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大學

[拼音]:Suo'etu

清康熙朝大臣。滿洲正黃旗人,赫舍里氏。輔政大臣索尼之子,康熙皇后叔父。初任侍衛。康熙八年(1669)至四十年,先後任國史院大學士、保和殿大學士、議政大臣、領侍衛內大臣等職,是康熙朝的“輔弼重臣”,曾參與許多重大的政治決策和活動。康熙帝繼位之初,鰲拜擅權,索額圖輔佐計擒鰲拜,並將其黨羽一網打盡,故深受信任。康熙二十七年,索額圖被任為欽差大臣,率領清朝使團前住色楞格斯克,與俄方代表會談兩國邊界問題。但由於準噶爾部首領噶爾丹進攻喀爾喀蒙古,道路被阻,不得不半途折回。次年,俄國提議以尼布楚為談判地點,索額圖仍為談判使團首席代表,率使團至尼布楚與俄方代表戈洛文談判。在談判中,索額圖闡明黑龍江流域屬於中國的原委,義正詞嚴地駁斥俄方提出以黑龍江或雅克薩為界的無理要求。雙方終於在對等談判的基礎上籤訂了第一個中俄條約──《尼布楚條約》,確定以額爾古納河、格爾必齊河、外興安嶺至海為中俄東段邊界。索額圖先後兩次參加平定準噶爾之役。康熙四十年以年老休致。後在清朝宮廷鬥爭中依附皇太子胤礽。四十二年,以“議論國事,結黨妄行”的罪名交宗人府拘禁,不久死於禁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