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相伯(1840~1939)

[拼音]:Fan Zhongyan

北宋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字希文。蘇州吳縣(今屬江蘇)人。真宗大中祥符八年(1015)登進士第。仁宗慶曆元年(1041)以龍圖閣直學士的身份,與韓琦併為陝西經略安撫副使,採取“屯田久守”方針,使西夏不敢進犯。慶曆三年七月,授參知政事,提出十項政治改革方案。但為守舊派阻撓,未能實行,於是請求外任。歷知邠州、鄧州、杭州、青州,都有善政。死於青州,諡文正,世稱范文正公。

范仲淹主張文章“應於風化”,認為“虞夏之書,足以明帝王之道”;而“南朝之文足以知衰靡之化”(《奏上時務疏》),他稱讚尹洙“力為古文”,但對楊億等人之為“時文”,卻也未嚴加指責(《尹師魯河南集序》)。他自己所作政論雜文,趨向古文;但所為章、表、啟、奏,仍雜駢儷。著名的《岳陽樓記》,抒寫自己“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理想和抱負,文中多用四言,雜以排偶,鋪敘藻飾,寫景壯麗,為歷代傳誦。他也擅長詞賦,其中〔漁家傲〕一首,境界壯闊,風格蒼涼,突破了唐末五代詞的綺靡風氣。

著有《范文正公文集》,通行有《四部叢刊》影明本,附《年譜》及《言行拾遺事錄》等。

參考文章

范仲淹名言名句大全名言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