾人,以後會墮下去。我也是在為眾人,修眾人福。
. 我們出家人,寄形天地間,這天地便是我們棲身辦道處,還要找什麼地方?出家人遊山歷水,到哪裡便算哪裡,並不是要去找什麼道場,而是看自己有沒有願力,有願力,林下竹子三兩根編輯一下,也可以居住,也是道場,有願力克服每一環境的障礙,心便能安定下來,這樣,在每一個道場,皆能安心辦道。 ?? 廣欽名言
. 大彌陀經中所說的西方勝境,不過是佛以此引誘眾生,使其唸佛,令精神上有寄託與目的,主要藉由一心念佛,令三障排除,心無妄念,而達自性西方,皈入極樂。
. 若人專心繫唸佛,則唸佛可掃妄念、垢塵。一心念去,至業障消盡,則智慧眼開,心無掛礙,自心則比西方境,以此無垢心情,命終後即感蓮花化生,佛菩薩眾會一處,經中的西方境,昭然在前,一點都不虛偽,佛絕無妄言。
. 佛說淨土三經,示西方實境,暢演往生的捷徑,亦不過是普攝群機,教化眾生,令生欣慕堅固的心,一心持佛名而生西,到達度眾生的方便法門。
. 什麼事都要學習放下,不要執著,不要樣樣記掛在心。自己了生死,才是要緊的事,不必去理睬別人在演什麼戲。否則,自己隨著起煩惱,一起墮到三惡道去。
. 一個人若是生活
越享受,吃好、穿好,就會助長他貢高我慢的個性。個人前提越優勝,則我相越是明顯。 ?? 廣欽名句
. 修苦行就是對一切粗賤的工作,都要無分別地去做,重要在磨我們的傲氣、消業障。有苦才有行好修,沒苦就沒道行可言。
. 我們人性是四生中最靈的,但是,我們往往不懂佛法因果,為了一己的貪慾,想吃肉到任意宰殺,你看,當我們在殺那些動物時,他們也知道死苦,哀哀而鳴,而這哀鳴就是惱恨,殺了它,我們就與它結下了冤業,未來冤冤相報,生生相殺,永脫不出身死輪迴。所以,我們出家受戒要戒殺,即是這道理,戒經中告知我們,不可傷害一切有情眾生,不可殺戮生命,要我們去遵照,而在我們修行功夫尚不能持得很清淨,完整不損害到性命時,我們必須持“不故殺”的準則,否則便有差錯。
. 要知道,我們得了這個人身,是要來修行的,是要過人身劫的,看看能不能籍這個人身來了生死,成佛作祖,不要再依這人身,再造貪嗔痴的業,貪好吃、貪美服、貪享受。貪子女兒孫福,在六根塵中做夢,不知回首修行,那麼這番人身過去,四生之中就有我們的份。畜生道中,牛、馬、豬、狗等是我們人去做的,餓鬼道也是我們去投的,乃至地獄道、化生類、溼生類,一切都是我們這個心去造成的。十法界中,一切都是依我們這人身所造的各種業去構成的。所以說,我們是在過人身劫,由這人身可修行成佛作祖,亦可造業墮四生輪迴。我們現在出家了,就該依著佛法,找到一條修行的道路,看能不能由此超出生死輪迴,脫離娑婆苦。
. 我們出家是在修心思純一,不混亂,不與親友過火攀緣。我們出了家,就是斷了家,若父母家人來看望,我們以對待普通訊徒的平等態度,體貼一下對方即可,若是過於攀緣,不但親情的愛別離苦斷不了,且心理會狼藉,攀緣到後來,出家不像出家,還俗又不像還俗。臺灣的出家眾,就是敗在這裡。
. 這世間,就像一場迷夢,什麼都要看破,不但財不能貪,貪財,苦楚就隨之而來,名也不能貪,貪名亦是苦,娑婆世界沒有一樣我們可迷戀的。我們出家人舍來世俗的一切,粗衣淡飯修苦行,做常住的事,好處民眾,心有寄託,則妄念不起,業障自消,心無掛礙,一天過一天,這就是修行。 ?? 廣欽名句
. 出家,不是用六根行事,用六根行事,還是生滅法。年青出家人,要好好盡力修行,要提起重振佛法的志氣。
