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邊

[拼音]:Lun Chijiuzhan

[英文]:On Protracted War

毛澤東1938年5月26日至6月3日在延安抗日戰爭研究會上的講演。是作者繼《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之後,運用唯物辯證法和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分析和指導戰爭的又一重要著作。不久被譯成英文。1939年1月,作者為英譯本寫了序言。1952年收入《毛澤東選集》第2卷。

著作用客觀的、全面的、歷史的觀點考察中日戰爭,指出中日戰爭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和帝國主義的日本之間在 20世紀 30年代進行的一場決死的戰爭。著作分別論述了戰爭雙方四個互相矛盾的特點,認為日本的長處是它的戰爭力量強,短處則在其戰爭本質的退步性、野蠻性,在其人力、物力之不足,在其國際形勢之寡助;中國的短處是戰爭力量弱,而其長處則在其戰爭本質的進步性、正義性,在其是一個大國家,在其國際形勢之多助。這些特點規定了戰爭的永續性和最後勝利屬於中國。著作以此駁斥了亡國論和速勝論,並指出了亡國論者和速勝論者思想方法的主觀性和片面性。

著作依據抗日戰爭10個多月所提供的大量的、豐富的實際材料,用變化發展觀點考察了抗日戰爭的具體程序,預見和論證了抗日戰爭的三個發展階段:“第一個階段,是敵之戰略進攻、我之戰略防禦的時期。第二個階段,是敵之戰略保守、我之準備反攻時期。第三個階段,是我之戰略反攻、敵之戰略退卻的時期。”科學地揭示了抗日戰爭的發展規律,並且規定了三個發展階段之間的戰略轉變,提出了每一階段相應的戰略戰術要求。

著作在闡述如何取得抗日戰爭勝利時,全面地分析了自覺的能動性和兵民是勝利之本等重要哲學思想。著作還對儲存自己、消滅敵人,防禦中的進攻、持久中的速決、內線中的外線,運動戰、遊地戰、陣地戰等等軍事辯證法,作了具體而深刻的闡述,為奪取抗日戰爭的勝利提供了正確的戰略策略指導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