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築防蟲技術

[拼音]:Miusai

[英文]:Alfred de Musset (1810~1857)

法國詩人、戲劇家。1810年12月11日出生於巴黎一知識分子家庭,從小受父母的法國古典主義和啟蒙思想薰陶,很早就出入浪漫派文社。他的作品充分體現了浪漫主義抒發個人靈魂深處矛盾起伏情愫的特點。他意志薄弱,性格熱烈多情,與女作家喬治·桑的愛情破裂後寫出《夜歌》(1835~1837)等法國抒情詩名篇。

1830年, 繆塞第一部上演的劇本 《威尼斯之夜》(1830)在巴黎奧德翁劇院被觀眾喝倒彩。但繆塞繼續寫戲,只是不再為了上演,僅供人閱讀。因此他給他的戲劇集取名《坐著扶手椅觀戲》。第一集所收的詩劇《酒杯和嘴脣》(1832)、《少女們夢想什麼》(1832)並不足取。第二集的劇本是用散文寫的,有《壞小子洛朗梭》(一譯《羅朗薩其奧》,1834)、《水性楊花的瑪莉亞娜》(1833)、《安德烈·德爾·薩爾託》(1833)、《不能拿愛情開玩笑》(1834)等,這些劇本後來和《話不要說得太絕》(1836)、《逢場作戲》(1837)、《門不是敞開就是關閉》(1845)等劇本一起收入《喜劇與格言》。1847年,《逢場作戲》在巴黎法蘭西喜劇院上演,非常叫座。別的劇本也陸續演出,有幾個劇本至今仍列為劇院的保留劇目。

《壞小子洛朗梭》是浪漫主義戲劇最佳作品之一,取材於16世紀義大利佛羅倫薩的一段史實。洛朗梭·德·美第奇本是一個品行端方的青年,具有共和思想,他立志要剪除玷汙他的祖國的暴君,即他的從兄亞歷山大·德·美第奇公爵。他一面和具有共和思想的人聯絡,一面含羞忍辱和亞歷山大一起過著荒淫的生活,博取亞歷山大的信任。佛羅倫薩人民鄙視他,稱他為“壞小子洛朗梭”。他刺殺了亞歷山大,但由於混亂和具有共和思想的貴族無所作為,在群眾歡呼聲中,他的另一個從兄當了這個公國的統治者。評論家讚揚繆塞體會到“在我們心裡燃燒著的平民的願望”。但《壞小子洛朗梭》除了它的政治意義之外,還觸及繆塞的靈魂深處。洛朗梭為了殺死暴君,不得不說謊,做一個卑下的弄臣,受暴君戲弄蔑視,被人民唾棄。他雖然忍辱負重,但精神逐漸被邪行和懷疑腐蝕,他看不起人類,看不起自己。腐化墮落使壯志消沉,繆塞將自己內心的感觸塑造出格朗梭這個悲劇性的人物。

繆塞的大部分劇作在1833~1837年間完成,當時他是23~27歲。他最佳的詩篇和自傳體小說《世紀兒的懺悔》(1836)也是在這個時期寫的。由於他的劇本不是為了上演,不必考慮觀眾、劇場經理和演員的反應,他可以在劇本結構上自由處理,在思想感情上任由他的想象和幻想馳騁。同時他的文筆熟練流暢,加之他的詩本來是雄辯的,長腔短調,很富戲劇性,使他在感情生活最激盪的時候能夠在短期中寫出這麼多有豐富心理內容的劇本。繆塞卒於1857年5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