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謝列夫,C.B.

[拼音]:sa'ermatai wenhua

[英文]:Sarmatian Culture

早期鐵器時代文化。因該文化的屬有者薩爾馬泰人而得名。年代為公元前7世紀至公元4世紀。最大分佈地域東起託博爾河,西到多瑙河,跨鹹海、裡海和黑海北岸諸草原。薩爾馬泰在前 4世紀之前被稱為薩夫羅馬泰,希臘文作 Σαυρομ姇ται,最初見於古希臘歷史學家希羅多德等人的著作。從前 4世紀後半葉開始,稱薩爾馬泰(Σαρμ姇ται)。中國文獻《史記》、《魏略》中所載的奄蔡,即系薩爾馬泰人的一支──阿蘭人。考古研究始於19世紀,當時偏重於發掘墓葬。蘇聯十月革命後,對各類遺蹟進行了系統發掘和研究。

居址和墓葬

居住遺址發現有一些設防的古城。比較重要的丘達基古城,位於託博爾河西側尤爾加梅什城以南。平面呈不規則橢圓形,周圍有壕溝。房屋由長方形的前室和後室組成,面積約200平方米。牆壁用原木和木板構築。屋頂呈圓錐形,中央留一出煙孔。牆和屋頂的外面抹泥。

墓葬大多數是冢墓。多行土葬,也有少數火葬。墓穴常為長方形或方形的豎穴或洞室,有的作圓形或橢圓形。土葬的多單人葬,少數為幾個男子或男女合葬。一般仰身直肢。 死者身下鋪以草、氈、樹木韌皮或織物,間或有木棺。墓內放雄黃、白堊、白粘土、炭屑、石灰或硫磺。隨葬品有祭肉、兵器、馬具、陶器、飾物。當時社會正處在氏族制解體、階級開始形成的階段,發現有氏族 -部落的貴族、軍事首領及其親兵的厚葬冢墓。但早期還存在母權制殘餘,如在很多墓群中,兼有祭司職能的女武士的墓葬埋在中央,墓裡經常出土武器和小型石祭臺。人骨資料表明,薩爾馬泰人主要屬歐羅巴人種的安德羅諾沃型別和帕米爾-費爾干納型別。

經濟

經濟以遊牧為基礎,也有不發達的農業,以及製陶、鑄造、紡織和木、骨、革加工等手工生產。陶器手製,後期始部分輪制,有的器表磨光。器形為平底或圜底,主要是球形或蛋形罐,有的帶耳,還有壺、缽、碗、杯、香爐等。多素面,紋飾主要有戳刺紋、幾何形圖案劃紋。鑄造業較發達。兵器多鐵製,常見長達1米的長劍,長劍和短劍的柄首作鐮形、一字形或環形。有青銅或鐵製的二翼有筩鏃、三翼或三稜的有筩或有鋌鏃。還有長矛、貼附骨片的長弓、鐵盔、鱗狀甲和環甲。金、銀工藝品有金冠、項鍊、手鐲、別針、飾牌、帶鉤、串珠等,以及劍鞘包皮、馬具泡飾和容器等。早期的紋飾主要是圖案化的野獸紋;從前3世紀開始,流行金器上鑲嵌彩色玻璃、寶石和琺琅的“多彩風格”,母題主要是幾何紋,也有植物紋、野獸紋及神像。銅鏡有的帶柄,很有特色。玻璃製造業的主要產品有玻璃串珠和容器。玻璃瓶用整塊玻璃刻成,嵌以寶石和琺琅,十分精美。

起源與文化聯絡

關於該文化的起源,一說來自中亞,一說起源於烏拉爾-伏爾加河地區的安德羅諾沃文化和木槨墓文化。初期遺蹟主要見於裡海北岸,以後逐漸分佈到頓河以西,後期越過第聶伯河而往多瑙河方向擴充套件。公元3~4世紀,該文化先後受到哥特人和匈奴人的摧毀,納入民族大遷徙的浪潮之中,而遠遷於西班牙和北非,殘留在原地的居民則逐漸與鄰近民族相融合。

根據物質遺存的比較研究,該文化與波斯、中亞塞種及黑海北岸斯基泰文化有密切關係,與東方的亞述、中國,西方的古典文明、拉登文化等也有不同程度的聯絡。關於該文化的起源、東界以及與鄰近諸文化的關係等問題,尚需作進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