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純甫(1177~1223)

[拼音]:nanfeng xiangbo

江西曲種。早期是由民間藝人借鑑當地朝山拜廟的香客所唱的“謁仙”形式發展而成,多在逢年過節或大戶人家婚壽喜慶時,手持銅鈸,挨門串戶,演唱彩詞。後逐漸演唱時調小曲和民間傳說、戲文題材的曲詞,吸收了儺舞的銅鈸敲擊技藝和地方戲曲的部分唱腔,發展為一種有說有唱的坐唱曲藝形式,伴奏仍以銅鈸為主,增加了皮鼓、二胡、小揚琴、笛子。演唱時,由一人主唱,三、四人幫腔。音樂唱腔平穩舒緩,適於敘事。

南豐香鈸盛行於清代中葉,至辛亥革命後已瀕於失傳,傳統曲詞也多佚失。1958年以後,南豐縣文化部門組織人員深入調查,研究探索了香鈸的繼承和發展問題,陸續創作了一些新曲目,如《紅梅向陽開》、《當年紅軍回康都》、《毛委員帶兵康都來》等,使香鈸藝術重新煥發了青春,受到農民群眾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