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zhuanti ditu

[英文]:thematic map

著重表示一種或數種自然要素或社會經濟現象的地圖。專題地圖過去稱為專門地圖、主題地圖等,20世紀60年代後期國際上統稱為專題地圖。專題地圖的內容由兩部分構成:

(1)專題內容,圖上突出表示的自然或社會經濟現象及其有關特徵;

(2)地理基礎,用以標明專題要素空間位置與地理背景的普通地圖內容,主要有經緯網、水系、境界、居民地等。

型別

專題地圖按製圖物件內容的領域主要分自然地圖和人文地圖(社會經濟地圖)兩大類。反映自然各要素或現象的地圖屬於自然地圖,包括地勢圖、地質圖、地球物理圖、地貌圖、氣候圖、水文地理圖、土壤圖、植被圖、動物地理圖、景觀地球化學圖、醫學地理圖、古地理圖、自然區劃圖、土地型別圖、景觀地圖等。反映人類社會的經濟及其他領域的事物或現象的地圖屬於人文地圖,包括人口地圖、經濟地圖、工業地圖、農業地圖、交通運輸地圖、商業地圖、城市地圖、土地利用圖、文化地圖、政區地圖等。20世紀60年代以後,又出現了一種環境地圖,是反映人類與自然環境關係的地圖,包括環境汙染地圖、自然災害地圖、環境保護地圖等。有人將環境地圖作為第三類專題地圖,有人將它歸入自然地圖內。歷史地圖和海洋地圖反映的內容不但有人文方面的,還有自然方面的,因而不能象過去那樣歸入人文地圖或自然地圖,應屬於另兩類專題地圖。另有一類根據某種專門用途設計的專用地圖,許多學者認為也應歸入專題地圖。

特點

專題地圖是在地理底圖上,突出地表示自然要素或社會經濟現象。所以專題地圖具有下列 3個特點:

(1)專題地圖的組成分專題內容和地理底圖兩大部分。

(2)專題地圖的內容廣泛,主題多樣,在自然界與人類社會中,凡能用地圖形式表達的事物均可以作為專題地圖的內容。

(3)專題地圖採用專門的表示和符號系統。普通地圖對每一種要素規定專一的符號和表示方法,專題地圖是根據各種要素的空間分佈特點、數量及質量特徵以及動態情況,設計合適的表示方法和符號系統。因此,在不同的專題地圖上同一種符號可以表示不同的要素。如小紅點符號,在地震圖上表示震中的分佈位置,在城市圖上則表示醫院(或消防站)的分佈位置。

表示方法

專題要素的空間分佈狀態有4種:

(1)點狀分佈,相對集中於較小範圍的事物;

(2)線狀分佈,具有線狀或帶狀延伸的事物;

(3)面狀分佈,佔有一定面積的事物;

(4)體狀分佈,具有三維空間分佈的事物。為此,專題地圖的表示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點位符號法。用點狀符號反映點狀分佈要素的位置、類別、數量或等級。常用形狀符號表示質量;用比率符號表示數量;用結構符號表示多種型別。

定位圖表法。在要素分佈的點位上繪製成的統計圖表,表示其數量特徵及結構。常用的圖表有兩種,一種是方向-數量圖表,一種是時間-數量圖表。

線狀符號法。用線狀符號表示呈線狀、帶狀分佈要素的位置、類別或等級。例如以藍色線狀符號表示寒流,紅色表示暖流等。

動態符號法。線上狀符號上加繪箭頭符號,表示運動方向。還可以用線條的寬窄表示數量的差異,也可以用連續的動線符號表示面狀分佈現象的動態。前者如表示鐵路貨運量的大小,後者如表示洋流、氣壓和風等的動態。

面狀分佈要素表示法。面狀符號表示成片分佈的地理事物。主要有:

(1)範圍法。把製圖區內具有某種專題要素的地域用封閉的曲線、或者在封閉曲線內飾以顏色或暈線表示,如森林分佈圖等。

(2)質底法。是用不同顏色、不同形式的暈線(相等黑度),或者用注字表示類別的一種方法,如土地利用圖用不同的顏色或暈線來區分不同的土地利用型別。這種方法所表示的專題要素是佈滿製圖區的。

(3)點值法。將代表一定數值的點分佈在該要素分佈的範圍內,點數和點值的乘積就是該要素的總數量。由點的疏密差異,可以反映要素的分佈特點。

(4)分割槽圖表法。將代表具體數值的圖形或圖表繪在統計區域內,表示該區內某要素的總數量。

(5)分級統計圖法。根據某專題要素的統計資料,按其密度、強度或發展水平劃分等級,然後分別填繪不同的色彩或不同暈線和花紋的方法。

(6)等值線法。用一組等值線表示連線分佈而逐漸變化的面狀分佈要素的絕對數量,如等高線、等溫線等。

(7)偽等值線法。此法與等值線法相似,但偽等值線法表示的不是實際數量,而是百分數或比值,它的點的數值是代表以該點為中心的、一定面積內的數量。

此外,在專題地圖上還常使用柱狀圖表、剖面圖表、玫瑰圖表、塔形圖表、三角形圖表等多種統計圖表,作為地圖的補充。上述各種方法,經常是配合應用的。

編圖過程

專題地圖內容專業性強,涉及面廣,因此編圖者要具備一定的專業知識,處理好大量的文字和資料資料。編制的具體步驟如下:

(1)制訂編圖計劃;

(2)收集整理、分析評價資料;

(3)地圖設計,包括確定地圖的用途、基本內容、比例尺、地圖投影、製圖範圍、幅面尺寸、圖面配置、表示方法、圖式圖例、地圖概括原則等;

(4)編制地理底圖;

(5)編繪專題內容;

(6)制印前的準備工作。此外,編製成套專題地圖或地圖集時,還要注意反映各圖幅要素的統一協調。

用途

專題地圖應用廣泛,在經濟和國防建設、科學研究及文化教育中均起重要作用。專題地圖內容是各學科長期研究積累的知識的高度概括,又為深入研究和指導生產提供科學依據。

當代專題製圖已發展到所有區域性學科及其相應的生產部門,出現了研究專題地圖的理論製圖、技術與應用方法的專題地圖學。專題地圖學的任務就是在廣泛實踐的基礎上,形成系統的專題地圖理論和方法,從而指導專題地圖生產和應用。

參考書目

李海晨編著:《專題地圖與地圖集編制》,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