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鶴蓀

[拼音]:Banama Yunhe

[英文]:Panama Canal

溝通太平洋和大西洋的國際運河。位於巴拿馬共和國中部,是鑿通巴拿馬地峽,連線巴拿馬城和科隆克利斯託巴爾港的一條國際貿易通道。運河通航後,大西洋和太平洋沿岸之間航程縮短5000~10000多公里。

開鑿經過

1513年,巴爾博亞發現巴拿馬地峽。1524年西班牙國王查理五世下令勘測通過巴拿馬地峽的運河路線。1881年,在法國工程師F.萊塞帕斯主持下按海平面運河(運河水位與兩端海平面齊平,不設船閘)方案施工。至1900年耗資3億多美元,僅完成計劃的三分之一,工程因公司破產而中斷。1903年,巴拿馬脫離哥倫比亞獨立。同年11月,美國強迫巴拿馬簽訂了美巴條約,取得運河開鑿權和運河區的永久租借權。運河區包括巴拿馬運河和運河中線向兩側延伸寬16公里的地帶。

1904年,美國改用以船閘提高中段水位從而使船舶跨越地峽分水嶺的運河方案。同年5月動工,歷時10年,於1914年8月15日竣工。

運河狀況

巴拿馬運河全長81.3公里,沿程建有三座船閘。運河起自加勒比海,經一段人工開挖的航道至加通三級船閘,水位升高25.9米,然後進入加通湖區,通過開挖地峽分水嶺形成的加利亞德航道,再經佩德羅-米格爾單級船閘,水位下降9.45米,再過米拉弗洛雷斯雙級船閘,水位再降16.45米,達到太平洋海平面,最後經弗拉門科島進入太平洋。加通湖是在加通附近建造的一座攔截查格雷斯河的大壩形成的人工湖。巴拿馬運河與運河區平面圖見下圖。

巴拿馬運河基本上是雙向航道,航道底寬152~305米,水深12.8~26.5米。三座船閘都是雙線船閘,閘室長304.8米、寬33.5米、門檻水深12.8米。運河上長 13公里的加利亞德航道岸高坡陡,河道彎曲,視距短,1930~1940年和1957~1971年曾兩次拓寬,底寬從94米增至152米,改善了這段航道的航行條件,此後大多數船舶均可雙向航行,但仍禁止大型船舶和裝載易燃等危險品的船舶對駛。船舶在這段航道上航行經常遇到霧、暴雨和暴風。平均每年有65個夜晚有霧礙航。

通過運河的船舶一般為45000噸級,最大的為65000噸級。通過運河的船舶長度不得超過297米,寬度不得超過32.58米,最大吃水12.04米。枯水季節只許吃水小於11.58米的船舶通過。船舶在運河上的航速在不同航段上控制在每小時 8~18海里。船舶通過運河平均需17小時,其中航行時間為10小時。每年通過運河的船舶數量大約有14000~15000艘,通過的貨物量超過1億噸。

根據美國和巴拿馬兩國新簽訂的《巴拿馬運河條約》,巴拿馬運河自1979年10月1日改由兩國共管;至公元2000年1月1日,巴拿馬共和國將全部收回運河的管理和管轄權。由於巴拿馬運河貨物通過量逐年劇增,正在籌劃開鑿新的海平面運河。

參考文章

巴拿馬運河為何被人們稱為“聯結兩大洋的水橋”?它在世界航運和戰略上有什麼重要意義?地理學