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澤羅夫,Ю.Н.

[拼音]:Lunlixue

[英文]:Ethica in Ordine Geometrico Demonstrata

17世紀荷蘭哲學家B.斯賓諾莎系統闡述唯物主義自然觀、認識論和倫理學的重要哲學著作。全名為《用幾何學方法作論證的倫理學》。1662~1675年用拉丁文撰寫,但在斯賓諾莎生前未能出版。因為1670年他匿名出版的《神學政治論》受到有神論者和反民主勢力的猛烈攻擊,同時對他寫作《倫理學》散佈流言蜚語。這使他不得不放棄《倫理學》的原定出版計劃。該書於1677年在《遺著集》中第一次正式問世,同時出版了荷蘭文譯本。1924年在海德堡出版了由格布哈特校勘的4卷本《斯賓諾莎著作集》的拉丁文字,校勘者指出了拉丁文字和荷蘭文字不一致的地方。1958年商務印書館出版了賀麟的中譯本。

作者在第 1卷《論神》中闡述了唯物主義一元論的世界觀。他指出,神或自然是唯一的實體,思維和廣延是它的兩個屬性,一切物理現象和精神現象都是表現實體屬性的樣式。第 2卷《論心靈的性質和起源》主要闡明唯理論的認識論。他把知識分為3種:第1種是由感覺和記憶得來的,他稱之為意見或想象;第 2種是由推理得來的,他稱之為理性;第 3種是直觀知識。他認為第1 種知識是錯誤的原因,第2和第3種知識則必然是真的。特別是第 3種知識,在斯賓諾莎看來,是以神的觀念為直接原因的,因而可以使人的心靈得到最高的滿足,使人達到最理想的境界。第 3卷《論情感的起源和性質》和第 4卷《論人的奴役或情感的力量》,是他的哲學體系的心理學部分。這一部分和他的認識論、倫理學緊密相聯絡。他把情感分為主動的和被動的,認為,被動情感是與第 1種知識聯絡在一起的。人在被動情感支配下,就處在一種被奴役的狀態。第2種和第3種知識則可以剋制被動情感,使人擺脫受奴役的狀態。第 5卷《論理智的力量或人的自由》比較集中地論述了他的哲學,特別是倫理學所要達到的目標及其途徑:通過理智剋制情感對人的奴役而達到自由,進而達到對神的理智的愛。

《倫理學》是用幾何學方法論述的。全書的每一卷都首先為最主要的哲學範疇制訂定義,把一些最根本的哲學觀點作為公理或公設提出來,然後根據它們對作為定理的比較具體的哲學觀點進行證明。有時把一些與定理相近的哲學觀點作為系定理提出來,更具體的哲學觀點則放在附釋里加以說明。

《倫理學》在西方哲學史上是一部影響比較大的著作。在斯賓諾莎生前,該書的手稿就已在追隨他的青年中傳閱過,產生了一定的影響。正式出版後,在不同程度上對G.W.萊布尼茨的哲學、十八世紀法國唯物主義和德國古典哲學都產生過影響。

參考文章

環境倫理學環保百科什麼是環境倫理學?環保百科何謂護理倫理學?醫療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