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戰國時期教育

[拼音]:Wulande

[英文]:Ludwig Uhland (1787~1862)

德國詩人。父親在圖賓根大學任祕書。1802至1808年在圖賓根大學修習法律和語文,結交詩人克爾納和邁耶,並在他們的影響下開始寫詩。1810至1811年在巴黎學習,研究“拿破崙法典”和中古文學。在巴黎結識德國詩人沙米索。1812年回斯圖加特,先後擔任司法部官員和律師,並參加符騰堡的爭取地方立憲的運動。1819和1826年兩次被選入議會,分別任代表圖賓根和斯圖加特的議員。1829年在圖賓根大學任教授。1832年因參加議會活動被迫放棄教授職位。1839年停止政治活動,專門從事學術研究。1848年被選入國民大會。

烏蘭德在政治上屬於資產階級自由派的左翼,文學上是“施瓦本浪漫派”的首領。他的詩歌創作以敘事謠曲和浪漫曲見長,音韻優美,語言樸質,勝似民歌。許多著名作曲家都為他的詩譜曲。1815年發表的《詩集》彙集了他青年時代的作品,突出的如《鐵匠》、《樂隊》、《春天的信念》,其中敘事謠曲《復仇》、《歌手的詛咒》等是他的成名之作。他的敘事謠曲以德國、英國、丹麥以及羅曼語民族的歷史和傳說為素材。後期創作的有代表性的敘事謠曲有《施瓦本風土誌》、《貝爾特蘭·德·波爾恩》(1829)、《艾登哈爾的幸福》(1829)。他在反拿破崙的“解放戰爭”時期寫了一些激昂慷慨的愛國詩歌,收在題名為《祖國詩集》(1817)中,其中有代表性的詩篇有《致祖國》、《一個德國歌手之歌》等。他寫過26部劇本,大多是未完成的斷片。完成的歷史劇有《施瓦本公爵恩斯特》(1818)和《巴伐利亞人路德維希》(1819),但不很成功。

烏蘭德是日耳曼語文學的奠基人之一,他的《關於詩歌和傳說的歷史文集》(1865~1873)是一部 8卷的鉅著,其中包括《德國古代詩歌》(1830~1831)、《瓦爾特·封·德爾·福格威德》(1822)等著名論文;他的《古代高地德語與低地德語民歌集》(第 1卷,1844~1845;第2~4卷,1865~1873),彙集了德國的民歌,作者所作註解有重要的學術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