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爾德,V.G.

[拼音]:honglou meng

越劇作品。徐進根據曹雪芹同名小說改編。1957年由上海越劇院演出。有1979年再版的單行本。全劇12場,以賈寶玉和林黛玉的愛情悲劇為中心事件,歌頌了他們的叛逆精神,揭露了封建頑固勢力對新生一代的束縛和摧殘。劇本從黛玉進府到寶玉出走,緊緊圍繞寶、黛形象的塑造,在結構、場次上作了較成功的安排。偷讀《西廂》展示了寶、黛同封建禮教格格不入的思想和他們產生愛情的基礎。《閉門羹》、《葬花》、《試玉》穿插於封建大家庭的複雜矛盾之中,刻畫寶、黛愛情的純真和熾熱。《焚稿》、《金玉良緣》兩場戲則用對比手法,突出了寶、黛愛情的悲劇性。最後以寶玉的哭靈、摔玉、出走,描寫了寶玉同封建家庭的決裂。對其他人物的性格特徵,如賈政的嚴峻、賈母的老謀深算、寶釵的圓通、鳳姐的潑辣狡黠、紫鵑的忠誠、襲人的虛偽等,也有不同程度的刻畫。全劇的語言具有一定的文學性,特別是《焚稿》、《哭靈》等場戲的語言,情意婉轉,文詞秀美,悲劇性與抒情性結合得較好。

越劇《紅樓夢》由徐玉蘭、王文娟主演,他們的舞臺藝術使賈寶玉、林黛玉的形象更為豐滿。1961年,上海越劇院赴朝鮮演出此劇。朝鮮國立民族藝術劇院曾翻譯、改編成唱劇。1962年,越劇《紅樓夢》攝製成戲曲藝術影片。

參考文章

《紅樓夢》的由來文學《紅樓夢》中賈府的養生觀保健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