. 我們說出家修心,心要怎麼修?就是沒有分別心,心淨則是佛。我們輪當執事人,與十方眾人接觸,就不能去分別對方,不論是俗家或出家,一律平等對待,不起分別心,我們度眾生,就是以這無分別的心在度眾。俗家人不曉得這道理,凡事論好論壞、分是非、別愛憎;而我們出家人,不論是對、是錯、是好、是壞,名義但氣宇軒昂,應付應付,無論是耳朵聽到的,眼睛看到的,心不起分別,不去執著它,這就是心出家。出家人如果還一天到晚,說這個人好、那個人不好,論是論非的,這就是身出家,心沒有出家。我們說別人不好,這個不對、那個不對,這並不是對方不好,而是我們的眼睛看出去,耳朵聽到,在分別好壞,而這種分別,直接通到我們的心,讓我們的心起煩惱。
. 說人的是非,自身就是一種惡念,如果我們不去分別,我們的心自然就會安定下來,如果我們看到不對的事情,或不如法的人,可能心理明確,而不表示出來,那才是真功夫。
. 別人對我們越是不好,我們越是要發慈悲心善待對方,要對他越好,越要度他,不可像俗人個別起嗔心、結怨仇,出家人心要無嗔。
. 靜坐,是坐無色相,不是滯靜。離一切相,心無所著,才是靜坐的意思。由這清淨空無色相中,行、住、坐、臥尋得一不著一切的法,心無所貪戀、愛著,而走出生死,入解脫之道。 ?? 廣欽名句
. 修行人相對要利他,也唯有一切利他的苦行功德,才能脫出人我的限囿,離我相的一切倒置想、貪想、愚痴想,以及因執私我相,所起的種種煩惱,也由是徐徐得解脫,自性中無窮三昧漸現前,也惟有如此,一切以利他功德為條件,一切以脫眾生苦厄為懷,則自身無事,氣度漸寬。
. 我們打鼓時,念‘公事辦,公事辦,公事辦完辦私事’,就是不可人勞我逸,只圖自己唸佛、拜佛、誦經,這些是屬私家的事,若不發心於公事,一味地自私,只顧自己的唸佛、拜佛,這樣的修持,乃是執我相,心腸只有越來越窄,一輩子無法解脫。反之,將身心奉常住,為世人做一切功德,令他人得到利益,這樣,雖然沒時光拜佛、誦經,但一切的經藏已在其中,則智慧漸開,心懷漸廣。
. 心若至誠,則唸佛時,不但有異香華光的瑞相,即使在山中,以三根草為香柱,也會發出香味來,佛菩薩是遍滿虛空的,不僅在寺內,心至誠,就與佛相應。
. 修行乃修自心,心若清淨,則一切無礙,度眾亦是在自心中度,不必出外塵勞,但住一處,即可隨緣度眾生,也不用專擇知識份子,一切眾生--胎、卵、溼、化四生都要平等度之,不分離,貧賤、愚痴、顛狂之輩,亦須度他們。
. 我們生是由業感而生,卻往往帶著更多的業而去,如果不知入佛門修淨業,在茫茫紅塵中,為聲色所役,為物資等欲樂所縛,貪嗔痴業造得越多,命終後,墮得越深。 ?? 廣欽名言
. 既然知道進佛門,聽了佛法,便利多唸佛、拜佛、佈施,將來才有個好去處。學佛人唸佛,便是要在紛紜擾擾的六根塵中,尋出一條超越生死輪迴的路,佛念得越多,善根增加,正念增長,才不會隨妄念業障流轉,才有辦法了生死。
. 要成佛道並非單純唸佛而已。唸佛可增長佛根種子,善根利的人,將來還會有因緣入佛門修行,修行人唸佛,本身還須受種種的病難與劫厄,以消宿世來的業報,所以,修行人都要吃苦,受種種的劫報,方能成就佛道。釋迦佛不是一世便修成的,他也是經多少的阿僧祗劫,受了多少的苦厄,才修成道的。
. 有的人不明白修行的箇中原因,謂出家人修行,也是病苦,也是災厄,也會這般死法。殊不知這色身外表的病痛,與外境上的災厄,雖然與世俗人等受無異,但是這靈性的昏與明,則大不雷同。世俗人這般病厄災害後,命終時,靈光昏昧,為業所牽,仍不免墮落四生輪迴中,而修行人卻能捨下這一身的業塵,一點清徹靈明的心光,超出六道,直往西方,這是大殊特別的。
