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亞基爾

[拼音]:Silibajiawan Shi

[英文]:Bandar Seri Begawan

汶萊首都,全國文化、交通中心。原名汶萊,1970年10月改現名。位於西部地區的東北端,汶萊灣西南角濱海平原,距汶萊河口14.5公里,城市畔河而建。人口5.8萬(1982),居民主要為馬來人和華人。古代重要港口。中世紀阿拉伯人稱“杜拉爾薩拉姆”,意為“和平之鄉”。居民房屋多沿河建築,用木樁支撐於河床淺灘上,以板橋相連,形成水上聚落,馬來語稱“甘榜亞逸”。公元16世紀初,汶萊蘇丹國經濟發達,市內手工業興起,以紡織紗籠和金銀鑲嵌器皿聞名,遠銷各地。1888年淪為英國統治汶萊的據點。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被日本佔領,市區遭到嚴重破壞,戰後英國又再次佔領。1984年汶萊獨立後,隨著汶萊石油經濟的高速發展,城市建設日新月異。興建了新型皇宮、國會大廈、電視臺、法院、體育場、綜合醫院、清真寺等。新式的水上公寓、樓房、餐廳和學校已代替昔日大部分的水上村莊。交通聯絡全國各地,柏油馬路連線都東、詩里亞、白拉奕、萬加等市。港區有兩座碼頭,貨運碼頭長222米,客運碼頭長38米,漲潮時可進出吃水5~7米的輪船。1973年建成現代化國際機場,跑道長3600米,航線通新加坡、曼谷、馬尼拉、吉隆坡等地。名勝古蹟有博爾基亞蘇丹陵墓、邱吉爾紀念館、國家博物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