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安平調落子

[拼音]:Tangsancai

中國唐代燒製的一種低溫多彩的鉛釉陶器。它是唐代陶瓷工藝在對多種金屬氧化物的呈色原理有了一定認識的基礎上,進而在鉛釉陶中加進鐵、銅、鈷、錳等不同的金屬氧化物,而燒製出的集黃、赭、綠、白、藍等色中的一色、二色或三色於一器,甚至也有五色的低溫釉陶,即唐三彩。所謂三彩,乃含多彩之意。唐三彩一般由黃、綠、白3種色釉組成,藍色則出現較晚。唐三彩各種不同釉色的顯現,在呈色配方上,摻入適量的氧化銅就能燒成綠色,氧化鐵燒成黃、褐兩色,而藍色則是加入氧化鈷所致。鈷金屬作為著色劑,是唐三彩燒製匠師們的一大貢獻,用它來裝飾器物,不僅豐富了唐三彩的色釉品種,更為重要的是對後來的青花瓷器所用的彩料,提供了重要的物質基礎。

唐三彩具有淋漓、變幻的色彩效果。這是利用鉛釉易於流動的特點,在燒製時呈色金屬熔於鉛釉中隨其任意流淌,加之施釉用量的不同,而有濃淡及流淌長短等不同現象。因此,即使是一種色釉,因那些流動的釉汁如蠟淚,似凝脂,也能取得自然變化的奇妙效果。而用兩種以上呈色金屬塗敷,使其互相浸潤,更是參差錯雜,繚繞變幻,形成斑駁離奇的獨特裝飾。唐三彩正是釉色的交錯融會,在相互輝映中顯示出堂皇富麗的藝術魅力。此外,唐三彩中仿效染纈的裝飾效果,在當時的陶瓷裝飾中亦別有一番清新的意趣。如藏於美國堪薩斯市納爾遜美術館的一件唐三彩罐,就吸取了染纈技法,罐上的圖案以方格紋組成,格內綴以白色花紋,釉色以溫潤的黃釉為主,與藍、白兩色合流成三彩,紋飾的塗染靈活自如,具有淋漓灑脫的風貌。

唐三彩的製品分為器皿和俑兩大類。器皿類有壺、罐、瓶、尊、碗、盤、杯、缽、枕及文房用具等,幾乎囊括了當時日常生活用具的各種型別。器皿的形體圓潤、飽滿,與當時的瓷器形成統一的風格,造型上體現了唐代藝術豐滿、健碩的時代特徵。俑類又分為人物和動物兩種。前者有文官武士、男女侍從、胡人、貴婦、樂舞人像等,涉及廣泛的社會階層。人物造型精練概括,能刻畫出不同民族、階層人物的性格和特徵,一定程度上揭示出人物的社會本質。後者以馬和駱駝最出色,比例準確,結構分明,形體轉折起伏,完全符合解剖規律。三彩馬的形象非常豐富,或靜立,或正欲躍起,無不神完氣足。駱駝是唐代中外經濟、文化交流的“使者”,三彩駱駝俑的高大形態和堅毅負重的神情,特別是所馱載的絲綢、火腿等內地特產的細部塑造,充分反映了當年絲綢之路上的真實情景。

唐三彩的燒製始於初唐,至盛唐因厚葬之風盛行,貴族達官為誇耀其財富和追求奢侈的排場,在喪葬中專門用唐三彩來裝點死者,西安、洛陽等地的唐墓中往往一墓出土的唐三彩多達百餘件以上。社會風尚所趨極大地刺激了唐三彩的發展,產量也因之激增。安史之亂後,隨著唐代國力的衰退,唐三彩的燒製也逐漸走向衰微。

參考文章

為什麼唐三彩是洛陽的特產美術與音樂唐三彩的由來美術與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