. 修行人就是要在這色、聲、香、味、觸、法的業識順逆中求解脫,無魔不成道,成佛哪有那麼便宜之事,不經苦行,不經魔障,如何去歷練無明煩惱,修行人就是在修魔障,唯有衝破魔境中的無明煩惱,方能得到解脫,也唯有舍下色聲香味觸法,心無掛礙,才能得到清淨解脫,才能顯出菩提心來。所以,修行人不能怕魔障,不能貪圖安寧順境,那樣是不會進步的。
. 達五蘊皆空,必須持戒、忍辱、英勇精進,改脾性,必須攻破無明,隨緣都好,如果起無明煩惱,人我奮鬥,那就可惜了。 ?? 廣欽語錄
. 我們修行,吃的苦難有多少,福根便有多少,福的深淺,視所吃的苦多寡而定。
. 修行乃是舍下身心,修一切功德,行菩薩道。發菩提心,發大願力,粗衣淡飯,一天得活,便修一天的行,今天不必掛礙來日的事,萬事隨緣。
. 四生之中,每一生類各有其習性、規律,其中以人道為最靈,餘三生類靈性較鈍,但人類所為卻是四生類中,最糊塗不智,行事也最無法則的。
. 我們這個色身會生老病死,有一天會拋棄,是沒有用的東西,我們要捐軀,應用這軀殼來修苦行,磨礪它,不要太愛惜它,以祛對這形相的執著。一個苦行修美滿的人,他的心會照出自己自性的靈光,會照出從前的事情來。
. 在廚房是在行普賢行願的,以前,觀音、文殊等諸大菩薩,都是從廚房中苦行出來的。在廚房要惜福,米泔萊葉不可輕損,不要說丟了可吃的食品沒有因果,戒神、監齋菩薩可都把你記入帳裡,將來還得做雞、鴨、豬、狗來吃這些。 ?? 廣欽名句
. 如果我們自心安定,則自然沒有事情,天天心定神足,心無所求,但隨緣一天過一天,心裡自然快樂、歡喜,這個就是西方境界。西方何處求?西方即在吾人的內心。反之,心若不安定,則經常會有事情產生,到哪裡都不會安定。
. 在胎、卵、溼、化四生中,我們每個都曾去做過,在別道中受完業報,投入父母胎中轉為人身。所以,今天我們所得的這人身是從哪一道來的,我們不知道,每個人都帶著不同的業障來,若不知歸命佛、法、僧,持齋、戒殺,勤心念佛,此身受報盡,將轉入何道,自己也懵然不知,帶著新的罪業而去,如此一去,人身也就難保了。
. 出家人與俗人究竟不同,粗衣淡飯,行住一切從簡,以去貪念,消除業障,若是再斤斤計較吃好、穿好、住好,則令智慧昏昧,徒增妄念業感,色、聲、香、味、觸、法,還是屬於六道沉溺中事,是以出家人,食但果腹,衣但蔽體,不要汲汲於衣食事,因那是屬於四生的種子。
. 出家人跟在家人不同,在家人有爭奪心,同是一件東西,譬如我手中這頂帽子,如果我說這是一頂帽子,大家都不會要,如果我說這是一件寶,大家就過來爭取。出家人的寶並不在這娑婆世界,而是西方金銀、琉璃七寶合成的及時行樂。
. 修行成佛,行菩薩行,乃至廣度眾生,都是靠我們內心的願力,如果心坎的願力剛強,必能渡過重重難關而心不退轉。如果確切是兢兢業業,有行持到那個水平,做作佛菩薩及天龍八部都會感應擁戴,而達成慾望。 ?? 廣欽名句
. 人是帶業來的,來這娑婆世界,受輪復生死煩惱苦、受五蘊之苦,眼睛貪看好的,耳朵貪好音聲,舌嗜甘旨,成天只知道要如何經營,要穿好、住好、睡得舒適,在世俗以為這是天經地義,以為人生只是為了受罪作樂而已,殊不知道這番作為乃是造業,造了一些貪業,帶舊的業來,再造新的業去,而人身也就再難得了。而佛法中的作為,是福慧雙修,是把自己的身心付出,全為了利益他人,不著形相,而不是貪一己的私利,雖不為己,但在為人之時,同時利益了自己,是自利利他。雖然我們每天做種種的事務,穿衣、吃飯、睡覺等等,但這些都是有形相的生死因,必須還要了解,我們尚有一個不可見、不可聞的一面,那一面並沒有在看、在聽,在吃,或在做什麼,是一條真正解脫的道路。我們帶惡業來到這個娑婆世界,要曉得入佛門,由佛法中找到一條解脫的好路回去。一個人在生之時,若不能得到解脫,則死後不可能得到解脫。
