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叉難陀

[拼音]:Fusikeluo

[英文]:Ugo Foscolo (1778~1827)

義大利詩人、小說家、文藝評論家。1778年2月6日生。父親是醫生,母親是希臘人。在威尼斯求學期間開始寫作詩歌,並積極參加爭取祖國獨立的活動。當過軍官,曾在戰鬥中負傷。長期過著飄泊的生活,曾幾度僑居法、英等國。1808年擔任帕多瓦大學修辭學教授。晚年多病,窮愁潦倒,1827年9月10日客死於倫敦。他的頌歌《致解放者波拿巴》(1797)表達對拿破崙的希望,期待他的君臨促使義大利舊制度消亡並獲得獨立。1798至1803年發表了12首十四行詩和兩首頌歌,在形式上受到古希臘、羅馬抒情詩的影響,但在內容上,無論是抒寫愛情和理想的美,還是歌頌維納斯女神或尤利西斯,都激盪著為祖國不幸的命運而憂傷的情緒。

《雅科波·奧爾蒂斯的最後書簡》(1798)是福斯科洛最著名的作品。現在流行的版本是1817年的修訂版。這部書信體小說描寫雅科波·奧爾蒂斯因得不到心愛的姑娘的愛情憤而出走,漫遊義大利各地,目睹祖國錦繡河山蒙受侵略者的蹂躪,痛苦萬分,終於自殺。雅科波的死反映了民族復興運動初期的青年對拿破崙幻想破滅後找不到出路的彷徨、失望和悲憤。

詩歌《墓地哀思》(1807)抒發對已故者的哀思,表示死者的品德將給生者以有益的啟示。1812年開始寫作詩歌《美女神》,未完稿即去世,由後人整理出版。詩中描述希臘神話中女神的誕生和她們給人間帶來的幸福,其中包含了詩人對愛情的憧憬,表現了想象的美好世界同汙濁的現實世界的對立。

福斯科洛在文藝批評與理論方面著有《論〈神曲〉》、《論〈十日談〉》、《彼特拉克論集》等。他對藝術創作中的想象,真實與理想化的關係,藝術家應具備的才能,各種文藝形式的特點,以及義大利文學的發展程序,都作了精闢的論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