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產階級革命派報刊

[拼音]:Liu Qiong

中國電影演員、導演。原名劉伯瑤。原籍湖南省湘陰,1913年10月16日生於北平。在上海法學院求學時與電影演員接觸較多,1934年由金焰介紹在聯華影業公司拍攝的《大路》中扮演築路工人劉長。其後陸續參加《小天使》(1935)、 《迷途的羔羊》(1936)(見彩圖)、《狼山喋血記》(1936)、《聯華交響曲》(1937)等多部影片的拍攝,成為觀眾喜愛的青年演員之一。抗日戰爭爆發後,他參加拍攝宣傳抗日的紀錄片《北戰場精忠錄》。1938~1942年,在新華等影業公司接連拍攝《文素臣》、《岳飛精忠報國》、《杜十娘》等近20部影片,扮演了主角或重要角色。其後,參加上海藝術劇團、大風劇社,從事愛國的話劇活動。抗戰勝利後,劉瓊重回影壇,在上海拍攝了《不了情》(1947)、《迎春曲》(1947)等影片。1948年去香港,在永華影業公司攝製的《國魂》中扮演文天祥,在表演藝術上達到較高的水平。之後參加長城、五十年代等電影公司,導演了《豪門孽債》、《方帽子》,演出了《火鳳凰》、《神鬼人》等影片。1952年回上海進入上海電影製片廠,演出了《山間鈴響馬幫來》(1954)、《海魂》(1957)、《女籃 5號》(1957)、《牧馬人》(1981)等影片。在表演上形成真摯、深沉、含蓄,內涵豐富的風格。1956年他轉而從事電影導演,先後導演了《宋士傑》(1956,聯合導演)、《喬老爺上轎》(1959,兼編劇之一),《5l號兵站》(1961)、《阿詩瑪》(1964,兼編劇之一)、《李慧娘》(1981)、《海上生明月》(1983)等10多部影片。《阿詩瑪》在1982年第 3屆西班牙桑坦德國際音樂舞蹈電影節上獲最佳舞蹈片獎。《李慧娘》獲得1981年文化部優秀影片獎。劉瓊於1982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是中國電影家協會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