. 世間的父母子女,乃是彼此債主,今世做你的父母,撫育還債,他世則做你的子女,受你的養育,如此,一世一世,怨親接踵,彼此互養,無有終止。而出家乃是要斷絕這條生死債緣,將世俗愛別離苦的親情,轉為度這些親人來皈依三寶,同來唸佛、拜佛,度他們出娑婆世界,免生死輪迴苦,這樣才叫做大孝報仇,否則,父母未度,這點恩惠,還會使我們再入娑婆度他們。實則無始以來,世世相生,六道中都是我們過去的怨親眷屬,因隔世相遠而忘失,今生為父母兄弟,下世可能為怨家債戶,有的甚或陷入地獄道、餓鬼道、牲畜道等三惡道中,所以,我們度眾生,必須怨親平等,慈悲一切,現世父母、兄弟固為親眷,一切眾生亦為過去生的親眷,故要發大悲心,誓度一切眾生,像大願地藏王菩薩正常,地獄不空誓不成佛。
. 出家是無色相的,是粗衣淡飯,是信願行,沒有講求吃好、穿好、睡好或是去念書,這些是屬於社會風俗的形式。我們出家就是要從衣、食、住中去掉我們的貪念,粗衣淡飯,修一些苦行來消業障。過去的佛祖、高僧,他們並不識什麼字,可是他們靠他們的願力,由這樣修行過來,最後自己開悟出來的。我們學佛就該以過去諸佛、祖師修習的方法,來做我們修行的模範,這才叫學佛--學佛的榜樣。否則,只一味地念書,今到最後鑽不出來,那些秀才、大學士、有學識有位置的人,他們要是進佛門,還是要從掃地、劈柴,學我們拜佛、唸佛起步。
. 諸位在家居士,如要你們粗衣淡飯,學做佛,那是不可能的事,大家也是走文字般若、參研經典的路,所以,諸位在家學佛,還是以唸佛為基本。不要看唸佛很簡單,業感重的人,會念得索然無味,而起煩惱念不下去,所以,各位如果能一句佛號,一直念下去,那也是不簡單的事。
. 放下,並不是口頭上的放下,是要臨終時正念現前,沒有一點家庭的意識,沒有親眷家眷的愛分手苦,這才叫放下,如果還存有那麼一點家庭意識,那仍是生死輪迴。要知道,我們來到這娑婆世界,是帶業來的,要在這娑婆世界中,走入空門,找一條擺脫生死苦的新路去,不要再為貪享衣、食、住的舒服,而更造一些新的惡業,再重入生死輪迴的舊路中。不要貪長命,如果不會修,不會走解脫的路,即便活了兩百歲,也不外是多造一些業,兩百歲一過完,還是要生死輪迴。我們這個身軀是有生有滅的東西,畢竟要損壞,是無法讓我們永恆依附的,要看破,要放下,而我們這靈靈覺覺的靈性,才是不生不滅的。 ?? 廣欽語錄
. 如果出家不知道要吃苦、舍慳貪,講求吃好,講求安適,那又何須來出家,又與俗家人何異?我們吃飯不講究厚味,就是舍口欲之貪,但凡能吃的就吃,能吃飽就好,這樣才能舍慳貪,開我們的智慧。以前,我們在大陸承天寺時,寺中共有百多位僧眾,逐日一清早便到菜市場,撿那些人家不要買的菜葉回來煮,每人吃飯就是一盤羅漢菜,哪像現在,花花綠綠地煮那麼多盤,任情地吃,而且生涯還求享受,不會為常住省錢。像以前在本寺的出家眾,山中有柴枝不去撿,偏要花常住的錢,去買煤炭來燒,還得從山下請人挑上來,費錢又費勁,自從風聞師來了當前,才不辭辛苦,開端上山撿柴,日用雜品也都由山下親身挑上山。
. 當我們論說他人長短時,不是他非我是的事實,而是我們的耳根、眼根在納受、分別外物,是自家賊在劫功德財,我們修行就是要守住六根門頭,別讓它在聲色上追趕,這樣,煩惱就進不了門,時時緊閉六根,耳裝聾,聽若無聞,眼裝瞎,視若無睹,鼻不揀香臭,口不挑精粗,耳不貪美言,眼不貪境界,自鎖家門(即鎖自家六根門頭),專意念佛、拜佛、看經、靜坐,打札本身的工夫,哪裡還有閒情對外攀登?
