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亞夫平七王之亂

[拼音]:meishu liupai

[英文]:school of art

美術批評術語,用來指在一定地域、一定藝術機構內形成的美術家創作群體;也用來指採用類似風格的美術家群體。

美術流派這一概念時常包含地理位置的意味,如中國古代美術中的浙派、吳門派、華亭派;歐洲美術史上的威尼斯畫派、佛蘭德斯畫派;又如現代中國的嶺南派、歐洲的巴黎畫派。在某一特定地域中從事創作的美術家群體,是美術流派通常包含的一類意義。

在共同的文化背景與社會條件之下,於同一地域從事創作的美術家們往往會持有類似的藝術觀念,關注類似的題材,採用類似的形式與材料,進而形成相近的藝術風格。因此,美術流派的概念也具有風格學的意義。如荷蘭畫派的成員多以寫實風格描繪當地的日常生活與自然風光;巴比鬆畫派的藝術家大多喜愛細緻自然地表現楓丹白露地方的田園生活。中國明代畫家董其昌提出的“南北宗說”,便是藉助不確切的地域劃分來區別繪畫風格,以標舉他喜好的南宗畫風。

西方美術研究者時常將在一位有聲譽的美術家的畫室裡或他周圍工作的美術家們歸為用這一藝術家名字命名的畫派,如喬託畫派和倫勃朗畫派。古代中國也有將學習某一大師風格的藝術家歸為一派的現象。在某一特定藝術機構中工作的美術家群體,也可能被歸為一派,如中國的“院派”。通常,在這一類美術流派中的藝術家也具有類似的風格特徵。

在歷史上,特別是在近現代史上,持有共同的藝術主張的美術家也常超出地域和藝術機構的限定而在創作中形成集團風格。接受特定創作觀念,採用特定手法與風格的美術家便被歸入特定流派。如現代藝術中的立體主義、超級寫實主義等流派,有著純粹的風格學的意義。

在中國美術研究者那裡,“流派”一詞的內涵比英語中的school寬泛。在當代,中國美術研究者更多地用這一術語去界定不同的藝術風格。

各種美術流派的產生髮展決定於不同的文化、社會條件以及人們不斷髮展著的審美趣味。流派的產生,促進了藝術風格的成熟,併為美術的歷史帶來多彩的局面。流派之間的相互競爭與爭鳴,為美術的發展帶來活力。而各派過分的排他性,也會為美術發展帶來消極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