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造

[拼音]:A’erwen

[外文]:Hannes Olof Gsta Alfvèn(1908~ )

瑞典物理學家。1908年5月30日生於諾爾雪平,1934年獲烏普薩拉大學博士學位,1940年起任斯德哥爾摩皇家工程學院教授,1967年起兼任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教授。

阿爾文是當代著名的等離子體物理學家、理論天體物理學家之一,30~40年代,為建立宇宙物理學的重要領域──電磁流體力學作出了貢獻。他最主要的貢獻是發現磁流體中的阿爾文波。1942年阿爾文在太陽黑子的理論研究中發現,處在磁場中的導電流體,在一定條件下可以使磁力線像振動的弦那樣運動,出現一種磁流體波。這種波後來被稱為阿爾文波。但當時人們並不理會他的這個發現,因為按照傳統的電磁理論,在導電介質中是不可能存在電磁波的。過了7年,即一直到1949年,阿爾文波才首先在液態金屬中被觀察到,1959年又在等離子體中得到證實,終於受到應有的重視。這一發現在等離子體物理、天體物理和受控熱核反應中都有重要應用。此外,他還提出過處理帶電粒子在磁場中運動的“導向中心”近似法,這方法可較簡捷地求得帶電粒子在磁場中的運動規律。

從1943年起,阿爾文系統地發表了關於太陽系的天體演化方面的論文,對於宇宙磁場的起源、太陽系的質量分佈與結構、地球與月亮系統的起源與演化、彗星的性質與起源、小行星帶的演化等方面,都作出了重要的貢獻,提出過與大爆炸起源說不同的宇宙早期演化學說。他提出了以電流為主要物件的宇宙電動力學研究方法(通常實驗室電動力學以場為主要物件),在等離子體理論研究中有效地把天體現象與實驗室測量結果結合起來,取得了卓越的成就。由於他在磁流體動力學和等離子體物理學方面的重大貢獻,獲得197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阿爾文著有《宇宙動力學》(1948)、《太陽系的起源》(1954)、《宇宙電動力學》(1963)、《太陽系的進化》(1976)等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