. 不要看別人對錯誤,要自己多檢查,看自己有沒有做好,修是要修自己,依法不依人,要恭順三寶。只有是眾生都會有錯,但他哪一天懊悔了,就能改過做好,四生都有佛性,有的胎生很通達,比人類更靈,只是它不會講話罷了。
. 眾人為五欲所迷,想吃好的,殺生滋潤身材,殊不知吃的是自己的肉,吃人家一斤,必定要還十六兩,這是逃也逃不掉的。就是這樣終生皆在還債討債,逝世死生生永遠跳不出迴圈的圈子,況且所吃的是以前父母的肉,於心何忍?
. 道教修道人與佛教是不同的,佛教修行是為了生死,道教則修永生不老。道教中有的很精進,他們也有一個羅漢體,有些羅漢體已經在山中活了好多少百歲,還沒有死,但是即使再活百千歲仍不究竟,因為不能了生死。而佛教的羅漢修生死的解脫,要斷祛見思二惑,要能捨身,不顧這個身體,不怕苦,修身口意三業,六根清淨,才能解脫生老死苦。 ?? 廣欽名句
. 打佛七是要度眾生往極樂世界,娑婆世界的境界有生有滅,西方的境界是不生不滅,我們現在到別的國度,還要買飛機票,如唸佛唸到一心,則十方領土皆可到。唸佛即心心不離佛,念得清清晰楚,聽得明清楚白,要字字清楚,居心想,用耳聽,用口唸,要攝心專一佛號,萬緣放下,要依此音聲,才能一心,沒有能念所念,你在念或我在念,大家都依此佛號才能一心,西方世界也是依此音而念,一心就是專注此音,聽音聲而念。打佛七不要被俗念拖走,如不潛心,則惋惜來這一趟,故要一心念佛,一心留神音聲。
. 練不倒單要有善根,不是容易的,沒有說要用什麼方法?怎麼去訓練?這樣就有執著,這是一個有善根的人有心去修,在行之中有一正念,自然而成的。師父教你們獨一念佛,師父以前在山上是隨緣,眾生能吃,則人亦可吃,天人供養自然,如果餓了硬是要忍,身領會餓壞了。修行是專心,不要去練那一種不倒單、不吃東西,師父修到現在,一直有一種感到,即修行萬一走錯路,很危險,唯有唸佛最好。如果是走錯路,人身難得,有良多人過錯了。
. 事事都要能明理,隨順人家,才能指導人,否則自己都不能明理,怎麼領導人?我們出家人,要以佛法佛理來指點教化別人,否則就成俗化運動,事不能隨順人,就是無度量。
. 受戒是受什麼?是受忍辱,依忍辱修行是根本。依此去做,到哪裡都能感化人,修忍辱即有德行,故人見生歡樂,亦可感召人。
. 自己原來的面目,要靠自己悟出來的。聽,乃屬於六塵外面的境界。修行是修什麼?是要修衣、食、住的淡化,去貪、嗔、痴,不講求衣、食、住的舒服,不要和世俗人一樣,否則就變成了政治法門。苦行是要我們得解脫,要清楚去的一條路,去解脫生死。 ?? 廣欽名句
. 如果真心想修行,是各自的福分,故應福慧雙修。每個人要把以前所帶的業障消除掉,其方法是:拜佛、唸佛、發心做常住工作、不計較,如計較則生煩惱,即造新業,如不計較,我們的福慧就會增添出來了。
. 父母生我們,不知從哪裡來,但我們現在要找往哪裡去的一條路,等於了生死。不出家在社會上只是吃三餐,逐生死而已。
. 作甚持戒?修行中即是佛菩薩從沒有離開我們,都還在,雖示涅?沒示現,但經、律、論仍在,佛菩薩會教,不要以為沒有人傳就沒有了。
. 妄想來時不要怕,不搭理它就是,它是它,我還是阿彌陀佛一直念下去,妄想無自體,以後自然就少了。修行要吃得了苦,愈吃苦才愈有心得出來,我們人要學壞很容易,學好的很難。一個人如果吃太飽,頭昏沉想睡,睡太多,以後變蛇。
