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行訓練

[拼音]:Paleituo zuijiazhi

[英文]:Pareto optimum

社會資源的使用達到最有效率的程度,即社會資源最佳配置所實現的值。這種最佳狀態的概念是義大利經濟學家V.帕累託首先提出來的,因此被稱作帕累託最佳值。它是在序數效用價值論的理論基礎上建立的一般均衡理論。在具體分析方法上,可以藉助於帕累託最佳值的概念,對防治環境汙染、改進生態平衡的方案和措施進行經濟可行性研究,作出合理選擇。

按照帕累託最佳值的概念,當生產資源在各部門的配置已經達到這樣一種狀態,即資源配置的進一步改變已經不可能在不使任何一人的處境變壞的情況下使任何一個人的處境更好時,這種資源配置使得社會經濟福利達到極大值。但事實上,在一種變革中,一部分人受益難免不使另外的人受損。因此,政府可運用適當政策使受損者得到補償,即對受益者徵收特別稅,對受害者支付補償金,使受害者保持原來的福利狀況。如果補償後還有剩餘,則意味著增加了社會福利。

研究帕累託最佳值的目的在於提高資源配置的經濟效率。人類的需求是無止境的,而地球上用來滿足需求的資源,包括生態資源,則是有限的。只有合理利用和分配資源,使資源在各個生產部門的配置達到最優狀態時,才能取得最大的經濟效果。無論是國家還是個人,都必須在這一過程中作出選擇,這是研究帕累託最佳值的出發點。

維持生態環境質量如同生產商品一樣,社會需要投入一定數量的資源。如何在現有技術與經濟條件下,以最少的投入,取得最大的生態經濟效益,達到經濟上最佳的生態平衡狀態,是帕累託最佳值的概念在生態經濟研究中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