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計圖

[拼音]:Xu Ling

南朝梁陳間詩人、駢文家。字孝穆。祖籍東海郯(今山東郯城)。早年即以詩文聞名,隨其父徐摛在蕭綱幕下任職。蕭綱立為太子,他又任東宮學士。梁武帝太清二年(548),奉命出使東魏。次年,南方發生侯景之亂,徐陵因此被迫留在鄴城。不久,北齊文宣帝高洋篡魏自立,仍不准他南歸。徐陵被留於鄴城達 7年之久。直到西魏攻克江陵,殺死梁元帝蕭繹後,北齊派兵送魏末被浮的樑宗室蕭淵明回南稱帝,才讓他隨同回到建康。南歸後第三年,陳武帝陳霸先代樑自立,他又入陳任職,位至左光祿大夫、太子少傅。

徐陵的詩文喜用典故,注意辭藻、對仗。歷來的評論家常把他和庾信合稱為“徐庾”。現存詩中應制之作和豔體詩佔多數。這部分詩,內容比較貧乏,藝術上也較少突出的長處,基本上和蕭綱、蕭繹的“宮體詩”類似。但其中也有一些較為可讀之作,如《長相思》二首寫思婦的愁緒頗為細緻;《山池應令》、《新亭送別應令》等詩,也有一些較好的寫景之句。徐陵詩歌中較有價值的是另外一些作品。他擬作的樂府詩《出自薊北門行》,寫從軍者立功沙場的雄心,“天雲如地陣,漢月帶胡秋;漬土泥函谷,挼繩縛涼州”等句,意氣豪壯,風格遒勁。《關山月》二首,寫戰士的辛苦及思鄉之情也較真切,最後兩句“戰氣今如此,從軍復幾年”,流露出對連年戰亂的譴責之意。《劉生》一詩,則對懷才不遇者表示同情。他晚年所作的《別毛永嘉》,風格和其他的詩不大相同,樸素並且富有真情實感,歷來頗為人們所稱道。

徐陵在南北朝駢文家中,地位也很重要。現存作品中駢文所佔的比重最大。樑末到陳代的不少公文都出於他的手筆。據《陳書·徐陵傳》載,在他死後,陳後主曾下詔說他“文曰詞宗”,可見他在當時所享有的聲譽。他的這些應用文字一般出於別人授意,不一定代表他的觀點。例如在他為蕭淵明代寫給王僧辯和裴之橫的信中,都不贊成裴之橫抵抗北齊、拒絕蕭淵明南歸;而在《裴使君墓誌》中,則對裴之橫因抗齊而戰死大加稱讚。又如任約、徐嗣徽等人反對陳霸先時,他也曾附和過;但在《陳公九錫文》中,他又對陳霸先平定任約之亂備極稱頌。這種矛盾的現象說明,當時各派政治力量都想利用他的文筆為自己服務。他的這些文章一般都寫得辭藻華美,音節和諧,對後來駢文有一定影響。

徐陵駢文中比較優秀的作品是他羈留北齊時所寫的一些書信。其中給北齊大臣楊愔的信,以婉轉的口吻嚴正駁斥北齊扣留他的種種藉口,申說自己應當南歸的理由,有條有理,邏輯性較強。末尾寫道:“歲月如流,平生何幾。晨看旅雁,心赴江淮;昏望牽牛,情馳揚越。朝千悲而掩泣,夜萬緒而回腸,不自知其為生,不自知其為死也。”沉痛哀切,抒情性很強。另一封《在北齊與宗室書》則真切地流露了自己羈旅愁苦的心情。他的《玉臺新詠序》綺豔精工,也是一篇傳誦的文章。徐陵雖和庾信齊名,但筆力不如庾信遒勁。這是因為庾信的後半生被強留在北周,常懷悲憤之情,文中自然流露蒼涼梗概之氣;而徐陵回南以後,陳代統治者對他頗為優禮,他現存文章又多是為人代筆,往往在技巧上下功夫,真情實感很少流露。

《陳書·徐陵傳》說,徐陵的集子經過離亂之後到唐初還有30卷。今本僅存 6卷,其中還有不少篇是殘存的佚文,顯系後人從《藝文類聚》、《文苑英華》等書中輯出的。徐集最通行的版本是清人吳兆宜注本,吳注5卷,第6卷為稍後的徐文炳所補註。《玉臺新詠》歷來也都認為是徐陵所編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