. 現在佛教在世界上,大體都在弘法、宣揚,雖然很廣泛,但是真正要修行很難堪。較早的人善根較好,但很少出家。現說釋儒道三教,佛教是修戒定慧,儒教是修禮義忠孝,道教雖然也有道,但沒有佛理存在,不得解脫,最後仍要歸淨土才能了生死。我們佛教也應出家修行才行,出家不是要過好日子的,是要在衣食住上修,看是否每一樣都能捨,才能修到行,每一樣愈簡單愈好,以便利不起煩惱,心才愈堅,妄想才少,所以說要粗衣淡飯。 ?? 廣欽名言
. 我們出家人,不要有貪念,才能除煩惱、去貪嗔痴,不要和在家人一樣,吃要吃好,睡要睡好,出家修行謙說“貧僧”,就是每一樣要愈簡單,才愈有修行,不是愈充分,否則貪念還存在,沒有除去,而他也說他在修行。妄想是從貪念生出來的。
. 父母生了我們,我們才有知,父母未生我們之前,我們在哪裡?現在我們會不會懂得死到哪裡去?現在來出家,就是要找條誕生死的路,不要再來輪迴。所以說如果要了生死,就恬淡諸願望,學戒才不會亂做,才有規則,當真做,不放逸。我們談苦行,苦行是我們的祖師普賢、觀音、文殊、地藏這些大菩薩的行願,今天就照這些大菩薩的行願來修行。
. 魚吃小魚,人像大魚,什麼都吃,就是最凶悍的老虎肉也吃,故業障深重。若不好好求懺悔,多禮佛,等到彌勒佛出世娑婆世界時,則一點善根都沒有,更不用說要修行了,若能多禮佛,求懺悔,好好修行,多種善根,到時候說不一定能成為彌勒佛的弟子。
. 煩惱、活力時,不要執著查究煩惱是哪裡來,若執著則心不開,不能安心辦道。往前進,什麼事都要看得破、放得下,還是把阿彌陀佛掛在嘴邊,才是最要緊的。
. 遇有煩惱或有什麼不好的念頭,就向阿彌陀佛說:又來了,又遇到了,要念阿彌陀佛,說煩惱快走,沒這回事,以心治心。 ?? 廣欽名句
. 父母生我們恩情很大,不出家要報父母恩很難,由於都是冤親來的,出家要上報四重恩,要父母也能了生死,才是度他們。父母不僅是這一世的,不出家就不知道,還有以前那麼多世的父母,所以不要起想父母的念頭,不要一直想父母的事,這是生死念頭。父母喜歡我們嫁人,像他們一樣,愛別離苦。如果你喜歡這些,以後你愛怎麼演都可以,可以演更自然的戲,也不必禮、義、廉、恥,畜生中都沒有這一些,更自然。
. 父母對我們越好,越是有恩怨。出家與社會是相反的,越疼我們的,到臨終時,越放不下。不要始終想父母如何如何,應一心於道上,否則又是愛分離苦,生死輪迴的路真危險。
. 不要拿那些壞東西放在心裡,很痛苦,不要愛英俊,穿我們這件衣服(指出家人三衣)直接到西方,如愛美麗,以後有自然的衣服穿,不用做的,有的還沒有去,就已經在裝那個形了。
. 在家人看不懂,以為我們苦,如果道心不牢固,如活在陽地獄,感到什麼都不好、不自在,又有煩惱。有的道心比擬堅固,但以前的種子還在,師父講是講,你們聽是聽,外境的影響還是很大。
. 經典即是路,煩惱時拿來化解,要會用。有煩惱來,會利用,煩惱即菩提,不會用的,煩惱即是無明。如煩惱來不知解脫,著於煩惱,有如吃錯藥,吃到毒藥。藥是隨人吃的,要吃對藥,不要吃錯了藥。要回光反照,把它改過來,不要說別人不對,一說出來就是自己不對了,這個“口”很重要。 ?? 廣欽語錄
. 總說別人不好自己好,說好就愉快,說不好就難過,就是你我相。修行如有你我相,則修行不安,若存我相,每樣事都有我,把我看得很重,分得很明白,這樣對我們自己不利,每天都有煩惱。
