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同

[拼音]:Keluoximu jingjichang

[英文]:Colosseum

義大利著名古蹟。位於羅馬的威尼斯廣場南面,是迄今留存的古羅馬建築的典型代表。

“科洛西姆”拉丁語意為“巨大的”。古羅馬弗拉維王朝的創立者韋斯巴薌於公元72年開始建造,至公元80年由其子提圖斯完成,故有“弗拉維露天劇場”之稱。第三和第五世紀重加修葺。建築略呈橢圓形,長徑 188米,短徑156米,周長527米,外牆高48.5米,佔地 2萬平方米,用淡黃色巨石砌成,共4層,下面3層每層有石柱80根,分別為多立克式、愛奧尼式、科林斯式,每兩根柱子之間形成一座拱門。場內四周為看臺,可容納觀眾四、五萬人。第四層為長方形窗戶和長方形方柱,東北、西北、西南、東南各有一門。其中西北為正門,西南側和東北側為皇室專用,立有柱子,可張掛遮日天篷。

競技場中心亦呈橢圓形,長約86米,最寬處63米。上面原鋪有木板,為表演區。臺下共有80多個地下室,分別為樂隊室、道具間及關閉猛獸之所。角鬥有人與人鬥、獸與獸鬥、人與獸鬥。與獸角鬥的人多半是俘虜和罪犯。此外,還有競技、閱兵、賽馬、歌舞等表演。現競技場高大的圍牆已殘缺不全,表演場地破敗不堪,當年的地下室也已露出地面。但四周看臺儲存完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