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爾斯曼,А.Е.

[拼音]:Song Yingxing

中國明代著名科學技術家。字長庚。江西省奉新縣人。生於萬曆十五年(1587),卒於清順治康熙年間(1661年左右)。萬曆四十三年中舉人,後來多次上京會試均未考取。崇禎七年(1634)出任江西省分宜縣教諭。崇禎十年寫作《天工開物》和《論氣》、《談天》等著作。崇禎十一年調任福建汀州府推官。崇禎十三年辭官返鄉隱居。崇禎十六年出任安徽亳州知州。崇禎十七年辭官返鄉隱居。

宋應星對中國古代化學的貢獻主要有兩方面:在化學理論方面,他倡導火質說。他認為火質存於木內,木燃燒的過程就是釋放火質的過程。宋氏火質說與德國化學家G.E.施塔爾1703年提出的燃素說有些類似。他還提出化學變化的物質不滅思想。他隱約認識到化學變化前後物質的總量是不變的。例如,談到土生金時說:“土為母,金為子,子身分量由虧母而生。”(《論氣·形氣五》)又如,談到水銀和硫黃反應生成銀硃(硫化汞)時說:“每升水銀一斤,得朱十四兩、次朱三兩五錢。出數借硫質而生。”(《天工開物·丹青·朱》)其大意是:銀硃之所以會比水銀重,是因為硫參加變化的結果。這是化合概念和質量守恆定律的思想胚芽。在化學工藝方面,他記述了許多居於當時世界先進水平的化工技術,其中最突出的有兩種:

(1)煉鋅技術,《天工開物》在世界冶金史上首次記述了由爐甘石(碳酸鋅)還原為鋅(當時叫倭鉛)的煉鋅技術。這是準蒸餾法。

(2)煤的分類,《天工開物》根據火焰、塊度等化學、物理性質把煤分為明煤、碎煤和末煤 3種。這相當於今天說的無煙煤、煙煤和褐煤(或泥煤)。

宋應星傳世著作除《天工開物》外,尚有《野議》、《論氣》、《談天》和《思憐詩》等 4種。已佚著作有《畫音歸正》、《原耗》、《巵言十種》和《春秋戎狄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