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比赫,Z.

[拼音]:Fan Cuiting

豫劇作家。原名樊鬱,河南遂平人。1929年畢業於河南大學。在開封上學期間,常出入票房、戲院,與當地演員交往,曾多次粉墨登場。1934年,他以河南教育廳社會教育推广部主任的身份,自籌資金,邀集豫劇演員陳素真、趙義庭、張子林等,在開封創立了豫聲劇院,自任團長兼編劇、導演。他吸取京劇、話劇的優點,對豫劇的表演、音樂、服裝、化妝進行了改革。抗日戰爭爆發後,他取醒獅怒吼之意,改豫聲劇院為獅吼劇團。1942年,因局勢動亂,獅吼劇團在西安屢遭挫折,生計日艱,演員星散。同年秋,他招收一批難童,進行藝術訓練,在西安辦起獅吼兒童劇團,為豫劇培養了一批人材。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他繼續擔任獅吼劇團團長,並被選為西安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副主席,中國戲劇家協會陝西分會副主席。

樊粹庭自1935年開始編寫劇本,在20多年內共創作、改編劇本58部,時人稱之為“樊戲”。流傳較廣、影響較大的作品有1935~1937年編寫的《凌雲志》、《義烈風》、《柳綠雲》、《三拂袖》、《滌恥血》、《霄壤恨》、《女貞花》;1938~1948年編寫的《葉含嫣》、《克敵榮歸》、《巾幗俠》、《伉儷箭》、《好妻子》、《為國紓難》、《無敵樓》(連臺本戲,共 4部)、《漢江女》、《席永平》;1949年以後編寫有《劈山救母》、《王佐斷臂》、《紅珠女》、《楊滿堂》。

樊粹庭多數劇作的思想內容比較健康、進步,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演南宋時受金冊封為齊皇帝的劉豫之女劉芳堅持抗金,捐軀沙場,以血洗恥的《滌恥血》;演中華俠女羅劍琴深入蚍蜉國巢穴,行刺敵酋高欽羅的《巾幗俠》;演梁武帝時富商賈思德捐助軍糧、抗擊北魏的《為國紓難》;演楊家將後裔楊滿堂抗擊西夏的《楊滿堂》;以及根據京劇《八大錘》改編的《王佐斷臂》等劇,均具有愛國主義思想。《漢江女》、《席永平》等劇寫男女主人公在婚姻和愛情上遭遇的種種波折,對封建禮教和門第觀念進行了批判。《霄壤恨》、《伉儷箭》描寫貧苦百姓不堪官紳的壓迫和苛捐雜稅的盤剝,而奮起造反,抨擊了當時社會的黑暗。樊粹庭所編劇本,結構嚴謹,情節曲折,手法新穎。這些特點在《漢江女》、《紅珠女》、《劈山救母》、《王佐斷臂》諸劇中尤為顯著。樊粹庭的劇作也不可避免地帶有歷史的和時代的烙印,在思想上和藝術上都存在著明顯的侷限。樊粹庭還是一位勤奮的戲曲導演,一生排戲60多個,以細緻、深刻見長。他講究戲情戲理,主張活用程式,善於向兄弟劇種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