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力學的微擾論

[拼音]:gaofenzi daoguang xianwei

[英文]:polymeric optical fibre

近20年發展起來的以高分子為主要材料製成的光學傳導纖維(又稱高分子光導纖維),由高折射率的均勻塑料芯和低折射率的塑料塗層組成。凡是位於孔徑角內的入射光都可通過全反射而在導光纖維內傳輸。高分子導光纖維的特點是:重量輕,韌性好,接受光的能力強;但耐溫度較低(一般不超過 100°C,特殊處理後不超過200°C),化學穩定性較差。

製作導光纖維的材料主要有聚苯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碳酸酯等。導光束多以單根使用,也可成束配合,在汽車、飛機、通訊等部門應用。使用方便,抗振耐用,但導光束的光吸收損耗一般較大,只能供短距離導光用。1982年,日本採用重氫化技術製作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光纖,在0.65~0.68微米波段的光損耗已下降到20分貝/公里,是一種很有希望的鐳射通訊介質。

還有一類兼具成像作用的導光纖維,稱為聚焦導光纖維。這種纖維的焦距、像距、放大率和色差都是纖維長度的周期函式,只要擷取適當長度,就能得到放大或縮小、正立或倒立的實像或虛像。一個長20毫米的聚焦導光纖維的解析度可達60線對/毫米。它們主要以鄰苯二甲酸二烯丙酯-甲基丙烯酸甲酯、二乙二醇雙丙烯基碳酸酯-三氟乙基甲基丙烯酸酯等材料對製成(見高聚物光學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