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善盡美

[拼音]:Zhao Shuli

現代文學作家、戲曲曲藝作家。原名趙樹禮,山西沁水人。出生於農民家庭。1925年開始接觸五四運動以來的新文學,學習寫作。1933年開始在《山西黨訊副刊》上發表文藝作品。抗日戰爭爆發後加入中國共產黨,長期做報刊編輯和宣傳工作。自1943年發表短篇小說《小二黑結婚》、中篇小說《李有才板話》而享名。以後陸續發表了長篇小說《李家莊的變遷》,短篇小說《地板》、《邪不壓正》、《傳家寶》等作品。1949年參與了組織北京市大眾文藝創作研究會的工作,並被推選為主席;又與李伯釗一起主編《說說唱唱》月刊。1953年以後到山西省長期深入農村生活,從事創作,發表了長篇小說《三裡灣》及收入《下鄉集》中的短篇小說和戲曲作品多種。

趙樹理熱愛中國民族的戲曲與曲藝藝術,在創作中主張向人民群眾學習,向民族的傳統藝術學習,從民間的說書藝術中吸取養料,並加以提高,創造為廣大農村讀者喜聞樂見的飽含中國作風、中國氣派的新作品,因此,他也是新曲藝運動的倡導人之一。早在抗日戰爭年代,在山西沁水、陽城等地就寫了大量宣傳抗日的曲藝作品。1941年主編《抗戰生活》、《中國人》時,也編寫和發表過不少短小犀利的曲藝作品,其中如鼓詞《龐如林》、《茂林恨》、《鬧元宵》,快板《為啥要組農民團》,小劇本《打倒漢奸》等。1950年,在他主編的《說說唱唱》上發表的《石不爛趕車》,是說唱作品方面的代表作。這部鼓詞分上下兩回,敘述了佃農石不爛和女兒藍妮受地主階級迫害,起而鬥爭和得到翻身解放的故事。發表以後,北京、天津、河北等地的很多曲藝藝人加以傳唱。此後,陸續發表《王家坡》、《“春”在農村的變化》等唱詞和以評書形式寫的《靈泉洞》(上部)等曲藝作品及一些理論研究文章。戲曲作品有《開渠》、《十里店》、《永珍樓》和整理的傳統劇目《三關排宴》等。由於他的小說富有民族風格,所以《小二黑結婚》、《登記》、《三裡灣》等作品,也多被改編為曲藝和戲曲形式,廣泛演唱。50年代初,趙樹理應當時的燕京大學特聘主講曲藝文學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