. 別人講我們不好,不用賭氣難過,說我們好,也不用高興,這不好中有好,好中有壞。
. 佛教中最怕是非,說是非的就是是非人,是造口業,所以不要說是非,修行就是這樣修出來的。如果不出家修行,老後即像自己的父母,帶著煩惱入輪迴中。臺灣女眾很榮幸能出家,大陸上很少出家的,唸書的也未幾。
. 信徒來,要善言召喚,請他們禮佛、吃飯、寺裡逛逛,這是結善緣,也是修行。第一要點,不要老把出家人的高傲相擺出來,這就修不到行,要曉得他們也是在修行。要行菩薩道,不要修壞行,要修睦行,不要數說別人罵別人,譬如有信徒要來廚房拿貨色,要好好問他:“有什麼事?要什麼東西?我幫你拿。”不要以不好的立場對人家,這樣才幹度眾生,否則別人看了會說:“出家人還不是這個樣子,有什麼好?”修行要修到有智慧,什麼事遇到都會敷衍,講話也要知道怎麼說才圓融,本人站穩了,別人也愛好接收,也不造業,故咱們要養慈善心,行菩薩行。
. 做事情是用來調心,心才不會亂想。我們出家人做事與在家人不同,即所用的心不同、思想不同--在家人做事是為賺錢,出家人做事是與道合,否則看起來和在家人一樣,都是為三餐做事情。 ?? 廣欽語錄
. 事如何能辦好?大家要相互配合,不是用話來耍使人,這一種要防止的。要好好講,講清楚,以種花為喻,不知道的做一次給他看,否則事情做不好,又起煩惱。
. 有的人說話令人起煩惱,不能安置人的心,令人不知怎麼好,又要別人聽他的。其實他聽不聽別人的?成果他就在那裡心沉悶,起煩惱,解不開。
. 心若清淨,就有精神,做起事來有活氣。看你們很有精神,在家人穿得那樣,卻是很懶惰的樣子。做事也不是情隨事遷的。
. 任何橫逆,就猶如錢要讓你賺,你不要,就是說境來了,你不修忍辱,反而起煩惱。
. 什麼事都能忍得下來,才會先進,就是自己對,也要向他懺悔,那就是你的功德了。 ?? 廣欽名句
. 人家在談話,不要搶著說,等人家說完再說,這是禮貌。
. 牛固然是拖勞,但不知離苦,做牛是以前做官不清白,現在世來還債的。如有人做官把錢拿出去飛到國外,最後來臺灣當牛,一世仕進九世牛。牛有二角,虎也怕牛,虎是直直的,牛會轉,但緩緩地有一天也會生覺,譬如犁田時,還會教我們(轉彎)。
. 處事要謹嚴警惕,凡事皆有因果,能吃的東西給扔掉或放壞了,皆逃不了因果,因果謬誤百出,誰也替不了誰。各人生死各人了,各人吃飯各人飽。
. 講話要簡單,不必要的話勿多言。
. 做事情是練習我們的頭腦,有事做才不會打妄想。 ?? 廣欽名言
. 家人一味地講求物質上的享受,愛漂亮,頭髮怎麼潤飾,衣服怎麼穿,若有錢人,還可以搞這些名堂,沒錢的人為了這些就會步入歧途。貪這些香味觸法,則四生皆有份,腐化為蝴蝶、豬、狗。
. 衣服只要穿得暖就好,不去講求好壞。
. 在家人不懂,以為沒生孩子就命苦,自嘆不如人家兒孫滿堂,殊不知他的冤親債主少。
. 修行要自在,不在乎別人對你的評語,說你好,說你壞,這不是別人不對,而是你自己不能安定。
. 出家修行不簡單,出家事情較多,因為冤親債主皆來討,故病苦、種種不如意事齊到。若能跳得過,則好修行,跳不過則無法安心辦道,故有病苦時,也當委曲自己,多禮佛,業障才會消。 ?? 廣欽語錄
