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羅奔尼撒戰爭

[拼音]:Duo’erqinnuo Qiyi

[英文]:Dolcino Insurrection

中世紀時期義大利北部的反對封建主和天主教壓迫的農民起義。1303年在維切利城爆發,1307年遭鎮壓失敗。領導人為使徒兄弟派信徒多爾欽諾(?~1307),故名。

13世紀末,北部義大利諸國農民遭受殘酷的農奴制剝削,生活困苦不堪。農民出身的G.塞加雷利於1260年創立使徒兄弟派,反對教會腐化,影響逐漸擴大。1300年,塞加雷利號召農民反抗封建主,被處火刑。其門徒多爾欽諾繼承他的遺志,提出財產公有、廢除教皇統治和教士可以婚娶等要求,宣傳共同佔有財富的正義的千年上帝王國即將到來,被壓迫者只有對教會和富人使用暴力,才能使正義的王國獲得勝利。這些主張得到農民的廣泛響應。1303年,倫巴第和特蘭提諾的農民揭竿而起,在多爾欽諾領導下,組成約6000人的起義隊伍,佔領賽西亞河流域,並決定在這裡建立自由的農民公社。起義者搗毀教堂,破壞莊園,多次擊退封建主軍隊的進攻。1305年,教皇克雷芒五世組織十字軍前往鎮壓,起義者撤入阿爾卑斯山區,修築防禦工事繼續抵抗。十字軍包圍此地後,趕走支援起義者的農民,企圖以飢餓逼迫起義軍投降。但起義者並未屈服,很多人相繼戰死。1307年3月教皇軍隊攻破起義者防線,多爾欽諾率軍與十字軍決戰,在戰鬥中,千餘名起義者英勇戰死,多爾欽諾及妻子瑪格麗特被俘,同年4月2日在殘酷刑訊之後同被燒死,起義最後失敗。

多爾欽諾起義雖被鎮壓,但起義群眾堅決的鬥爭精神和寧死不屈的英雄氣概,為以後的起義樹立了光輝榜樣。這次起義是西歐各國大規模農民起義的先聲,對1382~1387年北義大利薩伏依的圖勒起義也有一定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