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泊爾文學

[拼音]:nianshuo

錫伯族曲種。錫伯語稱為“祝倫呼蘭比”。流行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察布查爾錫伯自治縣等錫伯族居住地區。相傳創始於16世紀之前。錫伯人每逢節日或冬閒時,往往邀請民間藝人在庭院、炕頭演唱各種故事。藝人演唱時,按照傳抄的指令碼,用帶有聲韻和節奏的語言說書,依據故事情節和人物的感情與情緒選用相應的曲調,時而激昂,時而悲切。有時聽眾興起,可以提些問題或表示自己的見解。演唱者和聽眾互相交流,融為一體,因此很受群眾喜愛。念說的民間藝人遍及錫伯族的農牧地區,代代相傳。他們只利用業餘時間為群眾演唱。念說的內容有錫伯族的民間故事,如《烏鴉》、《禿孩子》、《佐領和他的女兒》等;更多的是漢族的演義小說,如《三國》、《水滸》、《西遊記》、《封神演義》、《精忠嶽傳》等。錫伯人民最喜愛的是《三國》,藝人把其中的部分章節如《長阪坡》等編成唱詞演唱,錫伯語稱為“衣蘭固侖呢烏春”,即“三國之歌”。根據現代小說編唱的新節目有《新兒女英雄傳》、《呂梁英雄傳》、《小二黑結婚》、《林海雪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