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爾及利亞歷史

[拼音]:Xu Wei

中國明代畫家、書法家、 戲曲家。字文清、文長,號天池,晚號青藤;別字很多,有田水月、天池生、青藤道士、漱仙、山陰布衣、鵝鼻山儂等。山陰(今浙江省紹興市)人。幼年喪父,20歲時考取秀才,以後屢試不第。37歲在閩總督胡宗憲府中任幕僚,在討倭等軍務中多有籌劃。嘉靖四十四年(1565)胡宗憲被彈劾為嚴嵩同黨,入獄自殺,徐渭懼怕牽連,一度發狂,自殺未遂,失手殺死妻子張氏,入獄7年。晚年生活貧苦,靠賣書畫度日。

徐渭在詩文、戲曲、書畫等方面,均有深厚的造詣,是一位具有革新精神的文學家和藝術家。他的詩文,嬉笑怒罵,皆成文章,與當時文壇上最有勢力的“前後七子”那種擬古主義文風大相徑庭,因而受到具有革新精神的唐宋派古文家唐順之、公安派首領袁巨集道等人的讚賞。他對戲曲也有傑出貢獻,所著《南詞敘錄》,敘述南戲的源流體派,為研究明代戲曲的重要著作。雜劇《四聲猿》所寫4個短劇,都具有較強的思想性,受到著名戲劇家湯顯祖讚許。他的書法也頗有特色,擅長行書,出自米芾,而更加放縱,不拘成法,人稱書中“散聖”。存世著作有《徐文長全集》。

徐渭中年以後才開始學畫,山水、人物、花鳥、走獸、魚蟲無不精妙,尤其是水墨寫意花卉,完成了寫意花鳥畫的重大變革,推動了大寫意畫派的發展和盛行。

徐渭的水墨花鳥畫受林良、周之冕、陳淳等人影響,在此基礎上,融合前人的潑墨、簡筆、寫意之法,並結合寫生,加以變革創造,遂形成自己的獨特面貌,發展了文人畫以感情駕馭筆墨、以筆墨抒發感情的傳統。作品往往緣物抒情或借題發揮,表露出他傲岸倔強的性格和憤世疾俗的心緒。所繪題材常常突破物件本身的侷限,而強調主觀的感受。因此,在他的筆下,清淡幽雅的梅蘭竹石一變而為狂怪奇拙、激盪難平的心態表現。對客觀物象的描繪,他常常是隨興所至,信手拈來,橫塗豎抹,不求形似,不拘成法。因此,作品具有強烈的感情色彩和震撼人心的感染力。在筆墨運用方面,徐渭也有重大創新。他根據生宣紙的暈滲效能,充分發揮水墨之長,尤其是能綜合潑墨、破墨、積墨之法,以迅疾奔放的筆調,隨意點染,使畫面既水墨交融,又富有層次變化,形成淋漓盡致的特色。他那大刀闊斧、縱橫睥睨的筆法,更使其作品具有磅礴的氣勢和豪放的格調。這種藝術表現手法,也恰當地表達了他激昂、鬱憤的思想感情。他的花鳥畫,對後世大寫意畫派的發展產生巨大影響。畫史將他與陳淳並稱青藤、白陽,清代的朱耷、石濤、鄭燮、李鱓、李方膺、高鳳翰以至近現代的吳昌碩、齊白石等,都繼承和進一步發揚了他的傳統,形成聲勢浩大的大寫意花鳥流派,雄踞畫壇數百年不衰。

徐渭存世代表作有《墨葡萄圖》(故宮博物院),以飽含水份的潑墨法,點染出紛披錯落的藤條和透明欲滴的葡萄。筆墨奔放淋漓,隨意揮灑,狀物不拘形似,神韻自在。畫上自題七絕詩一首:“半生落魄已成翁,獨立書齋嘯晚風。筆底明珠無處賣,閒拋閒擲野藤中。”抒寫了他鬱郁不得志的心緒(見彩圖)。畫法與之相近的作品還有《牡丹蕉石圖》(上海博物館)。另有一幅《榴石圖》(臺北故宮博物院),以簡勁峭利的筆法繪出石榴和枝葉,在水墨中加膠,使滲暈有所控制,墨色顯得濃淡分明,富有光潤。畫法與前者有所不同,比較收斂。畫上題詩云:“山深熟石榴,向日便開口,深山少人收,顆顆明珠走”。用石榴比喻自己的懷才不遇。近似此種畫法的作品有《黃甲圖》(故宮博物院)等。《雜花圖》(南京博物院),水墨繪牡丹、石榴、荷花、南瓜、紫薇、葡萄、芭蕉、梅、竹等,用筆縱橫,墨色淋漓,形象簡逸,氣勢豪放,為畫家逸筆草草、潑墨寫意的代表作。故宮博物院藏的幾卷《墨花圖》也都屬於這類橫塗豎抹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