. 不用看經,看多了迷迷糊糊,凡遇到什麼事,皆一句阿彌陀佛,高興也好,煩惱也好,要闊別是非,也是一句阿彌陀佛,要靜下來念佛,唸到睡著也很好,一念(一念不生)能超越三界,又一念(念而無念)到西方。修行要眼偽裝沒看到,耳裝沒聽到,誠實唸佛,現在你們都是眼睛睜大大的,細心看看。修行要人家愈不意識,愈好修。
. 經藏在哪裡?經藏在我們的心中。但這要智慧開才有措施,智慧不開,看經書是模模糊糊的,若智慧開,則看經書會認為很熟,且又會領悟出另一真諦出來。
. 在佛陀處死時代,魔王無奈損壞佛法,他就說要在末法時期,穿出家人衣服,來破壞佛法,就猶如當初的人,現出家相,而他的腦筋卻是在家樣,這就是魔。
. 這是前世修來的好因緣,才會你出家、我也出家,一起修行。出家修行要大家和氣相處,你好他也好,大家都好。不是和在家人一樣,誰好誰不好,這就有愛情愛別,修就是要修這些,冤親平等。★在家人總願望子女長大成人,有一番作為,讀大學、讀博士、賺大錢、吃好、穿好、住好,對兒女有所企望,等到兒女真有所成時,卻擯棄父母不顧,盼望成空。一口吻快斷時,還想著我的兒子、媳婦、孫子,哀哀怨怨地對兒女還有所掛礙,戀情愛別、生、老、病、死、苦,也隨之而至,六道輪迴逃也逃不了。父母對兒女的等待,就如同犀牛望月,月光雖能普照大地,但它是有生有滅的。佛光是無色相的,不生不滅,能普照到三千大千世界。但有生有滅的氣力強,所以往往唸佛唸到沒有了,卻想到這有生有滅的,想去尋求名利,吃好穿好住好。貪世間的一枝草,都要再來輪迴。所以修行要修什麼?就是修衣食住行、粗衣淡飯、香味觸法,修行修到智慧開了,就會用來比方。
. 我們在世間幾百年,才即是天人的一天,所以在世間不好過,是苦的。 ?? 廣欽語錄
. 出家修行不要像在家人一樣,犀牛望月,要穿好、住好、吃好,到後來就要披毛戴角還。
. 出家為求解脫--在最根本的日常生活中去修--於衣、食、住、香、味、觸、法中不起貪念。
. 我們累世所造的惡業比山還要高,今生出家修行就會現前,所以有時候覺得出家後,業比在家多,我們要有力氣跳得過去,如果不伏煩惱又起心動念,那就又造新業了。
. 業障到,無明煩惱起,如無正念則雜念起,處處看人不悅目,處處不順心,就想離開另找道場,或覺得沒意思,還俗去,其實只要一起煩惱,就是自己不對,不論你有理還是沒理。
. 做事不要計較,看到沒做好的,撿起來做,做事功德是自己的,如果講別人,那就是又造口業了,做事情不是替誰做的,是為消自己業障而做。 ?? 廣欽名言
. 所以出家的好處,你們還看不出來,還不知道,這些業障如果不消,就都要擠在臨終時呈現。表面上看出家人似乎吃三餐,做些事,實在出家就是要除這些貪、嗔、痴,及消我們的業障。例如:在擦椅子時,師父說再擦清潔點,你們會想:已經擦得很好了,怎麼還這樣說?這種主意是俗人的見識,修行要直心,要說:“好!好!我再擦好。”這也是在考驗你們的心,所以,修行貴在直心。
. 不要太愛護這個假體,它終有一天會爛掉的,不要太放縱它。愈惜它,它愈壞,有了這個東西就會壞,不要被它利用了,我們要的是那個靈靈覺知,不生不滅的東西。
分享到: 新浪微博 人人網
上一篇:賈島 下一篇:郭敬明 返回:名人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