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Su-Huang

北宋詩人蘇軾和黃庭堅的並稱。蘇軾和黃庭堅是奠定宋詩風格特色的兩個代表詩人。宋代詩壇自蘇、黃一出,唐宋詩的界限判然始分。南宋劉克莊《後村詩話》前集對此總結道:“元祐(宋哲宗年號)後,詩人迭起,一種則波瀾富而句律疏,一種則鍛鍊精而情性遠,要之,不出蘇黃二體而已。”這二位大詩人都是宋詩風格的體現者,其影響又都很大,因而自北宋末以後,不管是讚揚者或批評者,就常常以“蘇黃”並舉。《宋史·文苑(六)·黃庭堅傳》雲:“庭堅於文章尤長於詩,蜀、江西君子以庭堅配(蘇)軾,故稱蘇黃。”宗尚盛唐的南宋批評家嚴羽則在《滄浪詩話》中批評蘇黃“始自出己意以為詩,唐人之風變矣”。張戒《歲寒堂詩話》更指責說:“(詩)壞於蘇黃”,又說:“子瞻(蘇軾)以議論作詩,魯直(黃庭堅)又專以補綴奇字,學者未得其所長,而先得其所短,詩人之意掃地矣。”金元好問《論詩三十首》:“只知詩到蘇黃盡,滄海橫流卻是誰。”前人對蘇黃或褒或貶,大多未免帶有一定的片面性,但這些意見客觀上卻反映了蘇黃在詩史上影響之巨大。另外,蘇軾和黃庭堅都是宋代著名的書法家,推崇他們書法的人,也常以“蘇黃”並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