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諾,C.P.

[拼音]:Jiexian

[英文]:▁īlabhadra (約528~651)

古印度大乘佛教瑜伽行派論師。音譯屍羅跋陀羅。出身東印度三摩呾吒國王族,屬婆羅門種姓。少好學,曾歷遊尋師訪道。後至摩揭陀國那爛陀寺謁護法,從之出家,學有成就。曾代其師護法與佛教以外的教派辯論獲勝,享有盛譽。當時那爛陀寺常住僧人四千多,加上臨時來往僧俗,常逾萬人。戒賢曾長期為住持,講授《瑜伽師地論》,弘傳唯識教義。玄奘訪印時,戒賢年事最高,為那爛陀寺大長老,受人崇敬。玄奘拜他為師,從學多年。戒賢依《解深密經》、《瑜伽師地論》等,把佛教判為有、空、中三時,謂“三時教”。第一時教,即“四阿含”等經。指佛成道最初在鹿野苑所說的小乘法,雖說人我空,猶未說法空;第二時教,即諸部《般若經》等。雖依偏計所執自性說諸法性空,然猶未說依他起、圓成實唯識道理等;第三時教,即《解深密經》等。方就大乘正理,說三性、三無性等唯識二諦。認為只有第三時的唯識大乘才是真正了義之教。又主張 五種姓說,認為眾生先天具有的本性有五種,其中有一種“無性有情”,永遠達不到解脫。這些理論,均被玄奘傳來中國,後又傳入日本。傳說其著作有十餘部,但中國傳譯的,只有藏譯《聖佛地(經)釋》一種,內容約當玄奘譯《佛地經論》之半,文句大同。弟子多人,著名的除玄奘外,有親光、勝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