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風

[拼音]:tongyu

[英文]:congruence

數論中的重要概念。給定一個正整數m,如果二整數α、b)滿足m│α-b)(α-b)被m整除),就稱整數α、b)對模m同餘,記作α呏b)(mod m)。對模m同餘是整數的一個等價關係。利用同餘的定義可得以下基本性質:

(1)若α1呏b)1(mod m),α2呏b)2(mod m),則α1±α2呏b)1±b)2(mod m),α1α2呏b)1b)2(mod m)。

(2)若αс呏b)с(mod m),則

剩餘類和完全剩餘系

餘數相同的整數集合,就叫做剩餘類。確切地說,若m是一個給定的正整數,則全體整數可以分成m個集,記作C0,C1,…,Cm-1,其中Cr(r=0,1,…,m-1)是由一切形如qm+r(q=0,±1,±2,…)的整數所組成的集。這些集合具有性質:

(1)每一個整數必包含在而且僅包含在上述一個集合裡。

(2)兩個整數同在一個集合的充分必要條件是它們對模m同餘。這樣的m個集C0,C1,…,Cm-1叫做模m的剩餘類。由此可引出抽象代數中重要的概念,如群論中的陪集,環論中的剩餘類等。任取

,這m 個數α0,α1,…,αm-1稱為模m的一個完全剩餘系。最常用的完全剩餘系是0,1,…, m-1。如果(k,m)=1,l是任給的整數,α0,α1,…,αm-1是模m 的一個完全剩餘系,那麼,kα0+l,kα1+l,…,kαm-1+l也是模m的一個完全剩餘系。但是,當m呏0(mod2)時,如果α0,α1,…,αm-1和 b)0,b)1,…,b)m-1分別是模m的一個完全剩餘系,那麼α0+b)0,α1+b)1,…,αm-1+b)m-1就不是模m 的一個完全剩餘系。1948年,S.喬拉等人證明了:設m>2,如果α0,α1,…,αm-1和b)0,b)1,…, b)m-1分別是模m 的一個完全剩餘系, 那麼α0b)0,α1b)1,…,αm-1b)m-1不是模m 的一個完全剩餘系。

費馬小定理和尤拉定理

1640年,P.de費馬宣佈他證明了:如果p是一個素數,x是一個整數,滿足p凲x,則p|xp-1-1。這個重要的定理叫做費馬小定理。1736年,L.尤拉首先給出了這一定理的證明。1760年,他又作了重要推廣:若m是一個正整數,對於每一個滿足(x,m)=1的整數x,則有

,這就是尤拉定理。其中φ(m)叫做尤拉函式,它表示0,1,…,m-1中與m互素的數的個數。在C0,C1,…,Cm-1中, 恰有φ(m)個類,其中每一個數都和m互素,在這φ(m)個類中各取一數,得到φ(m)個數,叫做模m的一個縮系。運用縮系的性質,很容易證明尤拉定理。設

是模m的一個縮系,(x,m)=1,那麼

也是模m的一個縮系,於是

,即得出尤拉定理

。當m是素數時,就得到費馬小定理。設m的標準分解式為

,利用縮系的性質可證

一次同餘式和孫子定理

同餘式的求解中,一次同餘式是最基本的。設整係數n次(n>0)多項式ƒ(x)=αnxn+…+α1x+α0,m是一個正整數且不能整除αn,則

(1)

叫做模m 的n 次同餘式。如果整數 α是(1)的解且α呏α┡(mod m),那麼α┡也是(1)的解,因此,(1)的不同解是指滿足(1)的模 m互不同餘的數。對於一次同餘式 αx呏b)(mod m)有解的充分必要條件是(α,m)│b),若有解則有(α,m)個解。一次同餘式組是指

。 (2)

在中國古代《孫子算經》中,對某些具體的一次同餘式組已有解法,把這一解法加以推廣,就是著名的孫子剩餘定理:設m1, m2,…, mk是k個兩兩互素的正整數

則同餘式組(2)的解是

式中

。孫子剩餘定理又被稱之為中國剩餘定理,是數論中一個重要的定理,除了數論本身,數學的許多其他分支以及一些應用學科都要用到它。例如,設m=m1m2…mk,m1, m2,…,mk兩兩互素,利用孫子剩餘定理可將同餘式(1)的求解問題化為同餘式組ƒ(x)呏0(mod mi)(i=1,2,…,k)的求解問題,於是就只需要研究(1)中m是素數方冪的情形了。又如,可將0≤x

表示,這叫做模係數記數法,這裡m=m1m2…mk,m1,m2,…,mk兩兩互素,而

表示x模mi的最小非負剩餘。

如果已知x的模係數記數法,就可用孫子定理找出x。這個記數法的優點是加法和乘法無須進位,它在計算機方面有應用。

素數為模的同餘式

關於素數為模的同餘式,1770年,J.-L.拉格朗日證明了如下定理:設p是素數,那麼模 p的n次同餘式

的解數不大於 n(重解也計算在內)。人們稱之為拉格朗日定理。由此立即可以得威爾森定理:如果 p是素數,那麼(p-1)!+1呏0(mod p)。因為xp-1-1呏0(mod p)有p-1個解1,…,p-1,故由拉格朗日定理可得

xp-1-1呏(x-1)(x-2)…(x-(p-1))(mod p),

將x=0代入上式得-1呏(-1)p(p-1)!(mod p),這就證明了威爾森定理。威爾森定理的逆定理也是成立的,可用反證法簡單證出。用拉格朗日定理還可證明:當p≥5是一個素數時,則有

。這個定理是1862年,由J.沃斯頓霍姆證明的。

設ƒ(x1,x2,…,xn)是n元整係數多項式,p是一個奇素數,對於同餘式ƒ(x1,x2,…,xn) 呏0(mod p)的解(x1,x2,…,xn)(0≤xj

早在1801年,C.F.高斯就研究了同餘式αx3-b)y3呏1(mod p)的解的個數,這裡p呏1(mod 3)和同餘式αx4-b)y4呏1(mod p)的解的個數,這裡p呏1(mod 4)。

設ƒ(x)模 p無重因式,1924年,E.阿廷猜想同餘式y2呏ƒ(x)(mod p),在ƒ(x)的次數為3和4時,N 分別滿足

,1936年,H.哈塞證明了這一猜想,並且還證明了對於一般含q個元的有限域,把以上兩式中p換成q,也是對的。1948年,韋伊對於一般的ƒ(x,y)=0在有限域上得到類似的結果, 他猜想對於ƒ(x1,x2,…,xn)=0也有類似的結果。1973年,P.德利涅證明了韋伊猜想。他的傑出工作獲得了1978年的國際數學家會議的費爾茲獎。

參考書目

W.M.Schmidt,Equations over Finite Fields: an Elementary Approach, Lecture Notes in Math.536,Springer-Verlag, New York, 19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