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公塔

[拼音]:huobi zhengce mubiao

[英文]:goals of monetary policy

中央銀行實施貨幣政策所預定要對巨集觀經濟產生的明確效果。

在信用貨幣制度下,良好而穩定的經濟金融環境,有賴於中央銀行實施正確的貨幣政策。貨幣政策是國家重要的巨集觀經濟政策之一,它的實施效應最終要體現巨集觀經濟指標的良性變動。中央銀行貨幣政策所要實現的目標都與當時社會經濟問題緊密相關。現代中央銀行貨幣政策的目標一般是:穩定物價,維持充分就業,促進經濟增長,保證國際收支平衡。

穩定物價

通貨膨脹是各國普遍遇到的一種經濟現象。通貨膨脹率是否可以控制在可容忍的限度內始終是各國中央銀行關注的問題。根據60年代以來主要西方國家的經驗,年通貨膨脹率如能控制在5%以下,即可視為達到了穩定物價的目標。各國中央銀行一般都以穩定幣值及匯率作為自己貨幣政策的主要目標。

充分就業

指凡有能力自願工作者,都能在合理的條件下及時找到適當的工作。充分就業並不是指社會勞動力100%就業。除季節因素外,還有一部分勞動力可能因市場需求與經濟結構的轉變而暫時失業,同時還存在著由於工人不願意接受現行的工資水平而形成的自願失業。問題在於如何把失業率控制在合理的範圍內。一般認為,失業率在4~5%以下,即為充分就業。造成失業的原因很多,與中央銀行貨幣政策有直接關係的是由於貨幣供給不足而造成失業率上升。中央銀行運用貨幣政策為社會提供就業機會實現充分就業,也是社會和政府所關心的經濟目標。

促進經濟增長

經濟增長是巨集觀經濟的主要目標。一般用國民生產總值或人均國民生產總值衡量。影響經濟增長的因素很多,中央銀行的貨幣供應量是影響經濟增長率的一個重要因素。一國幣值的穩定,歸根結底依賴於經濟的增長。因此,促進經濟增長,成為中央銀行貨幣政策的重要經濟目標。

平衡國際收支

國際收支平衡是指一國外匯收支相抵,略有順差或略有逆差。在開放型的社會經濟中,國際收支狀況與國內貨幣供應量密切相關。順差時,貨幣供應量呈增加趨勢;逆差時,貨幣供應量將減少。因此,中央銀行必須儘可能地使國際收支趨於平衡。

對於任何一個國家,上述各種目標往往不能同時兼顧。最明顯的是穩定物價與充分就業之間、經濟增長與平衡國際收支之間存在著相當嚴重的矛盾。如何在這些相互衝突的目標中作出適當的選擇,是各國中央銀行制定貨幣政策時所面臨的最大難題。

在中國,貨幣政策目標的選擇在實際中有兩種主張,一種是單一目標,以穩定幣值作為首要的基本目標;另一種是雙重目標,即穩定貨幣和發展經濟兼顧。從各國中央銀行貨幣政策的歷史演變中來看,無論是單一目標、雙重目標或多重目標,都不能脫離當時的經濟社會環境以及當時所面臨的最突出的基本矛盾。但貨幣政策要保持足夠的穩定性和連續性,政策目標不能偏頗和多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